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704节

  “他们有多大本事朕不知道,但吹牛个顶个的厉害!”

  “这就是口才!”

  王复哼了一声:“那种华而不实的人,要他们有什么用?陛下若让天下孩子变成那般,那岂不遍地是骗子?”

  “朕没说是都要会吹牛,而是会表达,勇于表达、善于表达。”

  “明人是什么性格?内敛、踏实、勤劳。”

  “再看看西夷,他们是开放、会吹牛,嘴上功夫了得,落到实处能有十中一二就不错了。”

  “但给人的观感却是,他们很全能,什么都会。”

  朱祁钰道:“所以,朕希望孩子们,会表达,但不能过于浮夸,像欧罗巴人就浮夸,这一点不可学。”

  朝臣琢磨着皇帝这番话。

  “陛下所言甚是。”

  边永出班:“微臣安置欧罗巴人才的时候,他们吹得天花乱坠,结果落到实处,真的不行。”

  “但咱们的工人被他们唬得一愣一愣的。”

  “然后顺着人家的思维走。”

  “这点是优点,同样也是巨大的缺点,华而不实,成不了大事。”

  朱祁钰却认为,老实人最吃亏。

  不会表达的人处处吃亏。

  但是,那是人家的体制决定的,他们什么都要需要用嘴说,而不是应试教育,就造就口才好,华而不实。

  这年代还算内敛的,越发展越能吹牛,其实满肚子是屎,狗屁不是。

  “升教育司为教育部……”

  话没说完,就遭到群臣的反对,一旦变成八部,行政成本直线提升,教育司已经够用了,不用再多一部了。

  问题是教育变部,农业是不是要变部啊?商业司呢?垦殖司呢?

  “罢了。”

  朱祁钰息了这个念头:“兵部下设陆军司和海军司,这一点没异议吧?”

  韩雍表示没意见。

  议论一番后,马昂忽然笑着问:“陛下,您觉得中国画和西洋画,哪个更好?”

  “若朕看,自然是咱们的画寓意更深。”

  “但西洋画更加易懂,民间百姓更喜欢。”

  朱祁钰笑着拿出一本奏疏:“这是李匡给朕上的密奏。”

  “西洋画在民间快速发展,李匡认为名字不合时宜,该改名为东北画。”

  “毕竟东北是一块新地嘛,历史短暂,除了辽金,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

  “就得人造历史嘛。”

  “他就想着,把西洋画变成东北画。”

  “给东北创造出一条源远流长的历史,让生活在东北的人知道,他们的祖先就是汉人,曾经创造出灿烂的历史来。”

  李匡的奏疏在朝臣中传阅,李匡更贪心,要把西洋画的一切都吞进去,起源彻底改了。

  若有人不信?那就让所有孩子们玩命学,把东北画发扬光大,过个几百年,不信也不行了。

  重点是,皇帝手里有一些西洋名画,只要赐给东北,那么就有源头了。

  “朕以前没发现,这李匡是个营销天才啊。”

  “以前朕还觉得他只会打仗。”

  “没想到,在东北几年,把东北旅游做起来了,现在开始给东北创造历史了。”

  朱祁钰摸着下巴。

  其实东北六省发展很快,人口突破了1.3亿,但李匡和赵辅都不知足,六省养活三亿人不成问题。

  “陛下。”

  姚夔晃晃悠悠站起来:“其实第一个提出这个想法的,不是李匡,而是陶成。”

  “陶成想把贵州打造成音乐之都,想把钢琴、小提琴、吉他都贵州的起源地。”

  “贵州百姓本就能歌善舞,有乐器加持,如虎添翼。”

  陶成也是侯爵了,他在贵州十几年了,当督抚也有几年了,可以说是稳定贵州的基石。

  “陶成不是武将吗?武将也读书了?”朱祁钰诧异。

  姚夔翻个白眼:“武将怎么不能读书呢?老臣当时就觉得陶成这个提议好,结果李匡要建金字塔,还要把吉他的起源地定在吉林,这就让老臣头疼了。”

  “那就把钢琴和小提琴放在贵州。”

  朱祁钰笑道:“李匡和陶成的提议好啊。”

  “大明抢回来这么多东西,自然要化夷为汉,看看这些年大明从各地书籍里,翻译出来多少舶来词?”

  “词汇量法丰富是好事,好东西自然越多越好。”

  “朕还打算再颁布一本景泰词典呢。”

  景泰十三年,改《字汇》,为景泰字典,用字母和偏旁部首来查询。

  景泰十九年,颁布景泰词典。

  景泰二十年,又颁布景泰辞海。

  景泰二十五年,又颁布景泰大辞海,这是古今第一部最完整的辞海,通篇两百万字。

  秀才以下用字典就够用了,想考进士,就得钻研景泰辞海,想研究文学,就得研究景泰大辞海。

  现在就是说字母是大明的,都没人跟大明犟。

  希腊的一切,现在都是大明的,希腊都没意见。

  “陛下,可是景泰大辞海有瑕疵?”王复皱眉问。

  景泰大辞海,汇编了所有翻译过来的舶来词、舶来句,又增加了几千条成语、歇后语,还有名人名言。

  总结成语,从景泰八年就开始了,皇帝觉得成语太少,又从古文当中开始总结,耗时十六年,新总结出来7200条成语。

  “朕觉得词汇量不够呀,近来又得到了很多新书籍,翻译过来一些词汇,都要汇编进入辞海的。”

  朱祁钰笑道:“以后十年增补一次辞海,成语总结不要停止脚步,古人典故那么多,得让后人都知道。”

  “舶来词,好的也要列入成语当中,典故就编呗,要发挥想象力嘛。”

  “好的东西,就要不停吸纳进来,这才是汉文化的本质。”

  “华夏最不缺的就是历史,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什么东西不能塞进去?没有就往先人头上安,反正都是自己的祖宗,越优秀越好。”

  话说回来。

  “从即日起,西洋画改名为东北画,西洋乐器改为西南乐器。”

  “中枢珍藏的西洋名画,在哈尔滨建一座博物馆,珍藏起来,博物馆开放给世人,让人来欣赏,东北祖先的瑰宝。”

  朱祁钰主打的一个不要脸。

  朝臣觉得有点牵强了,大明还有很多西夷在效力呢,让他们怎么看?

  跪着看!

  “陶成这个提议也好,乐器之都。”

  “每个省份,都要有自己的特色,甚至,每个府,每个县,是不是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呢?”

  “让各地布政使想一想,当地有什么特色?汇总上来,在城门上雕刻出来,让世人记住。”

  “对了,朕明年会派十万画师,把大明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全都给朕画下来。”

  “朕会从所有画作中,挑选出一幅来,当做各省的特色,列入教本之中,让天下人看看,大明的壮丽山河。”

  朱祁钰笑道:“然后,朕要建一个美术馆,将所有画列于墙壁之上,让世人进来参观。”

  办一个美术展,收钱的。

  王复微微一愣:“免费的?”

  “你傻呀!十万画师车旅费多少钱?你想让朕亏死呀?一座美术馆,又得花多少钱建成?能不收费吗?”

  就知道您没这么好心!

  王复觉得就是皇帝处处提钱,搞得天下人都想搞钱,仁义礼智信都给忘没了!

  不过大明现在是真有钱啊。

  “诸卿,美术馆其实各地都可以办。”

  朱祁钰发现了商机:“大明传世画作这么多,又从西夷买回来那么多,束之高阁,是不是太浪费了?”

  “陛下呀,那些名画一旦展览,万一磕碰损坏,毁掉了画作可怎么好啊?”

  王复急了:“再说了,这世上高雅的人有几个?能看懂的有几个?”

首节 上一节 1704/21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