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第317节
后来马皇后劝说他文字狱是暴君才做的事情,朱元璋这才放松政策,允许猪继续使用,不过有一个前置条件,那就是不能大声吆喝。
眼下杨晨不仅当着他面说,还形容自己孙辈的人是猪,那岂不是当着他面前说他朱元璋是猪崽子的祖宗?
“咳咳.陛下误会陛下误会,这就是一个比喻比喻.”
好不容易安抚好朱元璋,杨晨这才接着往下会所。
“这朱高煦啊,不喜欢被囚禁,于是就派人告诉朱瞻基,说他爹是自己派人害死的,一怒之下的朱瞻基想都没多想,直接派人禁锢朱高煦放在铜炉里面,周围点燃炭火堆积木头,活活烤了一天一夜,最后才猛地想起来,朱高煦身边所有的人早就被处理的一干二净,他拿屁股害死自己的父亲?
等到他赶往刑场的时候,朱高煦已经变成人干.”
就在此时此刻朱元璋只感觉自己家里边的人才太多,准确的说应该是朱棣这一脉实在是不应该如何形容。
没想到他的曾孙子居然能对自己这个叔叔下手如此狠辣。
想想倒也正常,试问谁知道自己父亲是被人害死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最后仅有的理智?
朱元璋站在朱瞻基的位置来看,恐怕他自己都会冲动一剑杀了朱高煦。
他之所以会如此惋惜主要是因为朱高煦拥有项羽的神勇,这可是千古无二的称赞。
自己后人里面出现能比肩项羽的人才,朱元璋怎么可能不会感到开心呢?
现在好了,这个孙子被曾孙给亲手活活烤死。
“等老四回来,咱一定要嘱咐他千万不要让高炽这孩子吃太多东西了,省得胖的跟一头猪一样,最后还死在这个原因上,被其他人知道,咱老朱家的颜面置于何地?”
朱元璋似笑似哭的说了这一句话,当他抬头看向杨晨,发现杨晨正在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盯着他。
这让朱元璋感到十分不爽,皱眉问道:
“你小子这是什么眼神?”
“陛下,刚才你不准我说那个词,可是你自个怎么倒是说起来了?”
“滚滚滚!咱做事何须跟你交代清楚,接下来如何了?朱瞻基杀掉自己叔叔之后发生了何事?于谦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
杨晨此刻只能是在内心诽腹朱元璋这家伙玩双标。
搞了半天,原来他就不是允许外人说他家的事情,偏偏自己却能说。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朱瞻基活在悔恨当中,毕竟您老人家当时已经设立了皇明祖训,里面清楚的写着,老朱家的人可以内斗,但是不能手足相残,现在好了,他年纪轻轻就杀掉自己叔叔,还使用酷刑,这件事情就此成为他的梦魇。
在一次外出北伐的时候,受到梦魇影响,导致战斗失败这件事情让他备受打击,从此就开始将心思放在大明民生上。
经过连年战争,大明已经亏损十分严重,民生凋零,于是他做出一个让后人备受议论的决定。
割地!”
闻言,朱元璋眼神已经十分不友善,他已经清楚的说明白,大明皇帝可以战死在战场上,可以是以任何一种壮烈的形式牺牲,可是他不在允许大明皇帝做出有损于皇家颜面的事情。
现在好了,朱瞻基割地的消息入耳,顿时让朱元璋火冒三丈,恨不得把这个尚未出生的曾孙给活活打死。
打不了小子,他可以打老子,朱高炽还小,那就打朱棣!
可怜的朱棣不知道自己已经在朱元璋这里被埋下欠打的次数,这些次数还不少。
“咳咳,准确的说不是割地,应该是放弃这些地盘。
当时的大明,已经将领土扩张到南海地区跟东南亚地区,长城以北,东北松花江长白山一带都是大明的地盘,可惜的是,朱瞻基认为,与其安排武装力量在这些地方浪费时间,不如收拢兵力回到大明境内好好处理民生。
最后他直接放弃安南、奴儿干都司、哈密卫等等地区,这些地盘全部都是要地,也都是永乐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
“混账!混账东西!这个朱瞻基当真愚蠢!难道他不知道,国家土地越大,国家实力才能越强吗!怎么能做出武则天这般行径!丢人!实在是丢人啊!”
恼火的朱元璋抬起手掌就是用力拍打桌面,导致周围纷纷出现石粒掉落,足以见得力道之大,十分恐怖。
不论朱瞻基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放弃了这些地盘,在朱元璋看来就是一种丢人现眼的行为,跟李唐时期武则天时代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当时的武则天继承李唐大部分权力,自然是也拥有李世民打下来的天下,当时的唐朝可以说是万邦来朝,可是武则天上位之后,也是认为这些领土毫无意义。
用自己霸道的权力宣布,这些领土不再归属于大唐,导致不少邦国感到困惑。
原本大家都是朋友,现在经过她这么一搞,敌人就在家门口,如何能不让后人谩骂?
很显然,朱瞻基的这个行为就是如此。
这让朱元璋感到很不开心,自己后人出现这种人,他恨不得现在就当着朱瞻基的面甩他两个耳光,怒骂他废物!
“这个混账小子后来又如何了?”
朱元璋好似一个火山一样,随时随地可能大爆发,杨晨说话的语调也不由自主的放慢下来。
“后来啊?后来他就嘎了!我好像有跟阿标说过,没跟你老人家说过,朱瞻基作为五龙最后的一条龙,他的寿命只有不到十年,十年整好就嘎了.”
听到这位曾孙寿命居然如此之短暂,朱元璋原本的怒火也顿时消失一半。
此刻的他感受到什么叫做家族的大起大落。
他朱重八为家族光宗耀祖,还让老朱家成为王朝的开创者,没成想从自己开始,后人的命运如此多舛,造化弄人,命运摸不透说的或许就是这个吧。
身上弥漫着一股寂寥的气息,朱元璋挥挥手:
“你还是跟我说于谦的事情吧,咱家的事情咱实在是.”
无言语对就是朱元璋此时此刻的状态。
认准朱元璋没事,杨晨才慢慢讲道:
“那个陛下,于谦的事情太复杂了,一时间绕不过去,不过你放心,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朱瞻基因为离开的太突然,他走的时候都不到四十岁,他仅有的两个儿子年龄尚小,于是乎当时的内阁大臣们就辅佐年幼的皇帝上位,当时掌权的分别是内阁臣子跟文官一脉,还有朱祁镇的母亲,也就是当时的大明皇太后。
于谦在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接触到大明权力的核心,只是还差一些,于谦活跃在您儿子的永乐的手下,在朱高炽时期就逐渐被重用,朱瞻基所在期间,他给予了于谦一定的提升,朱瞻基离世之前,于谦已经是兵部二把手。
朱祁镇在诸多大臣的关怀下长大,话说这朱祁镇那可是相当牛掰,您老人家的这位曾曾孙被后人称之为大明战神!
因为他曾祖父跟父亲都亲自御驾亲征,所以等到成年之后,朱祁镇一直想要找机会证明自己,于是乎在某一次鞑靼部落挑衅大明边疆的时候,朱祁镇想要证明自己,就率领大明精锐亲自御驾亲征进行一场浩浩荡荡的北伐。
这一战,彻底奠定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大明战神的名号也就由此而来。
他率领大明精锐在北方与鞑靼与瓦剌等部落展开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大战,这场战争发生在土木堡,此战一共使得五十万人殒命于此,朱祁镇一战成名,且他到过超越永乐征伐的地盘,甚至连徐达蓝玉等人攻占到最远的地方都不如他,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朱祁镇居然让瓦剌公主怀孕了你说厉不厉害?”
牵扯到朱祁镇,朱元璋第一时间是感到开心,可随着杨晨说的越来越夸张,他就感到不对劲。
特别是杨晨每次提到大明战神这个称呼,那个模样,那个语气,明明就是在憋笑?
到底是什么事情能让杨晨有这般举动,朱元璋越想就越感到不对劲。
还有这场战争居然死了五十万人!
五十万人是什么概念?就算是五十万头猪也需要杀上个十天半个月吧?
可如果杨晨是欺骗他的,那又有什么意思?
莫非是他多虑了?
其实大明后人真的很有出息,并非他所顾虑的那般?
一个个疑问涌上心头,朱元璋心里边就好像刺挠一样,若是不知道真相。
他肯定是寝食难安,于是便试探性问:
“这朱祁镇是不是使用了什么先进的武器?还是说使用了什么计谋?否则他如何能歼灭五十万鞑靼跟瓦剌的联军?”
“还是说他把大明百万雄师全部都带走了,跟这些敌人死扛?”
这个问题在朱元璋看来十分重要。
按照兵法里面的记载,想要全部歼灭敌人的不对,无论如何,都需要三倍以上的兵力才能完成。
当然这种说法放在后世不成立,可是在千年的封建时代,这种看法就是绝对的水准。
第207章 歼灭五十万
正面碰撞全部歼灭需要几倍兵力,攻伐城池则是需要十倍以上兵力才能做。
眼下朱祁镇歼灭五十万敌人,在朱元璋看来,这极有可能是带着大明百万雄师去胡乱糟践。
歼灭敌人五十万确实是一个惹眼的战绩,可是也不能靠着损失大明大部分精锐作为代价。
否则那实在是不知道应该如何评论,反正在朱元璋看来,这种行为很不可取。
然而听到朱元璋的这个问题,杨晨沉默许久,这更让老朱感到不对劲!
“难道事情没有咱想的那么简单?”
心里边出现这个可能性,朱元璋顿时感到浑身发毛。
半天时间杨晨才开口:
“那个陛下,您老人家似乎误会了我了,朱祁镇外出让五十万人殒命在土木堡的事情被称之为土木堡之变,而不是土木堡大捷”
“果然!”
顷刻间,朱元璋倒吸一口凉气,甚至让周围的气温骤然下降好几度,他就知道杨晨说话肯定没好事,这下猜中了,却让朱元璋怎么都开心不起来。
他能开心就奇怪了。
历史上被记载什么什么之变的,一般来说都不是好事。
玄武门之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把自己大哥头颅给砍下来,走到李渊面前,亲自册封李渊为太上皇,囚禁皇宫深处不得外出。
眼下这个土木堡事件,让朱元璋眼皮子不停跳动,隐约感到这背后肯定不简单!
“你接着往下说,土木堡之变到底怎么一回事?还有朱祁镇到底是怎么把瓦剌公主给弄了怀上咱朱家的子孙!”
上一篇: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下一篇:大明:清军入关,我抄了满清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