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后宫,朱元璋傻眼了 第297节
很快,龙辇就正式进入到城池内。
在距离城池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一众人就开始忍不住好奇打开车帘子看看外边为何如此热闹?
首先是这个城池的大门,跟城墙上张贴的一些标语。
“工业振兴,国家强盛”
“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进程”
“要坚持以洪武帝强盛大明国的政策走”
从未见过如此耳目一新的场面,特别是看到自己的名号在城池上,这些字迹雕刻的十分完善,看出来是让技艺高超的工匠,花费不少时间进行精雕细琢。
否则绝对办不到这个地步。
龙辇驶入八匹马这么宽敞的街道上,朱元璋忍不住向外望去。
只看到街道上,路面平整,百姓好似川流不息一样在边上吆喝叫卖声,这些热闹充满生气的声音不绝于耳,商品门面节次鳞比的排序整齐,家家户户都有规律的建设,相比于印象里面胡乱搭建的破旧城池相比,眼前的镇江府,光是进入城池这一段距离就已经让朱元璋感到心中骇然。
这里处处透露着他从未见过的繁华跟活力。
百姓看到龙辇的那一刻,似乎明白里面坐着的人是谁。
他们不需要猜,只需要看到引导他们工作干活的秦王坐在驾驭车辇的位置上,就知道皇帝必然在其中。
于是乎有不少人开始高呼皇帝万岁等等词汇。
第192章 未来之城
在人潮汹涌的簇拥之下,朱元璋受到了许久没有感受到的心满意足。
他此时此刻才终于明白,一名皇帝能获得百姓的认可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
这种感受他已经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体会过。
如今却在镇江府,受到百姓的爱戴,朱元璋发现自己看杨晨的眼神是越发顺眼了。
与此同时,后边跟着的车驾内。
杨思义微微眯眼,放下窗帘,看向滕毅道:
“如何,这镇江府是不是真如传说当中的一般?”
滕毅神色稳定,冷静分析道:
“确实,我阅读过不少古籍,上面记载着百姓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可是相比于这,我感觉也不过如此。
说实在话,我感觉现在的镇江府能超越传说当中的桃花源,你看,外边的欢呼声跟百姓的雀跃。
放在以前,恐怕只有大明是丰收年,恰巧无战事,过年阖家欢乐,长辈看着晚辈放炮竹的那段时间才会出现。
现在百姓仅仅能因为陛下的出现而如此看信,商户停下手上的事情,主动站出来到街道上鼓掌目送。
这实在是太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了,我从未想过这辈子能见识到如此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场面,这简直就是一派盛世繁华之时才会出现的场景!”
“滕兄说的对。”
杨思义点点头,目光望向半空忍不住叹气道:
“此地比肩京城,远胜江南!”
随着龙辇离开最热闹的人群位置,很快就驶入一条宽敞更为官场的大道。
又是前进莫约二十分钟时间,离开城区位置,一众人很快就看到开阔的视野。
这里有很多百姓正在劳作,只是这些田野很奇怪,有些地方居然是搭建了屋子,屋子虽简陋,却能明显看到,这些屋子周围都有提供暖气的设备。
一看就知道不简单。
经过杨晨详细解释,他们才知道,原来这些有暖气的屋子都是专门用来种植蔬菜的。
种植蔬菜的方式也很简单,利用水培。
现如今,杨晨已经让一部分经验老道的农户明白,果蔬之所以能生长,主要是因为土壤里面拥有许多微量元素,这些看不见的微量元素就是植物的食物。
只要给植物吃这些足够多的食物,那么植物就能成长。
农户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做微量元素,可是他按照杨晨提醒的思路去做,很快就发现,还真的就能在无土壤的情况下让蔬菜种植出来。
如此一来,就算是寒冬腊月,人也能有足够的蔬菜吃。
不说有剩余的地步,至少也不会很缺。
得知这一情况,朱元璋感到很惊讶,这很明显是颠覆了他内心原本的认知。
须知道,朱元璋本身就是泥腿子出身,他八岁之前不仅自己犁田耕地,还给地主家放过牛。
哪怕是这些年时间,他也没少在后院跟马皇后两人一起种种蔬菜。
没想到今天杨晨告诉他,镇江府已经能做到不需要蔬菜也可让蔬菜生长出来。
这如何能不让朱元璋感到惊骇?
这一切到底是经过了什么?
朱元璋迫切的想要知道,他赶忙询问:
“小子,你到底在镇江府使用了什么手段?竟然能做出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不得不承认,先前咱确实是小瞧你了!”
这番话是朱元璋从未有过的言语,就连马皇后也感到不可思议。
没想到杨晨居然能让自己丈夫低头认输,在马皇后眼里朱元璋已经算是承认他不行了,否则绝对不会吐露这样的心声。
朱标也是很震惊,他猜测过杨晨或许会给他们带来许多惊喜,无论是民生还是武器,可怎么也没想到会有这等惊天动地能违背常理的奇迹出现。
见此,杨晨抬手指向外边的一处标语。
众人纷纷扭头看过去。
一张巨大木头上,雕刻着几个大字。
“科技是生产力之魂,创新是发展之源。”
“陛下,我从未有什么神仙手段,我所依靠的不过是科学手段,掌握这些,就是掌握让大明变得更为强大的手段。”
杨晨眺望远处一栋十层楼这么高大厦。
这座大厦是杨晨利用了他记得的力学构造,结合当前技术能做到的老工匠进行联合建造。
有点像后世的写字楼,不过相比于写字楼却又小了很多。
整体高度能达到令人惊讶的四十六米高。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惊讶的事情。
按照中原的建造技术,宋朝期间,就有人建设过接近九十米高的佛塔。
因此在杨晨斥巨资的情况下,这个四十六米高的大厦不仅是他生活的地方,更是他办公的场所。
只是因为他一点也不喜欢居住太大的府邸。
生活在高楼上,能一眼看全镇江府,这才是他想要的居住环境。
朱元璋似乎回想起来杨晨曾经对他说过的一番话。
‘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
时至今日,他才彻底明白,这句话一旦运用到统治天下的国策当中,会是一件多么英明的事情。
曾经他将古籍当做绝对的治理天下政策的办法现在看来,完全就是一个笑话。
让人感到贻笑大方的笑话,杨晨的这些法子,随便领出来一个都比他曾经的还要好无数倍。
这不由得让朱元璋感慨一声:
“哈哈哈!妹子,咱们老了。”
声音落下,不仅是龙辇内的人愣住,外边驾驶马车的朱樉也是为之一愣,他第一次听到自己父皇承认自己老了。
还是当着所有人的面前说出来。
回想过往,朱元璋霸道独裁,不可拒绝的形象开始出现在朱樉内心,那时候经过多年压迫的他要发誓,将来一定不会成为自己父亲麾下的傀儡,他一定会干出一番大事业证明给朱元璋看,让对方知道,自己就算不如大爷,也不至于差劲到总是被忽视。
于是朱樉就开始朝着这个方向进行奋斗。
这些年来,他走过很多错误的路线。
到现在,好不容易能得到父皇的认可,却从自己父皇口中听到父皇承认自己老的话。
瞬间让朱樉感到内心很不是滋味。
与此同时,马皇后脸上捂嘴浅笑:
“重八,咱们是老了,所以我才总是劝你不要太在意这个位置,有时候,早点将上边的事情交给标儿,总不会是一件坏事的。”
朱元璋讪笑一声,随后看向不知所措的朱标:
“是啊,咱们总该是要离开的,后边的事情都是年轻人去做,我们这些老家伙,是时候要离开了。”
不明所以的朱标还以为自己父亲这是交付遗嘱,赶紧打岔道:
“父皇!您将来肯定能跟母后长命百岁,儿臣如今很满意现在的状态,能不能坐在皇帝的身上,儿臣并不在意,儿臣在意的永远只有您二老啊!”
老朱一愣,他看出来自己儿子似乎误会了,赶紧解释起来道:
“哈哈!标儿,你别多想,刚才咱只是感慨一声,杨晨这家伙有一些话还是有道理的。”
上一篇:大明:朕是假的,如履薄冰
下一篇:大明:清军入关,我抄了满清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