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402节

  “如果建州女真只是自己在做春秋大梦,我们大可以不必担心,”王文龙继续说道,“但我担忧的看到努尔哈赤正在一步一步的扩张自己的势力。”

  “万历二十三年,努尔哈赤征服了东海女贞部,并且统一了分散的建州女真各部,这时努尔哈赤对大明还是臣服的,接受了大明所授的龙虎将军称号。”

  “但另一方面,这时的努尔哈赤已经开始进行同化政策,万历二十七年,努尔哈赤责令额尔德尼、噶盖完成满文文字,以图在公文来往中不再使用汉文和蒙文。”

  “这一方面是我前面所说的同化政策,努尔哈赤要使用新文字以塑造建州女真不同于汉人和蒙古人的文化认同。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建州女真扩张之快,短短时间他们内部的政治便已经到了相当的复杂程度,需要对内发行政令,而不能再仅仅使用口头命令进行治理。”

  “万历三十一年努尔哈赤又在赫图阿拉筑城,将统治中心从原本易守难攻却交通不便的费阿拉城迁至交通方便的赫图阿拉。”

  “这说明在推行了满文之后,建州女真内部的统治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已经有了对都城的需要。”

  “要知道蒙古草原上的诸王公虽然经常争夺所谓大汗之位,但是却没有几个王公有再建蒙元王都的打算,因为这些草原势力都没有真正发展到需要使用都城的水平。”

  王文龙道:“建州女真发展到这一水平,下一步肯定就是建立自己的政权。”

  他担忧说:“事实上,努尔哈赤已经这么做了,两年前的万历三十三年,努尔哈赤致辽东巡抚赵楫和辽东总兵李成良的呈文中已有‘我努尔哈赤收管我建州国之人,看守朝廷九百五十余里边疆’的文字。他给朝鲜边疆的书信之中便也自称‘建州等处地方国王’。”

  “努尔哈赤在给李总兵的呈文虽然被辽东文武有意隐瞒,但是只要加以查证,很容易就能找到。这些文件中努尔哈赤屡屡以守卫边疆的名义索要更高权力,虽然不敢明目张胆造反,但声势明显比以往强得多,这背后所倚仗的,当然是他越发强盛的兵力。”

  王文龙道:“随着努尔哈赤的兵力增强,我大明朝廷总有一天会难以忍耐他在边境上的耀武扬威,而加以大兵讨伐,努尔哈赤自己也定然知道这一结局,会倾尽全力为这场大战而做准备。”

  王文龙竖起三根手指,看着众人道:“所以我敢断言努尔哈赤接下来一定会做这三件事……”

第748章 三个判断

  王文龙掰下一根手指:“第一,在接下去的五六年之内,努尔哈赤将以赫图阿拉为中心,进一步的统一女真各部,并且将旗主制度确立下去,做好兵力之上备战的准备。”

  他又缩起第二根手指:“二,当他有了足够的武力之后,为了能够合理的调动这些武力,第二步定然就是追求名正言顺。作为大明的龙虎将军,努尔哈赤想要调兵去攻打大明,无论如何是做不到师出有名的,所以当他准备好之后,定然会称帝建元。”

  他画了画最后一根竖着的指头:“第三,建州女真本为我大明的藩属,努尔哈赤也是我大明的臣子,若他敢擅自称帝,就是大逆不道,朝廷的讨伐必然发生。努尔哈赤不可能等待朝廷大军攻打建州女真,他必然时刻关心辽东情况,看准时间发布伪檄,在我大军发动之前抢先宣布反我大明。”

  “届时努尔哈赤一定会在那伪檄文之中大肆挑拨我大明与建州女真之间的仇怨,将自己起兵的原因全部说成是大明对他的亏欠。”

  “如果我是努尔哈赤,我一定会在发布檄文之前就做好兵力调动,檄文发布之日,就是建州女真的铁蹄踏过辽东边墙之时。通过这一手,努尔哈赤便能把战争的开打时间和地点全部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上。”

  “如果我估计的没错,努尔哈赤可以在五年之内于建州女真内部推行旗主制度,那么这三步棋全部走完,最多耗时八年。”王文龙缩起最后一根手指,右手握成拳头,然后将这拳头狠狠砸在左手掌心:“是以我敢断言,若对努尔哈赤再不加以节制,八年之后,辽东将有一场大战!”

  王文龙所做的一系列判断让崇圣祠里的人毛骨竦然,因为局势的紧张已经超乎他们的想象,只需要八年时间努尔哈赤的骑兵就要踏过边墙?这准备时间对于大家来说实在太短了。

  那锡伯族商人也是目瞪口呆也对建州女真的同化政策有过思考,但是他的思考只停留在努尔哈赤是一代雄主的层面,从没想过努尔哈赤真的有侵吞辽东的野心。

  他一番思索,居然发现王文龙说的全是真的,顿时更加愕然。心想自己要赶快回到部落之中,看看努尔哈赤究竟在做什么。

  惶惶大明在周边民族心中是一个庞然大物,哪怕是女真人内部,也不敢想象他们真的要成立一个政权去和大明对撞。

  时间已过中午,会讲也已结束,王文龙看向众人想看看有没有人提问,但场中却是一片沉默,所有人都在消化王文龙所说的内容。

  只有一个商人举手问道:“建阳先生所说都是事实吗?”

  “这是我提前准备好的讲稿,”王文龙从袖子中拿出一摞字纸,他拍拍手中的资料道:“这文稿中所提到的所有例子都标注了来源,列位可以自行查证。”

  说着王文龙看向卫儒学的教授李韶:“我打算回去就将讲稿油印出来,明天送到卫儒学中,大家想要稿子的可以自来领取,届时还要劳烦李教授监督发放。”

  “说什么劳烦?此事义不容辞。”李韶道。

  王文龙点点头。

  ……

  “建阳先生,建阳先生留步……”王文龙走出崇圣祠时许多书生都追着他想要和他攀谈,一个青年文士过关斩将挤到王文龙身边,道:“我是《宁远商报》的记者,不知能否把先生今日的会讲文稿刊登在商报上?”

  王文龙笑问:“你们报纸敢登今日的会讲稿子吗?”

  那文士自信的回答道:“敢,我们的报纸是由直隶商人投资的。”

  看来这家报纸有山海关那边的关系,虽然来头不一定多大,但足以让他们不怕李成梁了。

  “那便登吧,我只有一个要求,不能篡改我演讲稿的意思。只要能够同意这条,所有愿意刊登今日会讲内容的报社都可以登我的稿子。”

  此言一出,在场许多人都是眼前一亮,宁远这地方的读书人和商人不少,报纸行业也很兴旺,今天来听讲的人里不少都有把王文龙所讲的内容写成报道的心思。有了王文龙这句话,今日的会讲内容肯定会快速传播。

  王文龙朗声说完这句话又对身后的王平保道,“记一下这位朋友的报社地址,明天把演讲稿邮印出来记得派人给他们报社送一份。”

  王文龙身边的人实在太多,何可纲想要和他说两句话都挤不上去,一路被众人送到学校后门,何可纲和黄惟正翁婿二人才终于来到王文龙身边。

  何可纲问道:“建阳这几日可得空闲?”

  “我这几日都在宁远,”王文龙说了一个地址,“我便住在此间,欢迎何镇抚来吃茶。”

  “唉,何必说他日?”黄惟正道:“建阳先生今日可有空闲?我们这就上府叨扰。”

  “黄将军是个快人。”王文龙笑着说,“那便请两位到我处坐坐,两位有车没有?”

  何可纲道:“我们是骑马来的。”

  王文龙点点头,嘱咐车夫走的慢些,别让两人跟丢了。

  皮岛在宁远也有产业,王文龙居住的宅子就是皮岛办的一个货场,王文龙来的时候,顺便还带了全套的油印设备。

  何可纲和黄惟正走进宅门,就见里头乱哄哄的一群文人正卷着袖子印讲稿,黄惟正和何可纲都没有见过油印机,站在一旁看了会儿稀奇,王文龙便在边上为两人讲解油印的过程。

  黄惟正听着听着疑惑道:“如何这么大一股酒味?”

  王文龙道:“油墨的成分复杂,含水量不低,在过于寒冷的地方容易结冰,必须要拿烧酒调和,才能保证流动性。”

  黄惟正笑道:“原不知印刷之中还有这许多门道。”

  一旁的王化贞笑道:“这种掺酒的油墨还是建阳发明的呢,便是油墨中所用的酒精,也是我们自己的作坊生产的。”

  古藤堡油墨在中原的冬季会严重凝结,甚至无法使用,这也是王文龙到本时空才发现的现象,尝试了许多方法,最后还是加酒精最有效果。现在他手下的油墨作坊往淮河以北供应的油墨都是掺了酒精的版本,小冰河期的辽东温度太低了,适应华北的油墨比例放到辽东还会结冰,就只能再往油墨里掺酒精。

  为此王文龙早在几年前就让毛文龙在金山卫筹备了个小小的酒精作坊,专门生产配置油墨所需的高纯度酒精。

  何可纲是个好酒之人,闻言好奇道:“闻着这酒劲十分扑人,不知掺入墨中的酒是什么样子?”

  “我让人拿给你看看。”王文龙转头便让工人舀一勺酒精过来,作为防冻液的酒精有八十多度,根本喝不了,王文龙一个没拦住黄惟正便蘸了一滴放入口中,顿时被辣的皱眉。

第749章 报纸一出,沸反盈天

  黄惟正连忙放下酒瓢道:“呵,这酒好烈,将我口中烧的焦干呐。”

  王文龙笑道:“这酒原是化工原料不是用来喝的,酒坊中产的有高度酒,我与你们拿两坛。”

  王平保很快拿了两坛酒上来,何可纲看了一眼那酒坛上的刻字,惊讶问道:“原来这金山烧坊是建阳的产业?”他对岳父介绍说:“这酒坊前几年在金山卫创建,做的十分好酒,金山卫复州卫好饮之人无有不晓的。”

  黄惟正闻言颇为好奇,连忙叫拿杯子来,倒了一小杯金山烧坊的白酒灌入喉头,顿时赞不绝口:“这酒好香,我也喝过各地的烧酒,没有这般香纯的?建阳,你这酒是如何酿出来?”

  王文龙笑而不语。

  金山卫的酒精作坊原本就是为了给辽东提供油墨配套的酒精而建立的,不过王文龙倒真有一项酿酒的绝技:冰馏。

  这技术是后是德国人在储存啤酒时发明的——酒精的冰点在零下一百多度,而水的冰点就是零度,所以只要把低度酒如黄酒啤酒放在寒冷处冻上,酒里的水分就会先结冰,而高浓度的酒精则因为没有达到冰点而析出,依旧呈液体状,这时只要拿个筛子过滤掉冰碴,就能把高度酒过滤出来。

  将这个过程重复几次,所剩酒体中的酒精浓度就会越来越高,最后能够达接近五十度以上,再用五十度的冰馏酒蒸馏八十度酒精,利用辽东的严寒大大的节省燃料。

  冰馏时能溶解在酒精里的香味物质也全都会保留,使得馏出的酒体口感丰富,这年头的烧酒技术还在发展过程中,大多数消防生产的烧酒还真没有冰馏出来的高度酒味道好。

  王文龙让毛文龙在金山卫创办的烧坊利用冰馏技术在冬天大量生产高度黄酒,一部分拿去炼酒精,另一部分则当做烧酒卖,依靠着成本和品质双优势居然在金山卫创下不错的口碑。

  为了保暖辽东的房子普遍修的窄小,摆不开大规模印刷的设备,附近几间屋的采光也不好,印刷文稿只能挨着冻在院子中进行,王文龙在印刷机旁站了一会儿就觉得冷的不行,更别说这些工人还要和冰点以下的油墨打交道,没有一个手上不冻开口子的,不喝酒暖暖身子根本没法干活。

  开了两坛金山烧坊的好酒,王文龙对王平保道:“给工人们都分一小杯酒,暖暖身子,别喝醉了。”

  闻言众工人道谢道:“多谢建阳先生。”

  “先生放心,俺酒量大的很,一杯酒还喝不醉人。”

  王文龙笑道:“有劳诸位今日赶工,在明日之前将稿子印完,明天我请诸位大酒大肉的吃一顿。”

  “先生仁义!”

  “东家你就请好吧。”

  王文龙同工人们敬了酒,这才带着黄惟正和何可纲走向偏屋,打开房门,就见这屋子被王文龙当做书房,屋中摆着一张大条案,上面还乱放着没写完的文稿。

  何可纲好奇凑上去看了一眼:“建阳在写什么文章?”

  王文龙解释说:“《东人平生录》的稿子快要刊完了,我得赶快补上去。”

  黄惟正也是此文的读者,记得《东人平生录》最近几期已经连载到周家二儿子领兵将与蒙古人开战,他好奇问:“周二少爷和蒙古人打仗的事情,朝廷让写吗?”

  “前两月编辑部受过敲打,”王文龙道,“上边人不想我写边境之事,害怕读者过于联想。”

  何可纲笑道:“这般掩耳盗铃,宽甸六堡的事情都吵上天了,还怕百姓谈及辽东边防。”

  “确实无奈。”王文龙叹气说。

  两人甚至不知道王文龙所说的上边之人就是万历皇帝,在发现永明城和美洲航线之前万历皇帝用《东人平生录》敲打过王文龙。

  而现在王文龙已经在与李成梁对着干,他也没打算多写万历皇帝不喜欢的剧情,而是决定将想要表达的内容一笔带过。

  王文龙已经在辽东之事上硬刚万历了,绝对得罪那老皇帝,没必要在写小说这种事情上再多拂皇帝的面子。

  王文龙窝在屋中写稿,何可纲和黄惟正则在一边自由翻看,一直到傍晚,毛文龙才来招呼众人以及印刷的工匠一起去用饭,晚上又在院子中点起火笼,工匠们借助火光加班加点的印刷演讲稿。

  四天之后,旬日,辽东、直隶、山东,几大报纸出奇一致的刊登王文龙在宁远的会讲文稿……顿时引起一片惊呼之声。

  三省舆论爆炸。

  对于宽甸六堡的问题,守城派主张撤防的理由一直是蒙古人势力强大,乃大明的心腹之患,蒙古人比努尔哈赤更加危险,所以必须加强辽东核心地区的防御。

  这个论点之前一直有李成梁、蹇达等一票辽东大员站台,显得坚实无比。

  守边派之前哪怕再是宣传李成梁和努尔哈赤的绯闻也无法动摇蒙古炒花比努尔哈赤更加危险这一判断基础,那么哪怕李成梁作风上有污点,守城就依旧是比守边更好的选择。

首节 上一节 402/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