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538节

  左鼎擅长奏疏,以前原主皇帝讨厌他,如今却成为皇帝的宠臣,在户部担任右侍郎。

  皇帝派此人去督抚陕西,捡刘广衡的功劳,显然是要栽培左鼎。

  这很正常,皇帝对有才能的人,都会特意栽培、提拔,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发光发热。

  “陛下怕是棋差一招。”

  陈文捋须而笑:“左鼎此人甚是孤傲,景泰七年,皇上令他去广东赴任,他竟不去,反而致仕回家。”

  “再说了,左鼎今年六十有三,怕是想去陕西奔波,也有心无力了。”

  他和左鼎关系不好,左鼎总弹劾他贪腐。

  陈文确实贪,他雁过拔毛,什么都要贪一手。

  弹劾他的奏疏,能把文华殿装满,但依旧执掌吏部,主要是此人能力很强,皇帝是用能不用德。

  “未必。”

  孙原贞和左鼎不对付,因为左鼎明明在户部,却抢都察院的活儿,总参奏孙原贞、陈文,孙原贞结党,陈文贪腐。

  越是对手,孙原贞越研究过:“今时不同往日了,以前左鼎任性,那是未遇明主。”

  “如今皇帝甚是喜爱他,就连被打发去广西的练纲,对陛下也是心悦诚服。”

  “莫看他天天上奏诽谤君上,其实心中却担心景泰盛世,轰然崩塌,他心里是将陛下当成明主的。”

  “陛下给左鼎机会,外放两年,便要登入阁部,他不会不明白的。”

  “六十三岁也不算大,你我今年也都不年轻了,不也在各部操劳。”

  “人呐,只要有权,就不见衰老,丢了权力,反而才会死呢。”

  “有几个像于谦那样的,把人世间都看透了。”

  孙原贞认为,左鼎会欣然上任。

  因为左鼎愿意给皇帝卖命,哪怕皇帝赶他去偏僻之地当知府,他也欣然前往。

  士为知己者死嘛。

  提及于谦,陈文叹了口气:“谁能和他比呀,邢国公啊,景泰朝功劳第一人,有此金身傍身,他哪里会没有复起的机会呀。”

  “安简,伱把陛下看得太轻了,也把于谦看得太重了。”

  孙原贞有不同意见:“朝中能打仗的,可不止是于谦,你我,难道不能统兵打仗吗?”

  “方瑛、王越,最近崛起的郭登、李震、欧信、龚永吉、项忠、梁珤太多了,哪个不能打?”

  “大明四处征战,猛将起于卒伍,陛下又打开军卒上升的通道,军中会崛起更多的将军。”

  陈文道:“可帅才却很少……”

  孙原贞摇摇头:“帅才并非那么重要,就看平柬之战,三将各自为战,不也打下来柬埔寨吗?”

  “就说明年征战兀良哈,就一定要用一个人当统帅吗?用赵辅、毛忠、柳溥等数人为将,不香吗?”

  “不用的,派十个将军去,再派一个朝中文臣统筹帷幄,便功成了。”

  “只要这个统帅不瞎指挥,战争就不会败。”

  孙原贞道:“如今,正值壮年的将军有多少?就说土人、异族中崛起的将军,就有双十之数。”

  “于谦没有复起的机会了。”

  “除非还有国战,打一场国战,需要于谦统帅。”

  “可是,如今的大明还有国战要打吗?”

  “就算真有,陛下能放心用于谦吗?”

  “妖书案,让于谦的威望摇摇欲坠,他害怕了,如今闭门不出,编纂兵法,是真的怕了。”

  深刻了解你的,永远是你的对手。

  陈文道:“那邢国公难道真的有隐世之心?”

  “屁,他要是有,就不是编纂兵法,而是纵情声乐了。”

  孙原贞冷笑:“他在等机会,他很清楚陛下的雄心,如今的疆域,远远满足不了陛下的雄心。”

  “扩张下去,就会出现诸多问题。”

  “届时,必然还要打国战的,于谦就在等这个机会。”

  陈文拱手:“还是原贞你看得透彻啊。”

  “可于谦没想过,陛下会不会放心用他呢?经此一事,派他去打国战,他会不会养寇自重呢?”

  孙原贞嗤笑:“人心呐,不停在变。”

  后面的话他没说。

  但陈文却看出来了,孙原贞就在等,等于谦去打国战,若选择养寇自重,他就出击,除掉于谦。

  难道这是皇帝的命令?

  孙原贞瞥了他一眼:“权力就这么多,一个人全占了,别人吃什么喝什么?”

  陈文不寒而栗,这才是朝堂,不争不抢,你什么都得不到。

  没错。

  于谦正在编纂兵法,他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大明做事太绝,属国早晚会群起而攻之的,那样一场国战,就是他于谦的战场。

  除了于谦,大明没有统帅五十万大军打硬仗的人。

  带领三万大军,征战沙场的将军,多如牛毛,这样的就是将才。

  带领五万大军的,人就不多了,这是良将。

  带领十万大军,能打胜仗的,是名将,这样的人,大明寥寥无几。

  统帅十五万以上的,可就不是名将能做到的了,需要一个帅才,大明有,仅此一位。

  方瑛能带着七八十万土人打交趾,那是顺风仗,出现逆风仗,看看这些人有没有用?

  还有一点,方瑛占着土人的优势,若他统率十五万来自各地的精锐,方瑛绝对做不到。

  所以,出现十五万人打硬仗的国战,就需要于谦来统帅了,除了于谦,大明没有其他人能用。

  于谦就在等这个机会,他并不着急。

  他当然不需要揣测皇帝的心思了,因为出现国战,只有他于谦能指挥,不管皇帝愿不愿意,都得他上。

  大明扩张,就一定会出现国战。

  也许在西边,也许在南边。

  于谦的兵法汇编,还有水战、海战的兵法,他将明以前的所有兵法书籍都读了。

  还招揽一批学生,有讲武堂的,有国子监的,还有宫中侍卫,一边编纂,一边讲解,零碎小活儿则由学生去做。

  这个主意还是皇帝给他出的。

  他把自己编纂的兵法,送到南京,让皇帝审阅,皇帝给他提的意见,他欣然接受,还筵请朝中打过仗的将军一起。

  他心知肚明,皇帝在安他的心,告诉他朕虽撤了你首辅之位,却从未怀疑过你。

  这些入了他的门的人,以后可就天然是他的人了。

  显然皇帝允许他立山头,允许他做军中第一军头。

  皇帝的允诺,给了他巨大希望。

  兵法汇编,要成为类似寰宇通志这样的大部头巨著,作为主编人于谦,怕是要凭此书,列入兵家名普,当代兵圣。

  非但如此,皇帝还诏令四夷馆,将西夷的兵书快些翻译出来,送给于谦,让于谦遴选,好的也编入这本书里。

  足见皇帝对这本兵法的重视。

  “大人,有客造访。”

  于康带兵南下了,于谦还是家中老仆照顾。

  于谦放下笔墨,让学生们继续研读,他则出了学堂,穿行几座小院,来到正房。

  为了方便于谦编书,皇帝特许,将他家几处院落改成学堂,就在邢国公府里面编纂,省着于谦来回奔波。

  正合于谦之意,他在家里舒坦。

  看到访客,他微微吃惊:“首辅大人,如何造访寒舍啊?”

  “邢国公。”

  李贤和于谦再次见面,多少有些岁月蹉跎之感。

  “请。”于谦也不小气,虽说他丢了首辅之位,但也没必要和李贤交恶。

  入座之后,李贤也不废话:“邢国公,老夫造访,主要有两件事。”

  “其一,编书之事。”

  “陛下传来圣旨,想以您编纂的兵法汇编,拣选一部分为讲武堂教本。”

  “所以想请您先编写出一本简单易懂的教本,用以讲武堂教学。”

首节 上一节 1538/21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