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466节
李翊暗想,伤口加重,应该便是伤口感染了。
“可请医者看过否?”
“医者煎了几服药,尚不见好转。”
刘备见此,乃起身说道:
“备军中倒是有一神医,不妨请他来为子廉将军看看如何?”
曹操便问是哪个神医?
刘备答说是长沙张仲景。
曹操大喜,“久闻张神医大名,若得其出手施救,子廉病可痊矣!”
于是,刘备请命人去营中将张神医请来。
刘备、曹操、李翊同时去看望曹洪。
曹洪待在营中,忽见这么多人来看自己,又惊又怪。
待问明来意后,才知是曹操帮他找了个神医。
曹洪无奈说道:
“区区小疮,何必如此兴师动众?”
如果大家是来给他送钱的,那他心情还能好些。
结果只是要给自己看病,着实令他失望。
李翊在旁侧说道:
“不论小病大伤都该引起重视,若使小疾成大病,悔之无及矣。”
曹操亦帮腔说道:
“李先生说的甚是,虽是小伤,但不可不慎。”
“子廉乃吾之心腹爱将,不可有失。”
曹洪谢过,乃认真接受张仲景诊治。
张仲景让曹洪将伤口亮出来给他看,曹洪从其言,将衣服脱了。
原来伤口已经流胧了,若不及时处理,伤势真会加剧。
于是,张仲景给曹洪开了几服内中调和的药。
“子廉将军只需照老夫所开之药方,安心调养身子。”
“待休养月余,伤自痊矣。”
曹洪闻言,腾得起身,大声道:
“战事焦灼如火,某如何等得一月?”
不想动作有些大,将伤口扯破,痛呼一声,坠倒在地。
众人急忙将之扶起,张仲景责备道:
“叫汝好生调养,汝却这般性急。”
“现今伤口扯破,又得重新处理。”
曹操便问:
“不知张神医打算如何处理?”
张仲景叹口气:
“子廉将军的伤口留有一块死肉,吾欲将之切除。”
“只是外伤医治非我所长,故不敢定耳。”
曹洪闻言,将胸口的衣服扯破,大声道:
“大丈夫征战沙场,临阵斗死尚且不怕,何惧一刀?”
“张神医要割肉,就请速速下刀便是。”
张仲景乃解释道:
“子廉将军有所不知,非是我不能下刀。”
“而是担心处理不好伤口,反延误病情。”
张仲景最擅长的其实是防疫还有伤寒症等内部调理之症。
让他去动外科手术,他倒真不甚擅长。
但即使如此,张仲景的外科水平依然远胜过其他医者。
因为医术在这个时代是方技,本身是不受待见的。
故医者本就寥寥无几,学的精的就更少了。
军旅中的医者,那都是象征性给你包扎一下伤口。
你要是能活下来,算你命大。
活不下来,那就是你的命。
“那张神医可还有别的法子?”
曹操追问道。
张仲景一捋胡须,沉吟道:
“近日老夫听闻,中牟附近有一位善治外伤的医者。”
“他无偿为之治病,不妨请他过来试试。”
……
第196章 建安三神医独占其二,老刘这福气能小?
却说众人正苦于营中并无外科医治能手,随刘备一道来前线的张仲景却忽然提到了,中牟县处有一外科神医。
此人寻医问诊,无偿替他人治病,在左近县乡颇有民望。
曹操闻言,喜道:
“中牟县离此处不远,我差人前去请来。”
张仲景却道:
“此人既无偿与人治病,想是个有风骨的长者。”
“若以强权取之,恐弄巧成拙。”
曹操一愣,难不成还要他亲自去请吗?
一个小小的医者,好大的架子。
李翊见此,便道:
“不妨便有翊去罢,反正现在无事,中牟又离此地不远。”
“闲着也是闲着,某去去便回,”
刘备闻言,亦忍不住笑道:
“不过一方士耳,先生亲自去请,未必太过抬举此人。”
即使是求贤若渴的刘备,他也觉得李翊没必要亲自去请这位医者。
作为方技,医术是很不受本时代人待见的。
但李翊却明白,很多时候,一个好的医者,胜过十万雄兵。
“……无妨,眼下战事愈发频繁,军中伤者日益增多。”
“若能请来一位医术高明的长者,于军人亦是好事。”
之前在徐州时,由于李翊重视医学发展,他重用张仲景,培养了大量的医者。
这些医者都被用到了战场中来,可饶是如此,仍是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因为一名伤者,很多时候需要医者长时间照料。
可除非是上层军官,不然哪个士兵能有如此厚遇?
李翊也并非医学专业的,所以对本时代的神医他非常尊敬。
只要是在医学上有所建树的,李翊都会为他提供高薪,还有好的工作环境。
不为别的,只盼他能够安心钻研医术,推动医学的发展。
刘备见李翊执意要去,也不拦着,反正袁绍现在也还没打过来。
接下来一段时间估计也不会来,两边目前已处于拉锯战模式了。
“既然先生执意要去,我遣仲康与你同去。”
许褚乃刘备亲卫,平日并不离左右。
上一篇:貂蝉:我家夫君太慎重
下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