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83节

  王文龙的讲解连正经的儒家学问都算不上,勉强能凑上东林书院讲学四原则:“识性、立志、尊经、审几”中的“识性”一条,只是他今日讲学实在是反响太好,所以才有机会受到顾高二人邀请。

  王文龙委婉拒绝说道:“我已经在徐藩台府上应了幕僚,藩台大人拔擢我于草莽,实在不好离去。”

  闻言高攀龙有些失望,但还是诚恳的说道:“那还请建阳若有机会多来无锡走动。”

  王文龙笑着说道:“承蒙看重,日后定然常来。”

  顾宪成也说:“建阳一到,东林书院定扫榻相迎。”

  接着高攀龙又请王文龙能在无锡多留两日,一来多办几次讲学,虽然早就发出邀约,但是因为此时交通不便,还是有人没能赶上今天的讲座,二来无锡名士还想邀请王文龙一起同游无锡名胜。

  王文龙已经推辞了两人的留任邀请,想着若是这点面子都不给就真要得罪人了,他反正也不差这一两天,于是点头同意。

  当天王文龙就受顾宪成之邀同叶成学一起到他家去借住,第二天一早王文龙正准备同顾宪成一起到无锡城外游玩,突然就见听有人拍门。

  顾宪成家的童仆开门,就见薛敷教穿着一领破袍子急急忙忙走了进来。

  他进屋先灌了一大口水,接着看向顾宪成说道:“出大事了!”

  顾宪成一皱眉头:“细细讲来。”

  薛敷教掏出一封信交给顾宪成:“兵科给事中王子醇因上疏言立储之事被杖责革职;天子亲许立储;存之先生一个弟子为抗议税监仗义执言,竟被州府拿去。”

  王文龙还在思考这是哪个历史事件,就见身旁的顾宪成一下站起,脸色巨变,抢过书信仔细观看。

  半天之后,王文龙终于弄清现在发生的事情。

  时间来到万历二十八年的五月,李化龙在播州连战连捷,眼看杨应龙之乱就将平息。

  同时朝鲜的情况已经稳定,刚经战乱的朝鲜根本无法负担大明众多的驻军,所以除应朝鲜要求留下水兵八千人帮助守卫海疆之外,大明的军队全都开始撤出朝鲜。

  眼看仗就要打完了,文官和皇权又开始争斗。

  今年的年景依旧不好,万般有罪罪在朕躬,天变自然成为朝臣攻击皇帝和税监的武器。

  万历已经两次修身反省主持祈祷,现在又开始讨论秋季停刑之事,希望平息天怨,当然没有效果。

  于是工科给事中王德王开了第一枪,直接将旱灾发生的原因归咎为万历的税监制度,认为皇帝主持的修身反省都是“文而不实”,号召“将各省黩货之使一旦撤回,则修省以实不以文,何旱灾不穰哉!”

  万历皇帝还真干了,税监不舍得撤,但宣布减免田赋。

  小冰河期又不是万历减免田赋就可以避免的,万历和地球各干各的,该旱继续旱。

  于是王德完继续约人上疏:老天爷还是不满意啊,说明你不光要撤税监,还要及早立储才能解决。

  一次二次的这么干,万历是真怒了,这货大概有点逆反性格,以前臣子说立储之事,他生气也就生气,但远没有这么气焰嚣张,这回却是动了真火,直接下令将王德王庭杖一百,革职还乡。

  王德完这是标准的骗廷杖行为,然后满朝文官都收到战斗指令,于是争相上疏拯救王德完。

  万历这时也疲了,终于回复诸臣:你们是为了皇长子还是为了王德完?如果是为了皇长子,那就不要惹我,如果是一定要救王德完,“则再迟册立一岁!”

  此言一出,天下震惊。

  虽然是这么戏剧化的方式,但是皇帝终于亲口说出将立皇长子的许诺,简直感天动地。

  满朝大臣瞬间都不说话,以看烈士的目光目送王德完被拖去打了一百庭杖。

  这厮体格不错,没死,心满意足还乡去了。

  然而众臣怎么可能放过万历?

  王文龙看看身边的顾宪成满脸兴奋就知道这货现在的想法肯定是:“上疏有效果了,加大力度!”

  果然顾宪成满脸欣喜地读完书信,扭头就对薛敷教说:“快些召集众人,准备去学台和太守处请愿!”

  情景代入的话,换谁坐万历的位置可能都会讨厌这群文人,这些人打蛇随棍上,万历不退还好,只要退一步绝对是更多人追上去提出自己要求。

  接着顾宪成又盛情邀请王文龙躬逢其盛。

  王文龙也不介意参与,因为他记忆之中这次对万历的大劝诫朝堂之中齐、楚、浙、东林党全部参与。

  谁叫万历倒霉遇上天变?

  他能退一步口头答应立储就说明他也心虚,只要天变不解决,众清流就有决心让他退第二步。

  一方联络当天下午,无锡的一众读书人就气势汹汹乘船北上。

  领头人物自然是江南士林仰望的顾宪成和高攀龙,王文龙凑在里头根本不显眼。

  东林党虽还未成型,但是此时的东林八君子已经有权、有背景、有名望,船到常州府,码头之上就已经按照到达人数准备好车马轿子。

  各位举人相公、秀才老爷纷纷上车上轿,一条龙般就向着常州府衙而去。

  常州府的公人根本不敢拦,站在一旁帮助读书人维持秩序,将看热闹的百姓隔开,把大街中心让给他们。

  顾宪成走到众人面前,冲着八字门墙痛声疾呼:“近日奏章,凡涉及矿税之事天子悉置之不理,天变如此,此宗社存亡所关,一旦众叛土崩,小民皆为敌国,届时该当如何?”

  顾宪成大吼了几声,在场读书人皆为附和,那表现是真好,王文龙旁边一个中年举人老爷刚才还在和王文龙谈话,这时挽起袖子干活干活,跟着喊了两句之后便开始念诗、扯头发痛哭。

  还有人冲到衙门的登闻鼓前,将自己写好的文章贴在上面,然后拼命用手拍打。

  别说,这些人一闹起来,瞬间将当场情绪宣扬到高点。

  旁边看的百姓不知道什么国家大事,就知道自己日子越来越难过,眼看着天不下雨,这些读书老爷说是因为皇帝不作为的关系,想来也不会错,于是干脆也跟着一起嚷嚷。

  这群东林党人敢这么作就是摸准了常州知府不敢动他们。

  东林党的背景是江南的士商阶级,东林君子三大主张:开放言路,多听读书人声音;撤去税监;减少对商业的干预,全都有利于江南的仕商阶级。

  东林党人在江南的讲学早就获得江南一众人物支持,谁要敢动顾宪成,别说无数江南大人物会来救,就是普通的江南百姓也会上去拼命。

  后来阉党和东林党斗争之时就能见识到江南百姓对于东林人物的支持,《五人墓碑记》读过吧,里头的描写就是最典型案例,阉党要抓张溥,直接能闹成民变。

  太监带着骑兵做保护都没用,大批百姓直接将骑兵拖下马打死。

  这些百姓的思想就是长期在江南的环境之中浸淫出来的:直白的认同东林党人宣传的少收商业税、撤走太监可以让他们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

  他们才不会管江南的商税收了之后可以送去北方抗击后金,可以送去西北稳定边疆,一时不交钱,虽然日子能过得更好,但是等清兵南下可就完了。

  而东林党人一些是真不知道,一些是为了获得江南百姓的支持,哪怕知道也不跟百姓讲这些大道理。

  前者是蠢,后者是坏。

  后来这些清流的做法是:我上疏骂两句那些北方的兵不就能打败后金了吗?我骂的可用力了!挨了我的骂,居然还想要我的钱,哪里有这样好的事情?

  顾宪成大喊了半天,等他表演完毕,常州的学政终于从府衙之中走出来。

  他一脸恭敬的冲顾宪成拱拱手:“泾阳先生大义,请带吴中名士同入府衙商议!”

  王平保站在王文龙身旁,看见顾宪成昂首挺胸震慑住官员,让当官的都只能对他行礼,瞬间对顾宪成满脸崇拜,作为百姓王平保也和旁人一样只把顾宪成当成真正大义凛然的名士。

  而看着这抽象的场面,王文龙实在不知该怎么吐槽。

第135章 请君撰文

  顾宪成被邀请进入常州府衙,在场的东陵七君子以及王文龙也被拉着一同进去。

  到了府中,知府欧阳东凤早就已经穿着大衣服等待。

  见顾宪成进来,他连忙笑道:“泾阳先生,诸先生,请坐。”又对手下人说,“快给众位先生看茶。”

  欧阳鼻直口阔,一副标准的官老爷形象,平日里肯定极有威严,但是这时对上顾宪成等人却是万分奉承。

  顾宪成拱拱手说道:“今日只为公事而来,今上获罪于天,作为臣子若不为前苦劝,就实在不能为人了。”

  欧阳东凤点点头:“正要找泾阳先生询问上疏之事。”

  顾宪成要写书,欧阳东凤作为父母官居然也要附和。

  日后欧阳东凤就是重建东林书院的主要支持者,这年代建书院也要相当手续,欧阳东凤一路给顾宪成等人开绿灯,先是以建祠堂的名义修起房舍,然后包容顾宪成等人在此讲学,同时欧阳东凤也极为支持东林党人的主张。

  常州的龙城书院在张居正时期,因为政治原因被毁,东林党反对张居正的政策,欧阳东凤便为之前驱,主动号召士绅重修龙城书院。

  常州本地的官员根本不敢和东林党唱反调,因为有血淋淋的例子在前。

  上一任常州知府名叫周一梧,周一梧是个刚直性格,朝鲜之战时就负责督运粮草,是上过战场的文官。

  他调任常州知府,在常州任上修筑堤坝,带领下属知县卷着裤腿在江水间忙碌,为本地百姓办了好事,但只因为为人太过刚直,得罪了当地文人,文人就大肆编排,诋毁周一梧,导致周一梧很不受当地百姓待见。

  后来苏州织造太监在苏州横征暴敛,闹起民变,朝廷又调周一梧去苏州任知府镇压。

  周一梧处理事情极有手段,一方面关押领头闹起民变的百姓,另一方面想办法惩治太监的爪牙,对于其与百姓则不予追究,成功压下民变。

  看历史记载,周一梧明明是一个有能力又有胆色的官员,但周一梧在当地留下的声名却是:

  “为人刚狠多欲,群人呼为周欲刚”。

  “居官有议其守者,又刚峻,待青衿不加礼”。

  “盖白之于白也,不为不多矣,怀其宝而迷其邦,先生之号则不可(周一梧号怀白)”。

  说来说去就是刚直和对读书人没好脸色这两条,居然被当成天大罪名。

  东林影响遍及江南,周一梧在常州读书人之中留下很差名声,去往苏州也逃不掉。

  后来他到了吴江县学监督考试,因为考场秩序不佳,刚直的周一梧就抓来吵闹的生员下令则打十大板,

  而吴江生员直接在贡院门外大声说:“县令杀秀才!诸君未可退!”

  然后又有读书人写报文:“青衿被杀,通学共愤,愿从诸同胞击杀青衿者。”贴到院门上及诸通衢号召百姓反抗。

  这全是谣言,就是读书人想搞事,但当时众人以为是真的。

  生员百姓直接举着砖石打进贡院,周一梧被当地读书人追着殴打,腰带衣裙全部被扯断,只能趁夜逃跑。

  周一梧经此一事名声大为受损,而且害怕被江南百姓继续追杀,只能辞官归隐,从此回家闭门写书。

首节 上一节 83/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