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的爷爷朱元璋

我的爷爷朱元璋 第73节

  “咱今年开春的时候,下诏让五军都督府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禁武臣预民事,另一件是令军丁习工艺,听说惹来了下面很多人的牢骚,说了好些怪话。”

  朱元璋口中的这两件事,前者是指对地方卫所权限限制的升级,在卫所制的规则制定之初,最开始只是令武臣可以干预军民词讼涉及到军户的部分,但经过了十几年的演变,现在地方的卫所武臣,往往会把手伸得很远,借着各种由头干预民政,从中捞取油水,最常见的就是搞工程。

  所以朱元璋加了“凡在外都司卫所,遇有造作,其合用物料并自官给,勿擅取于民,违者治罪”的命令,并且取消了武臣们对于军户涉及诉讼的干预权力,可以说在经济和司法两方面,都彻底斩断了地方卫所驻军干预民政的手,这自然惹来大量的地方上指挥、佥事、千户的不满。

  至于后者,则是朱元璋听了朱雄英说的,以后卫所制肯定会因为土地兼并而崩溃,所以琢磨着既然土地兼并不可阻挡只能延缓,那也得给卫所的军户铺条路出来,不至于让他们以后没有任何谋生技能,所以就下令每个卫所都置办一个技艺局,每百户内选军丁四人,以及军中的老弱,分别学习一些手艺,比如打铁、造筷子、鞣制皮革、制作染料等等,一方面是解决地方卫所里的相关需求,一方面是让这些没力气打仗的人学一些手艺。

  毫无疑问,初心很好,但是又断了相关“供应商”的发财路子,本来卫所的这些东西,都是由军官转包给了自家人供应的,这下没得赚了,所以牢骚声也很多。

  公侯们面面相觑,谁都不敢率先表态,而就在这时候,信国公汤和咳嗽了一声,开口道。

  “卫所是大明的卫所是陛下的卫所,该卫所里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何必劳民伤财?老臣以为陛下的变革极有道理,时移世易,该变的就得变。”

  汤和这句话说的意味深长,众公侯悚然一惊。

  显然,之前关于卫所制改革的两件事,不过是引子,皇帝今天真正想要说的,是借由信国公之口说出来的这句“该变的就得变”。

  可问题是,什么是该变的?

  穷则思变,现在大家过的好好的,有什么好变的呢?

  而说到这里,朱元璋也不装了,直接挑明了今天的正题。

  朱元璋举起了桌上的酒杯,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你们都是大明的柱石,为这江山立下了不朽功勋,但功臣亦有保全之理,咱还是希望,咱们君臣一场能够全始全终,年岁大了的老兄弟们,解甲归田后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也算落叶归根了。”

  这就是决定效仿宋太祖赵匡胤,来个“杯酒释兵权”的意思了。

  此言一出,谨身殿内顿时一片哗然,诸位公侯交换着眼色,有的震惊,有的愤懑,有的则露出了深思的神情。

  朱元璋看着诸位公侯的反应,心中也是五味杂陈,他何尝不知道这些国公们对他的忠诚和付出,但身为帝王,他不得不为大局着想,他也不想像大孙预测的未来里一样,屠戮功臣朱元璋真心希望,通过这次大明版的“杯酒释兵权”,能够为大明带来更长久的稳定。

第126章 阴阳炁海最后一次开启

  不过好在,皇帝没把事情做绝,只是说让上了岁数的公侯解甲归田,荣归故里。

  而韩国公李善长作为功臣之首,这时候也非常识趣地举杯站了起来,显然他早就跟皇帝私下里沟通过了。

  其实对于李善长来说,他早就想隐退了。

  在学生胡惟庸倒台的时候,李善长就颇有些惶惶不可终日之感,如今有了功成身退的机会,自然是“一言为定,双喜临门”。

  李善长躬身行礼道:“承蒙陛下抬爱,臣不仅位列勋臣第一,更是男尚公主,亲戚拜官,实乃人臣之极矣,当惜福臣谢过陛下!”

  随后,一口饮尽了杯中的酒水。

  朱元璋与他遥遥示意,同样一饮而尽,算是君臣之间全始全终。

  显然,在这个时空里,朱雄英通过他的间接影响,改变了李善长的结局,劳累了大半辈子的李善长终于可以休息了。

  而有了韩国公李善长和信国公汤和的陆续表态,这件事情,也就容不得侯爵们再有什么异议了。

  朱元璋亲自宣布道:“年老体衰,解甲归田者,韩国公李善长、信国公汤和,各赐黄金三百两,白银二千两、钞三千锭,文绮三十匹。水平侯谢成、甫雄侯赵庸、崇山侯李新、怀远侯曹兴、凤翔侯张龙、定远侯王弼、安庆侯仇正、鹤庆侯张翼,赐黄金二百两,白银二千两,钞千锭,绮三十匹。”

  被念到名字的侯爵自然各个面色如土,不过既然其他人都没有任何反对的意思,那么哪怕有人心里不愿意放弃现在权柄也不敢说什么,于是各个饮尽了杯中的酒水。

  而那些没被点到名字的侯爵,普遍都是五十岁及以下的壮年,此时反而各有心思,其中以暗喜居多.毕竟权力就这么多,赐金归乡了一批人,自己能分到的就可能会变多了。

  打了一棒子,自然接下来还有甜枣喂上。

  “元末乱世,咱与群雄并驱,于诸将中拔其出群者为师首,以统诸军,当是时发号施令,所至摧坚抚顺,是令既行,三军莫敢逡巡间有违者,法必不贷自渡江以来,平定天下,今二十有余年,咱念诸将年老,今其衣锦还乡,给公侯伯勋贵按等敕以铁册,谓‘铁册军’以护卫其家。俟其寿考,子孙承袭,则兵皆入卫,置其屯戍,所需靡费,皆国朝供给。”

  这就是把过去勋贵们拥有的私兵合法化的意思了,从元末乱世开始,各位将领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私兵,跟以前的部曲差不多,只不过是叫做“奴军”,而这次,朱元璋很大方,公爵给三个百户的指标,侯爵给两個百户,伯爵给一个百户,有点类似于藩王的三护卫制度,但是规模要小的多得多。

  这些铁册军以后都是合法吃皇粮但只听勋贵调遣的,而此举,无疑是让勋贵们极大安心了,以后自己家的家丁家将们就不用地位尴尬地养在家里了,毕竟谁家没一群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老兄弟呢?

  而且相应甲胄军械是否合法的问题也解决了,以后没人能冲进自己家里说家中私藏甲胄意图谋反了。

  在一片寂静中,朱元璋再次举起酒杯,向诸位公侯示意:“共饮此杯,愿大明江山永固!”

  诸位公侯沉默了刹那,最终纷纷举杯回应。

  他们知道,皇帝的决定已经无法改变,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去争取在接下来的权力分配中不落入下风。

  “为陛下贺!愿大明江山永固!”

  然而,就在这场大明版“杯酒释兵权”的宴会即将顺利落幕之时,马三保却急匆匆地小步走了进来。

  来到朱元璋身前,马三保低头说了些什么,却见朱元璋端着酒杯的手一顿,他本来兴致很好,所以许久没喝的酒今晚又多喝了几杯,也算是送别这些老兄弟,然而此时却是明显没心思继续喝下去了。

  众臣倒也识趣,眼看皇帝没了宴饮的兴致,便也纷纷放下了酒杯,很快这场在谨身殿的宴会就结束了。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被皇帝允许回家的,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凉国公蓝玉这四位就被皇帝要求一同前往钟山,而听到目的地是钟山,他们也明白了怎么回事一定是阴阳炁海再次开启了。

  而韩国公李善长与信国公汤和如今已经功成身退,除了被派往云南勘平当地土司叛乱的颍国公傅友德,以及在北方边境驻守的宋国公冯胜,这四位国公就已经是大明最顶层的存在了。

  不久之后,一行人就来到了钟山圣孙坛,不过朱元璋却并未让这几位国公靠近,而是命人找来了四把椅子坐在外面。

  夏夜钟山星辉灿烂,此时还没有任何工业污染,在这种好天气,甚至能见到银河皎皎倒悬的奇景。

  他们的等待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阴阳炁海那头就传来了声音。

  实际上朱雄英最近因为经常跟那两个古代猎户交流,所以时常待在那栋别墅里,对于虫洞的开启,反应的就很及时。

  “大孙,你什么时候回来啊?”

  听到这个问题,朱雄英这次给了一个准确的答复。

  “等这边都准备好就来。”

  听闻此言,朱元璋隔着阴阳炁海也是欣喜不已,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是让他盼到大孙能还阳这一天了,大孙要是再不回来这万里江山,等标儿之后,他给谁继承去?

  “好,那等你那边领地之类的都安排好。”

  朱雄英听成了林地,倒也没有多少诧异,而是问道:“爷爷,如果能够回去,我要去哪找你?”

  “来京城!”

  唠完了家常,朱雄英没急着提上次没说完的那件事,而是准备把最近搜集到的东西,给爷爷先送过去,因为这次应该就是这个虫洞在第二轮的最后一次开启了,所以该送的先送一下.不过这也不意味着两界之间的沟通就彻底断绝了,因为除了这个坟头的虫洞,还有刚刚开启第二轮的别古崖虫洞可以持续使用很久,而这个虫洞以后说不准也能再次开启。

  朱雄英第一个送过去的,是一本他淘到的古籍——《火攻挈要》。

  因为崇祯朝为了对抗后金,大力引进西洋火炮技术,在北京设立铸炮所,聘请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监制红衣大炮,而这本书的作者焦勖,就结合了汤若望的口述,以及在实践中总结的火器制造和使用要领,进行了系统性的编撰。

  书里详细介绍火铳制造的工艺及种类,并对佛郎机炮等火器的制造作了说明,还涉及不少西方关于冶铸、机械、化学、力学、数学等方面的知识,是一本相当实用的古籍,他觉得应该会有些用处。

  而这本古籍通过阴阳炁海之后,顿时引来了国公们的关注。

第127章 佛朗机炮与红衣大炮,国公们的震惊!

  军事技术上的事情,朱元璋行伍起兵自然是懂的,但他却并未独断,而是转身将这本《火攻挈要》拿给了众位国公一同观看。

  这本书里,虽然内容颇为繁杂,甚至可以说是事无巨细,将火器制造、火药配比、保养维护等方面的事情都说的明白,但最为引起几人关注的便是其中的两款火炮的制造。

  第一款便是佛朗机炮。

  魏国公徐达,这位久经沙场的天下名将,接过《火攻挈要》看到佛朗机炮的那一刻,眼中闪过一丝惊愕。

  他抬头看向朱元璋,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这……这佛朗机炮的设计,竟然如此巧妙!子母铳的构想,简直闻所未闻!”

  “不错,咱们大明的各种火器,不管是轻型的火铳还是重型的火炮,都是从前面装药的,而这火器本身是不用装药的,看起来是将装有火药的子铳放入母铳内发射有意思,这火炮的腹部就跟个大肚子一样,子铳发射完就可以扔到一边,打仗的时候快速地换子铳就行。”

  “这样说来,岂不是射速大大提高?简直跟现在的火炮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啊!”

  一旁的其余几位国公,也是很快就看出了其中的奥妙。

  佛郎机炮,说穿了就是铁制后装滑膛加农炮,整炮由三部分组成:炮管、炮腹、子炮,一般在炮尾设有转向用的舵杆炮管上有准星和照门,跟明军现有火炮的本质区别在于一个前装一个后装,这种火炮开炮时先将火药弹丸填入子炮中,然后把子炮装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门进行射击.但是这种子母铳,或者说类似于“子弹”的设计,并不是没有缺点的,因为基础工业水平不够,所以子铳和炮腹间缝隙必然会有一定冗余,这就会导致火炮的整体密闭性不够,因此射程也不算特别远。

  大口径的弗朗机炮,理论射程也就一千来步,实战射程更短,不过,这种火炮的出现,也正好弥补了虎蹲炮射程更短的尴尬现状。

  第二款,则是红衣大炮。

  而如果说佛朗机炮是中距离提供速射火力的后装滑膛加农炮,那么红衣大炮,就是不折不扣的用来攻城的远距离重火力前装滑膛炮,这玩意口径大的吓人,用的是实心弹,不过跟明军现有的那些笨重火炮相比,却有本质区别,那就是运用了倍径技术,而且炮身装有准星,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准度,可以说已经有了近代火炮的雏形。

  可以说,无论是哪个时代,巨舰重炮,都是男人的浪漫,郑国公常茂继承了乃父常遇春豪爽的性格,他看着红衣大炮的设计和介绍,根本没想其他的,此刻伸手摩挲着图纸上的线条,仿佛能透过纸张感受到那火炮的磅礴力量。

  常茂喃喃道:“红衣大炮,挡者披靡,仅仅是这八個字,便晓得威力定然不凡!咱们大明,终于要拥有这样能摧毁一切的重火力了吗?”

  曹国公李文忠此刻也是面露惊异,他仔细研读着书中的文字后抬头看向众人,声音坚定有力:“这不仅仅是火炮的革新,更是咱们大明军力的一次飞跃!有了这些火炮,咱们何惧任何敌人!什么敌人都能给他轰个稀巴烂!”

  确实,虎蹲炮、佛朗机炮、红衣大炮的组合,可以说在近距离机动曲射、中距离速射、远距离重火力三方面,构成了完美的火力覆盖网,不管应对什么距离的战场环境,都能有可供使用的火炮。

  凉国公蓝玉的内心也是波涛汹涌,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激动的心情:“这些火炮的设计,确实令人叹为观止,但更重要的是,咱们要尽快将它们制造出来!”

  蓝玉还是比较实际的,事实上也是这么回事,设计是一回事,制造又是一回事。

  近代火炮的设计图纸,就不是朱雄英搞不来,而是给了大明也造不出来,因为这需要一场工业革命.需要优质的钢材,需要能对火炮内膛进行加工的一整套机床,更标准化精密化的各种零件和炮弹制造工艺,以及相关的黑火药加工工艺。

  换句话说,这就跟在现代给一个国家航母图纸是没太大用处的,因为构成一个航母需要的工业子系统实在是太多太复杂了,而大明连冶炼钢都搞不定,近代火炮有了图纸也造不出来,只能干瞪眼。

  所以,佛朗机炮和红衣大炮这种,是属于大明现在的工业水平努力一下能够得到的,还是这种比较契合实际。

  朱元璋听着众位国公的议论,脸上不禁露出了深思之色,作为这个时代看的最远的人,他亲身经历过火器的剧烈发展和变革时期,大明也是第一个将火器大规模装备到军队里的王朝,但此刻他心中的欣喜却是难以言表.这本《火攻挈要》中所记载的火炮制造技术,远远超出了大明现有的火炮水平,而且正是大明所急需的火炮类型。

  徐达等人的惊讶和激动,朱元璋自然也看在眼里,他目光灼灼地看着手中的书籍,仿佛能从中看到未来明军装备上这些先进火炮后的景象。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沉声说道:“诸位爱卿,你们说得没错,这些火炮的设计,的确是巧夺天工,尤其是这佛朗机炮和红衣大炮,更是咱们大明军事实力的一次飞跃,就如凉国公所言,咱们必须要尽快将它们制造出来,装备到军队中去,以此来提升大明的军力。”

  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却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将这些火炮制造出来,让它们成为明军手中无坚不摧的利器!

  “虎蹲炮的制造,现在已经走上了正轨,接下来,要把所有的人手和资源,都投入到这佛朗机炮和红衣大炮的制造中!”

首节 上一节 73/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孤,始皇先祖,逆天立人道

下一篇: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