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478节

  他身边也得有一个能够随时联络澳门方面情况的人。

  而且郑士表的那两个儿子绝对堪称神级人物,虽然现在的郑芝龙、郑芝虎这对“龙智虎勇”平均年龄还不到三岁,但就为了他们以后的成长性王文龙也有心将他留下。

  郑士表闻言一愣,接着便是暗喜。

  他在荷兰人那里没多少门路,就算招了杨六杨七一起去投靠,立功受赏的也只会是杨六杨七。他顶多不过是一个买办的待遇。

  他在澳门的商户又不值什么钱,能够跟随王文龙做生意,反倒是一个好机会。

  这样算下来,他这回来打狗港也算是交了好运了。

  这时就听王文龙道:“郑兄日后难免海上奔波,就算回家也是多在打狗港,若要做这生意,不如将家眷子女都迁来打狗港居住,我正打算在打狗港办一学校,日后郑兄的两位公子都可在学校中就读。”

  郑士表自然知道王文龙这是要留人质,这倒也不奇怪,鸟粪石贸易做大了,在海面上动辄就有几万两银子出入,就算换到其他海主手下,这样生意的经手人也是要留人质的。

  为体现绝无二心,郑士表立刻点头道:“先生此话有理,半个月内我便将家人送来打狗港。”

第887章 颜家看课

  台中,大肚溪。

  在十几个村民的簇拥下,颜善彩高坐的滑竿之上,由两个村民抬着摇摇晃晃来到田边。

  看着田地中横平竖直的水稻,颜善彩点头说:“你们村里今年的收成看起来不错呀。”

  村中的耆老连忙陪笑:“都是仰赖颜家老爷们修的水渠和老爷的家丁护卫。”

  “还是你们老人家最知道什么叫知恩图报。”颜善彩笑着说:“今年看课便给你们少收几分。”

  闻言众村民都是脸露喜色。

  地主收租子叫做收课,每年的课数大抵都是农民和地主们先约定一个数额,若是遇到灾荒,则会请地主到田中看课,根据田地的减产情况免除一部份的田租。

  而在大肚溪一带,因为靠近土人“大肚王国”的范围,汉人移民们种地经常受到骚扰,一年能够种出多少粮食都得看运气。所以往往是几个月看一次课。

  大家的高兴心情一直维持到颜善彩说出了数字:“今年的租子便算到五成三吧。”

  “五成?”村中老人顿时急了,“颜老爷,五成太多了,咱们村民还给老爷出了一个月的工呢,这是耽误农时的事情,怎么还要五成?”

  “出功是为了修水渠,难道这水渠不是你等在用?”颜善彩瞬间不悦,“五成课已经是极少的了,在福建时,你们哪家的课不交到六七成以上?难道是欺负我没在福建混过?做人总要讲些道理不是!”

  百姓们被他说的哑口无言,想要反驳却又不敢得罪颜善彩。

  台湾岛上各地的情况极不相同,台中大的移民点紧靠大肚王国,大肚王国也被叫做“番仔国”,乃是本地的几个原住民会社组织起来的准王国政体,其主体虽然也是平埔族,但对于汉人移民远比其他平埔族更为严厉抵触,拒绝和汉人融合,甚至会对汉人进行抢掠。

  在这里的汉人移民所以非常需要豪强组织,才能够正常的开垦。

  颜善彩所来自的颜家出自福建泉州府安溪县金田乡,自称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后代。他家原本只不过是泉州一带的石匠,专靠给人刻碑文为生。

  几年前,颜善彩的父亲逃荒来到台湾,先是在北港一带给人刻碑挣钱,后来便组织家人第一批于台中开垦,站稳了脚跟。

  随着台湾移民越发兴旺,不到十年时间,颜善彩家族已经是掌握了十几个移民村的大地主。

  颜善彩要求农民将今年所产粮食中的五乘三交给颜家听起来很多,但颜善彩说的还真没错,这等田课放在福建沿海平原已经算得上仁慈。

  王文龙前世的台湾曾经搞过“三七五减租”,即是将地主的租税规定最高额度为三成七五,这在前世台湾工业化前期已经是会得罪一大票“地主皇民”的“仁政”。

  因为随着明清两代开发台湾,到王文龙前世台湾的工业化前夕,大地主给佃农的税额是反过来的,六成二五以上的粮食都得当做地租上交。

  甚至农民还不是那时台湾被盘剥的最严苛的群体,更惨的百姓当属矿工。而负责盘剥矿工的主力就是这位颜善彩的后人。

  颜善彩家在原历史上从清朝开始便在台中开采煤矿,甲午之战后,日本占据台湾,颜家便让子弟努力学习日语、交好日本人,成为模范皇民。

  后来日本人将台湾的民营矿业全部征收,指将开采权租售给与日本人交好的家族。颜家得到开采资格,从此真正发迹,后来更和三井公司合办“基隆炭矿株式会社”,成为所谓“台湾五大家族”中以矿业起家的“基隆颜家”。

  日军侵华以及侵占太平洋群岛所需的战船动力煤,有相当部分就是颜家后人组织开采出来的。

  颜善彩收这么高的课税,也是按市场价浮动,这几乎是百姓愿意接受并且不造反的最高额度。

  台湾土地广阔,即使把收成的五成三交给颜家佃户也能吃饱饭,日子过得比在福建好上不少。

  但是租种颜家土地的百姓们来到台湾目的是改善自己的生活,交完田课后所剩余的钱财却完全无法使他们有更大的发展。

  交完田租后的剩余部分太少了,既不能送孩子去读书,也无法存下足够钱财自己开荒买地或者做小买卖。

  而且收了这么高的地租之后,这些百姓还得为颜家义务劳动,帮颜家去开辟山场或者疏通水渠。

  还是那句话,这些租客不愿意干,有的是人愿意干。

  ……

  鹿港。

  原时空这地方要等到清朝大批汉人前往台湾移民才能开发起来,在本时空因为台湾移民的提前兴旺,此地也早早获得发展。

  和王文龙前世一样,漳州移民也将鹿群聚集的此处港口命名为鹿港。

  台南港是台湾做对外贸易以及停泊大型船只最容易的所在,而鹿港却是从福建前往台湾最佳的中转之地。

  因为移民众多,此地的发展不逊于台南,王文龙现在所做的街上已经有近百间店铺,摆满日常用品,油车、染房、建材、银铺鳞次栉比,街口还有个妈祖庙,看着已有福建大县城的街巷规模。

  拿着三一教收集到的资料,王文龙却是越看越皱眉。

  台中彰化鹿港一带,是此时汉人移民和大肚王国的交界之处,土地便于开发,土汉矛盾也较强。汉人需要一个势力联结,于是三一教在此地形成了事实管理,百姓的组织度已经进化到县城规模。

  “此地百姓的生活恐怕不太好呀。”王文龙放下资料,叹气道。

  这是一份王文龙从三一教中拿来的百姓田租登记,三一教讲究捐钱布施,会日常记录信徒们的收入水平,方便宗教经费的分配以及福利发放。

  按照三一教登记的数字,本地百姓的平均田课已经接近五成五。

  虽然没有到清末民国时期台湾普遍六成五以上的租税,但那时六成五的租税之中包含的还有税收,现在开发台湾的移民们可是基本不交朝廷赋税的。

  五乘五的课税全落在地主的口袋里,这样算来台中一代地主群体的收入已经接近清末民国的水平。

  这可就有点恐怖了,要知道大规模开发台湾至今也就将将十年而已。

  更让王文龙担心的是,他是来卖鸟粪石的,大地主的存在对于鸟粪石贸易显然会有负面影响,把农民克扣成这样,种田人家哪还买得起肥料?

  王文龙对郑士表道:“待会儿咱们到田间去看看吧。”

  郑士表点头,鹿港镇的面积并不算大,出镇子几步路就是农田,去一趟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第888章 租佃矛盾

  鹿港镇外。

  王文龙走在刚刚出了芒的稻田边,见到一个农民正坐在树下喝水吃干粮,上去询问道:“老哥,你们这田一年收多少的课?”

  那农民见王文龙是文人打扮连忙坐直身子:“回老爷的话,我们家的田一年收课五成四。”

  “老兄觉得这租子高吗?”王文龙毫不嫌弃的接过农民递来的土碗,坐下和他说话。

  那农民点点头:“怎么不高?比我漳州老家也不少了。虽然能够填饱肚子,但也和在福建种地主的田一样,手头没有多少余粮。而且每年还要跟地主老爷一起去修田打垄,土人来劫掠,我们还得拿着刀枪去拼命呢。这样算来日子也没好过多少。”

  跟在王文龙身后的郑士表突然问:“若是有一种肥料,能够让大哥你田地的亩产多三成,你愿不愿意买?”

  “还有这种东西?”那农民颇感兴趣,笑道:“若有这样的肥料,价格合适如何不买?来台湾种田不就是为了日子过得更轻松吗,有了这种肥料,家中也能多些余粮了。”

  郑士表闻言暗暗点头。

  王文龙却是想了想,问道:“老哥家若是有了余粮,第一步要做什么事?”

  “当然是开垦田地!”那农民脱口而出,道:“地主老爷也不过是比我早来了台湾几年,他们能开田地,我带着两个儿子,也能开上几倾好田,以后就不用交田课了。”

  ……

  走在田埂道上,郑士表问王文龙道:“老爷,那农民都说了,咱们鸟粪石只要价格公道,他肯定买,这里的市场需求如此之大,为何我见你还是有些担忧的模样?”

  王文龙看了他一眼,叹气笑道:“市场需求的确大,但你听到那农民所说,他有了余粮就要去开垦。”

  “这是当然,”郑士表说道:“收这么重的田课,谁还愿意租种土地?就算我有了能力,也要自己垦荒。”

  “是啊,”王文龙点头说,“只要农民能够自己垦荒,谁还会种地主的土地?”

  郑士表终于反应过来:“老爷的意思是,地主会阻挠咱们售卖鸟粪石?”

  他过去也是泉州府里的吏员,对于地主大户的思维有所了解。

  王文龙苦笑点头,“怕的就是这个。”他们已经走到滑竿边,王文龙对轿夫道:“去三一教鹿港总堂。”

  台湾岛上的土地开发在别处地方多是由海主大户自己经营,三一教只起到辅助的作用,但台中鹿港一带是土人和汉民交杂的地界,坐拥广阔村落的海主不愿意来,开发的主力是各路小地主,需要三一教这样的大势力来组织。

  此时三一教在台中的发展比起台湾别处也要更好。

  三教现在已经将自己的传教重心放到了台湾岛上,骨干教堂也迁移到此处。

  王文龙和郑士表在门口递了帖子,很快便被请进内堂,卢文辉一脸笑容的出来迎接,做了个道士礼道:

  “建阳公,有礼了。”

  走进内屋,就见此地被摆布成一个书房模样,书案上放着许多卷宗,此时摊开的却是一部《放生讲义》。

  这是卢文辉的大作,三一教把儒释道的思想融合一体,佛家讲究的放生在三一教中也是较为推崇的积功德方式。

  卢文辉叫教徒把书案清理干净,搬来椅子,请王文龙和郑士表落座。

  “听说建阳公近日在台湾卖一种鸟粪石,极为神奇,可以使作物亩产翻倍?”

  王文龙点头道:“我来鹿港,正是为了推销这种肥料。还希望三一教能够帮忙。”

  卢文辉对于台中的传教极为用心,对此地民情也有相当了解,闻言却是有些为难道:

  “此地多是种粮的大户,对于肥料需求是有的,只是他们爱修水渠,却不太爱购买肥料……”

首节 上一节 478/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