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第160节

  当然是想雄英和他的孩子,以后当了皇帝以后遇到的困境。

  父母都想为孩子扫平一切障碍,朱标当然也不例外。

  他捏奏疏的手指,因为太过用力,都有些泛白。

  你以为大明如今最缺什么?

  武器,他们现在用的,还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至于钱粮,老朱现在也不缺,他的铁血手腕让如今的大明很是富饶,所以大明最缺什么?

  答,缺人!

  没人比顾晨清楚,四大爷摊丁入亩这条政策的好处到底有多大,它直接导致咱们人口爆炸性增长。

  乾隆六年时,大清人口突破一亿,等到了乾隆五十七年时,大清的人口就突破了三亿。

  道光十四年人口突破四亿,直接占了全世界百分之四十的人口。

  可以说,四大爷的功劳最大。

  他个人浅见,大清所有的皇帝,在治理国家这方面,摞在一起,都不如人家四大爷一个。

  而且,他后面紧跟着的,就是官绅一体纳粮。

  当然,也有红薯土豆的功劳,但这政策的功劳也不小。

  可惜了,乾小四这个败家子,把他爹的官绅一体纳粮给废了!

  只要人口多了,那还会像如今这般,给官员那么多特权,难道朝廷还会害怕,没人来当官吗?

  这么大个铁饭碗,他们怕是挤破脑袋也要上吧?

  那时候,就是官绅一体纳粮的时候。

第 150 章 端咱的碗,砸咱的锅

  知道大明现在有多少人吗?

  洪武十七年,也就是去年,大明的人口只有六千十五万人,这确实是少得过分了些。

  “殿下。”

  顾晨看出他的为难,声音不由地更深沉了些。

  “就算不做,最起码也得趁这次多收些地回来啊。”

  “粮食,才是国之根本。”

  在商业不发达的时候,任何东西都抵不过农业。

  老实说,这番话,让朱标听得很是热血沸腾。

  “孤知道你,这是一腔为国的心思,只不过,你真的想好了,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让顾晨站到与天下豪强为敌的位置,他是当真有些不忍心的。

  他明白,成功了还好,要是不成,变法者就是一个死字,就算不死,日子也不好过。

  “殿下,臣这只是个想法,具体到底应该怎么做,还有派谁去做,都得看陛下和太子殿下的意思。”

  他可不想自己死了以后,子孙后代会没有好下场。

  虽然有可能不会,不过他不愿意,拿自己的家人去赌。

  他可以不要这个为天下的名誉,谁要是喜欢这个名声。

  谁拿去就行。

  他相信,想要这个名声的人,肯定是大有人在的。

  “你不自己来?”

  朱标又被他惊讶了一下,虽然说真的要干这事。

  可能最后没有好下场,但好歹是名垂青史的机会。

  名垂青史,是文人士子都想要的。

  光曦不想要?

  “殿下知道我的,自幼家境贫寒,父母又早殇,是靠哥嫂卖包子供养读书,才走到今日的。”

  顾晨如今,越发能共情原主,说着说着便有些哽咽。

  “臣招惹一身骂名,五马分尸、不得好死都无所谓。”

  “可臣不能连累臣的家人,特别是臣的哥嫂和岳家。”

  “他们一个给了臣新生,一个对臣助益良多。”

  “殿下,俗话说得好,人各有志,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就交给有大志向的人去办吧。”

  反正他的志向很简单,只出主意,然后平平安安地和家人到老,类似于顾问这种岗位就可以了。

  “你啊,这话也能直说?”

  朱标有些感动他的真挚,倒是也不怪他懦弱怕事。

  天底下,谁不怕死,谁不怕连累家人呢?

  他也怕啊!

  “这事,你不必管了,以后有事先来和孤说。”

  “孤再去和父皇商量,千万不能透个一字半字的出去。”

  “知道吗?”

  若是给他爹知道了,能成全顾晨那才叫有鬼了。

  谁想的主意,谁来办事儿,这是他爹一贯的行事标准。

  “知道了。”

  顾晨爽快地答应了下来,顺道还不忘拉近一下两人的关系。

  “殿下待臣好,臣心里有数,怎能不说实话呢?”

  人的感情很复杂,不是你无私,人家就会喜欢你、信任你。

  还要看平日的相处,他拿标儿当兄弟自己兄弟对待,可又保持君臣之礼,而且不逾矩。

  分寸拿捏得好了,标儿自然也比对别人有了几分真心。

  “好了,孤知道,你最赤诚,快去忙你的吧。”

  朱标起身送他出门,还不忘想为自家老爹分担工作。

  “近日,六部官员空置,父皇更忙,我精力也是有限,你别老想着偷懒,多帮忙批复些不紧要的奏疏也好。”

  顾晨早上踩点儿上班,中午还要睡一个时辰午觉,蹲坑也是时间最长的,他在东宫都听说了。

  原本也没什么,只是现在朝廷情况不一样了嘛。

  他的东宫倒是有不少属官,可父皇却想着事事亲力亲为。

  这对父皇的身子,不好啊!

  顾晨心里想着累死老朱活该,只是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也没答话,只是一个劲地让标儿注意自己的身子,还说了许多养生的法子。

  什么多喝热水,每天必须睡够四个时辰什么啊。

  送走顾晨,朱标回到自己书案前,看着奏疏想了许久许久。

  最后一字一句地给誊了下来,然后把顾晨写得那本烧了。

  他救了娘,不过就一个简单的要求,如何不能满足?

  奉天殿。

  “想法是好的。”老朱拿着奏疏,首先对此事表达了首肯:“只不过如今有咱在,这些人还翻不了天。”

  如今国策初定,改来改去,势必会弄得怨声载道。

  “不过,滋生人口,永不加赋这一条可以用。”

  老朱对大明的人口,也是烦恼,北宋比大明少了一半儿土地不止,可人家却有九千多万百姓。

  到了自己这儿……

  唉,都是打仗造的孽。

  至于他之前为什么要收人头税,这根本没有为什么,因为历朝历代都收,所以他也收。

  现在好大儿提出这个想法,老朱倒是也乐意让儿子做这个好人。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是好事,爹会给天下和臣子们说,这是他们太子殿下提出来的。”

  老朱把所有的坏名声,全往自己的身上揽。

  反正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胥吏之法嘛……”老朱沉吟了一下,便直接定下道:“这个法子,让那些地主势力不能傀儡地方官儿。”

  “让他们不能,正大光明地吸老百姓们的血,而且还不能多吃口官粮,到时候肯定是骂声一片,这事就说是咱的主意。”

首节 上一节 160/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我特么刚穿越,政哥就死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