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秦时:出身名家,龙族言灵

秦时:出身名家,龙族言灵 第66节

  田猛忽然意识到,公孙策恶心他的可能性更大。

  田光身死,此时的农家田氏势力已经不如从前。

  魁隗堂的堂主是陈胜,烈山堂的堂主是田猛,蚩尤堂的堂主是田虎,四岳堂堂主未知,共工堂堂主未知,神农堂堂主是朱家。

  几个未知的堂主,根据未来的堂主推测,此时都不是田氏势力。

  因此,如果公孙策想办法推一把,朱家成为侠魁的可能性很大。

  而且,田猛记得,田光身上还有一枚神农令,不出意外的话,神农令此时在公孙策身上。

  公孙策确实有对神农令想法,比如用神农令下一条命令:杀田光者田猛,杀田猛者为侠魁。

  杀人何必自己动手,公孙策觉得让农家高层自相残杀就不错。

  开头与压轴自然是大戏,于是伏念为起始,荀子最后,其他人则是自己选择出场时间。

  伏念起身来到公孙策对面坐在支踵之上呈现跪坐姿态,“师弟请了。”

  “大当家何必客气,今天稷下学宫群贤毕至,不如我们里应外合拿下此地,从此诸子百家儒门称尊。”

  伏念竭力维持表面的平静,开场就被呛到,伏念隐隐有些忘词。

  “咳咳,不知师弟如何看待内圣外王?”

  伏念很生硬的专场,硬生生无视公孙策的话语,直入主题。

  “师兄转场转得很硬核。”

  公孙策调侃一句,随后正色道:“内圣外王为正解,为我治下子民,合该沐浴圣恩,幼有所养,老有所依,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农者有其田,工者有其劳,商者诚信,士者仁德,天下大同。

  外族,非我治下。来犯者诛杀,降者为徭役。相安无事者为徭役,物尽其用。外族之土地、资源皆为我所用。”

  伏念在听公孙策论述内圣这个观点时很是满意,不谋而合,儒家思想里确实有天下大同的思想。

  不过他在听后半段外王的时候,有些绷不住。

  敢过来侵略的直接杀了,投降的就让他们去做苦工。

  一直相安无事的邻居,也要把人抓过来当苦工,他们的土地、资源用来供给治下的子民。

  伏念表示儒家想要搞教化蛮夷的圣母他见多了,像公孙策这样好邻居当苦工用的活阎王他是第一次见。

  高台上的荀子也有些沉默,好像有点道理,但是他不能明确表示同意,好邻居方面的问题还是要考虑考虑的。

  附近这些异族谁不知道,他们九州人主打的就是一个字——真TM的文明。

  伏念捋了捋胡须,“师弟对于良善之地的处理方法似乎不妥。”

  公孙策拿出地图拍在两人之间,“东有夫余、乌桓,北有匈奴,西有羌、氐,南有夷、越。师兄有没有看出什么?”

  “群敌环伺,然而各国抗击有功……”

  公孙策抬手打断伏念的话语,“师兄忽略了一件事情,这些外族被各国击败之后,他们都是选择养精蓄锐之后卷土重来。

  我们中原没有打过去,是我们良善。而他们没有打过来,是他们没有这个能力,而不是想要和中原和谐相处。

  师兄嘴里的好邻居不过是没有能力只能在夹缝之中生存的存在,好比韩国。

  如果韩国此时兵强马壮,韩国会选择偏安一隅,还是逐鹿中原?”

  伏念顿了顿,他有些失了分寸,于是伏念沉默片刻选择认输,“多谢师弟指教。”

  公孙玲珑起身,走到公孙策对面坐下,公孙策不禁揉了揉眉心,眼睛不舒服,头疼。

  公孙玲珑见状并不意外,用手上的团扇遮住了脸,只显露出眼睛,这让公孙策松了一口气。

  公孙玲珑想了想,轻声开口,“通明,楚人亡弓,楚人得知,楚人非人何解?”

  春秋时期,楚共王喜欢弓,于是重金打造了一张弓,随身携带。

  有一天楚共王打猎的时候遗失了这一张弓,楚国群臣于是劝说楚王寻找这张弓。

  但是楚共王说了一句话,“楚人亡弓,楚人得之。”

  意思是说楚国是一个整体,楚国境内无论是谁拿到了这张弓,都等同于他楚共王拿到了弓。

  孔子听说之后,觉得楚共王有些狭隘,应该去了楚字,改成:人亡弓,人得之。

  孔子认为天下所有人都是一个整体,不分彼此。

  因此,名家根据白马非马与这个典故延伸出一个论点:楚人非人。

第85章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公孙少主是赵国人,请问赵国人是人吗?”

  公孙玲珑自然听出了公孙策的语言陷阱,赵国人是人,楚国人也是人。

  赵国人不是人,那么她公孙玲珑就不是人。

  公孙玲珑浅笑,“哈哈,通明说得对,在下认输。”

  公孙玲珑果断认输,说白了,公孙策出身于公孙家,公孙策如果名声斐然对于公孙家与名家也是不错的宣传。

  田猛一脸不可置信,公孙玲珑不是很会说吗?就这样输了?

  不过田猛对于农家的声望还是有迷之自信,他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上场,否则就是自认农家声望不足。

  念端起身接替公孙玲珑的位置,端坐在公孙策对面。

  念端对于公孙策很是客气,率先行礼,“公孙先生,不知……”

  念端话语未尽,公孙策知道念端询问的是什么事情,公孙策拍了拍心口,“不敢忘怀,正在刊定成册。”

  念端点了点头,她和在场的大部分人一样,都只是过来走个过场,成全公孙策的名扬天下。

  不过,念端确实有一些问题想要询问公孙策,“公孙先生,之前我们有谈到防治,也就是在患者患病之前做防护。

  那么,有哪些病症可以防护,又应该怎么防护?”

  “《素问·刺法论》有言:‘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

  《素问·本能病》篇曰:‘厥阴不退位,即大风早举,时雨不降,湿令不化,民病温疫,疵废。风生,民病皆肢节痛、头目痛,伏热内烦,咽喉干引饮。’

  换句话说,就是非时之气,邪气入侵导致疫疾。时冷时热、不时常洁净自身……这些都是疫疾诞生的原因。”

  念端点了点头,对于公孙策的理论她很是赞同,下山行医过程中,她也发现了一些规律,符合这些医书所言。

  公孙策侃侃而谈,虽然都是理论,不见实操经验,却也让念端有所收获。

  公孙策话语一顿,结束叙述。念端俯首,额头接触地面,“多谢先生指点。”

  念端回到自己的座位,公孙策静静等待下一个人。

  结果,迟迟没有人动身,六指黑侠看向田猛,眼神示意田猛上前,田猛只能阴沉着脸做到公孙策对面。

  田猛只想着农家声望高,却忽略了一件事,与公孙策辩论的顺序,除了自身代表的百家之外,还要综合考量自身的声望。

  在座众人,和田猛排序最接近的是李斯,但是李斯还代表秦国,所以自然是田猛先上。

  田猛跪坐下,“性无论,可笑的言论,先生自己信吗?”

  田猛一开口就是恶意满满,公孙策干脆也不装了,“田猛小儿,你会种田吗?你知道什么时候采收吗?你懂推算二十四节气吗……”

  田猛一愣,他被公孙策一连串问题问得有些懵,尤其是那一声“田猛小儿”。

  田猛下意识摸了摸自己刀削斧刻般粗犷的脸。

  他意识到他现在确实在被人当孙子质问。

  “我……”

  田猛正要反驳,对于农耕他有理论经验,不过推演准确的二十四节气就有所欠缺。

  地泽二十四是地泽二十四,是阵法,站位几乎不会有变化。

  而二十四节气年年不同,有所变化。

  公孙策立刻发动沉默技能,打断田猛的辩解,“住口!吾以为农家烈山堂堂主,必有高论,岂料对于农事一窍不通。

  身为农家六堂之一的堂主,岂能罔顾农家典籍,忘却农家根本。

  汝在此卖弄口舌,墨首匹夫!青髯小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农家先贤乎!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田猛的脸色一阵青紫,既是无法还口的憋屈,也有几分愧疚。

  不过更多的是恼怒,他堂堂烈山堂的堂主,什么时候被人这么辱骂过,虽然不见什么脏字,可是一旦传出去他的名声肯定毁了。

  “咳咳咳。”六指黑侠轻咳几声,“好了,老夫说句公道话。田猛贤侄,伱是否了解农耕?”

  田猛点点头,“我农家弟子都要学习农耕之道。”

  田猛言下之意就是他确实不会推演二十四节气,六指黑侠也懂了。

  于是六指黑侠看向荀子,“荀夫子前辈,我看这一局就判田猛贤侄输了。”

  荀夫子点点头,但是说出的话语偏向性强的吓人,开玩笑,他总共就一个传承弟子。

  “这一局田猛小友落败,不过身为农家堂主,还是要身体力行,学习农耕才好。

  我会修书一封前往农家,还望六贤冢里的六位老友愿意给我一个面子。”

首节 上一节 66/1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从东北军开始全面战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