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372节
不少人之前对于保护性发掘的意义还了解的不太清楚。此时听到王文龙一说才明白。
有人点头道:“原来如此,发掘古墓是为了让先人的遗物不会烂在泥土之中。”
“怪不得叫保护性发掘,目的是保护,另外还有发掘的意义,这是今古两相全之法了。”
但还是有一些比较保守的人士依旧摇头:“那便让它烂在泥土里,人死之后开关见骨,无人性也!难道为了我等后人研究古人文化,就要使得古人尸骨颜面无存吗?”
对于这个说法,赞同者居然还颇不少。
王文龙也是无奈,一直到他穿越的前世,资讯发达还有不少人坚持认为考古和盗墓没有区别,更别说在此时,他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说服所有人,只要让其中大部分人能够接受保护性挖掘的做法就已经算不错。
第683章 贫穷的甲骨研究会
在六部街的年会结束之后前来看热闹参与会议的人便散了,只剩下甲骨研究会的研究员以及一些受邀请的人,大家一道移步前往北城,去往日中坊的火德真君庙。
京城的火德真君庙最早奠基于唐代贞观年间,如今庙宇的主体建筑是元代至正年间所修。两年之前,万历皇帝亲命将此庙改成皇家道观,重建了碧瓦重阁的殿宇,并且将庙宇的各大殿都改名。此时火德真君庙的重修工程刚刚完工,庙宇崭新华丽。
众人走过万历皇帝亲命题写牌匾的隆恩殿、辅圣殿,来到大殿之后的北湖。
火德真君庙于京城城北的闹市之中临湖而建,拥有京城内难得意见的湖光景色。
大家进入水亭坐下,从江南赶来参与会议的研究员“瘦居士”董斯张好奇的问沈德符:“不是才刚开完会,又到此地来做什么?”
沈德符笑道:“天当正午,自然是来吃饭的。”
“怎么到庙里来吃饭?”
沈德符左右看看,小声说:“还不是为了省钱?”
他指了指远处的石碑说道:“你可见了那两块碑文,可记得是谁题写?”
董斯张回忆着说:“我见一块乃是朱之蕃所写,另一块则是翁正春的手笔,倒都是会里的……这庙莫不是与咱们研究会的人相熟?”
朱之蕃、翁正春分别是万历二十年和二十三年的状元,朱之蕃如今已经去职,翁正春则巴结上了东林党,现在在太子朱常洛手下做事。
这两状元另外一个共同点就是都爱好金石,都是甲骨研究会的热心成员,虽然还没有选为研究员,但是其对金石学的了解在甲骨研究会的成员之内也是获得认同的。
沈德符笑着道:“不光是朱、翁二位状元公,这火德真君庙的督办还是咱们研究会中的吕元节,每月祝事都出他手,这庙中上下都奉他为尊?”
他道:“咱们甲骨研究会的会员都是清流雅士,若是要在京城的饭馆中吃饭,定然要找那山形水色俱佳的,那样饭馆,又在京城首善之地,包下一天要多少钱财?是以董会长只能让吕元节行个方便,用此地给大家宴饮。”
吕元杰是京中的勋贵,喜好金石学,去年已被选做甲骨研究会的研究员,勋贵子弟好宗教,此君的另一重身份便是全真道士,凭借清贵身份还当上了道录司的左玄义。
万历年间的皇宫灾祸不断,先是皇极殿遭大火,接着乾清宫、哕鸾殿也都遭受火灾,万历皇帝也是被烧怕了,于是专门重修火德真君庙。
并且为了皇宫不再遭受火灾,万历皇帝还自己出钱,特命吕元节主持祝祷,每月在火德真君庙搞五十场清醮——皇家打一场醮花费最少都在百两上下,一个月五十场,花费怎么都得五千两,这样的法事已经连做了两年了,还不知道要继续做多久,要不说万历皇帝是个会花钱的呢……
火德真君庙简直赚翻了,全京城的道士都在火德真君庙挣加班费,主持祝祷的吕元节被火德真君庙视为财神,他开口了,要庙里清场一天接待甲骨文研究会的成员,自然不是问题。
沈德符一番介绍之后也不禁苦笑说道:“咱们甲骨研究会声望这么高,其实所拥有的运作钱财还比不过一个道观,如今在安阳和辽东的考古处处都得花钱,上头的拨款又迟迟不下来,这些日子里,董会长为了挣钱都又开始卖字卖画了。”
董斯张闻言也忍不住摇头:“这年头,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安静安静,董会长要说话了。”
两人停止谈话就见王文龙董其昌以及甲骨研究会的一众领导连袂入场。
场中的桌椅早已临水排开,冷盘以及黄酒等都已先上了,董其昌等人谦让一番,坐入上席,其余的研究会众人也便纷纷捡位子落座。
火德真君庙的道士们在一旁伺候,见大家入席,便忙去叫起菜,不一会儿烧锅子、卤鹌鹑、肥羊、糟鱼等菜便流水般上了来。
吕元杰穿着一身道袍起身对众人笑道:“列位吃着喝着,还请留耳朵听小道多嘴一句:今日酒会上一应餐食都是建阳先生供应。”他对王文龙拱拱手,“建阳先生,要不要说两句?”
王文龙摆手笑道:“些许吃食算得了什么?董会长为甲骨研究会之事日夜操劳,今日参会上最有理由讲演之人该是董会长才是。”
吕元杰点头:“此言即是,玄宰先生,请吧。”
“那我便不推辞了。”董其昌端着酒杯起身道:“我做了一年甲骨研究会的会长,虽不成器,到底是将事情办了下来,这都仰赖咱们会中列位的支持,第一杯酒我敬大家这一年来的努力研究,预祝列位明年都写出好文章、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有所成就。大家满饮此杯!”
“多谢董会长。”
众人一番称赞,纷纷举杯共饮。
董其昌放下酒杯,又对众人道:“这第二件事乃是要感谢王建阳。”
他指指王文龙道:“建阳对我们甲骨研究会的贡献,无论是学风上还是理论上的都不用多说,而今他又对我们甲骨研究会有一大帮助。建阳决定个人捐资三千两,用于咱们甲骨研究会的研究工作。这些钱我已同理事会商量好了,各分出其中一千两用于洪山考古,另外一千两则资助会中个人的考古研究,列位研究古物:或是购买甲骨、古董,或是解决来往的路费、需要印刷书籍,有什么要求都可向会中申请。申请时间限时一月,理事会将会逐一审核申请,至多两月,便将帮助之钱款发放下去。在此,我谨代表甲骨研究会全员,感谢建阳慷慨解囊!”
捐三千两?还要拨出一千两,帮助研究会成员做私人研究?
在场研究员们面面相觑,安静一会儿之后便爆发出称赞之声。
“多谢建阳!”
“建阳这可是帮了大忙了!”
今日参加研究会年会的甲骨研究会成员总计有一百五十人,一些会员因为旅费困难或者是身体不便没有赶到京城,即使全部赶到了,加上还没有成为研究员的外围成员,整个组织的正式人数不过五百。
王文龙捐了三千两银子,相当于给每个研究会成员分六两。
这钱算多吗?
答案是:非常多,对于一些甲骨研究会成员来说甚至能挽救他们的学术生命。
第684章 宴会
六两银子在如今的购买力下大约能买六石粮食,换算成后世的重量是七百二十斤,如果再将一部分精粮换成粗粮,这些粮食足够养活两个成年人,换言之:这钱可以资助两个人完全脱产做甲骨文研究。
甲骨文研究会的名声虽大,但这一年来的运营状况却着实不算好。去年要不是王文龙帮忙,使得研究会脱离浙党的控制投入东林名下,甲骨文研究会能不能存续都是个问题。
而即使勉强保住了研究会,自从沈一贯去职后,朝廷给甲骨文研究会的拨款就从来没有给够数过。
现阶段,大家做甲骨文研究会的会员,名声上虽然好听,但是经济上其实并没有什么帮助。
甲骨文研究会的成员并不都如董其昌、赵崡一样出自富裕之家,其中很多人都是有才却无产的贫士,就比如董斯张,虽然因为受教育水平高,日子过得比普通人要好得多,但是还是需要靠给人写书挣钱养家,哪怕他再爱好考古学也没有多少时间能够投身于考古研究。
王文龙给他们的课题钱虽然分到手上只是几两银子,却也足以让他们每年能够抽出个把月,用于专心的研究、不用为稻粱谋。
董其昌和范允临这些研究会的领导就更感激王文龙了,三千两银子里有两千两会被用于资助安阳和辽东的考古。
之前两地考古工作都是研究会到处去化缘才能凑足路费,参与考古的队员们自己还要出一不少钱,有了王文龙的两千两帮助,董其昌和范允临的化缘压力都会小许多。
所以董其昌说甲骨文研究会一年的运作十分困难不是假话。
这一年研究会明明各种缺钱,却还承担了自己作为皇家学会的责任,远出塞外去挖掘古物,甚至还要顶住说他们是“偷坟掘墓”的舆论压力。
董其昌笑呵呵的听着众人欢呼,对王文龙道:“建阳,你还是说两句吧。”
王文龙在众人的叫好声中站起身来,举杯说道:“话我不多说,只希望列位都好好做研究,能够在研究会中一展才华!发掘国故,为我中华文明增光添彩!满饮此杯!”
“为中华之文明!满饮!”众人也都激动大喊。
王文龙又道:“红山考古发现的成果越来越多,明年开春研究会就又要组织一次辽东的考古队,招募队员的工作过几日便要开始,我相信只要给研究会十年时间,我等定然能够还原出一条上古之中华文明在辽东传承的脉络,届时咱们还要走出辽东去,出大凌河,进蒙古!”
“好!”
“啪啪啪啪啪!”
叫好声、掌声响成一片,许多甲骨研究会成员已经跃跃欲试,纷纷期待明年辽东考古又能出什么新成果。
考古学是真的很有意义,整理历史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自己文明的过程。
只可惜甲骨研究会虽然成立,但是却没有能够如想象中一般获得大量的官方支持,要不然红山文化溯源的成果会远比现在要多。
不过,王文龙向好处想,毕竟是开了个头,原历史上的考古学都还要几百年后才能出来呢,现在大明的甲骨研究会已经是全世界最早的有规范考古学思想的组织了。
王文龙讲话结束之后,宴会正式开始,众文人开始大快朵颐。
不少研究员都份外青睐肥肉。
便是身子瘦弱的董斯张也吃的满嘴流油。
这年头哪怕是文人家中也难得顿顿吃肉,毕竟社会生产力太低,百姓的普遍生活水准放在那里,有钱人也就比起普通人吃的稍好一些。佃农吃杂粮饭,地主也就不过吃白米饭,佃农吃咸菜,地主平常的餐食也顶多是把咸菜换成酱豆腐而已。
董斯张虽然每年也能有个几十两银子的出息,但肚子里照样缺油水,顿顿吃肉他同样会也觉得奢侈。
大家吃了些东西垫底之后,董其昌就拉着王文龙到处敬酒。
几人来到沈德符和董斯张这桌,董其昌先和全桌人喝了一杯,王文龙又专门端起酒杯对沈德符说:“虎臣贤弟两赴辽东,研究成果斐然,为研究会大壮了声势,这杯酒专敬虎臣。”
沈德符连忙举杯:“不敢不敢,建阳先生过誉了。”
想了想他又说道:“我只希望有一日,去辽东做考古如同在内地省份一般,再不需要小心翼翼,也不需要有人护卫,我等学者可以安然地追思祖宗故地。”
言罢他一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沈德符这几年已走了两次辽东,在镇夷堡一带的边境待了大半年时间,耳闻目睹边关情况,见的越多越发对于辽东局势感到忧心忡忡,而更让他忧心的是关内人对于辽东的漠不关心。
王文龙默然,也只能仰头将酒喝干。
当天的宴会一直举行到黄昏,不少人就在火德真君庙中睡下,王文龙喝的半醉,被李国仙和沈有容扶着上车回家。
第二日一早,王文龙又到六部街的甲骨文研究会办公地拜访,讨论研究会未来运营的细节。
董其昌昨天喝了太多酒,此时还有些头疼,揉着太阳穴道:“现在就是缺钱呀,不敢再开新研究了,明年组织考古队的次数也只能降下来。”
王文龙问道:“辽东、安阳一年两次考古本就不够,若有间隔,考古难度恐怕会加大吧?”
范允临点头叹气:“此正是我等担心的,每次我们挖到一半的考古现场,哪怕叫了当地人保护都没用,下一次再去多半就见到周围被掘地三尺的搜寻。甲骨、古玉如今在市面上都被炒高了价格,甚至关外的女真人还专门搜寻古玉以作‘祥瑞’。我们请求当地百姓看管,反倒成了他们的致富之道,我们考古队反成了给那群破坏古迹盗贼的指路之人了……”
王文龙道:“若如此咱们就应该想办法增加考古次数才是,既是缺钱的问题,何不筹集资金呢?”
董其昌摇头道:“不瞒建阳,我日日待在京城,朝廷上能拨的款子我全都讨要来了,便是明年的考古计划,我也已经是算上了明年可计划的钱的,实际到明年能不能到账都说不定呢。至于考古队中私人的钱财,建阳你是主动出了三千两,其他有钱有力的,我也一家一家打秋风过去了,实在只能勉力维持,哪还有更多资金可供筹集?”
王文龙笑道:“玄宰不要只想着公家和咱们研究会内部人员,可以向京城的有钱人家筹款嘛。”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