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347节

  有陶谦一朝的老臣,认得王朗。

  他们以前是同事。

  过了这许多年,他们仍旧在徐州位居高位。

  而王朗却已经跌落神坛,无官可任,真叫人唏嘘。

  可见效力一个稳健的政权是多么重要。

  “他那做什么?”李翊问。

  庞统乃将王朗此来的目的,一一想李翊说明了。

  “王景兴此来,还把豫章的图书,官员任命等状全部带来了。”

  “诚意十足啊……”

  庞统眉梢一挑,望着李翊说道。

  “若是君侯能够拨冗一见,对收拢扬州西土人心,当有裨益。”

  这后半句则完全是在替王朗说话了。

  他见王朗及豫章这么有诚意,还是希望李翊见上一见的。

  不过真要见了,就代表徐州要干涉豫章事务了。

  主簿王脩说道:

  “豫章乃漳地也,多蚁虫野兽,自古不通中原。”

  “今我徐州,引孙策西取荆州刘表,经柴桑过长江。”

  “华歆必是感到不安,欲寻求我徐州庇护。”

  “然我徐州现如今深耕淮南,仅丹阳一地的山越问题尚未解决,如何腾出手来再保豫章?”

  “不如回绝了他,任由孙策、刘表两家争夺。”

  王脩认为豫章是蛮夷之地,太穷太落后了,根本不值得徐州花大力气去救。

  即便豫章真的归附徐州,徐州要如何统治那里的飞地?

  且那里经济文化那么落后,每年中央政府还不知要倒亏多少钱,投入进去开发基础设施。

  实在划不来。

  丹阳虽然也落后,但好歹有点战略价值,可以制衡江东地界。

  同时它毗邻淮南、徐州,非常好控制。

  此外,丹阳有精锐的丹阳兵,可以给徐州输血。

  所以,徐州为丹阳放一点血是值得的,毕竟它能够反哺一些好处到徐州来。

  豫章这完完全全是放血槽了。

  即便是作为附庸,也没办法像丹阳那样给徐州输血。

  豫章真正富裕的地方,也就其治所南昌县一地而已。

  但也仅仅只是相较于豫章其他县乡,才显得富裕。

  若只是为了一县之地,而大费周折,属实是划不来。

  反倒是此地,对刘表与孙策两家非常重要。

  因为豫章连接着荆州与江东,可以作为后勤补给地,具有卓越的战略价值。

  所以,王脩认为完全可以把豫章作为筹码,放到孙刘两家的谈判桌上。

  让两家为了豫章,争得你死我活。

  最后徐州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王主簿所言有理,豫章不值得我等大费周折。”

  “……是呀是呀,这等蛮荒之地,何必我徐州下场干预呢?”

  王脩的言论得到了徐州许多官员的认同。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买卖,大家都不想做。

  主要豫章也捞不出什么油水来,大家就更加嫌弃它了。

  “公达以为如何?”

  李翊问荀攸一旁的建议。

  荀攸一捋胡须,沉声道:

  “豫章者,鸡肋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但于刘表、孙策而言,却是一块肥肉。”

  “若是能用它做做文章,或许可使江南无忧,使我河南专心对付河北。”

  李翊又看向一旁的庞统。

  虽不开言,庞统却能领会,正色说道:

  “豫章确实是真心实意投诚,统以为,既然豫章想要寻求庇护。”

  “我等何不派遣官员前去接手豫章军务,日后也好制衡江南。”

  言外之意,若是豫章果真想要投诚,就把军政大权交出来吧。

  我徐州派人去接收。

  这样一来,豫章之地也就成了半诸侯了。

  唯一不同的是,它名上顶了个徐州的保护伞。

  旁人若要打豫章,便是要打徐州。

  不论是荆州刘表还是江东孙策,都得好生掂量一下。

  毕竟他们的敌人不止一个。

  “士元此言最善,若能使徐州官员接手豫章,再好不过。”

  既然豫章是放血槽,那就让它自治吧。

  每年是盈利还是亏损,都不干徐州的事。

  但如果能派遣徐州的官员驻守,徐州在江南的业务也能更加灵活。

  “……罢,将使者带来吧。”

  李翊一甩手,撩衣坐下。

  少时,王朗被带了过来。

  他目光逡巡一圈,见此地竟有这么多人。

  怕不是徐州的大员来了大半儿。

  于是王朗乃整了整衣冠,朗声拜道:

  “豫章王景兴,拜见郯侯!”

  ……

第167章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方为李翊行事之风

  王朗是徐州本地人,他的家乡说来也巧。

  正是李翊的封地,郯县。

  也就是说,严格意义上讲,李翊算是王朗的宗主。

  纵使王朗是徐州旧臣,李翊的前辈,也没法在李翊面前摆谱。

  “王公请上座。”

  与王朗预想的不同,李翊并没有太大的架子,直接便邀请他入座了。

  王朗谢过,开门见山道:

  “想必君侯已知朗此来之意,今豫章有倒悬之急,百姓有累卵之危。”

  “我闻君侯受刘将军重托,总督淮南军务。”

  “现在只有君侯能救豫章。”

  微微一顿,又接着补充说道,“今豫章太守华歆华子鱼,愿举城献予君侯,为徐州荫庇。”

  “从此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是一套标准的政治话术。

  说的比唱的好听,先把你的兵马忽悠过来再说。

  李翊保持了一个政客的冷静,澹澹说道:

  “不瞒王公,刘将军付我以淮南军政大事。”

首节 上一节 347/50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貂蝉:我家夫君太慎重

下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