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413节
“为何应该送子弟们到威海卫水手学堂来上学呢?于大的方面说是开拓海疆;对于登州本地来说呢?则是培养海运人才,繁荣海贸生意,本地市面繁荣了,百姓便富足了,吃穿不愁,就不会小偷小摸,民风自然也就淳朴;再到个人上,无论是学造船、开船还是学图算、圃艺,只要用心学习,几年之后自然能有一技傍身,便是穷人家也娶得起老婆养得起娃娃。但有一条!要有本事先要用心读书,读书是个人的事情,有那一二贪玩的,几年时光浪费了,什么也没学到,届时来找我这个山长哭着说:为何都是一个班的学生,别人子孙满堂,我连个老婆也讨不到?我就回他:不要问老子,问你自己……”
“哈哈哈哈!”
黄体仁和王喜的发言都比较官样,听的人提不起兴趣,而李新一开口很快就将场中众人给逗笑。
李新说了半天,负责海员训练的袁八老又接着发言:
“鄙人乃是沿海晋江人,父亲那一辈赶上了月港开海,从一艘舢板开始,一家人讨海为生。这些年海上大风大浪都经历过,最危险一次是从福建去往台湾的黑水洋上遭遇风暴,船只直接被大浪击碎,同伴的水手全部失散,我抱着一块烂木头漂浮海面之上,用破布钓鱼充饥,喝鱼血解渴,直飘了十五日,终于看见陆地,登陆之后才知自己已到了琉球国,去中华数千里了。”
“说这故事,不是想炫耀我有多少经历,而是想说航海十分危险,大家必须要习练好充足本领。全船人遇难的事情已是二十年前,现在想来,当时船在海面上遭遇风暴,不应该横帆逃跑,那样船只与风暴卷积过来的海浪线是平行的,船只在海浪面前并无多少抵抗力,挨了几浪自然就被击碎,当时应该掉转船头直冲浪头而去,如此船只便垂直于海浪线,可以保证船只所受冲击最少。”
“这些道理我在海上摸爬滚打三十余年方能学会,而如今这样的知识我会在窗明几净的学堂,一条一条告诉你们,当年要有这样的机会,多少我的弟兄同伴都不至于葬身海底。这等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你等学生应该分外珍惜……”
袁八老所讲的内容比较动情,此军显然是真心想要教授学生们本事,王文龙感觉自己可以和袁八老深入聊聊,看是否能把他的这些航海经验整理成教材,袁八老已是近五十岁的人在这年代已经步入老年了,他所积累的这些经验如果随着时间而失传就太过可惜。
历史上袁八老的海盗集团战力是出了名的强,李新的起义人数并不多,之所以能够让福建头疼,主要就是因为袁八老手下的海盗近海航行的技术够好,这群人在福建的四大平原突然登陆,抢了就跑,平时就居住在沿岸的荒岛上,来无影去无踪,让沈有容剿匪之时极为头疼。
袁八老讲完之后便有典主官开始学堂的成立仪式。
水手学校也有文化课,要承担为不识字的学生开蒙的工作,为了学堂的运营方便也是将水手学校建成了一个学堂的模式。
接下来的步骤就是请孔子像、烧香点烛。水手学堂大多数老师都是南方人,其中不少还是从福建来的,虽然学堂在山东,但请孔子像的仪式却是福建风格,还结合了部分妈祖信仰。
袁八老直接拖了个赤膊和一众学堂里负责教授航海造船的福建老师出阵,在圣像前跳起拍胸舞引路。
山东四月份的天气本就不算寒冷,袁八老等人一边蹦一边噼里啪啦的拍击自己的胸脯和腹部,不久就把自己拍的全身赤红,汗都出来了,而山东本地的官绅们则是着实看了一回新奇。
王文龙虽然在水手学校董事会里占有决定性的股份,但他只和其他出资人或代表们一起默默跟在圣像后面。
王文龙今天拒绝上台讲话,他觉得自己这段时间的风头太劲,还是免得多说话惹麻烦。
但全场就王文龙一个人坐在轮椅上,十分显眼,把牌位送进崇圣祠后,就有人议论起那个被人推着的书生的身份。
“是王建阳啊!我听过他在辽东的会讲!”
观礼的人群中一认出王文龙,场上瞬间轰动起来。
第770章 招生广告
“让建阳先生说两句吧!”
“先生说说辽东之事!”
“建阳先生对于水手学校有何期许?”
“……”
听着众人的热情讨论,李新小声道:“建阳,说说吧,你对学校用心最多,对学校有何期许,对学生们有何期待?”
王文龙笑着对着众人拱拱手,小针对李新道:“话就不说了,我捐一笔款子给学校,也当做对学校的期许。”
他从袖中掏出一张便签递给李新,对众人拱拱手走了,随大队而去。
李新展开便签看了一眼,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水手学校组建实习商队,王建阳捐……五十料海船十三条!”
场中瞬间安静,接着便是爆发出巨大赞叹之声,有人不禁高喊“建阳先生高义!”
许多人脸色吃惊,虽然辽东报纸连篇累牍的报导王文龙身家丰厚,但不是亲眼所见,他们也不敢相信王文龙竟如此豪富。
王文龙坐着轮椅被推入后厅,袁八老走到他身边笑道:“建阳这海船捐的好,往后几十年威海卫水手学校的粮米都有着落了。”
王文龙和王喜原本打算在威海卫周围买点良田当做学校的校田,供给学校职工的工资,但威海卫周边也太荒凉了,人口稀少,买了田也没人种,还不如买几艘海船搞航运,既能为学校挣钱,又能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有袁八老这样的老海主坐镇,这商队亏不了。
……
常州,东林书院。
毛士龙和刘懋两个秀才窝在一个柴火间中,刘懋躺着读报,毛士龙则跪坐在一张低矮的书案前临字帖。
东林书院定期开会讲,凭借着东林党的政治声望,已经使得此地成为江南的政治文化中心,但凡有点功名的游学之人都会来书院中听讲,为了定期参加文会,还会在书院中长住。
不过热门的地方居住资源竞争也大,东林书院的房舍收费虽然不贵,却是要凭借名气才能轮得到住房的机会。
毛士龙和刘懋两人都只是秀才,放在常州毫不显眼,两个人加一起都只能住在柴火街。
“岂有此理!”刘懋突然猛拍了一下床板,吓得在临帖的毛士龙手抖了一下,一张快要完成的作品就此浪费。
刘懋在籍贯上是陕西临潼人,但他的父辈那辈才迁徙往临潼居住,刘懋祖籍直隶凤阳府,家中条件尚可,于是从小就被送回南直隶读书,前年他回陕西临潼考中秀才,然后马上回到南直隶,拿着家里的钱跑到东林书院中结交朋友。只不过他家尚可的条件放在东林书院的诸生之中就只能排到下流,刘大秀才只能和同伴挤柴房。
毛士龙好奇抬头,问道:“黾夫看到了什么文章,如此动气?”
“你自己来看吧!”刘懋将报纸递给毛士龙。
毛士龙就是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同样是前年考中的秀才,他的家庭条件一般,但运气好托生在了常州这个文教兴盛之地,以常州秀才的身份,便可以在东林书院中厮混。
毛士龙的性子比刘懋沉稳一些,但看到报纸,却还是忍不住皱眉道:“朝廷怎么如此昏庸?”
两人看的是最新一期《苏州旬报》,这期报纸第二版上刊载的是辽东的人事调动:辽东巡按熊廷弼在辽东调查一番,上报李成梁、蹇达、赵楫在宽甸六堡之事中欺上瞒下,京城官员也对这三位辽东大员颇多意见,但上书进入内中,皆被按下不报。
万历皇帝又专程派人去安抚因气生病的蹇达,巡抚赵楫甚至升官,只有上疏请辞的李成梁被准许告老,可李成梁的一应封赏不变,万历对他没有一句斥责之言。
更让刘懋生气的是第三版又刊出邸报的人事变动,其中最显眼的一条就是:太常寺丞王文龙辞官挂印。
王文龙被如此处理,同时辽东的三位大佬全都平安而退,江南读书人对这结果自然意见很大。
毛士龙看了一阵报纸,也只能无奈道:“时局艰难,朝纲黑暗,实在叫人觉得无力改变。”
刘懋在东林书院中的生活并不快乐,看到这样的新闻更是胸中怨气,忍不住道:“辽东之事舆论汹汹至此,竟还动不了辽东三个老臣,首倡其议的王建阳也被罢官,我们这些读书种子,读书、游行、会讲,对天下究竟能有什么改变?”
刘懋看了一眼自己周围环境,生气道:“我甚至觉得自己不如回陕西去当个地主,开荒种地好歹能够产出粮食,养活百姓,胜过这样空口白话!”
毛士龙没有跟着他抱怨,他随手翻看报纸,突然说道:“黾夫,你看这篇报道!”
刘懋凑上头来,就见报纸的广告板块有一个半板的大幅报道,标题用醒目的字体加粗——威海卫水手学堂招生。
刘懋和毛士龙一起默念报道的内容:
“当今之中华,人多地少,是以矛盾重生。解决此矛盾,最好的办法在于开拓海疆,向大海要粮食,向大海取金银。福建乡里有言曰:海者,闽人之田也。其实,大海亦可成为中华之田……”
“今上对于开拓海将尤为重视,去岁号召正是捐资募款,又在京城发行股票,成立龙洋开海公司,迈出开拓海疆之第一步。龙洋开海公司下属龙和盛公司,投资开拓航线,卓有成效,如今航线已成,急需航海之人才,事缓则大好领土为外人所取也……”
“航海非只为行商,我中华自古也有水上之英豪,上古之齐人便有舟楫之利,远涉外洋,成齐桓公之霸业;东吴时周瑜、甘宁,亦是以水战而见长;本朝,鄱阳湖一场大战,鼎定开国之胜局。言及欧洲,更有一班航海豪杰,所谓哥伦布开拓新航线,麦哲伦环球旅行,布什内尔凭借海上弱旅远击印度奠定葡萄牙之印度霸权……”
“威海卫水手学堂之成立,目的正在于培养航海之人才……本学堂之资金得益于各界有识之士,学堂占地广阔,物资充足,有名士王建阳所捐海船十余艘,以船运之获利承担学堂之粮米,广邀海内诸名士教授航海技艺,定能培养开海之人才……”
“本学堂第一期学生定额三百人,拟学习航海、造船、绘事、艺圃四科,望天下有意开海之士,至各地苏州旬报联络吃报名……”
“注:登州之外报名者,需掌握基础之写算技巧,在各地报社联络处通过入学考试方能就读,有秀才以上功名并天文、历算、阴阳户身份者,优先录取……”
第771章 报名踊跃
看完威海卫水手学堂的招生广告,毛士龙和刘懋对视一眼。
刘懋:“伯高,干不干?”
毛士龙点头说:“按照这宣传所说去水手学校学一项本事,能实现开拓海疆的梦想,而且也不耽误考科举,哪怕未来真是不中功名也是个前程……我要去。”
刘懋道:“同去同去!”
常州就有苏州旬报的消息点,两人直接跑到那里去报名,现场也有一些报名者,只不过想当水手的大多数是普通人家的子弟,连童生都少,像刘懋毛士龙这样有秀才功名的就更是少见。
他们的家世比起东林书院里头的其他学生不算显赫,但是有闲心去东林书院参与政治讨论就已经超过大多数人了。其他秀才为了能够领到粮米,都是守在县学里不敢离开家乡的。
两人报名之后很快就收到考试通知,考试地点就在常州的旬报记者站,由派驻本地的记者现场下发油印试卷。
这考试是为了确定应征者不是文盲,内容只是一些基础的识字、三字经写以及术算题,对刘懋和毛士龙来说自然毫无难度。
二十几天后,顺利通过考试的刘懋和毛士龙便来到了登州,站在威海卫水手学校的操场上,就见报名参加复试的学生排满了整个场地。
刘懋和毛士龙见到这么多竞争者,也有些紧张,毛士龙道:“黾夫在此处等等,我去打听一下情况。”
毛士龙刚走,人群中突然一阵骚动,就见有人指着远处道:“那是建阳先生!”
众人都向那方向看去,就见王文龙拄着拐杖和一行人一起走过操场。
场上的学生们瞬间沸腾,刘懋也跟着人群一起向王文龙处张望。
“原来这学校真是建阳先生办的。”
有人兴奋喊道:“建阳先生好!”
也有人议论:“建阳先生已经恢复到可以拄拐行走了,这可真是太好了。”
“建阳先生身体安康!”
刘懋也是无比激动,这时毛士龙也回来了,他连忙指着远处道:“伯高,那是王建阳!”
“我知道。”毛士龙脸色严肃的指着前面排队众人说:“咱们待会儿复试可要好好考,竞争十分激烈。”
刘懋笑道:“我俩都是有功名的,考个水手学校还怕考不进吗?”
毛士龙道:“在常州时我们见的秀才少,但我往前头一问,发现参加复试的好多人都是有秀才功名,不少人还是特意从辽东赶来的,实力却然不弱。”
他指着远处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见到那人没有?那人姓游名士任,乃是丙午湖广乡试第三十七名举人。”
“举人?”刘懋吃了一惊,连忙向那年轻人看去:“举人也来考水手学校?”
刘懋瞬间收起轻视之心,觉得自己这回复试可得好好做题,一个运气不好,说不定就白跑一趟。
操场边李新此时也正在和王文龙介绍游士任的情况:
“游士任,字伊仲。”
“二十四岁就中举人了,还是在湖广,了不得呀。”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