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的爷爷朱元璋

我的爷爷朱元璋 第230节

  高丽军见状,纷纷惊慌失措,他们从未见过如此震撼人心的场面。

  看似坚不可摧的步兵军阵,在这一刻显得如此脆弱不堪。

  高丽士兵们试图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但在明军重甲骑兵的冲击下,一切努力都显得那么徒劳。

  重甲骑兵们如同狂风中的利刃,毫不留情地撕裂着高丽军的防线,他们的长矛如同死神的镰刀,每一次挥动都伴随着敌人的倒下。

  朱棣身先士卒,他骑着一匹雄壮的战马,手持长矛,冲在最前方,他的眼神坚定且冷酷,似乎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他的脚步,每当遇到顽强的抵抗,他总是毫不犹豫地挥动长矛,将敌人一一击溃。

  在他的带领下,明军的具装甲骑部队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高丽军的防线在他们的冲击下土崩瓦解,士兵们四散奔逃,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动地,明军的士气达到了顶点人人都清楚,胜利就在眼前了!

  只要再坚持片刻,就能彻底摧毁高丽军的抵抗意志,赢得这场决定性的战役。

  随着战线的不断推进,高丽军似乎败局已定。

  高丽军的军官们望着眼前这支不可一世的明军重甲骑兵部队,心中充满了绝望,反正,李成桂再不出后手,那就彻底无力回天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己方被一一击溃。

  然而,就在这绝望之际,他们突然看到了一丝转机。

  远处有一支高丽军的精锐部队正在迅速集结,准备对明军发起最后的反击。

  那是他们最后的希望所在,也是翻盘的关键。

  李成桂也不再犹豫,立刻下令亲军右卫的具装甲骑部队出击。

  希望这支精锐部队出击能够力挽狂澜,改变战场的局势。

  那支高丽精锐具装甲骑部队,迅速集结成形,他们身披闪耀着冷冽金属光泽的重甲,手持长戟与长矛,气势汹汹地向着明军应战而来。

  他们的到来,仿佛给绝望中的高丽军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士气瞬间回升。

  “准备迎战!”朱棣目光如炬,迅速察觉到了这股新威胁,他很清楚此刻绝不能有丝毫松懈,否则前功尽弃。

  于是,他高声下令,调整阵型,变成锋矢阵,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硬仗。

  两股重甲骑兵如同两股钢铁洪流,在战场上轰然相撞,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长矛与长戟交织,每一次碰撞都让人心惊胆战,双方的战马嘶鸣,尘土飞扬,战场瞬间被浓厚的烟尘笼罩。

  而在这场较量中,明军凭借着更为严密的阵型和更为默契的配合,逐渐占据了上风,高丽军的精锐部队虽然勇猛,但在明军的强大攻势下,也开始显露出疲态。

  他们的阵线开始动摇,士气也逐渐低落。

  李成桂见状,心急如焚,他深知这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必须孤注一掷。

  “全军听令!进攻!”

  李成桂带动步兵大阵,发动了大举进攻。

  他们被这股决绝的气息所感染,纷纷爆发出最后的潜能,与明军展开了更加激烈的厮杀。

  然而,此时的明军已经势不可挡。

  明军的炮火开始延伸,轰击着高丽军的后方,同时,步兵和火铳手也同样发起了冲锋,火铳手甚至都开始铳刀见红,一步步将高丽军逼入绝境。

  具装甲骑部队更是如同死神的镰刀,不断地收割着敌人的生命,将高丽军的防线一步步撕裂。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成桂的亲卫副将李镇,眼见局势急转直下,心中焦急万分,他策马疾驰至李成桂身边,大声进谏道:“王上,我军已呈败势,再不退却,恐全军覆没啊!”

  李成桂望着眼前混乱不堪的战场,心中五味杂陈。

  他深知李镇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但打到现在,“撤退”二字何其沉重?撤退对于他来说,一旦无法保存绝大多数力量,那跟灭国没有区别。

  对于他个人生命来讲,也只是早死晚死的事情。

  李成桂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挣扎。

  “王上,请先行撤退,末将断后!”李镇毅然决然地说道,随即调转马头,率领一支精锐亲卫队,誓死守护李成桂的撤退之路。

  李成桂望着李镇坚定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深知这样的忠诚意味着什么,没有再多言,他点了点头,带着剩余的将领和少量亲卫,沿着预设的撤退路线退去。

  而主帅大纛虽然没动弹,可不代表高丽军还能坚持住.很快,哪怕不知道主帅已经跑了,整个高丽军也陷入了最后的总崩溃。

  明军的攻势愈发猛烈,火炮的轰鸣与火铳的射击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胜利的凯歌。

  具装甲骑部队如同钢铁巨兽,无情地碾压过高丽军的残兵败将,每一次冲锋都伴随着无数生命的消逝。

  “追击!一个不留!”蓝玉重重地锤了朱雄英一拳,心头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

  一直在不停奔走调度的朱雄英,也是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高丽军的抵抗逐渐减弱,最终化为了无助的挣扎,明军则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战场上,高丽军的旗帜纷纷倒下,取而代之的是明军的军旗。

  当最后一丝抵抗被彻底消灭时,整个战场陷入了一片死寂。

  失去了主人的战马,茫然地在战场上奔走,最后停下,低下头打着响鼻。

  朱雄英来到了战场上,他摸了摸那匹高丽军的战马,看着眼前遍地尸体,刚才好像要冲到天灵盖上的兴奋,却似乎又兴奋不起来了。

  战争,总是如此残酷。

第293章 和谈破裂

  李成桂回到开京后,这座古城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阴云笼罩,战败的阴影如同冬日里尚未散去的寒风,穿街过巷,渗透进每一个角落。

  城内人心惶惶,谣言与恐惧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那些本来就不支持李成桂,更倾心于被废黜的恭让王的旧贵族们,此刻仿佛嗅到了翻盘的契机,开始在暗处蠢蠢欲动。

  在城中一处隐秘的宅邸内,一间幽暗的密室被昏黄的烛光勉强照亮。

  “咚。咚咚。咚!”

  四下有规律的敲击后,密室的门被从里面打开了,最后一个人也到了。

  这里本是一处地窖改造来的,这些养尊处优的贵族,若是放到以前,无论如何都是不会在这种地方待着的,不过如今时移世易,想要隐秘集会,也只能在这里了。

  毕竟,虽然空气污浊了一些,但是后面还是有条密道,在紧急情况下可供他们逃生的.自从李成桂战败归来以后,开京内的气氛,就愈发吊诡了起来。

  几位旧贵族围坐一桌,低声密语,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现状的愤懑,也有对马上出现的机会的渴望。

  “此次战败,实乃我高丽之大幸!”

  须发皆白的老者,声音虽低却字字铿锵,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过往辉煌呃,作威作福的怀念。

  “李成桂的决策,让我们失去了太多,再这样下去,高丽危矣。”

  “崔大人所言极是。”一旁的金姓中年贵族接口道。

  “一群跳梁小丑沐猴而冠,不过是贱民,在李成桂治下,竟然摇身一变,成了什么开国功臣,简直可笑无比!”

  事实上,李成桂甫一登基,就封了裴克廉、赵浚、金士衡、郑道传、李济、李和、郑熙启、李之兰、南誾、张思吉、郑总、赵仁沃、南在、赵璞、吴蒙乙、郑擢、金仁赞共十七人为一等开国功臣,尹虎等十三人为二等开国功臣,安景恭等二十二人为三等开国功臣。

  而除了这五十二名开国功臣外,李成桂还陆续封了一千七百五十余名原从功臣,主要集中在军队里,李成桂依靠这些开国功臣来主持政局,左、右政丞由赵浚、金士衡担任,郑道传、南誾等亦是手握大权。

  而这些开国功臣,夺的正是这些旧贵族的位置。

  而且,王氏贵族更是几乎被横扫一空。

  李成桂登基三天后,就听从大司宪闵开的建议,将绝大部分王氏家族成员流放江华岛和巨济岛,而李成桂封恭让王为恭让君安置杆城郡,郑道传、南誾等一直劝说李成桂“今当草创,人心未定,宜去其裔,以一众志”,李成桂最终对王氏下毒手,派中枢院副使郑南晋、刑曹议郎咸傅霖绞死恭让王及其二子,分遣刑曹典书尹邦庆、大将军吴蒙乙至江华岛,刑曹典书孙兴宗、佥节制沈孝生至巨济岛,将囚禁在两处的高丽宗室送上船,然后凿穿船底,将坐上船上的王氏成员全部淹死在大海中。

  所以,如今在釜山的原恭让王世子,现在大明扶持的高丽新王王奭就真是一根独苗了。

  但是如今的开京,毕竟还在李成桂的控制中,不是所有人都有胆子,敢立即采取激进措施的。

  “可如今局势未定,我们若轻举妄动,只会让国家陷入更深的混乱。”

  话音刚落,一个年轻而激进的贵族就猛地站起身:“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理,必须主动出击!否则若是什么都不做,等明军到来,我们怎么能确保自己能有以前的地位?”

  此言一出,密室内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挣扎.毕竟,他们能活到现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足够苟,或者说,对李成桂的统治造不成太大威胁。

  但这一步一旦迈出,便再也无法回头了。

  “言之有理,但需谨慎,李成桂虽暂时失利,但其在开京手握军权,贸然挑战,无异于以卵击石。”崔姓老者沉吟片刻定调道,“我们要做事,但也要避免无谓的牺牲。”

  金姓贵族跟着帮腔道:“没错,需要一個周密的计划。”

  “但坐以待毙绝非上策。”另一位看似文弱的贵族轻声插话,“我们或许可以从内部瓦解其力量,寻找那些对现状不满的开国功臣,暗中联络,分化瓦解。”

  “比如?”

  崔姓老者似乎早有思量,一个名字直接脱口而出:“金士衡!”

  金士衡出身名门望族安东金氏,是高丽王朝名臣金方庆的玄孙,曾祖金恂官至判三司事,祖父金永煦官至佥议政丞,嗯,也就是高丽的宰相,他的父亲金蒇官也官领三司事。

  可以说,从他这辈往上数,三代都是宰相或者准宰相级别的。

  所以,金士衡也理所应当地凭门荫入仕,然后在恭愍王时由莺溪馆直累迁监察纠正、考功散郎,禑王时由司宪执义累迁开京尹,昌王时外放交州江陵道都观察使,负责量田。

  按照任用的规矩,这种背景通天的人外放封疆了以后,就要调回中枢了,所以在大明的洪武二十二年九月,回中枢任同知密直司事。

  恭让王即位后,金士衡调任密直使兼大司宪,不久改任知门下府事,仍兼大司宪,而郑梦周遇刺两天后,金士衡就被提拔为三司右使,然后升三司左使。

  李成桂篡位后任命他为门下侍郎赞成事、兼判尚瑞司事、兼兵曹典书、鹰扬卫上将军,封上洛君,在开国功臣位次里金士衡排名第三,仅次于裴克廉和赵浚。

  不过,别看金士衡如今跟赵浚一起在开京主持朝政,但实际上金士衡跟李成桂并不是一路人,对于李成桂而言,他更多是想借重金士衡的家门贵显地位清高。

  或者说,这是千金买马骨。

  金士衡是最顶级的士大夫家族出身,有这样的人在他的新政权效力,李成桂在这些士大夫群体里就有了一定的被认同感。

  而金士衡之所以愿意为李成桂效力,一方面是保存家族,另一方面也是贪图权力。

  但是因为金士衡并非李成桂嫡系,只是合作伙伴,所以金士衡虽然与赵浚一起执政,但实际上都是赵浚在处理政务,金士衡美其名曰“以宽简济之”,实际上事事听从赵浚,无所可否,不过是个“点头翁”罢了。

首节 上一节 230/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孤,始皇先祖,逆天立人道

下一篇: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