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493节
除非你慢慢熬,熬到刘表死,然后解体。
但李翊可不想再等八年时间,他巴不得天下早归一统。
曹操、刘备从其言。
即上表朝廷,奏请封孙权为讨虏将军,命其继承其兄孙策之吴侯爵位。
至于荆州来使,则暂不接见。
之后,依旧与袁绍相持。
就这样,又相持了三个月的时间。
这时候,曹操、刘备从南方得到了一个十分惊人的消息。
——刘表成功平定了荆南叛乱!
“竟如此神速?”
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待得知这个消息后,都感到十分震惊。
因为张羡开始足足煽动了荆南四郡的叛乱,哪里是能够轻易平定的?
并且最开始的消息,还是刘表遣兵围长沙,久攻不下。
怎么突然间就一下全给平了?
再一追问才知道,原来是张羡突然病死了。
张羡一死,荆南之众群龙无首。
于是刘表趁势席卷荆南,广开土地。
一举收复了零陵、桂阳,北据汉川,并不费吹灰之力将荆南部众收编。
真正坐到了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而由于刘表这次大胜,壮大了荆州的声望。
兼之中原又在打仗,所以许多从关西、关中,以及北方来学者,都跑去了荆州避难。
刘表对这些学者予以安抚赈赡,又派兵肃清了荆州境内的盗贼。
这更加使得荆州成了汉末的乐土。
万里肃清,群民悦服。
刘表也正式进入了自己最巅峰的时候。
待看完书信之后,曹操、刘备几乎异口同声地感慨:
“刘景升竟如此好命!”
一面又庆幸,当初采纳了李翊扶吴抑荆的政策。
若不然,刘表在南方就真的无敌了。
之前说过,刘表的对天下形势的判断有误。
即他认为自己一直苟下去,就能笑到最后。
但刘表本人是经历过一次“越打越强”的理念冲洗的。
就是这次平定荆南。
刘表在收复荆南四郡后,不仅扩大了自己的疆域,更是不费吹灰之力收编了荆南的部众。
如果刘表能及时反应过来,改变他的观念,那他与他的荆州绝对会取代孙吴,成为南方的霸主。
刘表的壮大,对曹刘来说无疑是一个坏消息。
毕竟谁也不希望屁股后面,凭空多出来一个强敌。
但好在当初采纳了李翊的战略方针,在荆州的东面,给刘表扶植了一个树敌。
孙权在得到朝廷册封,有了曹刘的默许之后,大胆放心的攻打庐江。
最后成功将庐江刘勋赶走。
于是,孙权将庐江南部,豫章北部这两个扼守荆、扬要道的土地连接在了一起。
正式对荆州形成了战略威胁。
同时,另外一个好消息传来。
交州牧张津本就与刘表关系不和,见尤其是荆南四郡。
起初刘表对此地控制力不强,故张津也有意染指。
现今见刘表尽收荆南之地,大感不忿,于是兴兵犯境。
想要趁着刘表未将荆南牢牢掌控之前,以武力夺取过来。
等于说,刘表方平定一场战事,又起了一场与交州的战事。
对北方事务,依旧无暇顾及。
……
这日,夜晚,大营内。
李翊背着一只手,另一只手按了按眉心。
见皎月当空,不觉略微舒缓了心神。
“吁!”
一匹快骑飞马落下,下来之人乃徐晃也。
“……大都督!”
徐晃走至李翊身后,朝他后背拱了拱手。
“如何?”
李翊也不转身,只是澹澹地询问军务。
“末将奉大都督之命,率轻骑去袭扰袁军粮道。”
徐晃沉声回答。
由于现在战争已经进入到了相持阶段,双方比的就是谁的资源多。
袁军虽然粮多,但补给线拉的很长。
一旦将它的补给线切断,袁军便会陷入大麻烦。
“适才末将于半道见,抓住一名袁军细作,待问明才知。”
“袁军大将韩猛,奉命押送粮草,足有数千车之多。”
“如不出意外,明早便行。”
李翊闻言大喜:
“韩猛徒有匹夫之勇耳,今遣轻骑袭扰,于半路击之。”
“断其粮草,则袁军必乱。”
这段时间,李翊一直在派遣轻骑捕捉袁军的运粮部队。
其实仗打来打去,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永远都是断绝对方的粮道。
粮食掐断,则寸步难行。
“末将愿往!”
徐晃主动请缨。
“莫急,待我知会主公一声。”
李翊起身前往见刘备,而刘备此刻并不在此处。
他正在曹操大营里商议军务。
曹操在营内,焦头烂额,神色慌张,对刘备说道:
“……玄德,目今战事已相持百日,河南百姓苦不堪言。”
“今日奏报,又有一处民众,逃亡河北,投靠袁绍。”
“这般下去,曹某只能先退了。”
战端一开,受苦的永远是老百姓。
而官渡之战的爆发,尤以曹操治下百姓最惨。
因为仗是曹操的领地打的,这就导致曹操领地境内的百姓没办法从事正常的生产劳动。
同时,他们还得时不时被拉去补充兵源,或者充当民夫。
如果只是忍一忍还好,可问题是战事已经持续一百多天了。
当地百姓困苦不堪,不少人都背叛了曹军,以响应袁军。
豫州的失控,本就已经令曹操头皮发麻。
而更糟糕的是,曹操手下的士兵也有点打不下去了。
上一篇:貂蝉:我家夫君太慎重
下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