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447节

  这种角度上,中原的学者比起欧洲学者更加包容。

  两人此时已没心思去想王文龙的计算过程,徐光启惊讶之后便是狂喜,笑道

  “建阳啊建阳,真是叫人吓出一身冷汗!”

  李之藻虽是基督徒,但没有利玛窦那么深的固见,也是松了一口气,感叹:“天主保佑。”

  ……

  宫墙外。

  “快,快些!”

  听着幕僚对轿夫的催促,坐在轿子里的叶向高忍不住掀开轿帘,又看了一眼苍天。

  今日不是大朝会的日子,再加上万历皇帝罢工二十年,连小朝会也不会发生,所以叶向高一大早就直接去往内阁准备办公,然而刚刚坐下看了几个折子,便听到了外边的惊呼。

  叶向高好奇出门,同样是看到了难以忘记的一幕:太白星高挂在东天之上。

  现在叶向高正往仪门赶,太白经天,礼部要组织官员救护,照现在情况,太白最起码得挂个半上午,那么相应的礼仪至少就要进行到下午,叶向高作为首辅,一天都别想能休息。

  而此事坐在轿子上,叶向高的心中却难以想着礼仪之事,他想到的是王文龙。

  ……他还真赌对了,有勇有谋,天下奇才啊!

  叶向高一脸的佩服。

  他并不迷信,自己接触过许多西方天文学内容,而且这几天也找人专门询问过。

  虽然无论是中西方的天文学研究者都告诉叶向高,以现在的技术水平难以计算出太白经天,但在叶向高看来,“困难”也就意味着并非不可能。

  叶向高的初步判断是王文龙定然具备极强的计算技巧,甚至掌握了一些外人所不知的记录,以此算出了太白经天,然后赌了一把。

  但即使是这样,现在发生的事还是颠覆了叶向高对于王文龙的判断。

  原本他觉得王文龙此举太过冒失,而此刻王文龙算对了,他便满心佩服王文龙有勇有谋。

  叶向高对此乐见其成,他是修历派,而此事之后修历已成定论。

  王文龙经过这一场冒险,已经被添上护体光环。

  叶向高觉得王文龙肯定有其他资料来源,但观测天象的资料范了大忌讳,所以王文龙肯定不会承认。

  而哪怕他永远也不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有了今日之事他都不会被人刁难,反而在人们心中更会带上神秘色采。

  王文龙此人本就神奇,经此一事,更是天下仰望了。

  叶向高不得不承认:无论他认为王文龙的计算有多少赌性,结果都是人家赌赢了。

  赢了,自然会得到相应的好处。

  恐怕今日之后,王文龙在天学界的地位将无人可比,在修历上,甚至叶向高也得稍稍巴结他。

  其实不要说以后,从巳时初刻开始,王文龙在京城的声望便在急剧上升。

  这几日的修历论战本来就是京城之中最热门的事件。

  原时空的修历之争只发生在朝堂之上,而本时空因为王文龙的到来,以及他使用《管窥》文章首先发难,此事在百姓之间的普及度大大增加,接着又有钦天监的反击,王文龙的第二篇文章,国子监对于王文龙反应的普及,以及那句“为国为民,何惜此身”,再到今天王文龙跑到京城北郊开香案,,已将此事热度吵至沸反盈天的程度。

  若非此事太受人关注,冯烶和贝昇也不至于直接跑去砸场子想要锉掉王文龙的锐气。

  而就在最激烈的时刻,太白经天的天象骤然出现。天上高挂的太白星无疑是此事件热度上升的最佳辅助。

  从城北到城南,或是无意看见、或是听了别人的消息专门观瞧,百姓们都抬头见到了此事件的最终结果。

  街上走的、作坊中做工的、拉货的、打鱼的、种地的,在辛丑日的巳时,几乎是同一时间抬起头,看着东天高挂的太白星,满脸愕然。

  百姓自发开始讨论,然而话题的中心除了太白星之外,还有王文龙。

  “这就是太白星?还真出现了!”

  “那可不是,建阳先生说算出来了,还有人不相信呢!”

  “建阳先生真是神算啊!”

  “怪不得人人都说建阳先生是个大才,简直就是戏台上的诸葛孔明降世!”

  “还有人说建阳先生是为了沽名钓誉,我看他们才是一群草包……”

第833章 天下讨论

  天象发生之后满京城都因此忙碌起来。

  礼部官员看到太白星出现的那一刻,就连忙带人到仪门结起彩绸牌楼,设香案救护。

  京城之中文武百官也都穿上朝服准备入班。礼部的吹鼓手,日月鼓也全都搬了出来。精膳司的人在仪门外两里地搭起帐篷杀牲备祭,他们中午还得给来救护的文武百官做饭。

  原本礼部的救护应该成为全京城最瞩目的救护事件,然而这一次因为王文龙的出现,反而是城北早早开启的私设香案,成为了全京城的舆论焦点。

  这天上午京城北郊发生的事情在城中传开之后,百姓们参与的热度直接爆棚,各大报纸也连忙跟上,并且将王文龙起坛、贝昇冯烶拿人、太白昼现,这一连串戏剧性的场面对外传播。

  救护的仪制也不光在京中,普天之下发现太白经天之后也立刻展开了救护,藩王巡抚全都上了救护文书,大一点的藩地,在王府之中也有救护礼仪。

  王文龙之前在《管窥》上的报导距离辛丑日仅仅有五天时间,还不足以将消息传出北直隶。

  天象本就是百姓讨论的热点,太白经天发生之时京城的消息还没传遍全国,看见天象有变,许多文人先已经准备开写批评朝政的小作文。

  而就在这时,王文龙的预言及救护之事也适时传达出来。

  因为传播的时间差,消息到达外省,是连同王文龙的预言以及辛丑日京城北郊所发生的事情一起传出的。

  王文龙居然算出了太白经天,提前告警。而钦天监因为反对修历,进而围攻王文龙。王文龙请求朝中救护不成,为表忠心,开设私人的救护法坛,却被钦天监和礼部官员冲击,险些将法坛上天地牌位都给掀了。

  这一桩桩消息如同连环炮一般,让全天下人同时啧舌。

  然后讨论便再也止不住:

  王文龙在此事之中的形象绝对堪称忠勇,直接使得他原本的忠臣之名又上了一个台阶。

  相应的钦天监以及那五天之中反对王文龙的官员全都被痛骂。

  ……

  苏州,某处茶楼。

  听完一段《旬报》的活报表演,茶客们早已抑制不住的讨论起来:

  一个商人佩服道:“建阳先生也是真忠义,明明算出了真相,却没人相信他,为了护持圣上,居然抬棺救护。换做别人,只怕被冷落的那一刻,便已心如死灰了,之后谁去管他?”

  另一文人则是气愤不已:“那钦天监的贝昇居然真派人去抓王建阳?”

  旁边的同伴则是一脸冷笑:“礼部本来就应该要护卫国朝,建阳先生提前预警,他们置之不理本为一罪,建阳先生开设香案保护圣上,是大忠大勇之行为,他们不帮助也就算了,一个香案碍着他们什么事了,偏偏要拿着鸡毛当令箭,将建阳先生给赶了,还派人围殴厮打,将案上神牌都打翻,这是京官还是流氓?”

  传出京城的故事自然添油加醋,冯烶等人撤除香案的行动在流传之中已经渐渐变成冯烶指使捣毁香案,手下衙役一棍打翻案上的天地牌,而王文龙则是无比中心的舍身维护。

  “只见建阳先生将一个圣上神牌死死护在胸口,口称:‘尔等伤我皮肉可也,不可伤我圣主,何况天地神位!’其时棍如雨下,建阳先生舍命护牌,至皮开肉绽竟不一呼,观者无不动容。”

  骂起冯烶,众人团结一致。

  一个商人忍不住拍桌子道:“那礼部的冯烶是何居心?难不成受了外国贿赂,专一的要谋害圣上?不然为何建阳先生要保护圣上,他们却偏偏不让?”

  另一富家少年则是大怒:“还有那贝昇,他们自称什么天文世家出身,自己算不出来,专一的会嫉贤妒能。”

  旁边一个中年文人,满脸高士模样,用碗盖拨着碗中茶叶:“哼,你真以为他算不出来?我说他们也是算出来了,但就是不说。”

  商人疑惑:“不说?为何不说?”

  那中年文人一脸神秘的说:“为何?还不是为了谋害圣上,毁坏我大明国体呗!否则为什么建阳先生自己救护他们也不让?这就是怕建阳先生救了圣上这一次,坏了他们的计谋呢!”

  众人都是恍然。

  商人越想越是如此,点头道:“如此说来,这一次建阳先生还是护驾了。若是让他们打翻牌位,圣上岂非遭遇不测?”

  场中众人议论纷纷。

  一个年轻人忍不住叹息:“建阳先生如此忠诚义士还被罢官,冯烶那样里通外国的汉奸却能深居高位,居然还得到命令去抓捕建阳先生,这想想我都来气,颠倒黑白,这是何世道耶!”

  “这位兄弟说的是,当今世道真是做忠臣的没条活路,做赃官的反而富贵万年……难得有王建阳这样一个纯臣啊!”

  一个文人突然说:“建阳先生当年被罢官本就是因为宵小进谗言,如今他有此大功,朝廷难道还不封他一个官做?”

  “该封。”

  “这样人物不能当官,又说什么选贤举能了?”

  “当年罢官本就不对!”

  有人主动道:“在咱们江南做了好大事情,江南百姓承他许多恩德,如今他蒙冤受屈,我等江南百姓再不支持,叫外省人听去起非笑我等忘恩负义?”

  此话瞬间引起众人认同。

  “是了,下次苏州府学开会讲,我便将这话告与他们读书先生听。”

  “建阳先生这样好人,落得如此下场,江南百姓也不答应!”

  众志成城,百姓们却没想到江南的读书人比他们政治敏感性要高得多,当看到王文龙的新闻传出之后,请求朝廷录遗恢复王文龙官职的奏章便已如雪片一般向京城飞去。

  杨汝常和冯烶在辛丑日下午便上书请求修历,但是为时已晚。

  这场风波之中充当反派的钦天监和礼部部分官员,注定面临墙倒众人推的下场。

  首当其冲的是贝昇,他已经被三法司调查。

  这厮贪污、勒索、受贿的罪证不要太多,以前因为有钦天监世家的身份护持,没人找他麻烦,如今他的保护伞哪还敢沾他这个祸端。

  受到贝昇欺负的人,终于有机会申冤,而紧接着第一份告贝昇的状子被披露出来,就让京城舆论炸开了。

首节 上一节 447/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