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409节

  李成梁将春秋丢在案上,嘲讽一笑:“什么名将?一个受弹劾等待丢官的苍头兵罢了。”

  王文龙见李成梁神色,问道:“宁远伯似有为难之事?”

  “呵,我为何为难,王中丞不知道吗?”李成梁看着王文龙说。

  王文龙笑道:“若是如此,立场不同,学生爱莫能助。”

  李成梁眼神变得玩味:“你不怕我?”

  王文龙摇摇头。

  “胆气善可,”李成梁打量他一阵,突然哈哈大笑,“腿上有伤,能饮酒吗?”

  王文龙笑着回答:“宁远伯既知我有伤,何必又问?”

  “要在一年前,你在俺面前说了这句话,得挨二十大板才能出门去!”李成梁唤来亲兵:“给我来壶酒,给建阳先生上一壶好茶,再烫些肉来……肉总是能吃的吧?”

  王文龙道:“我在金山卫有个烧坊,今日专选了几坛好酒送与宁远伯。”

  “好,”李成梁笑道,“那就尝尝王建阳家的酒。”

  酒和菜都上来,李成梁打开酒坛,倒出金山烧酒,闻一闻便直接将半碗给灌了下去,王文龙都看的惊讶,这酒可有五十多度,年轻人也不敢这么喝。

  李成梁颇为享受王文龙惊讶的目光,给王文龙展示喝干的碗底道:“放心,某家向来是如此喝酒吃肉,便是中酒气而死,也有个征兆,不至与你喝着酒突然便死在桌上。”

  “宁远伯说笑了。”

  李成梁夹了一块羊肉咀嚼着,突然问道:“你可知我儿李如柏的事?”

  王文龙放下茶杯问:“小李总兵怎么了?”

  李成梁说:“有文官弹劾他与女真结亲。”

  去年李成梁让儿子李如柏纳了舒尔哈齐的女儿为妾,目的自然是为了分化努尔哈赤和舒尔哈奇。

  李成梁对于建州女真崛起并不是视若无睹,只是他不打算采取军事手段对付,而想用分化瓦解的方法让建州女真内哄。

  去年李成梁给努尔哈赤的建州右卫所写的斥责书有三百五十多封,基本是一天一封的骂,但对于舒尔哈奇则写了一百多封的褒扬书信,赏赐大量礼物,还把舒尔哈奇提到建州左卫指挥使的位置。

  他让李儒柏纳舒尔哈奇的女儿为妾也是这操作中的一部分,借助这重身份,舒尔哈奇的妻子过世之时李成梁专门派人携带酒席牛羊等超标的祭品前往祭悼。

  李成梁明摆着想要扶植舒尔哈奇对抗努尔哈赤。

  这三十年间,对付其他“北虏”李成梁这通分化打压的操作效果非常好,只是建州女真的组织度远远不是其他部落权贵所能比的。

  且随着现在李成梁失势,他所做的这些事情就将成为李家的话柄。

  世事就是这么奇妙,类似的操作,李成梁在辽东用了不下十遍,其他的成功了,李成梁就被夸奖成辽东一代名将,而一次失败,李成梁一家就都成了通敌卖国。

  而且以后建州女真越强大,李如柏就越在同僚面前抬不起头来,历史上萨尔浒之战战败后,李如柏面对舆论汹汹只能自尽。李家的败落也是全面性的,包括李如柏、李如梅在内的“李家九虎将”除了此时就已经过世的,活到萨尔浒之后的没一个有好下场。

  李成梁作为大家长已经看到了家族命运的苗头,忍不住问道:“王建阳,人家都说你是个智囊,能告诉某家该怎么办么?”

  王文龙问道:“宁远伯,如今辽东的心腹之患是谁?”

  已经抛弃官场杂念的李成梁终于给出了他真正的内心回答:“努尔哈赤。”

  “那李家就去对抗建州女真啊,如此何愁没有好名声?”王文龙说。

  李成梁面露苦笑:“你真当我是唐末藩镇了?说对抗建州女真就对抗?别说我李家这寥寥几个青壮,就是整个辽东,和努尔哈赤打一场也要元气大伤,且胜负还在两可之天!”

  “事总要去做,”王文龙喝着茶道,“宁远伯想要分化建州女真,然舒尔哈奇斗不过努尔哈赤,此路已是不通。想要粉饰太平,宽甸六堡又不能放弃。除了进攻还有何选择?”

  李成梁摇头道:“我不打这样的仗,这是拿东人的性命去填无底洞。”

  “如此,我也无法了。”王文龙回答说。

  李成梁现在还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努尔哈赤可以像其他的北方部落一样被他分化瓦解掉。但王文龙知道这办法根本不可能成功。如果辽东没有敢打一仗的准备,那就只有等到建州女真强大到大明无法容忍最终被逼开打这一场战争。

  努尔哈赤会逼迫他们做出选择的。

  “不说这烦心事了,”李成梁大嚼着羊肉道:“建阳到我家中来拜会,不会只是为了看看我这个即将回祖籍的老头子吧?”

  “主要也是为了拜会宁远伯而来,”王文龙笑道,“福建海主杨天生想要包揽龙和盛的永明城开发,需要一些能够在辽东说得上话的人去沟通朝鲜人,想请宁远伯帮忙,为他在永明城撑撑场面。”

  “就是那个万里蹈海的杨天生?”李成梁点头道:“这事容易,我派一个家将同他去永明城坐镇就是了。”

  “多谢宁远伯相助。”王文龙连忙行礼。

  李成梁用筷子下点,示意王文龙坐下,表情渐渐严肃起来:

  “王建阳,我知道努尔哈赤的那些报章是你写的。我只好奇,天下人都骂我李成梁是个军阀,你那些文章虽然极尽造谣之能事,却始终没有提我的军阀身份,放着这么大一个话柄不用,为何?”

  王文龙开口道:“因为我以为所谓军阀只是表象而已。辽东的治理需要宁远伯这样的手段,换别人也是同样做法,京官于此道之上批评宁远伯,学生心里也不认同。”

  李成梁坐镇辽东,前二十年得到的评价是“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但在他上任之前,辽东的情况远不是这样,李成梁出现前辽东的边备废弛,蒙古女真经常由辽东进入内地劫掠,且十多年间多位重要的辽东守将战死,不可谓将士不英勇,而是当时辽东的防守全面出现问题。

第762章 李家军阀的落幕

  李成梁上任辽东之前,辽东面临的其实是严重的阶级矛盾。辽东都司开衙建府二百年,各种食利阶级早就养的壮大,文臣武将、镇守太监、豪绅纷纷侵占军屯田地,导致军屯粮锐减,氏士卒逃亡。

  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军需制度改革还是多发粮饷,大部分都只能进入辽东上层阶级的口袋,改变不了辽东守军没有战斗力的现实。

  那时的蒙古和女真战斗力并没有变强,之所以能够不断进入内地劫掠,就是辽东治理崩溃造成的结果。

  李成梁是辽东局势的转折关键,他破局的方法就是养私兵。

  李家军的主体是跟随李成梁的一群辽东兵士,他们原本在食利阶层之外,哪怕随着李家军的壮大,也吸引了如祖家这样的辽东望族投靠,但祖家当时只不过是小地方的豪门而已,和都司级别的望族比不了。

  李成梁团结了这一群私兵,让李家军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而战斗,加上当时蒙古人和女真人的组织度还不高,李家军很快就在对抗入关劫掠的蒙古人时获得了功绩。

  接着李成梁便打通了和京城的关系,京城中的官员们也希望辽东的局势能够变好,于是绕过辽东原有的食利阶级,通过新的开中折色法为李成梁输送粮饷,李成梁拿着粮饷养更多忠于他的李家军,用更大的实力去获得更多胜利。

  整套链路循环起来,李成梁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最后他又反过来利用李家军整顿辽东都司,于是李成梁最终可以组织辽东的力量修筑边境堡垒、开市交易,还可以进行军队改革,推行新式火器。

  这一整套改革辽东的方法的关键就是李家军,而李成梁也必然成为一方军阀。这方法当然有问题,但就是万历年间治理辽东的版本答案,往回推二十年,如果当时把李成梁赶下来,换一个没有军阀气息的人坐镇辽东,辽东的局势立马能垮。

  “辽东的治理需要这样的手段?那为何现在又不行了?”李成梁问道。

  “宁远伯以为这几年朝堂上为何越来越多人弹劾李家?”王文龙反问。

  “为了求官,为了扬名。”李成梁道。

  “这回答算是正确,但却说的不够深入,”王文龙解释说道:“那些文官抨击宁远伯的确是为了扬名,但朝堂上只要抨击宁远伯以及李家就能扬名,说明宁远伯的辽东治理已经得罪许多人。宁远伯想想,这些人总不能都和辽东有利益相关吧?”

  王文龙反问:“伯爷治理辽东的方法都是一样,为何当年京城中的官员就能容忍伯爷,不至于发出这许多牢骚?”

  李成梁思索一会儿,惨然笑道:“是因为这十年来辽东的消息总不太好,所以骂辽东才成了一时热潮,所以我李家是个靶子。”

  “是了,京城愿意让伯爷坐镇辽东,目的是使得辽东安定,若做出了成绩,李家军气焰盛一些,京中官员也不敢多嘴。但如今辽东治理情况越发差,京城中对此有意见的人自然也越来越发出来了。”

  李成梁挠挠头,颇为不解的问道:“我都是一样的治理辽东方法,为何当时能够使得辽东太平如今却处处生乱?”

  王文龙笑着反问:“伯爷总领辽东军务,对此想来感触最深,学生敢问,伯爷以为辽东如今局势最大的掣肘是谁?”

  “太监……文官……”李成梁思索一番,总觉得不对,突然一拍桌子笑道:“我知道了,建阳想说是我吧。我手下的将士当年都是一贫如洗,靠着鞑子的头颅换得衣食富足,如今他们吃饱了,有田有产了,不想再打了!建阳以为我们才是辽东局势最大的阻碍?”

  “伯爷颇能躬身自省,学生佩服,恕学生冒昧,这还真算一条……当年的李家军起于微末,自然能征善战,是一支创造性的力量,如今却也成了辽东上层的一部分,对于辽东局势确然有责任。但这只是其中之一罢了。”王文龙笑道。

  “这还只算其中之一?”李成梁惊讶。

  在李成梁看来,自己能把问题挖到李家军头上,已经是非常深入,却没想到王文龙还有更大的看法。

  王文龙笑道:“宁远伯不会以为辽东一切乱象都只发生于边墙之内吧?”

  李成梁沉默良久,问道:“你是说努尔哈赤?”

  “正是他,”王文龙说:“李家军再是号称雄霸辽东也不过是崛起了三十年罢了,连两代人都还没传过,莫说比起关内豪族,就是放在辽东也比不上张、刘、田等几大本地望族。伯爷的确能感觉手下人丧失了些敢打敢拼的精神,但无论祖家、伯爷的几位儿子还全都在军中争雄,比起其他望族子弟尸位素餐、坐享其成,已经算得极有活力了。”

  “李家军如果能不断的出关作战,不断的升官,战斗意志是不会衰减的。真正让李家军得不到功劳的,不就是努尔哈赤吗?”

  王文龙说道:“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努尔哈赤正如三十年前的宁远伯,刚刚整合了一批青壮,他手下正想要开疆拓土共谋个富贵,这样的团体锐不可当,”

  最后王文龙看着李成梁,笑道:“李家军想要继续壮大就必须和努尔哈赤争人争地,一旦努尔哈赤倒了,卡尔卡蒙古科尔沁蒙古建筑女生都可以成为李家军建功立业的目标,不断出关收割,左右关墙内外贸易,多少利益功劳利益出于其中,则辽东李家又负二十年前之盛况也……宁远伯之所以离间舒尔哈奇和努尔哈赤不正是为了这个目的吗?”

  李成梁撇撇嘴,虽然不像王文龙一样有这么清晰的思考逻辑,但他的确就是这个想法。

  王文龙问道:“李家军要想博个未来,宁远伯敢与努尔哈赤一战吗?”

  李成梁思索半晌,摇头道:“还是打不得……”

  王文龙说的道理的确正确,但他并不会被这些正确理论冲昏头脑,而是始终站在自己家族利益上。

  他笑着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王建阳,你是个奇才,比我那些只知拽文掉字的师爷也好多了,但李家真打不过努尔哈赤,分化瓦解已是惟一办法。尽人事知天命,我李成梁对于朝廷可谓问心无愧,但忠义杨家将不是那么好做的,老夫年纪太大了……他日辽东局势若真有危亡时,我也只能尽力鼓励儿孙上战场,然而身为他们的父祖,李家子弟若不用死节而是想保全身家性命,某也不忍心逼他们去死……”

  李成梁抿了口烧酒,问道:“对于这样的子弟,建阳有什么建议可言么?”

第763章 保身之策

  王文龙夹了一筷子羊肉慢慢嚼着,吞下肉后问:“宁远伯见多识广,对于人生体悟自是比小子深刻,伯爷以为怎样的生活算是不败落?”

  这倒真问住了李成梁,他说的是想求一个李家的退身之路,但退到什么地步才算能够接受?真的只是保全全家人性命,为此大家都去种田?那李成梁肯定不同意。

  思索半晌,李成梁回答道:“总要在辽东能留个名姓,说得上一两句话罢。”

  王文龙直接摇头:“李家军打不过建州女真,想求这样结果是困难的。”

  李成梁不悦道:“打不过建州女真,对于其他人总还是有些战斗力。听你的意思我家儿郎就一无所用了?”

  王文龙笑道:“其他人是谁?喀尔喀蒙古、科尔沁蒙古,还是叶赫部?这些人不需李家军去打,努尔哈赤自会将他们解决。”

  王文龙分析说道:“接下去五年,努尔哈赤会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势力,不会来骚扰辽东,这段时间内即使李家的各位小爷不放权,辽东也会太平,李家九虎将,个个都能坐得安稳位置。”

  “但至多不过七年,等努尔哈赤整顿好力量,开始攻击辽东,朝廷在辽东养的兵就必然和建州女真开战,如果那时李家军打不过建州女真,此时他们享受了多少优待,战败之后就要承受多少罪责。只怕那时即使是圣上想保护李家,伯爷一族也难免要遭受阖家之难了。”

首节 上一节 409/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