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第77节

  可是大哥,古人有言,为官者,任重而道远!

  所处的位置越高,越能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的意境,同时也更应该明白,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道理。

  我就拿工部尚书来说。

  身为尚书,他需要管理百工,即各种工匠和手工艺人的生产活动。

  负责国家的水利工程,监督工程,管理屯田,监管山泽资源。

  工部尚书是正二品官职,每个朝代,能成为这个品级的官职都是人才!

  他所享受的待遇不知道是多少人一辈子都想不到的,甚至三代人的努力都不比他一年获得的俸禄要多。

  这样的官职,如果不对他严厉苛刻一些,你说他怎么有脸面待在这个官职上。

  一年当中,没有任何功绩,只会好吃懒做,这样的人不将他革职,难不成留着他继续白吃白喝?

  官职设立出来本来就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天下,领头者都这样带头好吃懒做。

  我们不对他施加酷刑,他都应该对着咱磕头拜谢。

  说白了,末位淘汰制度就是能者居上,庸者下马。

  如果哪一天身为尚书者都没有展现出能担任这个职务的能力,那就说明他并不适合担任这个职务。

  我相信大明每年科举都展现出大量的人才,有不少人可对着这个职务眼馋的很。

  他们当中肯定有人愿意承担这份苦难,为了功名,为了利益,只要能办事,让他们担任尚书那又如何。”

  “好!好!好!”

  听完朱标的整个计划,朱元璋连续说出三声好。

  他现在对自己的这位儿子可以说是相当满意,已经是满意的不能在满意了。

  从全勤俸禄,到绩效考核,再到末位淘汰制度,三方联合起来,瞬间就能在满足减少贪污的情况下

  还让大明百官瞬间激流勇进的局面。

  没有哪一位皇帝比朱元璋更喜欢将百官当成牛马进行指挥。

  在老朱看来,百官只有如同牛马一样,勤勤恳恳,不能怨苦怨累的去干活才能是一名好的官员。

  事到如今,身为大官的沐英已经对朱标的法子感到相当佩服。

  同时他也将臣子的身份,改成站在皇室角度看待这项措施

  “太子,可喜可贺呀!如今你想出了这三样制度,将来大明的官场一定能比现在清廉。

  未来百姓的日子也就更加好过了。”

  沐英是真心实意的为朱标庆祝,他很清楚自己这位弟弟在父亲面前是多么的看重。

  同时朝廷百官有不少人也一直希望朱标能站出来。

  其原因很简单,朱标执政的时候,远远比朱元璋还要仁善,至少不会杀太多人。

  然而现在沐英想想这些官员的幻想真是感到可笑至极。

  这三样制度一旦实行下去,受苦受累的就是哪些身处重要职务的文官集团。

  他们想休息,绝对不可能,相比于沐英类似的武将,文官需要操弄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哪怕是想要找到漏洞,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朱标对沐英拱手回应:

  “大哥说笑了,这办法虽然好,可对你们当臣子的来说确实是有些严苛,还望大哥不要怪罪弟弟我。”

  闻言,沐英哈哈大笑。

  “太子所言客气了!我身为都督佥事,自然是应当尽责到自己的职务,否则我哪有什么脸面受封西平侯这样的爵位。”

  “大哥,不要老是太子太子的,我小时候你又不是没有带过我,生分了。”

  从进入书房开始,沐英就一直对朱标使用尊称,这让朱标感到有些怪怪的。

  不过沐英对此倒是微笑解释道:

  “现在又不算在咱们私下相处,也不是在我的王府里面。

  你身上穿着太子龙袍,我身上也穿着武将文袍,自然是需要遵纪礼法。

  不可僭越,此乃臣子之道。”

  其实两人逢年过节之间都是以兄弟相称,只是沐英明白眼下场景确实不合适,所以这才解释。

  对此朱标也是感到颇为苦恼,只是也没再多说什么。

  “标儿,你这个法子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

  忽然间,朱元璋从中间冒出来这么一句话。

  沐英眼神期待朱标会怎么说。

  只是面对这个提问,朱标就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但最后还是如实交代了。

  “父皇,以您的厉害,应该已经能猜出来这些法子都是出自杨晨之口。

  儿臣从他哪里得到提点之后,于是就回到自己书房。

  开始举例出来一项又一项,在此基础上,顿悟出了这个法子。

  所以这个法子,有八成的功劳属于杨晨,倘若没有他的提醒。

  百官俸禄恐怕一时半会都是一件十分难以解决的事情啊。”

  “咱就知道是这个小王八蛋!咱以前就应该发现,这家伙的心真脏啊!”

  “杨晨是谁?”

  得知真的是杨晨说出来之后,朱元璋脸色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一来他没已经猜测到是杨晨才会想出这种令人感到窒息的法子。

  二来虽然是儿子更改了一些,但仍然是靠着杨晨。

  这种感受,让他这个当父亲的十分不爽。

  偏偏他又很认可,加上他对杨晨的感观一直不待见。

  犹如矛盾水火之间的碰撞在他内心发生。

  “太子,京城当中任职的官员我都认识,似乎没有人叫杨晨吧。

  不知道他是何许人?”

  在场唯一懵逼的人就是沐英。

  他本以为这是朱标自己想出来的,却没想到对方转头就把这么大的功绩安排在一个人身上。

  还是一个他从未听说过的人。

  面对大哥的提问,朱标显然是有些犹豫,犹豫片刻只能说道:

  “这他是我的一个朋友,比较特殊。”

  正当沐英感觉原来如此的时候,朱元璋却补充说道:

  “沐儿啊,这个杨晨就是我刚才所说之人,他也就是咱给你选的女婿。”

  “什么!父皇不是在跟我开玩笑?

  杨晨就是找了半天什么优点都没有,最后只能靠着‘年轻’让父皇称赞的人?”

  此刻的沐英已经是目瞪口呆,完全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除了他之外,朱标更是风中凌乱。

  “父皇,你要把大哥的女儿嫁给杨晨啊?这件事你怎么没跟我商量呢。”

  两个儿子都询问他,朱元璋也感到有些下不来台,最后只能搬出马皇后。

  “标儿啊,不是父皇不跟你说,而是这件事是你母后要求的,咱也没办法嘛。

  你母后说话,我也不敢阻拦,你说是不是?”

第79章 三酸两碱的制作

  事实证明,马皇后的威望在大明比朱元璋的好使。

  假如说这件事只有朱元璋自己做决定,那么沐英肯定多少是会感到很不乐意。

  虽然他的性子不会表现出来那么明显,但也会跟朱元璋表达自己的意见。

  可婚约之事本来就有马皇后参与。

  正是因为有她的存在,让沐英只能将这份不满吞咽到肚子里面,不知道应该怪谁。

  思来想去,只能是怪杨晨,怪他的出现让自己女儿未来要嫁给一个毫无身份背景的人。

  现在他沐英可是封侯拜相的功臣武将,不是什么大字不识一个的寻常百姓。

  以他女儿的身份,就算是嫁给一个皇子,那也绝对是配得上的。

  然而现在,皇子没有,倒是有一个见都没见过的‘年轻人’

首节 上一节 77/3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下一篇:大明:清军入关,我抄了满清老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