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467节
刘备却并不希望李翊发生意外,故命许褚领了十余名虎卫,随李翊同去中牟县。
许褚领命,来到李翊身前,李翊观许褚眼色似欲有话说。
他知道许褚这人性格谨慎,不说多余的话,不做多余的事。
眼见许褚心中藏事却并不开口,李翊便知此事必定不是关系到徐州阵营的,但肯定影响不小。
遂出声询问道:
“……我观仲康似有心事?”
许褚一怔,旋即轻轻点了点头。
“我知此事必不关乎我徐州,然仲康既是欲言又止,不妨说来我听。”
“若果真是要紧大事,翊自会处理。”
许褚颔首,这种事情确实交给李翊来办最为妥当。
遂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
“禀君侯,适才在席间,某观曹司空身边有一护卫。”
“神色紧促,似有行刺之状。”
哦?
李翊眉梢一挑,正色问,“此事非同小可,仲康可能确定否?”
许褚“嗯”了一声,他为人也是实诚。
说曹操身边有人心怀不轨,但若让他拿出证据来,他也没有。
既无证据,也无理由。
就是凭感觉。
这种凭感觉决定的事,若放在旁人身上,必然不信。
但若是许褚,李翊却愿意相信他。
毕竟许褚作为外姓内臣,能在曹操身边待了二三十年不犯错。
你说这样的人不心细,能得到曹操的喜爱么?
许褚做事有分寸感,许多名人文官都不见得有他成熟老练。
单凭这一点,一向做事严谨的李翊,决定破例带许褚去找曹操论及此事。
如今河南、河北大战已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曹操作为东道主,可不能出事儿。
“李郯侯来此,有何见教?”
曹操见李翊突然来找自己,便出声询问。
“有要紧之事与曹公相商,还请屏退左右。”
时有曹仁在侧护卫,听闻此言,果断回绝道:
“四下皆是信得过的,李郯侯有事直说便是。”
“带这么多人来,意欲何为?”
曹仁面露警惕之色,虽未明言,但很明显是在暗指李翊可能对曹操图谋不轨。
尤其李翊身边还跟了一体壮如牛的巨汉,这叫他如何放心?
曹仁话甫方落,已撩衣护在曹操身前,手掌按住剑柄,瞋目而视。
曹操大怒,一把推开曹仁,叱道:
“胡说些什么!”
“李子玉岂是害人者耶?”
曹操相信李翊的人品,就算他多奇谋,那也一定是用阳谋,不会用阴谋等下三滥的手段。
况以李翊之格局气量,岂会在中原大战未分胜负之前,做出如此愚举?
曹仁被曹操劈头盖脸数落一顿,悻悻而退。
曹操乃对李翊说道:
“眼下只你我三人,四下更无六耳,先生有什么话便请直说罢!”
李翊便道:
“曹公身边护卫当中,似有图谋不轨之徒。”
曹操闻言大惊,但还是强作镇定,问:
“君所言当真,非戏言乎?”
李翊挑眉正色答,“人命关天之事,安敢戏言?”
曹操见李翊信誓旦旦,震惊之余,又不免被惊出一身冷汗。
要知道,身边的护卫都是他最信赖的人,曹操怀疑谁都没有怀疑过他们。
若这些人当真想要行刺自己,那他还搞不好真会死在这些刺客手里。
曹操越想越是后怕,遂追问道:
“不知先生所言之人是谁?”
李翊便让许褚将他怀疑那人的外貌,描述给曹操听。
曹操一边听一边点头,旋即惊呼道:
“莫非是徐他!?”
徐他是何许人也?
史书上说是,“常从士,常随从在左右者也。”
常从士就是经常跟在身边的士兵,也就是警卫团的士兵。
连这样的人都被策反了,可见袁绍及河北的间谍系统有多强大。
因为大家都知道,亲信之人下手才有更高的成功率。
你说对吧吕布?
曹操此刻,已经出汗如浆,如芒在背了。
竟好似还有些不敢相信,喃喃自语道:
“……不可能,不可能。”
“徐他乃典韦旧部,随我多年,怎会叛我,欲行不轨之事?”
许是看在典韦的面子上,曹操对典韦的旧部是很好的。
因为这算是间接弥补自己的过错。
但令曹操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真心再次换来绝情。
上一次还是陈宫、张邈联合掀起兖州叛乱。
“典韦对曹公忠心耿耿,曹公难道能保证其手下人亦忠心耿耿吗?”
“翊斗胆猜测,真是因为典韦战死,故徐他认为跟在曹公身边并无出头之日。”
“遂起了歪心思,欲借曹公之头,献礼于袁绍。”
李翊有条不紊地为曹操分析道。
“之所以迟迟未曾动手,乃是因为还未找到合适的机会。”
“然曹公仍旧不可不慎,不可不防。”
好在曹操这个人生性多疑谨慎,所以徐他等人一直没找着机会下手。
历史上的徐他,还是专门趁许褚放假的时候才敢下手。
好在许褚这人天生牛马命,一休息就觉得心里不踏实,所以刚走就马上回去了。
正撞着徐他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许褚撞着徐他时,徐他等人还没下手,只是惊讶于许褚回来的快。
然许褚却察觉到徐他等人有问题,所以直接全给剁了。
等于说,许褚是在没有拿到确凿证据的前提下,就果断宰了徐他等人。
这一件事,也能体现许褚的敏锐果敢,有智慧。
曹操沉吟半晌,终于接受了现实。
“……多谢先生专程前来相告。”
又转向许褚,拱手谢道:
“……也多谢这位壮士为曹某揪出内奸。”
言讫,不免又暗自叹了口气。
他想,若是典韦未死,也该似这位壮汉一般为自己揪出内奸。
上一篇:貂蝉:我家夫君太慎重
下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