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494节
毕竟,仗如果是越大越赢,那他们怎么都能忍一忍。
但战事一眼望不到头,将士们背井离乡,近半年见不着父母妻儿。
孤独的情绪在军人心中蔓延。
同时,前线恶劣的生存环境,也让士兵们过得苦不堪言。
今日曹洪又杀了三名逃兵,才暂时将军心稳住。
但曹操已经意识到,再不跟袁绍打决战,那他就只能撤军了。
“玄德公手中尚有多少人马?”曹操焦急地问。
“还有万人。”刘备答。
“听闻玄德自幽州公孙氏处,得了五千幽州铁骑,未闻确有此事否?”
“确有此事。”
刘备阖了阖双眸,大方承认。
“善!”
曹操大喜过望,按住刘备的肩膀,一本正经地说道:
“曹某在前线亦有一万人,算上李子玉从青州带回来的一万人。”
“我等亦能在前线投入三万五千人众!”
“袁军虽然数倍于我军,但兵将不如我河南果劲。”
“我等所虑者,无非是河北骑兵难敌。”
“今玄德既有五千幽州铁骑,可速速调来,与袁绍决战!”
饶是刘备久历战事,但当听到曹操的这个决定,还是震惊不已。
“曹公现在便想与袁绍决战?”
“……嗯,不能再拖了。”
曹操点了点头,一脸认真地说道:
“今军民皆厌战不已,若再继续拖延,莫说民众皆反。”
“恐我军中亦要生变!”
刘备支开曹操的双手,摇了摇头:
“我家先生说了,现在不是与袁军决战的最佳时机。”
“况袁军势大,我军战力再强,也未到可以以一当十袁兵的地步。”
“还是再忍一忍为好。”
曹操顿时急了,罕见的暴怒,嘶吼道:
“再拖下去,我之军民必然生变!”
“战事未打在汝徐州,汝自然不在乎。”
曹操生气也并非无缘无故,毕竟主战场在他的地盘。
基础设施的破坏、生产力的脱节、农事的停止、人丁的损耗,全都得由曹操承担。
如果继续拖下去,就算打赢了官渡之战,也会透支完曹操的实力。
刘备挑眉正色道:
“公之困难,岂独有乎?”
“我之军民亦多怨言,况我每日粮食支出千斛,供给曹营。”
“为此,先生亦多怨我。”
“今我徐州之粮亦快耗尽,岂是我之所愿?”
刘备也是个暴脾气,当场就给曹操怼了回去。
听曹操那意思,好像是我徐州故意拖着不跟袁绍打决战似的。
战事打到现在,谁不难受?
就算徐州本土没有爆发战争,难道徐州百姓就过得很好?
首先,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战争的爆发,加剧了政府财政的紧张,从而间接影响百姓的经济状况。
第二,战争消耗了大量的物资,使得徐州物资供应也变得紧张起来。
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也跟着上涨。
第三,随着战事的进展、伤亡消息的传出。
增加了那些失去的亲人的民众的担忧和恐惧,更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比如两口子,妻子没了丈夫,只能自己养活孩子和父母。
老人失去了孩子,也只得想办法自力更生。
这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同样使得刘备压力山大,他又何尝不想快些结束战事?
“既然玄德有此同忧,可速速与我合兵一处,攻灭袁绍大寨!”
曹操也并非是脑子一热,胡乱拍板决定。
他清楚,自己这边虽然人心不宁,但袁军又能好到哪去?
他们同样是背井离乡,而且离得还更远。
所以这两个debuff可以相互怼掉。
而刘备从幽州得到的铁骑,也能抹平两边的骑兵数量差距。
同时,之前“土山”一战,将袁军的远程部队杀伤殆尽。
纵有恢复,远程火力现在也是比不上河南军的。
再算上刘备与自己个人的才能,配上李翊的奇谋,及两边麾下的猛将。
完全可以跟袁绍血拼一场。
“战争打到现在,备又何尝不想与袁绍决战?”
“只是军师说,目今袁军尚未至穷途末路之时,不可轻易与之决战。”
“一经有失,满盘皆输。”
河南比起河北最大的劣势,便是河南这边是输不起的。
官渡之战,它是一场防守战。
如果河南军输了,袁绍便会势如破竹,一统河南。
如果河北军输了,那河南这边等于是打赢了这场“卫国战争”。
仅仅是将袁军赶出了河南而已。
不代表河北就是曹操、刘备的了。
基于这一点,最终的决战必须要慎之又慎,慢慢寻找袁绍的破绽。
“……哈哈哈。”
曹操抚须大笑,谓刘备道:
“玄德啊玄德,自汝得李子玉以来。”
“一则先生,二则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
“须知这军营里,是由汝这个主公来决断,而非李翊。”
刘备皱着眉,沉声道:
“先生之言,多为金石之言,于备正是受用。”
“焉有不从之理?”
虽然曹操说的是实话,但刘备却明白一件事。
他能走到今天,多赖李翊之功。
如果不是自己从善如流,采纳李翊的计策
焉有今日他汉左将军下邳侯领徐州牧刘备?
“……哼。”
曹操背着手,闷哼一声。
“李翊在何处,吾来与他理论理论!”
见刘备说不通,曹操知要劝刘备出兵,只能先说服李翊了。
正说间,人报李翊已经到了。
曹操急请入内。
上一篇:貂蝉:我家夫君太慎重
下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