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朱元璋 第210节
实际上,郑道传和李成桂的主要政敌关系都相当的深,他青年时拜李穑为师,当时他与同门切磋琢磨,文章令同门折服,但是他当时学的还是研习词章之学,后来听到同学闵安仁说郑梦周在研究性理之学,并推荐《中庸》《大学》两书,于是他开始接触性理学,作为半个师父,在郑道传按儒家教条庐墓三年丁母忧的时候,郑梦周寄给了他亲自批注的《孟子》一书,郑道传每天都读,努力研读儒家经典,最后通过科举入仕,作为新兴士大夫的代表人物而与守旧的世家大族对立,还因此遭到流放。
但就是这么一个人,最后却在政治上与李穑和郑梦周决裂,投靠李成桂并辅佐他推翻高丽,如今郑道传因佐命开国之功,被封为“奋义佐命开国功臣”,排名功臣
而在现代世界的历史上,也正是他怂恿李成桂做好与大明撕破关系的准备,训练士兵,教授阵图,以备攻辽。
所以这时候郑道传就显得非常激进。
然而对于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加大清洗力度,李成桂却非常慎重。
毕竟,当初李成桂扶持恭让王的时候,李穑等人就希望借助大明的力量来阻止李成桂的篡国阴谋,但因为是高丽国王的更迭,属于王室内部问题,所以大明的态度是“立亦在彼,废亦在彼,中国不与相干”,但如今不是高丽王室内部的更迭了,大明有了出兵理由并且已经干预,在这种外部高压的情况下,李成桂一方面怕内部高压就直接炸了,另一方面又担心如果不先下手为强,内部会出乱子。
“王上,当务之急是稳住局势。”
赵浚则显得更为冷静,他思考了片刻方才继续说道:“我们应尽快发布诏令,阐明王上受禅的正统地位,但是不能加大对内的镇压力度了,要全力对外.既然跟大明撕破脸皮,那就不能再犹犹豫豫了,安顿好内部,哪怕有所妥协,才能放心与大明全力一战。”
李芳远一直没有开口,此刻他目光锐利地扫视了一圈,然后沉声道:“父王,儿臣以为,仅仅依靠安抚或镇压远远不够,我们必须雷霆行动击败釜山的敌人,展现出强大的军力,才能让国内那些蠢蠢欲动之人望而生畏.但是,釜山也有可能是个陷阱。”
“陷阱?”李成桂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欣赏。
如果仅仅是求战,那么什么,但既然能看出这一层,这个儿子,头脑不简单。
“不错。”李芳远点点头,说道,“兵法有云,攻其必救。明军既然明目张胆地进攻釜山,那么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利用我们的必救心理,为北路的明军做牵扯,一旦我们全力南下,那么北部的防御就会空虚,而如果无法快速击败釜山的敌人,很快北路的明军就会直驱开京。”
“那有没有可能,明军打算从其他港口大规模登陆?”李成桂带着几分考校的意思问道。
“不太可能,明军没有那么多的船,很多日本商人都说,明军的主力舰队,现在在南洋,半年前刚打了一场大海战,明军舰队肯定需要修整,不太可能千里迢迢北上。”
李芳远说的有理有据:“而且,即便明军舰队真的北上,釜山跟其他港口,也不是一回事釜山距离太远了,我们反应不过来,但是在中部,只要登陆,很容易就被我们的骑兵击败在平原上,然后赶下海,毕竟船是带不了太多战马的,而我们的骑兵则可以快速机动。”
李成桂听着众人的意见,心中逐渐有了计较。
“好,既然事已至此,我们便双管齐下。南誾、郑道传,你二人即刻起草诏令,稳定人心,同时加强开京的控制,该杀的杀,现在不是温情脉脉的时候了;赵浚,你负责筹备辎重,除了要给南边供应,也要给北面准备好。”
说到这里,他转向李芳远:“芳远,你即刻带领三万骑兵与两万步兵前往前线,亲自指挥对釜山的行动,记住,不仅要夺回失地,更要让那些支持王奭的人知道,谁才是高丽真正的王!”
三万骑兵,基本上就是李成桂麾下一多半的机动力量了,而半岛南方的地形,虽然也有很多山脉,但山与山之间,是有道路交贯的,交通条件跟崇山延绵的北方相比那真是相当不错,所以骑兵辅以步兵的机动兵团,很快就能抵达釜山。
而这次是李芳远单独领兵的难得机会,他的心里真的是憋着一股劲儿证明自己。
李芳远领命,大声道:“儿臣定不辱使命,将伪王王奭及其党羽一网打尽!”
李成桂对于儿子的态度很满意,毕竟有放心的人能代替自己南下,对于他来讲是极好的。
这里面,一方面是军事上的考量,必须他来坐镇中部来统筹南北战事,庙堂上也需要他镇住这群人避免大规模叛乱的发生,另一方面就是他个人的因素坠马的伤势还没好利索,伤筋动骨怎么都得一百天,要是强行动一动,他以后估计就得永远瘫在床上了。
第283章 女真人的袭扰
大军东征,目前唯一可以参考的,时间较近的战例,就是红巾军北伐。
当年红巾军的平章潘诚、沙刘、关先生、朱元帅等十余万众,因为没打下大都,退路又被勤王的元军截断了,索性直接打到了辽东,然后继续渡鸭绿江,深入朝鲜半岛,一路攻克了高丽王城西京,也就是平壤。
而三十多年前红巾军北伐的路线,对于如今明军东征,是最具备参考价值的,因为双方的战略目标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最差要到安州,最好要到平壤。
不过这同样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虽然很有参考价值,但当年击败这支红巾军的,是李成桂。
也就是说,明军能获得的历史经验,最终导向的结果,还是失败。
当然了,战争不是非此即彼,实际上很多时候,只要条件稍有变化,那么结果就有可能天差地别。
而李成桂当年,也就三十岁左右,还是高丽军中的普通将领,跟现在的水平,肯定也不一样了。
而其实明军跟红巾军,是有本质不同的。
——北伐的红巾军没有稳定的后勤补给。
之所以到处流窜,搞这种流寇式的作战方式,归根到底,就是北伐的红巾军没有稳定的补给路线,而且一旦后路被人堵住,就只能往前硬着头皮凿。
当年李成桂怎么打红巾军的?先是派重兵断了红巾军回辽东的退路,也不急着攻城,就在平壤城外面耗着,等到红巾军自己都觉得再待下去死路一条了,就开始向南突围,而且是以最精锐的红巾军向南突围,因为向北已经突不出去了。李成桂就带着精兵设好了口袋阵,把红巾军的先头部队给吃了,后面的大军压上来,红巾军最后面的老弱妇孺马上就开始溃散。
而且,现在还有一处情况不同,那就是鸭绿江。
鸭绿江现在是高丽经营了十余年的防线,当年李成桂击败了纳哈出以后,高丽就占领了鸭绿江下游的全部土地,随后李成桂又通过战争、招安、贿赂等等方式,征服了鸭绿江和长白山的女真诸部。
朝鲜方面的史料对此记载相当清楚,“野人酋长远至,移阑豆满,皆来服事,常佩弓剑入卫从征伐。如女真火儿阿豆漫古论阿哈出等是也。即位,量授万户、千户之职,使李豆兰招安女真。被发之俗,尽袭冠带,改禽兽之行,习礼仪之教。与国人相婚,服役纳赋,无异于编户,且耻役于酋长,皆愿为国民。
自孔州迤北至于甲山,设邑置镇,以治民事,以练士卒,且建学校以训经书。文武之政,于是毕举。延袤千里,皆入版籍,以豆满江为界。江外殊俗,至于具州,闻风慕义,或亲来朝,或遗子弟,或委质随侍,或请受爵命,或徙内地,或进土物者,接踵于道。”
换句话说,这些女真部落,一方面酋长们接受了李成桂的官职,另一方面,已经全面被高丽人所同化,并且在政治、教育等方面也是如此,双方的联系相当紧密。
而大明进剿女真,则导致在大明境内剩下的女真人,除了往深山老林里钻,就是逃过鸭绿江,去寻找高丽的庇护。
如此一来,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副作用.
因此,现在明军从辽阳开始进军,在长白山直到鸭绿江,都会遇到女真人的抵抗,这是毫无疑问的。
除了长白山和鸭绿江畔的女真部落,明军还会面临一个潜在的对手,那就是胡里改部,也就是兀良哈部。
胡里改部是元代五万户之一,最早居住在松花江下游,元朝末年南迁,长期定居在牡丹江一带,因当时的牡丹江称胡里改江,因此称胡里改部。
而提起兀良哈部这个名字,现代人肯定不会太陌生,因为大名鼎鼎的朵颜三卫,在靖难的历史里,甭管是谣传还是确有其事,都是挺有名的。
无风不起浪,之所以有这么個说法,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兀良哈部的酋长其实是朱棣的岳父之一,朱棣娶的一个侧妃,就是兀良哈部酋长的女儿。
而且,鲜为人知的是,兀良哈部其实一直是李成桂的重要筹码。
大明虽然建立了奴儿干都司,但是实际控制能力是比较弱的,奴儿干都司里面力量最强的,就是兀良哈部。
而在靖难之前,兀良哈部,一直都是跟李成桂关系更好的。
兀良哈部首领阿哈出,数次来到高丽向李成桂登门拜访,李成桂则用自己宰相的身份代表高丽对阿哈出授予官职,使其部众纳税服役,几乎就相当于高丽的一部分了。
因此,明军东征,或许兀良哈部为了保存自身实力,不敢像是没有退路的女真人一样,第一时间袭扰明军,跟大明作对。
但是一旦明军渡过了鸭绿江,或者随后在高丽的战局有所变化,那么兀良哈部会做什么,就谁都说不准了。
而且还有一点,那就是建州女真诸部,其实在名义上,都是兀良哈部的小弟
总之吧,双方的关系肯定不会很和睦就是了。
九月末,辽阳的五万明军在集合了三万卫、沈阳中卫等最后一批抵达的卫所兵以后,按照计划出发,开始进入山区。
在山区的路程,一开始还是比较顺利的,因为这里的女真人,都被清剿光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军开始在茫茫长白山里,遭遇到了女真人的袭击。
虽然地图上只有区区上百里,但实际上在这种山区,尤其是只有小路的山区里,从一座山峰到另一座山峰,所需要走的可不仅仅是地图上那点路,而是九曲十八弯,还带高度差的。
往往明军步兵在携带大量辎重的情况下,平原上一天能以行军队形行进五十里,而在山区里只能走三十里,这三十里放到地图上直线距离是多远呢?很令人崩溃,只有十里,甚至还不到。
再加上道路狭窄,有的时候还不得不被迫停下来修路。
因此,行军速度是肉眼可见的慢。
朱雄英预估了一下,把提前量打的充足点,留下战斗和修道的时间,大军从辽阳出发,穿过长白山区抵达丹东,需要二十三到二十五天的时间。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那最短能缩短到二十天但这只是理论速度。
很寻常的一日。
山区的秋意渐浓,林间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紧张。
之所以紧张,是因为隐匿在山林里的女真人,袭击的频率增加了。
这片看似宁静的土地下,到处隐藏着对大明怀有深深恨意的女真人。
当前锋明军行进至一处狭窄的山谷时,突然间,四周的山林仿佛活了过来,箭矢如雨点般从四面八方呼啸射来。
明军的盾牌和铠甲在箭雨中发出沉闷的撞击声,但即便如此,也无法完全阻挡这看起来铺天盖地的攻击。
一些士兵应声倒下,更多的人则在这突如其来的袭击中陷入了混乱,各级军官大声呼喝着,开始从行军队形转变成标准的防御反击阵型。
明军中不乏射的准的弓箭手,此时同样在盾兵的保护下,开始精准反击。
但跟之前不同,埋伏的女真人似乎并没有撤退的打算。
伴随着女真人愤怒而凄厉的吼声,他们开始从山林间冲出,挥舞着简陋的刀枪,与明军展开了肉搏,这些女真战士的眼神中充满了决绝。
女真人似乎并不在乎自己的生死,他们唯一的念头就是要让明军付出代价。
在这混乱而激烈的交锋中,一位女真战士格外引人注目,他便是乌力罕。
身披简陋的皮甲,手持一柄长足有他身高那般长的长枪,乌力罕如同山林间的猛虎,穿梭于战场之上,他的眼神锐利如鹰,每一次挥枪都带着必杀的决心,仿佛要将心中对大明的愤恨全部倾泻而出。
乌力罕并非普通的战士,他是这个女真部落的第一勇士,自幼便习练武艺,对山林的地形了如指掌。
此次明军的东征,对于他而言,不仅是战斗,更是为那些在明军清剿中失去的亲人复仇的时刻。
他高声呼喝着,用女真语激励着周围的战士,每一次冲锋都身先士卒,因为他的蛮力实在是惊人,故此长枪所向,无坚不摧。
明军的盾牌阵在他的猛攻下显得摇摇欲坠,一些明军士兵甚至被他一枪挑飞,惨叫声此起彼伏。
然而,明军毕竟训练有素,很快便稳住了阵脚,一队精锐的明军刀盾手在指挥官的号令下,从侧翼包抄而来,将乌力罕等人团团包围。
“放箭!”
一支冷箭从侧翼射来,直接命中乌力罕肩膀上,强劲的箭簇直接贯穿皮甲,鲜血顿时涌了出来。
但乌力罕却恍若未觉,只见他奋力将长枪往前一推,借助惯性,整个身体腾空而起,一记凌厉的横扫将数名明军砍翻在地。
趁热打铁,乌力罕再度举枪扑了上来。
“拦住他,不能让他跑掉!”
两名明军刀盾手迅速迎了上来。
上一篇:大秦:孤,始皇先祖,逆天立人道
下一篇: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