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643节

  而在印度。

  来到印度十二年的陈嘉猷,足迹遍布整个印度之后,终于决定回国。

  他们要带回国的东西,总共有175船,已经运送回国的东西,高达3000船。

  以书籍、种子、种畜、药材、佛教物品为主,还有少量的黄金,以及各国、各土人首领的馈赠。

  跟着陈嘉猷回国的,有很多印度高僧,他们愿意去大明辩经礼佛。

  陈嘉猷随身携带的,都是珍贵的书籍,以及很多文物,这些文物混在粮食里上船。

  梁珤亲率水师,驾驶着19艘宝船来接。

  陈嘉猷登上宝船时,心里极为唏嘘,他出访印度的时候,大明正在吞并安南,而今,大明已经是印度洋上的霸主。

  来往船支,都要经过大明同意。

  印度洋也不叫印度洋,而叫大唐洋。

  梁珤清楚,皇帝极为重视陈嘉猷返回大明,这些年陈嘉猷在印度,带回来无数印度宝物。

  最后一船,则是堪称国宝一级的文物,务必宝船运送,必要的时候,要随时登岸,攻打罗第王朝,带回使者。

  这些年,陈嘉猷的团队,高达17000人,其中七千汉兵两千印度兵,八千学者,这里面多是印度人,明人不足千人之数。

  这些印度人,都是各行各行的佼佼者,陈嘉猷吸引他们来大明,希望他们为大明效力。

  使团不止收购民间的书籍、文物,还会盗墓。

  当然了,陈嘉猷从来没盗过墓,使团也从来没有过,但他们会收拿出来的东西,高价收。

  十二年时间,陈嘉猷把整个印度都翻了一遍。

  罗第国王也觉得大明过分了。

  但被陈嘉猷给教训了,很多小国,也被陈嘉猷给打了,消息传到大明,大明还派人击沉印度出航的船支,把印度困在大陆上。

  虽然是搞外交,更多的是战争。

  大明能源源不断从印度购买粮食,再进行商品倾销,这个过程绝不是谈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

  葬身在印度的明人,就超过七千人,这些年水师源源不断派人上来,大明吃不下印度的疆土,但印度诸国,都被大明揍过一遍。

  所以陈嘉猷在印度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印度的书籍,被陈嘉猷一扫而空,并招揽能力卓越的人去大明,尤其印医,被招揽走很多。

  宝船在汪洋大海上行驶,陈嘉猷看着波澜壮阔的美景,胸中升起豪壮之气:“这广阔的海洋,都是大明疆土!”

  “哈哈哈,大明的海洋,可不止这么点!”

  梁珤十分自豪:“大明的大唐洋,西起非洲的马达加斯加,东到东南夷诸国,皆是大唐洋的范围内。”

  “而倭国以东,无限的海洋,那是大明洋,那里的船支永远行驶不到尽头,全是我大明的海上疆土!”

  “陈大使请看。”

  “过往的船支,必须悬挂大明龙旗,给大明缴纳赋税,任何不交、少交赋税的船支,我大明皆有权力击沉!”

  梁珤神情豪迈:“陛下一句话,就能让正片海洋发生大海啸,就能击沉所有国家的船支。”

  “以前的万国来朝算什么!”

  “现在,万国皆要臣服在我大明的脚下!”

  陈嘉猷抽抽嘴角,我在印度都听到你的名字,你梁珤就是海洋里的强盗,什么都抢,一点道理都不讲。

  可不是整个海洋听你的吗?

  万国的船支,都被击沉过,我听说最奇葩的事,因为有一艘船支,经过时,你正在撒尿,把尿吓回去了,你就派兵攻打人家船支,掠夺货品后,把船上的人都杀了。

  都说你是海上的魔鬼。

  梁珤很喜欢这个称呼,我就叫魔鬼侯,哈哈哈。

  穿过马六甲,就进入了大明的内海,马六甲以东全是大明的内海。

  途径婆罗洲,进入炎海(南海),因为很多印度学者没坐过船,晕船实在厉害,只能在广州下船,坐江船回京。

  使团分成两拨,一拨乘坐海船去天津,带着船上的宝物,从天津回京。

  陈嘉猷必须得带着印度学者,从广州下船,他们换了小船,走小船穿过零丁洋。

  在零丁洋里,领略了港澳繁华,深圳、珠海、东莞的繁华,一路在广州停泊,所有人下船。

  此时天已经黑了,有官员在码头等待使团下船。

  “天呐,这就是大明?”

  那些印度学者,下船时映入眼帘的是巨型灯塔,这座灯塔全高150米,上面是一个巨大的点火台,里面储存巨量的煤油,昼夜不停燃烧,千里之外,都能看到这座灯塔。

  灯塔是用青砖、混凝土堆砌而成的,上面还有一个妈祖娘娘的庙宇,以及一个文天祥庙宇,香火不断。

  这座灯塔,是大明最高的灯塔。

  灯塔对船支航行有着重要导向作用。

  大明开海之后,陆陆续续,在所有沿海城市、大明岛礁,皆要建造灯塔,指引船支回航。

  根据工部景泰二十二年底的数据,大明总共有2731座灯塔,最高的150米,最矮的30米,散布在大明岛礁之上。

  预计景泰四十年,大明所有岛礁,就都能建成一座灯塔。

  陈嘉猷看着那灯塔愣了片刻,然后满脸自豪道:“这就是大明!天下最强大的大明!欢迎你们来到大明!”

  负责接待的驿站官员,已经备好了马车。

  “前面为什么都是火?是着火了吗?”一个印度学者眺望不远处的番禺县城,十分吃惊。

  “这位先生,那不是火,什么我们城市的路灯。”

  “你会说印度话?”那印度学者十分惊异,他可没说汉语呀。

  “当然,我们很多官员都精通多国语言,您看,码头上也有很多路灯,您注意看就知道了。”

  印度学者这才注意到,自己脚下是明亮的,抬头一看,整个码头,都悬挂着路灯,照亮这一片地方。

  太神奇了,大明真的有钱,蜡烛随便用?

  那官员看到陈嘉猷穿着官袍走过来,立刻小跑过来,跪地行礼:“下官番禺县县丞俞经,参见陈大使。”

  “免礼。”陈嘉猷穿的是新官袍,是梁珤带过来的是,皇帝亲赐的。

  “故少傅俞公(俞山),是你什么人?”

  陈嘉猷觉得此人长得像俞山。

  “正是家祖。”俞经回禀。

  “怎么不是驿站的人来接?”陈嘉猷皱眉。

  “回大人,布政使大人闻听有很多印度学者入京,这是盛事,就派下官来亲自迎接。”

  陈嘉猷知道他不是投机就行,让他安排吧。

  “陈大人,您知道什么是不夜城吗?”那个印度学者没搞懂,那跳动着的火焰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陈嘉猷也不知道啊,按理说,晚上应该星斗满天,哪有什么火光,火多贵呀,士族都舍不得用。

  可这灯塔,是昼夜不停的燃烧,那得多费蜡烛啊。

  入京一定要请奏陛下,大明虽强盛,但也不能这般铺张浪费。

  “这位先生,我三言两语也解释不明白,入了番禺,你就知道了。”俞经见惯了老外震惊的模样,并不稀奇。

  人全部下船,上了马车。

  “这马车怎么一点都不晃荡啊?”别说印度学者懵逼,他陈嘉猷也懵逼啊。

  “陈大使,咱们脚下的是沥青路,若非借您回京的光,下官都走不起这沥青路。”

  俞经打趣,把沥青路的原委说了一遍。

  “十二年没回国了,大明变化竟这么快?”陈嘉猷发现马车也是铁皮车厢,窗子是玻璃窗,里面茶具一应俱全,还有一个恭桶。

  “这马车是我能坐的吗?”陈嘉猷担心违制,他可不想奔波十二年才回国,一个违制,被打入十八层地狱。

  “大人,这马车不违制的,陛下的御驾比这豪华万倍。”

  俞经笑道:“这马车很朴素的,连普通富户家的都不如。”

  “真的?”陈嘉猷是懵逼的。

  “自然,因为来人太多了,下官从其他县城调来的马车,可以说是招待不周。”

  这还招待不周呢?

  “琉璃多贵呀?怎么给马车用呢?”陈嘉猷都不敢碰,担心自己手脏,弄埋汰了,他赔不起。

  “大人,您离开大明太久了,大明现在和以前大大不一样了。”

  俞经可不敢嘲笑这位。

  这位从印度搞回来的好东西很多,他怕是能凭此奇功,直接入阁部担任重臣。

  “你跟我说说,大明哪不一样了?”陈嘉猷好奇。

  “大人,下官没法说,您还是慢慢看吧,下官若是说呀,一个月都说不完。”俞经仿佛在说,就想看您笑话。

首节 上一节 1643/21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