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469节

  在许心素看来王文龙的运气已经好到极点,若是他和王文龙一样有南京礼部员外郎的官职,这会儿早就积极的扎进南京去混官场了,在闽台呆着有什么出息?

  许心素完全还是旧时代的观念,王文龙却是知道,越到明末,朝廷的实力就越弱,有兵有粮才是王道。

  许心素弄到官职又怎样?为了立功出卖了大量海上势力,没两年就被郑芝龙搞死。

  而郑芝龙凭借兵强马壮在福建混得风生水起,等朝廷对他招安时,搞死个许心素的事情根本没人提起。

  “台湾岛上我房子都建好了,总要开发起来才能去做别的。”王文龙也懒得对许心素多做解释,直接道:“许叔父,我此番来你府上是想要找你推荐几个人,培养些势力。”

  海主们的规矩,金钱财帛可以互相转介,但海船和兵马都是最重要的财产,必须明确所属关系。

  哪怕王文龙是李旦的女婿,除非李旦明确送他一只海上势力,否则王文龙最多能跟李家借人,办完事情就要送回去。

  哪怕王文龙要培养的只是一批护卫自己产业的海上亲卫,不需要和别人打仗抢航线,这样的势力他也得自己招、自己练。

  就算全盛时期的郑芝龙也是把自己十几个弟兄派出去组成“十八芝”才能控制住手下海军,亲弟弟郑芝虎等人作战时还得冲在前面,年纪轻轻就为家族战死。

  许心素听出王文龙是真的要去经营台湾的土地,心里暗暗觉得王文龙目光短浅,但王文龙毕竟是李旦的宝贝女婿,他也不好在言语上冲撞了。

  他点点头道:“建阳若要开发台湾,的确需要一支自己的兵马。”

  许心素稍稍思索,却为难道:“并非我不愿意帮建阳,只是我的手下实在也没有人。我和你泰山如今已是上岸做买卖,手下人马都是近海的缉私船了。”

  王文龙道:“叔父所控制的日本航线上总有几个得力的海主,他们是跑外海的,总不能全都转行跑近海航线了吧,我也可以高价招揽,绝不比他们跑船挣的要少。”

  要做海上贸易王文龙脑海里有许多挣钱的点子,他有信心,只要招到人就可以用利益把这只兵马拉拢在自己麾下。

  说起这话,许心素不禁一阵苦笑:“跑外海的人倒是有,但只怕建阳拿他们不住。”

  他从书桌上翻出一封信件,推到王文龙面前。

  王文龙看一眼那信封,见上面写着俞咨皋的名字,疑惑道:“这是那位俞参将?”

  许心素点点头。

  福建最出名的俞咨皋自然就是名将俞大猷的那位宝贝儿子,他因父功袭锦衣卫指挥佥事,如今在当海坛参将——就是之前沈有容管理的那个海上要塞。

  王文龙见信封已经拆开便拿出其中信纸,稍稍阅读。

  李渔在信中表示最近福建沿海受到海匪杨六杨七一伙的骚扰,他听说这会儿海盗原本是许心素的亲信,请求许心素能够出面斡旋,让他们不要再来骚扰桑梓。

  王文龙读完信,许心素苦笑着说道:“这杨家兄弟本来是我手下的人马,谁想我退出日本航线之后,他们嫌弃在日本没有好的出货渠道,生意不好做,干脆将航线又转手卖了,如今纠合了几百人,在沿海做起打家劫舍的买卖。这一帮人如今让我头疼还来不及,哪还有人能够推荐给建阳?”

  王文龙也是皱眉,大老板一退出,干脆卖了航线当海盗,这许心素手下养的都是一帮什么人才?

  杨六杨七的名字王文龙自然是知道的,历史上被俞咨皋联合郑芝龙一起剿灭的福建大海盗。原时空这个海盗集团的破灭要等到崇祯年间了,那时杨六杨七集团已经发展到能和郑志龙叫板的地位,没想到这两人原本竟是许心素的手下。

  王文龙现在正需要用人,他能够招人的最好渠道就是李家,李旦还在北方,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想和李旦要人不知等到猴年马月。

  海上势力不比陆上的军队,陆地上只要竖起招牌就能有人来当兵吃粮,训练几天,农民军也能勉强应付战争。

  可在海上,操纵帆船需要相当强的磨合,把一条船上下人手操纵的整齐划一,至少需要一个有经验的海主一整年的训练。如果不收编现有的成组织海上势力,王文龙想要有自己的人马恐怕得到两三年以后了。

  杨六杨七的团队有几百人,至少能有二十条船,这是个相当令人眼馋的势力。

  王文龙思索一番,问道:“叔父,杨六杨七二人可是贪财好杀之辈?可否招揽?”

  许心素惊讶道:“建阳想招纳他们?”

  王文龙点点头。

  许心素愣了半晌,叹口气道:“好杀嘛,这两人倒算不上,但都是钱眼子中的人物,招揽他们可要有大利益。”

  对于王文龙的行为,许心素完全不认同,在他看来,王文龙一个文人想要到台湾岛上去掌控土地、收罗海上势力,实在是步子跨的太大。

  他觉得王文龙怕不是演义小说看多了?他和王文龙的交往不多,知道王文龙有些胆色,但并不觉得他有杀人的本事。心想:真以为在书房里做些什么算计就能够收伏海盗人心?这王建阳怕不是会被海主们欺负到死?

第873章 不会水的海坛参将

  王文龙拿着许心素的信来到海坛岛,俞咨皋早就在岸边上等待,他一见王文龙远远的便下马抱拳:

  “建阳先生久闻其名,只恨无缘,未得相见,先生的书我也是翻烂了的。”

  俞咨皋虽然出生武将世家,但是其父俞大猷乃是一代儒将,俞咨皋从小也受极好的儒家教育,他前半辈子都在做文人,当了武官也是一派儒将秉性。

  王文龙拱手笑道:“如何敢当克迈兄夸奖。”

  俞咨皋对着自己的营帐一指:“建阳里面请。”

  一路上两人谈话,颇为投缘。

  俞咨皋还真是王文龙的书迷,他家住福建晋江,在王文龙声名鹊起之时,他就去购买王文龙的书籍,一看之下大为赞叹。俞咨皋说起物理天文、经济航海,都头头是道。

  一番寒暄之后,王文龙将许心素的信转交给俞咨皋,转入正题道:“我从叔父许心素处听闻克迈正要捉捕杨六杨七?”

  俞咨皋点点头,拆开书信看了两眼,不可置信的望着王文龙:“建阳想要收伏杨六杨七为己用?”

  福建的海主中通过收服海盗团伙扩张势力的人颇多,俞咨皋求道许心素这里就是想要他出手收复的意思,这并不犯忌讳,王文龙想要收服杨六杨七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俞咨皋颇为难的道:“建阳先生,这杨六杨七都是见利忘义之辈,先生文章中人,只怕难以收服此等凶顽。这许心素,主意有些偏颇呀。”

  “这是我自己的主意,”王文龙笑道:“我打算在台湾定居,正需要一支人马护卫安全、经营生意,这杨六杨七原本就是我岳父李旦的手下,我去见见他们,哪怕谈不成,他们也不至于对我怎样,何妨一试?杨六杨七是克迈要剿灭的盗贼,我想收他们为己用,特来与克迈兄通气。”

  “这倒是无碍。”俞咨皋心中虽觉得不靠谱,但是见王文龙如此说,他也不好反驳。

  杨六杨七这时刚刚落草,还在抢地盘阶段,所烧杀的一些海边村落,其实就是他们竞争者的大本营,这种海盗势力之间的互相火拼,朝廷本来也不太过重视。如果再等几年,杨六杨七真在沿海犯下累累血案,王文龙想要收人就没这么方便了。

  现在,只要俞咨皋这里点头,王文龙收人就没有什么阻碍。

  俞咨皋稍稍思索便道:“联络相见之日,我拨与建阳两条海船,护卫建阳安全,也当做是我的诚意。”

  出一些官兵参与谈判,既能保护王文龙,也更能够让杨六杨七相信朝廷对他们既往不咎。

  王文龙感激道:“多谢克迈好意。不若克迈也一同坐船出海,咱们与那杨六杨七去海上相见,当面把条条框框画下来?”

  俞咨皋闻言却是摇头,说道:“我不太擅长走海,若是建阳真收服了他们,带他们到海坛来见就是了。”

  王文龙愕然,俞咨皋红着脸一番解释,原来他虽然因为父亲的官职而得到指挥佥事的荫官,但此时勋贵极多,荫官子弟想要真正履职,必须要实际参军。

  俞咨皋是因为一直科举不中所以才咬牙去考了武举,当武官才短短七年,能当到海坛参将,一是因为他承袭的官职太高,背后自然还少不了父亲的门生故旧相助。

  俞咨皋的武举虽然是考的,但他所练的都是武举考试所要求的走马射箭等等陆上本事,走海操舟的能力实在不行,甚至有些晕船。

  若真要他到海上浮城去见杨六杨七,多半先要吐的昏天黑地,一点儿官体也不存的。

  王文龙闻言无语,堂堂海坛参将居然只有七年军龄,甚至还晕船。

  可见德川家康统一日本,使得沿海倭寇减少后,这福建的海防水平真是直线下降。

  怪不得原历史上福建外海直接变成了海主争霸的所在,福建官军还没有许心素、郑芝龙等人的手下能打。

  不过历史上俞咨皋后来杀了杨六杨七,还到澎湖驱逐过了荷兰人,显然几年之后他的走海本事是练了出来

  俞咨皋本人应该还是上进的,只不过福建官军的整体水平下降,他这个主将再上进也带不动。

  俞咨皋出了军帐,直接选了两只炮船,又安排了一个姓王的总旗配合王文龙。

  李家福源盛船厂本来就有沈有容的股份,他借助这层关系给浙江福建的水师倒是换上了不少好设备。

  若论装备,这些炮船船身坚固,操纵轻快,火力又足,冲入杨六杨七的船阵大杀一番之后都能全身而退。

  福建水军打不过海盗纯属是自己太菜。

  王文龙带着两艘官船回到泉州,等待两天便收到了杨六杨七的回信,约他在海外荒岛上相见,却不给具体日期,只是叫王文龙在泉州的某个小港口等待后续消息。

  福建的海岸线自从秦汉以来就没有太大的变动,以至于福建海外的岛屿早就被摸得清楚,海盗们若是直接说出位置,很容易就会被官军捕捉到。

  福建的海盗们非常羡慕江浙外海的海盗,因为江浙的近海泥沙淤积和地质运动频繁,海岸线变动极大,甚至到清代海上的“郁州山”还会突然和大陆连接,直接给连云港带来了一个云台山。这种情况下不经常出海的官兵,给他们海岛的名字他们也找不到。

  当年江浙海盗的老祖宗方国珍在元末就是依靠时隐时灭,星罗棋布海岛作为抗元基地,狡兔三窟,来去无踪,获得“海精”的称号。

  如果把江浙的海岸线换到福建,福建外海恐怕直接会变成海盗乐园。

  王文龙在港口等待了一天,直到第二天中午,海上才鬼鬼祟祟地飘来一艘小船,床上人和王文龙接头,要求王文龙的两只官船跟着他一起走。

  跟着王文龙的王总旗越走越是脸色凝重,几次欲言又止。

  在海上绕了小半天圈子,视野中终于出现一处海岛,在岛屿的避风港中停着二十几艘船只。

  官船靠港,立刻就有水手跳上船来。

  “请建阳先生让这些官兵放下武器,我家海主请先生与这位军爷上岸说话。”

  王总旗皱眉:“带着俺们在海上绕了这么久,还不放心吗?若是到岸上你等扣了我们怎么办?”

  那水手不多,说话只是看着王文龙,王文龙笑道:“总旗,若是他们针对我们有歹心,就算留在船上也是危险,不如下去走走。”

  王文龙又看向那水手问:“我们带些武器防身总可以吧?”

  水手点头:“建阳先生自便。”

  王文龙腰间就带着宝剑,此时又找了一把短枪插在裤腰带上,和大铁椎一起下船。

  王总旗冷哼一声,也拎起一只上了膛的线膛枪枪,还在枪上装了刺刀。塞入枪管式的刺刀早就出现了,只不过刺刀的固定结构还不完善,在战场上的可靠性比不过长矛,但危机情况下对付一两个敌人防身还是很有效的。

第874章 “一介文人”

  王文龙跟着那水手一起下船,一路向岛中走去,时不时就能见到几个拿着武器的海盗站在路旁。

  带着王文龙等人的水手跟防守的海盗说了三四次不同的口令,一关一关进去。

  王总旗小声跟王文龙说:“紧要之处都派了人守备,这杨六杨七的防护水平不低。”

  王文龙点点头,看向那二十几岁的水手,笑道:“我见这位兄弟颇为干练,不知如何称呼?过去可也是我们李家的成员?”

首节 上一节 469/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