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修仙求道的朱家老六

大明:修仙求道的朱家老六 第112节

  传授这些知识的人,就是他的老六孙子——朱瞻堪!

  朱棣迟疑片刻,多年根深蒂固的思想,让他还是看不太上商人:“瞻堪,你心中可有详细的规划了?”

  朱瞻堪摇了摇头:“没有详细计划,只是有这么一个想法,扶植商人来抗衡儒家。”

  他站起身来,踱步道:“之所以扶植商人,并不单单是因为朝堂之上那一点事情。”

  朱瞻堪转而对着太子问道:“父亲,您觉得天子之权来自哪里?”

  朱高炽整理一下语言,用他所学的程朱理学解释道:“为人君正其心术,立纲以治国,正所谓,治国须恤民,恤民需立纲。”

  太子鸡贼的没有说出自己的理解,只是将程朱理学的理念说出来一部分。

  “二叔、三叔如何觉得?”朱瞻堪又看向汉王与赵王。

  汉王道:“肯定来自于....兵权!”

  赵王道:“来自于钱粮?”

  朱瞻堪没有确定也没有否定,便道:“天子之权表现在统治万民、军事决策、颁布法令、管理朝政。”

  “可是,天子一个人根本没有办法实行所有的权力,只有将权力分给中心官员与地方官员,令官员们帮助天子、辅助天子履行这些权力!”

  “也就是说,实际上天子之权还是有限的,名义上诸多权力归属于天子,实际上并不能将所有权力握在手中。”

  朱棣脸色有点阴沉,连脑袋都觉得没有那么疼痛了。

  “若是天下承平,并无大变,朝臣自然还是按照多少年以来的规则,与天子之权抗衡。”

  “可是!时代变了!”

  “灵气复苏,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人们真的还会安心的听命于皇室吗?难道世界上真的不存在野心家?”

  朱瞻堪将话题绕回商人身上:“商人逐利确实不假,可商人也是可以最快扶植成一股力量的一方势力。”

  朱瞻堪语气莫名的说道:“而且,也许商人的实力比皇爷爷想象中要强大很多啊。”

  “哦?”说到这里,朱棣有点好奇了。

  商人的实力居然比想象中强大好多?

  这孙子虽然偶尔有些离谱,但却并不是说大话的家伙。

  “盐运给商人们一个机会,也许他们会弄出不少惊喜出来....”

  “好, 那就给那群商人一个机会吧。”

  ......

  不知道何时,京师重地居然流传起来一个传言,陛下有意给商人们减去一些枷锁。

  比如,商人有机会做官!

  而且这个传言还传播的有鼻子有眼。

  按照传言的说法,朝廷即将在六部之外,新开一个商部!

  商部的官员,最高可媲美六部尚书,其次还有侍郎,甚至对应的五品、六品、七品之间,都有官职。

  如果传言是真的,其中涉及到的权力与利益,那真是大到没边了。

  还有传言,经商司便是为了彻底成立商部才建立起来。

  经商司的主官还是大明朝的太孙,未来的天子。

  由此可见,朝廷对于商部发展的信心。

  内阁之中。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杨荣语重心长、痛心疾首道。

  “吾等应进言,勿让市井流传如此离谱的流言。”

  杨士奇没有多言,其实大家心中都有数。

  如此信息量巨大的流言,没有皇帝的首肯,怎么可能在京师之中,流传起来?

  这是皇帝的报复,报复他们这些臣子不听从盐政改革的话。

  而且也真的有可能想要扶植一个新的部门,抗衡满朝大臣。

  成立商部,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意义。

  儒家学子不知道多少年扎根于朝堂。

  区区一些商贾,怎么可能会带给他们威胁?

  但是杨荣并不这么觉得!

  他与清廉至极的杨士奇与夏原吉不同。

  有贿赂他确实不收,但是他的家人硬是收起来了,他也不知道吧?

  也正是因为如此,杨荣及其家眷与商人的交集其实并不少。

  文人墨客之所以过得潇洒,绝对不是因为田地中的那点赋税收入。

  赋税,要等到随意乱收的时候,才会有比较大的收入。

  如今永乐朝,他们至少还不敢明目张胆的肆意滥收。

  那么,官员们灰色收入的大头,就是来自各地商人的孝敬。

  商人之所以愿意孝敬他们这些官员,肯定不是因为嘴上说的敬佩官员的为人了!

第120章 保证金缴纳大会

  没有权力,与有权力不用,那是两码事。

  而在太祖时期,将商人的地位打到最低,那就是让商人基本没有办法直接沾染权力。

  可是如果真的让皇帝开起来一个商部。

  对于朝廷乃至于大明的变化,那都是翻天覆地的存在!

  商人不再需要完全依附于大明的官员!不再需要完全依附于儒家的官员!

  他们有属于商部的官员!

  因此,杨荣虽然还不知道到底商部的官员会如何进行选拔。

  但如果可能的话,他们最好能把商部弄没,或者将商部的权力握在手中。

  哪怕是出卖部分盐政的收益也不是不可以。

  “为何要阻止?”杨士奇淡定的喝了杯茶水。

  “商人虽然不通礼仪,可作用非比寻常,确实需要朝廷出面管理一番。”

  杨士奇与杨荣不同。

  杨士奇是真的不贪,家里面的人也不贪。

  他追求的辅助贤王贤皇,成就一个大大的盛世。

  原本杨荣年轻时的理想也是如此,可惜他有点走偏了。

  太子家的两大产业,短短一年的时间,便赚取到百万两银子级别的收入。

  这一点让杨士奇大为震惊。

  因此,他对于商业,最近也小有研究。

  只不过研究出来的成果一直不佳而已。

  “你不上奏,我要去上奏!”杨荣拂袖而去,转身写奏折去了。

  不少老臣也上书,请求陛下制止大明京师的不正之风。

  然而,朱棣将那些奏折全部留中。

  反而是一个名为运盐商会悄然成立,运盐商会的背后乃是一家名为商学的学院在背后支持!

  运盐商会对外的宣传便是,只要买下一片区域的贩盐权。

  便可以将一人送进商学进行学习,而商学未来成功毕业的学生,便可以加入商部。

  成为朝廷的官员!

  发出这道宣传语的正是太孙朱瞻基!

  商人们看到居然是国之储君出来背锅,那还不赶紧蜂拥而至京师啊!

  消息经过一个月时间的发酵。

  转眼间便来到了永乐十二年七月!

  期间官员们尝试过阻止商部的成立,然后朱棣就用贪污的罪名将一批人下狱了。

  至于证据哪里来的?部分大商人冒死提供的呗

  天气逐渐转暖,热闹的人群聚集在沿海一片的港市。

  洪武年间的禁海政策,在永乐初年倒是继续坚持实行。

  可是自从郑和下西洋开始之后,政策便逐渐放宽了。

首节 上一节 112/1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召唤无敌:老婆为我打江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