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486节
这是他又见管家一身破烂的跑来,跪下哭诉道:“老太爷,二奶奶三奶奶自尽了,小少爷被打死了……”
牛老太爷嘴唇颤抖,突然捂着胸口大叫一声:“我家亡也!”身子直挺挺的倒下,双腿一蹬,就此毙命。
……
“佛王,牛家老太爷死了。”
听到徒弟的汇报,王好贤掀开车帘看了一眼,冷冷说道:“将他尸首也挑到旗杆上,回城!”
第二天一早,海州城的卫兵就见到一千多人簇拥着一辆大车,浩浩荡荡向城市而来。
队伍最前方几个道士掣着两只高杆,如同挂旗一般,杆子上各吊着一具尸首,若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大军得胜还朝。
队伍一路行进,路边许多百姓见到那大车都跪下磕头。
车中的王好贤十分享受这被众人簇拥的感觉,命令弟子将牛家老太爷的尸体和那具“旱魃”挂到海州城楼上。
王好贤一家都是东大乘教的法王。
这个叫门最初起自王好贤的父亲王森,当年的王森只是一个皮匠,年轻时看到罗教与黄天道等宗教在蓟州流行,深受其薰陶。
他于嘉靖四十三年自称法王石佛、闻香教主,创立了东大乘教,创造至今已经接近五十年。
早在王森在世之时,东大成教就已经传遍北直隶、河南、山陕,并且在关外的沈阳等地也有分坛。
东大乘教的教义类似罗教,王森自称受到上天启示,天地将有一场大灾劫,这场劫难,只有和他信教的人才能够度过,且他的信徒度过劫难之后便能长享快乐。
所以越是遇到大饥荒大灾难,东大乘教的信徒就越多。
万历中叶以后,社会上动荡渐多,东大乘教的信徒快速增长。
王森一家凭借教主身份大量敛财,并且结交权贵,王森先是结交了万历的王皇后一家,王生改名王道森,直接认亲王皇后,之后又结交宦官王德祥,同样认为一家。
几年之前王森逝世,王森的儿子王好贤接手王森的“佛王”地位,重新塑造宗教神话,告诉信徒王森已经去往极乐世界,大灾变之后,信徒就能见到他,而指引信徒的职责则由父亲交到他手里。
东大乘教此时在北方的信徒已经有二百多万人,下面又有许多分枝教派,各地官员不光不敢惹王好贤,还纷纷与他交好。
此时王好贤已经买通京营,给自己补了一个总旗官的官职。
王好贤在河北一带的宗教地盘已经稳定,这场大灾起来之后,他便来到辽东传教,很快便从沈阳直下海州。
至于那牛山庄的牛家,乃是前海州百户的家族,他们对于王好贤传教并不支持,王好贤便直接号召信徒把他们庄子都端掉。
这种事情王好贤常做,只要做的绝,就如现在一般,将牛家的根底都杀光,就不需要怕牛家打击报复。
将牛家老太爷的尸体与白毛旱魃用两根旗杆吊在海州城门楼上,效果立竿见影。
王好贤回到驻地处,刚用了一盏参茶,便听弟子来说:
“现任海州指挥,两个百户,都来拜见佛王。”
王好贤点头道:“请他们花厅等候。”
王好贤在弟子伺候下换下道袍,穿上华贵的锦服、苏丝履,顿时变做一个中年富豪模样。
他脸带笑容地走出花厅,先在主位上坐了,海洲指挥对上他这一个总旗官却不敢有丝毫怠慢,主动躬身道:
“见过佛王,佛王为海州打旱魃辛苦了。”
“好说,”王好贤笑着让三人坐下,道:“想要缓解海州大灾,这不过是第一步,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
指挥使连忙询问:“不知佛王下一步是何打算?”
王好贤一脸严肃的道:“此地百姓愚昧,不知道按我教方法行事,这才受到上天惩罚,变成如此惨状,若想要永得快乐,只有入我教门!”
指挥使一愣,继续问道:“该要如何入教呢?”
王好贤一笑,对三人小声说:“办法嘛,也简单,首要是诚心,本教是讲缘分的……”
海州城北。
鞋匠李万有挑着一扁担的棉鞋走入一家货行。
就见那老板正背对着柜台,仔仔细细的整治佛龛。
李万有苦笑:“什么年月,老板,你这鲜花供果倒是上得勤。”
“李老板,今日生意做的怎么样?”那老板闻言回过头来,笑问道。
“屁的生意,一个月了,一双鞋也没卖出去,也就靠给人换草过活。”李万有叹气道:“再给我称五斤乌拉草吧。”
辽东苦寒,单薄的棉鞋不能保暖,昂贵的保暖材料百姓也买不起,传统是将本地一种乌拉草揉软了,塞到鞋中保温。
今年世面不好,哪怕有钱人家也买不起新鞋,最多也就是将去年已经踩的如纸板一般薄、没有保温效果的乌拉草换一遍。
掌柜的连忙拿出秤来称草,李万有看了一眼他刚才整治的佛龛,疑惑道:“你这拜的是哪位佛爷?我怎么从没见过?”
老板抬头看他一眼,连忙说:“可不敢指。这是法王石佛,能救灾荒的,灵验异常。请这一尊像,我可花了大价钱,就指望着它保我家度过这荒年呢!”
第901章 妖氛满城
李万有摇摇头道:“这都是鬼扯,我才不信什么大乘教,拿钱才去拜这佛爷难道就能保佑我全家平安?有这钱我不如多买一些乌拉草,多给人家续两双鞋。”
那店铺掌柜立刻反驳:“就你李鞋匠聪明,别人都是昏了头的?现在好多海州城里的人都求着要入教呢,你不拜神仙,到时候可没有神庇佑!”
李万有想了想,也有点怕,问道:“请这样一尊佛像要多少钱?”
掌柜的有些心疼的说:“一尊佛像要二两银子,若是没钱人家,也可以去买符水,或是买了纸符回家自己烧,估摸着几串钱也就够了。”
哪怕现在海州城里的粮价已经涨得很高,但听到这价格李万有还是不禁啧啧:“这一尊神像要一石粮食去换!”
那掌柜细细跟他讲起东大乘教的好处,听了一阵,李万有居然有些被说服,觉得为了保平安,自己是不是也要去买些符水回来?
只是家中已经没有多少钱,若买了符水,这几日全家难免挨饿。
也不知道那佛爷能不能真的保佑他们一家平平安安?
东大乘教的理论是王森从罗教之中演化出来。罗教则创自一百多年前的军户罗清,罗教的主要理论来源于佛教,但认为追求成佛的方法不是读经书,而是“无为”,又称“无为教”。
经此一番改造,罗教推崇“无为无识”,便为不识字的穷苦百姓提供了最简明扼要的成佛方法。于是罗清之后,民间出现一大群自称已经修炼成佛的“佛爷”。
这些人又将罗教和白莲教的教义混合在一起,宣传所谓“灭世天劫”,只有这些修炼得道的佛爷才可以拯救信徒。
到了王森创造的东大乘教,这一套体系又被杂揉标准化。
王森先告诉信徒灭世天劫将来,他已经成佛得到启示,会带领大家度过天劫。
同时结合“无为无识”的思想,宣传普通百姓不需要识字,不需要受宗教教育,只要听他的话就能够得到解救。
而“听话”的方法就是为东大乘教做贡献。
贡献的本质其实就是用各种方式剥削信徒的劳动和财产。
既包括卖符纸、卖神像,也包括要信徒为东大成教修建寺庙、捐献财产。
在王森的经营下,东大乘教建立极为成熟的体系,拥有相当强大的动员能力。
使人记载东大乘教“欲兴作,则大工可刻期而成;欲财货,则千金可一呼而凑”。
王家利用宗教敛财数万,在北方广置下田产数千亩,庄园庞大“屹然如城”。
王好贤富裕到何等程度?
原时空十几年后,东大乘教的信徒在北直隶和山东发动起义。
王好贤参与了起义谋画,起义失败后,王好贤直接买通顺天府官差,带妻妾、子孙四十余人,百辆大车以及大量金银细软,怡然逃走,直到第二年冬天才在扬州被捕。
而王好贤被杀头之后,因为石佛口王家的影响力太大,除了王好贤的两个亲生哥哥王好礼、王好义受株连而流放之外,天启皇帝对于王氏家族的余党全部从宽处理,不久之后,王家又传教如故。
王家的东大乘教甚至有决定天变民心的价值。
崇祯年间,眼见大明气数将尽,当时执掌东大乘教的掌教,王好义的儿子王可就,派亲信前往锦州联络满清,并成功见到多铎。代表东大乘教表示他们愿意“扶助天聪即皇帝位,扶一君不扶二君”,东大乘教徒胡有升作为王家的代表归顺后金,并在关内利用自己的信徒帮助满清进行大量间谍、颠覆活动。
后来清兵入关,王可就第一批率众投降,且受到康熙皇帝两次召见。王可就死后,康熙为其“赐祭”、追封其三代先祖。
王森在明朝一直没有得到官方承认,倒是被满清实实在在的封了官职。王家也全都“抬旗”。
而且王氏家族的历史还一直延续到清中后期,他们在满清又搞起邪教,将东大乘教改名清茶门,继续用末世天劫敛财。一直到嘉庆二十年,因为清茶门参与天理教起义,才终于被嘉庆点名法办。
当时的王家已经开枝散叶,遍布石佛口、安家楼等地,老幼男丁八十六口,为首传教者凌迟,其余信徒连坐为奴,没有参与传教的也迁徙云贵两广地方分别安插。
王森开创的石佛口王家至此瓦解,前后兴盛达两百多年。
王家能够如此兴旺,靠的就是用末世来临吓唬百姓、吸引信徒,接着拿信徒的钱财去贿赂上层。
……
王好贤非常会搞宗教气氛,他带领得力弟子来到海州城开坛,很快在本地掀起浓厚的末世宗教氛围。
同时王好贤还掌握了配置某类迷药的技巧。
他挑选海洲城中对于东大乘教特别笃信、或者是有地位有能力的信徒,将他们提拔教职,之后便请他们到自己的法坛上“观法”。
做法时他使用语言引导、同时点燃掺入迷药的香烛,使得“观法”之人“目见金山、银山、面山、米山、油泉、酒井”,使得这些人大多相信,只要皈依了东大成教,等末世之后他们就能终身不贫。
见过王好贤的法力,再加上浓烈的宗教氛围引导,即使原本存了其他心思的教徒,也会对东大乘教死心塌地的相信。
用这些死忠信徒作为东大乘教的骨干,王好贤的传教自然是事半功倍。
王好贤要求教徒根据自身能力贡献财物,没有财物的,便贡献劳动力或者特殊技能。
同时如牛家这样不愿意配合王好贤传教的家族则被他用各种手段打垮,直接带领教徒去吃大户。
海州指挥投献白银千两,买了一个王森的神像回家,同时王好贤做主代父收徒,海州指挥拜在王森的门下,成为王好贤的师弟。
海州指挥使当然不会真掏出一千两银子就为买一块木头回家,这些只不过是先期投资,有了他做宣传,东大乘教在海州快速扩张,搜罗无数信众钱财,海洲指挥使投资的一千两银子,不到半个月就给他挣回了几倍的利润。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