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395节
苏州的活报摊上,先生绘声绘色的表演李成梁和努尔哈赤之间的“浓情蜜意”,看得台下观众呸声连连。而当他们听到李成梁为了对努尔哈赤表现爱意而葬送大明边防时,就更是既羞又怒。
这年头当然有各种针对官场人物的造谣,但顶多是编排对方为家小谋取私利、勾结太监祸害百姓等等,这年头又没有女性当官,官场上都是一群大老爷们儿,官场丑闻能往情事上牵连的实在不多。
王文龙的沟子文学一出,首先就能惊爆众人眼球。
且作为后世互联网上乱杀的阴谋论编造模式,沟子文学的内容集合了消息详实、辩无可辩以及耸人听闻三大特点。对于这年代的其他谣言更是降维打击。
席浪仙看见传单连忙去找冯梦龙约稿,要他在下一期的报纸上谈李成梁的事情,但这事情又还没坐实,他们不能胡乱造谣,必须选一个特殊的角度。
冯梦龙也在仔细研究,没过几天便将文章送到报社。
此君的文章角度着实清奇:
《辽东之传闻如何特别》
“世上本有谣言,然而未见如此谣言传播之迅速者,且辽东涉及之人,无一人敢出面辩驳。笔者查其原因乃有二:”
“第一,谣言中所记载之内容实在详实,比如李某总兵为努某请下敕书三十道,配合努某消灭海西女真,此皆确有其事。”
“这些消息本就有卖国之嫌,然而之前为何不为人所传?其原因乃是消息纷杂,普通百姓理解困难,这便是写着传单之人的第二厉害处。”
“传单居然选取李某总兵与努某的情事为勾连,顿时引人眼球。”
叙述了一番传单风传原因之后,文章最后冯梦龙还不忘夸奖:“能有如此复杂之技巧,可见写此谣言之人真是大才华也!”
冯梦龙对于沟子文学的态度是十分赞赏,能想出这玩意儿的人绝对是人才。他也果然不愧为小说家,在文章中直接就把沟子文学的独到之处给拆解出来:
名人都有各种细枝末节的记载,大多数人根本不会看,但沟子文学直接用卖沟子为主线将这些记载牵连起来,一来给了这些历史故事与解释,二来也让百姓意识到这些人物做过哪些奇葩事情。瞬间就能让一件事件火出圈。
冯梦龙的这篇文章一出,立刻受到江南士人的热烈讨论,文人们惊讶于这消息能够传得如此火爆,原来背后是有写作原理的,能创作出这传单的人不知是谁,但真是一个大人才!
而另一些人则是对这文章之中引述的描写津津乐道,冯梦龙不光解释沟子文学火爆的原理,还绘声绘色的将李成梁和努尔哈赤的绯闻拿来当做教材,比如“如何将两人的情感写得真实?请看以下这所言……”
王文龙发了传单之后立马跑回山东躲避。借助山东运河的便利,没过几天就看到了冯梦龙的这篇文章,然后便是乐不可支。
《苏州旬报》自持大报的身份,不好如小报一样刊载绯闻内容,许多读者虽然之前对此事有所耳闻,但还不知道李成梁和努尔哈赤之事的具体内容。
直到冯梦龙将这些传闻以拆解的方式转述,读者们才木瞪口呆的得知这故事的细节?
更缺德的是冯梦龙在复述之时还把传单内容给润色了。
王文龙原本所写的传单,文字朴实,只是交代清楚情况而已,对于王文龙来说,这也够用了,但在冯梦龙这位大小说家看来这样简单的故事显然是不配他的文笔。
此君在描写人物情感方面,可是明代小说家中第一档的,且冯梦龙专门写过一本《情史》描写各种恋情,其中“情外类”一章全都是同性之间的故事,于此道之上他的文笔可太强了。
他随便几个描写,就胜过辽东那些写传单的文人好几倍,将李成梁和努尔哈赤的感情写的若有其事,代入感非常。
《苏州旬报》作为大明销量最大的报刊,平均销量是每期五千份,而万历三十六年的头一期,在没有任何新小说的情况下,光凭着复述李成梁和努尔哈赤的绯闻,销量居然冲到了一万期……都快赶上王文龙小说结局时的销量了。
第732章 努尔哈赤的苦恼
冯梦龙的好文章借助《苏州旬报》作为天下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传播,使得这消息彻底传遍了江南舆论中心。
两个壮汉之间的浓情蜜意让许多江南男性百姓看的身体发寒,倒是不少江南的女性读者对这篇文章颇为喜欢。包括还有一些口味独特的男读者,也看得眼睛发亮,甚至找人去收集辽东的相关传单,回家慢慢阅读。
总之这次宣传是彻底火了,身处江南的百姓,至少有七成相信李成梁和努尔哈赤之间真的有忘年的不伦关系。
然后消息就开始向四周传播。
这种小道消息传播成本极低,传播速度极快。
消息先从辽东到山东,从山东到直隶,接着沿着大运河到江南,然后往四周扩散。
就比如在朝鲜,虽因为李家在辽东,边境大肆收缴相关传单,平壤方面还没收到这个传言,倒是从去往江南做生意的商人处传回小道消息,朝鲜文人在笔记中写道:“上国消息,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在辽东做大,全因李成梁与他有私情,据悉,此事发生于万历十二年三月,其时暮春……”
朝鲜书生最喜欢摘录一些中国传过去的小消息,而且往往煞有介事地将这些消息说是自己亲眼所见,毫不脸红。
比如什么永乐年间因为后宫斗争害死永乐的爱妃,永乐帝大怒,杀死了朝鲜女官贾吕氏和她的宫女两千八百余人。这故事纯属瞎扯,明朝后宫哪怕是皇后宫中也仅有十余人服侍,一个朝鲜的贡女怎么可能有两千多个宫女伺候?而这还是朝鲜官方史书《李朝实录》的记载。甚至《李朝实录》还写行刑时永乐皇帝“皆亲临剐之”——两千八百多个人行刑,永乐一天剐十个都得剐上大半年,贵为一国之君,天天凌迟人玩,这得是有多闲?
现在李成梁的这个故事又有细节,又有人物,甚至离朝鲜还挺近,朝鲜的文人就更得将之当做正史来书写了,估计上《李朝实录》也就是时间问题,李成梁的名声算是国际性的被毁。
被泼了这么多污水,李成梁也不是没有反击,他的反击方式是尽力的正本清源。
李成梁在辽东的势力不是作假,他真找到了给王文龙抓到皮岛上写传单的辽东文人,并且恩威并施的让之出面,在报纸上揭发了王文龙的阴谋。
但这时的舆论影响力早已经扩散出辽东的范围,李成梁的那点补救对于大局来说,真是不温不火。
挑起了舆论之后,王文龙在山东也立刻做出下一步布置。
王文龙自己奔赴京城,一路在各家书院会讲,讲座内容就是自己在辽东的耳目见闻,以及他去年出名的军事经济学,呼吁书生们阻止六堡撤防。
王文龙又托毛文龙、民党等在工商业群体之中传播舆论,陈述李成梁主持的辽东撤防会导致国土沦丧的结果,请求各界人士出来发声。
另外就是御史宋一韩在京城伺机而动,跟三党以及东林势力取得联系,鼓动他们都起来反对撤防辽东。
三方面互相配合,再加上京城的文官本来就对李成梁颇为不满,东林党又早想把手伸入辽东局势,正好借此煽风点火,事情终于彻底闹大。
辽东的高层面对各方面的讨伐自然不可能闲着,他们一方面紧急的联络万历皇帝,另一方面也试图在关内买通文人帮自己辩解。
蹇达、赵楫的门生故旧实力并不弱,特别是在蓟辽、北直隶一带,兵部、礼部之中的一些官员也和两人有旧,这些人都试图出来缓和。
然而这些人基本属于朝中干实事的一派,在党争之中没有位置,也没有自己的舆论机器。
这些年间东林和三党文官都想借助打压他们从万历手中抢来权力,他们不说话还好,一开口,舆论的攻击更凶。一个“李成梁私通京官”的名头直接就安了上去。
这名头可不是骂骂那么简单,李成梁作为掌握兵权的封疆大吏,阴结京城党羽,再往深一步都可以被告谋反了。
和赵楫交好的老臣赵焕评价说:“此非论事也,实欲处三人于死地。”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朝堂之中哪还有人敢为李成梁说话,就如李成梁所害怕的一样,所有人都开始与李成梁切割。哪怕辽东的文武官员,不敢得罪李成梁,但也都不敢再对撤防六堡表示支持。
整个大明的舆论都炸了,围绕着李成梁勾结努尔哈赤展开的讨论,甚至盖过了东林党对阁臣李廷机的攻击,东林党都不得不为之转变舆论方向。
赫图阿拉,建州女真中最早知道这消息的是负责与汉人处理文书事物的额尔德尼,此君通晓汉、满、蒙语,还是满文文字的创造者,今年年仅十五岁。
额尔德尼看到第一份传单就吓得连忙去找努尔哈赤汇报,努尔哈赤得知消息,同样是惊出一身冷汗。
为什么额尔德尼十多岁就能掌管女真和汉人之间的文书?因为之前做这事的是建州女真的大文人噶盖。
噶盖、额尔德尼两人当年一起创造了满文文字,然而五年之前噶盖就因为密谋刺杀努尔哈赤一事获罪而死。
没错,现在的建州女真内部正在进行残酷的权力斗争。
这五年间不光是嘎盖被杀,就在去年,和努尔哈赤联合的挥发部被努尔哈赤攻陷,努尔哈赤屠其兵而虏其民,女子全部充入八旗之家。
对付完挥发部而他是又将屠刀对向自己的盟友叶赫部,攻陷了叶赫部的乌拉城,焚其粮而毁其城门。努尔哈赤这些年在建州女真内部想要集中权力杀的人可是太多了,对他不满的人更是不在少数。
现在努尔哈赤和李成良的这桩绯闻传出来,对于努尔哈赤的形象绝对是重大打击。
努尔哈赤气的直用满语骂人,对外还要装做全然不知,试图封锁这些传单进入建州女真的统治区。然而这事情哪有那么简单,后金还没成立,努尔哈赤也没当上皇上,建州女真现在还只是一个松散的集权政体,要靠不断的征伐和结亲来稳固同盟关系,各部落的城市才不会听从赫图阿拉的号令。
不久之后,从瓦尔喀部的蜚悠城,到叶赫部的宜罕山城,女真各部落首领都在偷偷嘲笑谈论努尔哈赤和李成梁的绯闻。而且这些人还真相信。
努尔哈赤的几个儿子气得咬牙切齿,甚至有人自告奋勇表示要入关去把王文龙抓来杀掉,以泄此愤。
到万历三十六年的二月,两个从海上传来的消息更是让局势更加热闹——日本传来的新闻,杨天生打通了夏威夷到美洲的航线,朝鲜传来喜讯,从山东出发的队伍成功走海路到达永明城。
此两事皆为大明拓地千里,主谋者王文龙一时誉满天下。
第733章 拓土三千里
杨天生这次的船队配备足有上百人,他们在加州一带登岸,目力所及虽不是极其肥沃的土地,但气候宜人,天气温暖,大片大片的海岸土地足可以种植。
加州在后世的美国也是主要的柳橙产地,农业产量丰富,而且因为季风原因,加州的纬度虽然比福建高十度,但气温日照等条件甚至比福建四大平原要更好,福建海商惯种的作物在此地都能有极好收获。
大片大片极易开垦的土地让杨天生等人眼睛看得发直,且美国的西部原住民人口密度极低,杨天生他们是专业水手,不至于和欧洲人的所谓五月花号一样一艘船到此就饿的没饭吃,他们的补给十分充分,甚至足以拿出一部份作为礼物去结交当地的原住民。
论地理情况,加州比起台湾岛还要好,这地方是真正的地广人稀,原住民游牧采集、汉人开垦,一两百年内都可以做到两不相扰。
这年代的海外开拓,本就先到先得,更何况北美洲无主之地,杨天生用有限时间带着舟师尽量深入内陆,画影图形,起码圈下了后世洛杉矶附近的一大块地方。而且就如同王文龙所说,前面的土地往东南北方向延伸,一望无际,不知还能开垦出多少良田。
杨天生留了几十人在海岸建造灯塔,种植农作物,剩下的人杨帆返回夏威夷,然后一帆风顺的向亚洲大陆进发。
泉州城。
一个活报摊上,徒儿正弹着南音念报纸,周围早围拢了一群海商。
演出的徒弟唱了半版的内容,今天早上演出之前被叫去报社开会的先生激动的跑回来:“大消息,大消息!”
徒儿连忙起身,把位置让给先生坐,围观众人也有开口问的:“有何好消息?”
“莫不是你家婆娘又给你生了个胖小子?”
众人闻言,哈哈大笑。
又有人说:“如今有了香妃纱,女儿也能出外挣钱,说不定是生了个女娃娃。”
那先生被大家一笑倒是冷静下来,拿过徒弟手上的琵琶,转轴拨弦,然后唱道:“京城皇帝出榜文,扬帆千里讨奇珍。建阳先生忙筹划,杨家海主举路程。此去水波三万里,轻舟直取富贵门。”
一段过场唱罢,那先生高声道:“列位明工,晋江海主杨天生,探路美洲,过藩全舟而回,著下针路图,如今人已到了日本,不日便将返回大明!”
围着桌子的众观众一愣,接着猛地爆发出惊呼声:“好!”
那弹词先生也不说念报纸的事了,直接拿起琵琶对大家道:“我为大家唱一段《林之洋漂流记》。我中华人物,终于也有了自己的海外土地,此后出海不用再受外国人之胁迫了!”
“好呀!”
一群围观的海商大声喝彩鼓掌,甚至吸引来了更多观众,当听说到杨天生开辟新航线的消息,这些观众也直接加入鼓掌喝彩的队伍。
福建商人在海外受到的歧视实在太多,大家做梦也想有一块自己的海外领土,能够在那里享受主人翁的生活。
……
南京,衡山书斋。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