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第159节

  “顾大人,你干什么嘛,陈年往事提它干嘛?”

  可已经晚了,因为顾晨一手拖一个,硬把他们给拖了出来不说。

  还当庭扯下他们衣裳,把陈年的伤口露给了皇帝。

  气得他们连连捂脸,嘴里更是不停地喊有辱斯文。

  “陛下,您瞧瞧,当年的伤,这会子还在两位大人身上呢,刻骨铭心啊陛下,这些人还有王法吗?”

  “臣以为,这光整治官员不够,还得好好整治胥吏才是,否则这些人,还不知怎么折腾百姓呢。”

  “邓大人,汤大人,你们说是不是?”

  曾被胥吏打过的两人,自然是认同顾晨观点的。

  “是啊,是啊,往事不堪回首,每每想起当日的情形,臣等……臣等真是羞愤欲死啊……”

  堂堂县官,被胥吏摁着打,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嘛?

  老朱看向顾晨:“那你给咱说说,怎么收拾胥吏?”

  他也早想收拾这伙人了,可这不是没想好应该怎么收拾嘛?

  这个群体太庞大,不好下手啊。

  大家都盯着顾晨回答,谁知等了半天人家却道。

  “臣不知道,想不出来,这事还得陛下费心。”

  切~

  大家都不屑地看着他,表示没法子你说个屁啊?

  而顾晨却是一直在等,在等老朱对这些地主、富户、胥吏怒火最厉害的时候,那时候才是开嗓的好时候。

第 149 章 怂恿标儿

  下朝之后,刚回到都察院,顾晨就被韩宜可叫走了。

  “光曦,你想干什么?”

  都说知子莫如父,可作为老师,他带了顾晨十一年。

  他太了解顾晨,知道他从来不会说没用的话。

  “老师,学生不想干什么。”顾晨并不想和韩宜可说太多,只是问道:“郭桓的案子到哪一步了?”

  如今老师都快退休了,何苦要让他跟着烦恼呢?

  “快收尾了。”

  说起这件事,老韩就头疼得更厉害,他把自己的官帽摘下,露出去年更加花白的头发。

  “官吏抓了一万多,为了追赃,地主乡绅也抓了两万多,此案死了三万多人,吴庸日子不好过啊。”

  其实,吴庸只是想上进,想当官,算不得什么大过错,也算是有能力的,死了确实可惜。

  他看向顾晨:“你有事,要同我说,虽说我身子不如以前了,但好歹也活了一把年纪。”

  “懂得、经历得比你多些,说出来,我也能帮你参详参详,我是得意你的,你可别走吴庸的路。”

  不值得,没用的!

  “老师,学生明白。”

  从韩宜可那儿出来,才拐了个弯儿,顾晨就遇到了詹徽,和已经垂暮之年的韩宜可不同。

  他此时正朝气蓬勃,还有一身的干劲和野心。

  顾晨弯腰行礼,詹徽客气回礼,然后各自忙各自的事,心思各异,各有所想、所图。

  一个想利用对方,一个因为对方升官而感到浓浓的危机感,生怕对方会越过自己了去。

  很快,范从文他们在溧阳县就碰了一个大壁。

  不但各地官吏阳奉阴违,让他们常常跑空不说。

  当地富商还公然威胁,并且时不时对他们下黑手。

  追捕逃犯的过程中,被突然冒出来的人打一顿更是常事。

  就这,人都还没有抓到。

  老朱的忍耐也到了极限,最后直接派了北镇抚司的前去相助,并对这些地主富商起了杀心。

  顾晨抓住机会,立刻找到标儿,把自己写了几个晚上。

  关于摊丁入亩、改胥吏录取的奏疏给递了上去。

  “这法子,是你想出来的?”

  朱标拿着顾晨的奏疏,脸上没有惊喜反而是一派严肃。

  “让各地知府,以考试交换胥吏的法子倒是挺好。”

  举个例子,你是张三府的人,我是李四府的人。

  因为我想当衙役胥吏,所以我必须得参加考试。

  考试合格后却不能在李四府当差,我只能听从安排去别府当差,而且需要举家迁徙。

  但是你的儿子长大了,如果还想当衙役就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就得去别的地方另外考试。

  这样就杜绝满县的衙役都是自己人,从而一同架空知县,或者逼着知县和他们同流合污的情况。

  当然,胥吏考试很简单,家世清白而且不能是富人家的人,贫苦人家的孩子优先录取。

  然后能够外加认识几个字,思想品德课能过关,这也就可以了。

  不然要求太高,工程太大,太过于麻烦。

  如此一来,就可以规避,地方乡绅成为衙役架空知县的情况。

  只不过,这土地嘛……

  朱标沉声道:“我朝如今已有黄册,有里长、还有甲长,各地的土地也在丈量,编纂鱼鳞册,官府按册收赋税。”

  “且每十年更新一回,孤以为,应当没什么问题。”

  当然,顾晨的这个法子,自然是要更好一些、长久一些,也能让百姓少交不必要的税。

  可他光是看着,就知道地主乡绅会如何跳脚。

  而且,现在政治平稳,折腾起来可能起反作用。

  他是觉得,这样做,会不会激进,而且对顾晨、对父皇的名声、对政权的统治都不太好啊?

  “目前是没有问题,可是殿下,若是以后里长和甲长,同地主乡绅狼狈为奸,压迫百姓呢?”

  还能如何,自然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了。

  顾晨道:“殿下知道民生疾苦,应该不会天真地以为,百姓们可以告官,不会太惨吧?”

  大明往后面数许多许多年,百姓告官都艰难得不得了。

  何况是古代?

  朱标心里自然是清楚的,他手里拿着奏疏没有吭声。

  通读史书的他,当然知道这种事有可能发生。

  顾晨又问道:“若是他们蛇鼠一窝,逼着百姓们卖掉土地,然后兼并土地,自己隐瞒田地,那国家的税收又会如何?”

  那自然会急剧减少,国家财务锐减,最后嘛……

  前面几代可能显现不出这个问题,可若是再往后几代,难免不会遇上顾晨说的这些问题。

  “如今陛下在,太子殿下也在。”顾晨索性把话说明白了一些:“殿下以为,后面的君主能有陛下的铁血手腕么?”

  历史上,张居正死后,一条鞭法便立刻荒废了。

  若是这个规矩,从太祖就开始实施,崇祯能穷成那样?

  想起那个浑身补丁,被活活穷死的皇帝。

  顾晨心中有些同情,请问历史上还有比他更穷的皇帝吗?

  “殿下,日本国有金山银山,想要拿下日本国,最好先拿高丽,想拿高丽,咱们就得收拾辽东。”

  “也就是说,咱们得打仗,打仗就必须要粮食,粮食是土地长出来的,是老百姓去种出来的。”

  “打仗也需要人,需要人,就得让老百姓多生娃,想要老百姓多生娃,就得给他们减轻压力。”

  “太子殿下若是觉得太激进,咱们也可以先把人头税取消,让大明的人口迅速涨起来。”

  “咱们只要有了人口,到时候不管是国家的税收,还是向外扩张要征兵也好,又有何所惧?”

  “地主们嚣张,连朝廷命官都没有放半点在眼里。”

  “而且就连范从文都挨了打,到现在都没抓到潘富。”

  顾晨越说越激动,顺到最后,唾沫星子都快飞标儿脸上去了。

  “殿下,大明朝,到底有多少潘富,怕是有千千万万,数都数不清吧,殿下也该为以后想想。”

  想什么?

首节 上一节 159/4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我特么刚穿越,政哥就死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