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第132节

  该谈的都已经谈过了,如今更像是在走一个流程一般。

  “禀齐王,我王听闻齐王封地商品繁多,又攻灭海外多国,我王特让外臣前来恭贺齐王,特献上薄礼一份。”

  礼单被一侍者双手呈到李元吉身前,李元吉扫了一眼,随即放下。

  “有心了,那些小国不听孤王令,一意孤行,当诛,你国无须多虑。”

  苏我日向再次一礼,恭声道:“齐王仁德,外臣必然转述我王,今我国境内,有宵小作乱,我王乏力,特向齐王请购商物,请齐王准允,我王感激不尽。”

  苏我日向双手将定好的商品清单举在头顶,同样被拿到李元吉身前,李元吉再次大致看了一眼,就放在了一旁,这些昨晚他就知道了。

  “可,孤准了,你倭国如此诚心,孤岂有不允之理。”

  三言两语,很快就定了下来,苏我日向心中更是大松一口气,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次竟然会这么顺利,在来的途中他就做好了被刁难的准备,没有想到全都没有。

  事情定下,苏我日向随后退去,李元吉回到宫内换好常服,惬意的躺在椅子上,一会的时间,岑文本走了进来。

  “大王,事情已经办好,消息已经暗中不经意间传给苏我日向,苏我日向本来还想准备在这里多待,却是直接就出发了。”

  李元吉顿时一乐。

  “好,如今万事俱备,就等他去长安了,让正平那里加快速度,尽快将苏我氏全部解决,然后尽快传信给苏我日向。”

  若是没有这档子事,他还得自己处理摩理势,不能让倭国的局势变化得这么快,需要时间去布局,毕竟他若是直接占据,难免会让周边其他小国紧张,后面不利于他行事。

  只要李世民掺和进来,以李世民的手去处理摩理势,他只要能够斗过李世民,以后倭国就是他的封地了。

  而在倭国国都一宅院之中,韦挺一个人独坐,面色怅然。

  “太子啊,怎么会这样,秦王怎么敢的啊!”

  李建成身死的消息李元吉传信给韦挺,即便过去了几日,韦挺每每想起,依旧心痛,这么一件事,他丝毫没有考虑过李元吉造假,实在是太好发现了,必然是真实的。

  无奈接受现实的韦挺,他也有想过未来的出路,想了许久,他发现自己也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留在李元吉这里,为李元吉做事,将来也可以为李建成报仇雪恨。

  至于回大唐,韦挺完全没有想过,若是回了大唐,他很清楚,要么在李世民手下做事,要么就被杀,根本就不会有第三个选择。

  最为重要的是,对于李元吉他也非常的认可,李建成不在,李元吉就是天然的选择。

  在岭南见到了太多,他深知李元吉的不凡,加上本就彼此熟悉了,留下来,在他眼中也是一个好选择。

  如今和历史又不一样了,历史上李元吉也被李世民所杀,李世民可以展现自己的心胸,但如今,李世民没有办法再展现了,他要是不下死手,这些人转眼就会来到李元吉这里,李世民可是极为不愿让这种事情发生的。

  这也导致,这次李世民兵变之后的杀戮,比起历史,多了太多。

  韦挺在悲痛中做好抉择,李元吉的飞鸽书信再次到来,当知道李元吉的目的后,韦挺双眼一亮,整个人都有些激动与兴奋。

  在倭国这里与李世民干上一场?韦挺也是期待得很呢,如今推翻李世民不现实,但是先败一败李世民,他可是期待得很。

  韦挺思考着该怎么做,有了头绪,随即让人将摩理势叫来。

  “韦上官,不知有何事?”

  韦挺看着摩理势,淡淡一笑。

  “此次叫伱,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个?”

  摩理势顿时一愣,随即也是来了兴趣。

  “韦上官,我对这个坏消息,是非常的好奇,不知可否告知?”

  摩理势如今有着李元吉的暗中支持,朝堂与地方都占据着主动,现在可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即便是对韦挺,都没有以前那般恭敬了。

  韦挺也没有在意这些,在他眼中,一个翻不起什么风浪的人,又何必去在意其态度,没有了摩理势,照样会有其他人。

  “据我所知,苏我虾夷派苏我日向以倭国使者身份,前去拜访大唐齐王,随后还会去拜见大唐圣人。

  我现在可以告诉你,我是齐王的人,对你的支持,都是齐王对你的支持。

  苏我日向与齐王做了一笔交易,主要包括大船与军械,其余还有酒、盐、琉璃等,如今苏我日向已经向长安而去。

  苏我日向必定是为了向大唐寻求臂助,以苏我日向的使者身份,到时大唐必然会派人插手倭国事宜。

  而到时,你又该何去何从?”

  摩理势听后整个人都愣住了,随后又满是愤怒。

  “你骗我?你之前可是跟我说,你是大唐朝廷的人,我才会信你的!如今你竟然告诉你是齐王的人,并且齐王在明知和我合作的前提,竟然与那苏我日向进行交易,这是什么意思?”

  摩理势一副要问韦挺讨要说法的样子,韦挺目光如炬看向摩理势,充满冷意。

  “你现在最好弄清楚你的身份,如今你能这般,是谁给你的,另外再告诉你一句,之前敢对我王这般不敬的林邑,如今林邑王的坟头草都长出来了。

  再告诉你一个消息,不听我王王令的真腊、吕宋全岛,均已成为了我王的封地。

  你最好掂量好自己的身份再来与我说话,别说是你,哪怕是你们的女王,敢对我王不敬,你信不信我王的大军顷刻间将你倭国覆灭?”

  摩理势咽了咽口水,整个人顿时冷静了下来,这个时候理智回归,满头冷汗,更是为自己的蠢而后悔。

  韦挺则是根本就没有正眼瞧过摩理势,若不是李元吉要有名义的占据,他根本就不会来倭国,若不是如今要与李世民较量一番,他同样不会这么做。

  认清自己地位的摩理势顿时对韦挺满是尊敬。

  “韦上官,我已知错,请韦上官务必原谅。”

  摩理势对着韦挺鞠躬行礼,此刻认清局势的摩理势,丝毫不敢有僭越,他很清楚他与苏我氏已经彻底交恶,双方只能存在一人,如今苏我氏去联系大唐,他只能背靠李元吉,不然他将没有丝毫机会。

  韦挺看着态度端正的摩理势,脸上缓缓露出笑意。

  “认清自己的身份便好,当初扶南与堂明的人,可是比你识时务多了。

  此事先不说,你现在去做好准备,到时苏我日向与我王交易的大船与军械,我们截留过来就是了。

  另外最重要的是,必须要尽快将苏我氏,以及苏我氏的同党尽数铲除,到时大唐即便介入,都已经是你做主,那么大唐也只能认。

  若是大唐不满想要对你出兵,你也大可放心,我王已经准备了十万精兵,尽皆披甲,武器锐利,前番灭林邑,再灭真腊的强军,足以让你稳住倭国局势。

  而你只需要付出的就是,在你掌控倭国后,需要与我王展开贸易往来,且贸易金额必须要达到百万以上,这对你而言,不是什么难事吧?”

  韦挺一番话,给了棒子又给甜枣,至于最终的目的,不过是韦挺说来为了安摩理势的心罢了,从而让摩理势没有怀疑的去做事。

  摩理势对于韦挺的话语也没有丝毫怀疑,在他眼中,李元吉若是真对倭国有想法,他们倭国联合起来也都拦不住,更何况他与苏我氏更是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

  现在苏我氏即将要傍上大唐朝廷这么一个大腿,他不着急,那是不可能的,现在听着李元吉准备了十万大军支持他,摩理势也是吃了一个定心丸。

  他自己虽然干不过大唐,但是有李元吉在,他就放心许多了,至于李元吉能不能干过大唐,他不知道,但是如今,他没有了任何选择,只能选择相信李元吉,他已经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

  摩理势当即应下。

  “上官放心,若是掌控本国,必定与齐王展开贸易往来,且此番齐王与上官如此帮助,届时必定有厚报!”

  摩理势的大饼韦挺丝毫不感兴趣,摩理势也是看出来了,随即接着开口。

  “上官,如今要铲除苏我氏以及其同党,不知该如何进行?”

  韦挺笑意更甚:“你将朝堂众臣召集,商议立储之事,同时在大殿之内,埋伏刀斧手,到时若是有不同意之人,尽皆斩杀。

  苏我氏以及同党被斩,其势力必然人心惶惶,届时集结大军,再将苏我氏与其同党之人全部斩杀,到了那时,倭国何人不听你令?

  稳定局势后,你便进行扩军,这次与苏我氏的交易,齐王对多运送一些军械过来,到时就可装备你的大军,你只需要按照原本的价格,付给我王便能拥有。

  有了大军,就将地方上的其余势力尽皆铲除,到时大唐即便派人前来,当你统一朝野,大唐皇帝派来的人也无法说什么。

  若是大唐皇帝铁心要支持苏我日向恢复政权,你尽可放心,我王也不会置之不理,那十万军,已经整装待发。”

  摩理势思绪片刻,直接就应了下来,如今就差这一步,他就能掌握倭国大权,摩理势心中很是向往,野心进一步的扩大。

第202章 十部确定,对外战事结束

  海康王宫之内,李元吉经过十多日的整理,总算整理完成。

  “这活可真是不容易,看着简单,真要弄详细,真不是一个简单的活。”

  李元吉这些时间,就是在整理九部的职能细化,新增的商部、财部、农部,实际上都是在分化户部的权力,户部的权力,简直大得吓死人,李元吉如今就是要将职能臃肿的部,划分一些出来。

  这些每一项,都无比的重要,重迭在一个部门,太多,尽管户部之下也会分出许多下一级衙署,但依旧臃肿,且权力巨大。

  整理完成,杨清婉走了过来。

  “大王辛苦,给大王准备了一些大补之物,大王可得好好补补身子才是。”

  杨清婉来到李元吉身后,为李元吉按摩着,当看见这些大补之物,李元吉心中也很是了然。

  不为别的,因为这些时间,导致他一直加班忙这些,两女的房间,他是都没有去过,现在他看得很清楚,如今事情处理完成,今晚他是怎么也跑不掉了,今夜杨清婉的房间,明夜韦珪的房间,直接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这件事比较重要,必须得先行做好,这些汤水放在这里吧,你下去准备准备,今夜去夫人你那里。”

  与杨清婉浅聊几句,李元吉随即让人去叫岑文本,杨清婉看着李元吉忙碌,也没有久待,便是退了下去。

  待将杨清婉准备的这些大补的汤水喝完,岑文本也是到来。

  “参见大王。”

  李元吉示意起身,随即将整理好的拿给岑文本。

  “景仁,你来看看,都已经整理出来了,有什么意见,伱也提一提。”

  唐承隋制,如今大唐依旧是三省六部制,各部的职能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

  李元吉本想将内阁制度给弄出来,然而现实的问题是,其他的都不用考虑,就一条把他给限制了,人才不够,内阁制一弄出来,下面执行都有问题。

  这也是他压根就没有去想优化内阁的事情,如今不过是将各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

  岑文本拿过开始看了起来,足足看了半个多时辰,才看完。

  看完的岑文本,看向李元吉的目光满是敬佩,他是真的被惊到了,没有想到这些竟然全部是李元吉一人所完成的,其他的都还没有什么,尤其是对户部的拆分,岑文本是真的敬佩了。

首节 上一节 132/1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秦时:出身名家,龙族言灵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