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479节
地主修水渠为的是控制放水权,掌握水权进而便能掌握佃户的命脉。
优质肥料地主们也很感兴趣,但是他们不愿意买。
地主大户们乐意修造的是粪所,即是大的沤肥堆,通过掌握粪所地主就能掌控肥料源头。
相比之下鸟粪石纯属是外来购买,反而会削弱地主们对于肥料的掌控。
卢文辉问道:“建阳给我个准话,鸟粪石作为肥料可以让作物增产多少?”
王文龙自信的说:“至少增产八成!”
卢文辉一愣:“建阳不是作假?”
他原本以为能让作物增产三成就已经是往夸张了说的,却没想到王文龙给出的答案甚至更高。
王文龙点头说:“若非如此,我也不会这么大力的推销鸟粪石。”
他直接开出价码:“两份石贸易,我可以给三一教配一成干股,要求就是请三教帮助我让全台湾都用上鸟粪肥。”
卢文辉顿时心动。
三一教的发展需要大量钱财,在台湾岛上,钱财、势力和信徒几乎是可以互相流转的要素。
而且对于鹿港的这些小地主,卢文辉也是十分头疼。
三一教也是宗教,和所有宗教一样,它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广泛的传播。
三一教的主要信徒是海主和移民,代表的是小手工业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了能够在这些阶级中传教,三一教一向鼓吹减租减息。
大地主和海主们自己能够掌握一个地方的移民点,对于手下的佃户往往较为优待,同时大海主掌握了这些移民村的实际控制权,三一教也只能作为这些移民点的信仰工具。
鹿港没有多少大地主,是三一教台湾传教的核心地区,但这些小地主却偏偏将此地的田课弄到全台湾最高。
结果就是三一教信仰越浓厚的地区,普通百姓的生活反而更差,这大大违背了三一教的宣传本意,会影响他们宗教的形象。
卢文辉也早就想整治这些小地主了。
他思索一阵,点头道:“建阳公想要怎么做?”
王文龙早就有了计划,开口道:“第一,我保证鸟粪石的足量供应,需要三教帮忙宣传鸟粪石的效果。”
杀了杨六杨七,完全控制船队后,王文龙已经开始让蔡三招募更多水手和开采鸟粪石的工人,船队规模很快就能扩大,几个月后瑙鲁的开矿点就会正式建立,鸟粪石开采即将走上正轨。
卢文辉当即答应:“我保证三教一定全力配合,我这就让各香主都来宣传。”
三一教在鸟粪石贸易中也有股分,自然愿意宣传。
王文龙又道:“第二,佃户或许买不起鸟粪石,第一批鸟粪石我可以采取先货后款的模式,他们先拿肥料去用,等粮食打上来后再交肥料钱。需要三一教帮忙登记作保。”
这就是王文龙对付地主垄断的办法,垫付没钱,那就先货后付款,总要把肥料送到他们手上去。
他担忧的是小老百姓对于借贷非常警惕,只有依靠三一教的信誉才能将这事情推行。
卢文辉闻言再次点头:“这事情也在三一教身上,一定把账目做得清楚,建阳放心。”
第889章 地主的利益
王文龙看着卢文辉说出最后一个要求:“若是发放鸟粪石时和本地大地主起了冲突,还请三一教出面平事,开刀见血之势也要请卢师按压下去。”
“不会这么严重吧?”卢文辉愕然。
郑士表也惊讶的看着王文龙。
王文龙却一脸严肃的说道:“在整个台湾平均地租不过是三成,本地大户的地租却已经涨到五成五,光从这一点就知道事情不好办了。”
“本地开垦需要面对土人压力,小地主开垦的成本高一些也是有的。”卢文辉为地主们辩护说道。
“可不仅仅是小地主。”王文龙从袖中掏出一份这几日他所记下的材料:“从万历二十七年陆续有移民来到台中以后,本地的地租价格先从三成涨到了三成五,继而又从三成五涨至四成,一直到今日的五成五。难道今日本地地主开辟会比十年前更为困难吗?”
接着他又指了材料中排名靠前的几个大户。
“大肚溪畔的颜家。”
“竹寮陈家。”
“开煤矿的赵家。”
“短短不到十年时间,他们便崛起成数得上名号的大地主,积累的土地虽然在台湾海主中不算什么,但是放到福建平原那都可称得上是阡陌相连了。这些土地可都是开垦出来的熟地,这些大地主对于佃农的剥削显然积累并不少。”
“他们为什么会定下五成五的田课?我为卢师你算一算:福建平原普遍的田课价格在六成,如果高于六成移民肯定不会租种,一户移民一年至少要吃六石粮食,而一户农民一年的粮食产量也不过是十五石左右,收去五成五,剩下的粮食正好是六石七斗。”
“六石作为口粮,七斗粮食供给日常开销,这收粮数字为何正好压在农民的温饱线上?”
卢文辉惊讶问道:“先生的意思是,这些大户故意使得农民只能温饱,避免他们有能力去开垦田地?”
“没错,”王文龙点头,“这就是他们打压竞争对手的手段,相应的在台中的农户之间放贷还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几乎无农不背债。”
郑士表感叹道:“若是如此说来,咱们推广鸟粪石,还真是动到这些地主的利益了。”
郑士表和卢文辉过去也都能些许猜到这些个大地主的想法,但是没有人像王文龙一样一五一十的把数字给他们算清楚,此时一看,台中一带的地主想要制约农民开垦的想法简直再明显不过。
从台湾的开发历史来看,本地地主大户约束手下小民的行为几乎贯穿了开台史的全部。
清代文人记载台湾本地的一大习俗便是:“晚稻丰稔,资赡内地,所以户鲜盖藏。”台湾的粮食产量很高,但是大量粮食都被地主卖回内地,普通人家根本没有储粮的习惯。
同样是农民,不过是从福建来到台湾,突然连储粮的习惯都没有了,这显然不是一地风俗的问题,而是源于两地管理方式的不同。
王文龙前世的台湾在荷兰统治时代以及后来的明郑、满清时代全都采取“平衡共治”模式,朝廷和地方大户共享权利,地方大户能够控制的百姓越多,所拥有的权力就越大。
所以台湾当地百姓的生产剩余往往被地主以各种严格的方式收去,进而地主们还会控制本地百姓的思想和人身自由。
一直到王文龙前世,台湾当地还有许多“角头”,虽然同样是百姓,但是角头们却在政治宗教上有相当影响力,能够取得超脱其他百姓的权利。这可以说是台湾大户控制百姓习俗的残存。
在这种控制模式下,地方大户往往排斥生产技术的革新。
为啥台湾工业化前必须搞三七五减租?因为对于大地主来说,他们愿意通过多收租子,盘剥更多穷苦百姓的方式获利,也不愿意田地产量增加。田地产量一旦增加,百姓兜里有了余钱,就不会再听任他们的摆布。
卢文辉细细思索,下定决心,叫来一个信徒道:“传我的命令,将鸟粪石与咱们三一教的关系宣传出去,谁阻拦鸟粪石在台中的推广,谁就是与咱们三一教作对!”
“让武堂在全台湾组织一千信徒,五日之内到鹿港总堂来烧香!”
“遵法旨!”那徒弟站直身子大声回答。
打发走本堂的徒弟,卢文辉又开始组织武器,直接调来铜炮和战船。
要推广鸟粪石,已经不只是宣传的事了,很可能要和台中的地主们开刀见血。
王文龙原本也不想动平衡共治的治理体系,毕竟这是原时空台湾被开发的过程之一。
但现在这些人正在阻拦他的鸟粪石推广,就是动到王文龙的绝对利益。
王文龙回到台湾为的就是在这里建一个稳定的基地。这不但关系到他自己未来的底气,甚至关系到福建沿海和江南的安危。
原时空的明末乱局中,台湾一直到很末期才被郑氏集团拿回控,虽然发挥了明郑大本营的作用,但等郑成功等人大举开发台湾,南明小朝廷都已经快要灭亡。
本时空的台湾提前几十年被大规模开发,王文龙若想要改变时局,必须要快速将之发展起来。
台中的小地主们扩张土地可以,但绝不能像原时空的台湾地主一样站在反对科技变革的一边,阻挡粮食产量的上升。
王文龙只希望这些地主能够开眼一些,若是实在要和他起冲突,说不得两边就要拼个高低。
万历三十八年的闰三月,京师爆发旱灾,紧接着京畿附近、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福建,四川也都出现灾情的预兆。
历史上这一场旱灾闹的十分大,从春季一直绵延到秋收,中间还因为京城太过干旱出现了建阳楼城门失火之事,京官大举上书,东林党将此事牵联到万历皇帝对朱常洛不好、没有让他出阁和大臣接触之上。
最重要的标志是连过去一毛不拔的万历都发了内库十万两用以赈济各道灾民,而且还将今年春夏的征税银用来赈济四川福建。
光看这一点,就知道灾情大到何等程度。
一向春夏并不缺水的福建已经出现赤地千里的状况,王文龙积极将此消息通过报纸在台湾各地散播,告诉台湾的地主,今年的粮价肯定要涨,鼓励他们积极种粮。
同时王文龙和三一教一起贩卖鸟粪石,鼓吹这种肥料可以使粮食产量至少增加三成。
王文龙觉得借助粮价升高的吸引,可以使得鸟粪石推广不受之前想象那么多的阻碍。
但他很快就高兴不起来了。
这天半夜,三一教的鹿港坛主陈彤急急忙忙来找王文龙:“建阳先生不好了,咱们的鸟粪石在大肚溪被扣了!”
第890章 被抢了
“在台湾有人敢扣三一教的货?”王文龙闻言也是吃惊。
“是大肚溪颜家的颜善彩,他说要把我们的鸟粪石全部买下,不准我们卖给普通百姓。”
“颜善彩!”王文龙咬牙切齿,提着灯笼去叫醒大铁椎,又急忙前往鹿港总坛,他直接闯进卢文辉的卧房道:“你不是调来了一千武堂弟子吗?快跟我去大肚溪抢货!再晚今年这一季稻子台中就用不上鸟粪石了。”
后来成为台湾煤矿大王的颜家,此时不过是地主,手下并没有多少兵丁,跟他联合起来抢夺鸟粪石的乃是在大肚溪一带开矿的赵家。
赵家到台湾的有两支,一支来自龙岩一只来自潮汕,这两地虽分数闽越,但都是客家人聚居区,两地的赵家同出一宗,在台湾攀上关系之后合伙开矿很快做大。潮汕在古代乃是八闽之一,后来中原王朝为了统治方便才将之划到广东。
客家人长居山区,开矿烧炭是最是在行,另一特点就是爱打仗,打起架来不怕死。
历史上台湾的客家人口不及闽南以及福州人的四成,却能和闽南人打上几百年的闽客械斗,可见客家人的凶狠善战。
颜善彩不想自己手下百姓从王文龙那里购买鸟粪石增加产量,于是找来赵家人扣下石头。
赵家在本地开矿,械斗都打过几十场,从早年间的倭寇打到荷兰探险队,跟移民之间的冲突更是没断过。
王文龙送到本地的鸟粪石就存在大肚溪三一教的教堂之中,还没有往下面的分坛发卖。
赵家的小少爷赵柳真半夜对三一教的传教点发起袭击,大肚溪的香主想要理论,被赵柳真三拳两脚打翻,捆了丢在一边。
此时赵柳真大马金刀的坐在神殿门坎上,问颜善彩道:“颜兄,接下来怎么办?”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