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

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 第196节

  这一刻,山林中砍树的樵夫,田间伺候庄稼的农夫,岸边捆扎木筏的水手,都停了手中活计,朝着声音的源头下拜。

  “起来!无须如此!”

  公孙度一愣,他当即跨步上前,欲要扶起面前的农庄管事,口中忙道:“某乃辽东太守,看护尔等乃是应当,不必如此!”

  接着他望向远处下拜的庄户,高声道:“诸位免礼,公孙升济愧受此礼!”他怎么也想不到,简单的一项经营投资贷款而已,如何能让这么多的汉子低头。

  “主公切莫推辞,我等皆来自青、冀,常年来不说豪强欺压,官府吏民不仅催收税负日紧,还经常征发徭役,家破人亡者数不胜数。彼辈官吏,视我等如猪狗。任意驱使、压榨,主公大义,我等铭记于心!”

  领头的管事见公孙度尤自谦虚,当即坚持拜下,口中回应道、

  “是极!辽东真乃乐土!我等已经多年不曾吃过饱饭了,官府罚我,豪强欺我,黄巾杀我,唯太守一人,视我等为民而已!”

  公孙度前出的手臂僵住,任由此人再度拜下,此前的他所做一切都是为了利益,善待这些人无非是贪图他们将来能够提供的生产能力罢了。

  但如今他从这些新来的百姓反应中看出,仅仅是这么一点来自上位者的善意,就能让这些淳朴百姓归心。

  他在心中感慨的同时,也察觉到中原的百姓境况水深火热已不能形容了,若非战争的残酷暴力压在头顶,黄巾复起不过是时间问题。

  一侧全程目睹了这种场面的陈江心中感慨:“今日之后,辽东的新入难民,将会对公孙氏誓死效忠矣!”

  正在逐渐被农奴化的小民,遇到了视他们为民而不是隶的官员,就如溺水之人抓住的救命稻草一般,死死的拽住,不肯松手。

  望着这些对他效死的百姓,公孙度心中情绪汹涌,这一刻,那些被他破家的辽东豪强竭力反扑,士人对他的不屑污蔑、乃至敌视,此时此刻,都不被他放在心上,这一刻,公孙度真切感受到了自己存于汉末的意义所在。

  公孙度脑中念头翻腾不休,在他的最初预想中,辽东最佳的路径就是种田、发育,等自己成长到足以碾压诸侯时,再发兵进入中原,参与争霸。

  但今日看到这些眼神热切的百姓,他的心境开始动摇,与那些同他作对的士人相比,这些残存的小民才是他最佳盟友,而这些人的数量,正在随着中原局势加重逐日递减。

  他一边踱步,一边筹算着目前的实力:辽东的冶铁业有着大发展,兵器肯定不缺。刚刚经历过大战的郡兵精锐,士气正旺,足以与中原诸侯相争。农庄已经能够成体系自发运转,商社正是处于起步的上升期,残存的豪强势力经过连番打击,暂时不敢作妖,内部稳定。

  终于,他站住脚步,咬着牙暗自下定决心:“干就完事了。大不了退回辽东养老。”

  接着他转头对着刚刚从羽林营毕业的少年亲兵道:“我说你写。”

  亲兵听到公孙度的严肃语气,立即取出纸笔,侧耳准备着。

  “传信给柳毅,加快难民的转运规模,不要怕诸侯阻拦。若遇困难,打就是了,辽东有的是军备!

  传令糜竺,他之前所言的纸票扩张计划我同意了。纸票可以与钱庄一并在三郡展开。郡府新设财部,主事王烈,主管钱庄、纸票事务,。

  另外,传令张辽,命他发兵辽东属国,今冬之前,要么苏仆延向我臣服,要么献上他的人头。”

  亲兵先是一愣,接着反应过来,手中的毛笔快速滑动,将公孙度的命令划作正式文书。

  看着奉上的残留墨汁的文书,公孙度确认无误后,颔首道:“用印之后,立即发出吧。”

第240章 渤海

  初平元年,九月

  辽东郡,沓氏

  海鸟围绕着船只飞舞,咕咕的叫声给这弥漫鱼腥味的码头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船主的热情相送下,公孙康与王继相继下船。

  只是,刚一落地,公孙康只觉得陆地在晃动,犹如地龙翻身,身子不停旋转,脑子昏沉,当即扶着栏杆吐了个昏天黑地。

  “呕,你还说渤海是天下最平静的海,刚刚的风浪算平静的话,我实在想象不出东海和更南边的南海是个什么模样。”

  一边吐,他一边朝着看热闹的王继抱怨。

  终于,公孙康胃部清空得差不多了,擦干嘴角的涎水,在王继的搀扶下慢慢朝着沓氏城行去。

  王继一脸无所谓,他自小在海船上长大,渤海的风浪对他来说,犹如婴孩的摇篮,温柔和煦。此刻他一边搀扶公孙康,一边说道:

  “慢着点,晕船而已,你第一次坐海船,很正常!而且,你没有在船上吐出来,已经很了不起了。”

  二人搀扶着,脚步蹒跚的离开了栈桥,沿途叫卖的商贩,揽客的旅店伙计见到是两位少年,不时前来搭话,有人还直接上手拉拽,饶是二人都是学过些拳脚功夫,也花费不少时间才挣脱人群的纠缠。

  出了码头,二人租了辆价格实惠的牛车,向城内行去。

  车上,公孙康用着好奇的眼神观察着这座父亲让他留神的城市,城中海商、水手、兵卒、商贩行走其间,人人脚步匆忙,眼神热切,像是前方有什么重要之事等待他们去完成一般,透露出一种别样的生机。

  “听说沓氏城已经在商议扩建城池了。”

  公孙康望着远处隐约的城墙轮廓,与王继有一搭没一搭聊着自己所知的见闻:“城中的有钱人太多,城内的地盘又不够,所以都在城外拓建宅院,加上城外的作坊、造船所、商铺、客栈颇多,而今城外的人远比城内的人多。”

  “嗯嗯,哎,你说沓氏造船所的新船是个什么样子?”王继对城池的发展没有兴趣,点点头就说起了他此行的目的,考察沓氏的新船。

  当前辽东的唯二的两处大型造船厂,经过了资金注入,以及技术扩张之后,加上来自会稽郡的工匠加入,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

  刚刚从辽东造船所离开的他,对于船厂的新式船只兴趣颇大,听辽东的崔家船匠所言,最新,最前沿的船舶设计,还是要看沓氏造船所。此刻的他,迫不及待的想要一睹沓氏最新船只的模样。

  他在辽河口的造船所所观察到的,那些目前存于图纸上的,船厂仅仅是搭个骨架的船只,船虽然是尖底,但无论是长宽比,还是整体的协调性,都呈现一种别样的美感。

  如果说从前的中式船只是源于匠人观察水鸟浮水而制的话,而今的辽东,已经走上了理论结合实践进行设计制造的路子。

  此刻的他脑子里还是辽东造船所里的那些新式船只,想象着驾驶那样的船只扬帆海上的英姿。

  海贼心中的战船,与陆地上的水贼眼中的战船,完全是两个概念。海上的战船,安全性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像是而今天下最大的船只,三层楼船,根本不敢进入深海,只能在内陆的湖泊,大河之中逞逞威风。

  “你不是要当水军统领吗?为何如此痴迷海船?水军作战,应当是在内河之中才对啊!”注意到王继脸上的痴迷,公孙康转头,颇为疑惑的发问。

  王继闻言,状似高深的摇摇头:“嘿,这你就不懂了吧。”

  “呵呵,在下不懂,还请王兄指教。”公孙康见状,坐在车上拱手行礼道。

  “好,今日我就受了你这一礼。勉为其难为你解惑。”王继惫懒的靠在车厢壁上,抬手指点道:“亏你还在羽林营进修数月,难道没有见识过大教室里的那张巨型舆图吗?咱们辽东,与中原的幽冀青三州,相隔渤海。所以,太守若要对外经略,就必须控制渤海。”

  说着王继挑眉看了对面的同学一眼:“还有,谁说的海船入不了内河?就以大河的水深来看,只要有熟悉水路的水手带路,海船可以一路冲到洛阳城下。”

  公孙康闻言,在脑子里回顾起渤海沿岸的地图,渤海真如内湖一般啊,他的眼神一亮,对于辽东来说,渤海不仅是抵挡外敌侵入的天堑,也可以是对外经略的跳板。

  想到此处,他终于明白父亲让自己经营商社,以及负责水军诸事的缘由了。

  渤海,对辽东来说,是如此的重要。

  只要有一只能够纵横渤海的水军,那么从辽东出发,可以随时攻击沿岸的敌人,在面对随船只行动的他们,敌人只能疲于应付,直到露出破绽,被一击而破。

  “王兄高论,在下佩服。”公孙康解惑之后,笑吟吟的点头,抱拳回道。

  “哈哈...”见到公孙康一脸的认真,王继笑着,拍手道:“哈哈,看你那一脸若有所思的模样,不会当真了吧,我也就一海贼余孽,就顺嘴一说,怎么敢妄自揣测府君的心思?”

  “非也,王兄莫要妄自菲薄,王兄的策略确实精妙。也正是因为海贼的身份,才能想出此策啊!试想当今天下,有几人能够突破对大海的恐惧,将控制渤海当作战略目标呢?”

  公孙康摇摇头,对王继的取笑不以为然,颇为正式的拱手道。

  “嘿,你说是就是吧。”

  王继见状,无聊的摆摆手,说起海贼,他的神情再度激动起来,此次他前来沓氏,可不止是来考察造船所,还有就是去见自己那不成器的便宜老子。

  公孙康摸着光滑的下巴看着对面的王继,一脸的若有所思:“王继想法,极有可能与父亲的谋划不谋而合。呵呵,也是啊,这世上有几人能想到,不将大海当险隘,而作通途呢?”

  车轮碾过道路,咕噜噜的动静响彻车厢。

  二人一时间没了话,各自靠着车厢透过车帘看向街道发呆。

  啪!车厢外的赶车人一声鞭梢,将不想动弹的老牛继续驱赶,慢悠悠的牛车继续上路,将车内两位各怀心思的少年带进城中。

  “对了,”眼见着要到客栈,公孙康转头对着王继叮嘱道:“莫要忘了正事,沓氏近日召开的船主大会,需要你前去做技术支持。”

  “嗯嗯——啊,晓得,不就是教那伙大老粗星象计算吗?这活儿我熟,只是,我只保教,可不保会啊!”眼见着就要下车,赶着去休息王继闻言,连打几个哈欠,摆摆手应付道。

第241章 考察

  辽东郡,沓氏

  清晨,阳光透过无垠的洋面,均匀的洒向大地。

  在附近商贩叫卖的嘈杂声里,公孙康一行向着城外的造船所而去。

  人还未到厂区,几人目光就被造船所那高高的风车,以及犹如城墙一般的厂区围墙所吸引。

  风车呼啸,木制轮轴活动的噪音颇大,倒是与海边永不停息的浪涛声相映成趣。

  在糜家管事的引荐下,几人顺利的进入船厂,刚一越过高墙,公孙康就发现,被高墙阻挡的不止是窥探的视线,还有器械转动的嘈杂。

  放眼望去,造船所的内部圈住了一条入海的小河,而在小河的入海口,那里正有大大小小的水车屹立其上。

  “哇!这么多的水车,堪比襄平的铁城了吧!”

  望着前方密密麻麻的水车、以及他附带的机械结构,王继嘴巴张的老大,水车对他来说并不是个陌生玩意,中原地区的豪强田亩中,时有此物用来提水。

  他本以为襄平城出现的各种大型器械已经堪称世上奇观了,没想到沓氏造船所对大型器械的使用与襄平也不遑多让。

  “啧啧,主要是沓氏有钱。”一旁的公孙康见状吧唧下嘴,说出了其中最大原因。

  或许是因为公孙度重视工匠,重视技术、器械的影响,公孙康在羽林营中对器械、技术的学习相当刻苦,他很清楚这些制造出大型器械并不是什么难以办成的事。阻碍人们将匠人脑子中天马行空想法加以实现的,从来都是钱粮物资充裕支持。

  而在沓氏,就是个不差钱的地方。

  这处由青州、辽东、冀州各地造船所商人合股创办的造船所内,不仅沿袭了中原的老式造船技艺。还在公孙度的要求下,积极研发新一代的、安全性、稳定性俱佳、且速度快的海船。

  公孙康一边行走,一边打量这处价值逾亿的造船所,口中道:“在沓氏的股票交易所里,这里的股票已经是一票难求,人们热情不减,听说商徒们正在强烈要求船厂增发股票。”

  “不说股票,光是这里的布局看,这处船厂还是有些可取之处的。呵,我还是第一次在襄平之外看到铁轨的。”

  忽地他瞧见厂区内有着纵横几条黑线,仔细一看,原来是埋设在地上的铁轨,此刻上边还载满木料的大车在犍牛的拉拽下行进。

  “郎君好见识,那正是来自襄平的新式铁轨。我等为了加快船厂生产效率,特意从襄平订购,用海船载运回沓氏的。”

  陪同的管事见公孙康对于这些技术颇为在意,故意接话道,并且还亲自领着几人前去车间参观。

  “呵呵,两位郎君,我沓氏造船所可是当今世上最新、也是最为先进的造船所。其内部应用的也是最前沿的技术。”

  “内部的木工车间,使用的是郡府赵大匠研发的新式机床,完全的青铜材质,没有使用劣质的生铁件,就是为了保证生产出的各个零件精度。”

首节 上一节 196/3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