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347节

  孙承宗纵论道:“若由我来管理辽东,第一件事便是裁撤文官。我在西北边境上待过,知道当地武官长期驻扎对于边防情况的了解远胜于外调的文官。山西尚且如此,辽东地方广阔,局势复杂,武官都是地头蛇,派去的外地文官连基本状况都了解不清楚,施政起来注定是错漏百出。何况朝廷一派还派了那么多,非但起不到监督的作用,还大大降低了辽东的治理效率。既然无用,不如裁撤。”

  王文龙问道:“辽东的武官本来就是铁板一块,若是裁撤了文官,难道不会培养出军阀?”

  孙承宗点点头:“我与建阳对话方能实话实说,定然培养出军阀,但即使培养军阀也比现在辽东局势要好,此时之辽东若是碰上女贞寇边将没有一战之力。辽东军阀好歹能够保守土地,比花钱守不住地要强。”

  王文龙点点头,孙承宗说的还真是实话,萨尔浒之战就是文官主导辽东作战的最好效果,十几万军队调动起来了,也出战了,但是打不过。如果辽东真变成军阀主导,萨尔浒之战的结果说不定要好得多。

  不过王文龙毕竟是穿越者,他知道辽东局是有更好的整理办法。

  王文龙道:“我却以为不一定要出现军阀即使没有文官,也有办法管理武将。”

  孙承宗皱眉看着王文龙,不知道王文龙有什么办法。

  王文龙道:“辽东的治军,文官办不了,武官会成军阀,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管文官武官都要守法,八个字‘修明法度,以法治军’。”

  孙承宗思索了一番,微微皱眉,既没有认同也没有反对,而是等着王文龙继续说。

第629章 智囊之才

  王文龙道:“辽东的治理难点就在于此地山高水远,卫所军户极多,几乎是一个武人社会,如果不增加文官管理,武官定然成为军阀。正因如此,朝廷向辽东所派出的文官和太监数量才会越来越多,如此数量的文官虽然管住了武官,却直接使得武官无法形成足够的战斗力,强如李成梁到了辽东也只能屈从文官意志,不敢在边境上有丝毫巩固。”

  孙承宗点点头,王文龙的分析切中辽东边务的要害。

  王文龙继续说:“所以对于辽东的军士不能不管,但也不能让叠床架屋的文官体系去管,以法治军同时又可以最大的减小文官体系带来的效率低下,其前提便是能有一个直出中枢的大官负责辽东防务,甚至最好是阁老直赴辽东。”

  孙承宗闻言惊讶道:“阁老赴辽东?有这可能吗?”

  内阁阁老放着大明这么多事情不管去辽东治军?这想法在孙承宗听来实在太过荒唐。

  王文龙笑道:“按现在局势的确不可能,但是这已经是解决辽东危机的最好办法。”

  他分析说:“要想加强辽东的军力,必须加强武官的权力,甚至破除以文御武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控制武官的惟一办法就是直接由内阁中枢统领辽东军务。那么多文官人多口杂,办事效率不高,将这些文官的工作全部集中在一个阁老身上,那办事效率自然就高起来了,阁老对于辽东的防务和武官如臂使指,同时在朝中又有绝对威望,稚绳想想看,如此一来你所想要的辽东重整的格局是不是就此成立了?”

  孙承宗的第一反应是目瞪口呆,王文龙说的话在他听来简直如同天方夜谭。

  但是细细思索之后,孙承宗又不得不承认:“建阳所说这方法似乎的确可行?如果真有一个阁老赴辽东,的确能够取代辽东层层叠叠的文官所而直接统领辽东的大将。”

  王文龙道:“我以为将辽东的武官全部由一个督师掌握,这是朝廷能够容许,同时又能够最大强化辽东防守的唯一办法。”

  孙承宗道:“可若要如此,这位督师必须要获得朝中各派,甚至是圣上的绝对支持。这可就难了……”

  “的确很难,但也不是绝无可能。”王文龙说道。

  孙承宗有些不相信,道:“如此之信任,哪个朝臣能够做到?”

  王文龙看着孙承宗,孙承宗明白了王文龙的意思,接着便是摇头苦笑:

  “我何德何能能有那样本领?”

  王文龙笑道:“稚绳是大明一等一的人才,我信你有这样的本事。”

  孙承宗一愣,看着王文龙不似开玩笑的眼神先是茫然,接着便是收获了赞誉的荣幸,他道:“承蒙建阳抬爱,我虽无这样的本领,但也当勉力为之。若有那一日,以身许国便是了!”

  王文龙笑道:“此乃大丈夫言也!我当等着先生做辽东都督建立铜墙铁壁抵御外敌的那天。”

  孙承宗哭笑不得,他只把这话当做是伟大的梦想,而王文龙的语气之中却好像是把此事当真了。

  孙承宗摸着自己长长的胡须,心中倒也不禁想象自己能够执掌辽东大权时他要先做哪一件事?

  王文龙对于孙承宗自然是全然相信的,因为他所说的辽东解方其实就是后来孙承宗拯救辽东局势的方法。

  和孙承宗接触了几天之后,王文龙相信本时空,无论历史被他这个蝴蝶翅膀如何煽动,只要不把孙承宗扇死了,孙承宗多半还能够有机会走到那样的高位上。

  关键是孙承宗这个人的人格魅力太强了。此君有见识,有谋略,而且并不自命清高,为了达到目的甘心去做许多委屈求全的事情。

  这种人放在什么位置上都吃得开。

  原历史上,孙承宗在当了朱常洛的老师之后,又接着当朱常洛的太子朱由校的老师,朱由校在各位师傅之中最喜欢胡须很长的孙承宗,孙承宗上课的水平高,又很容易得到孩子喜爱,朱由校读书时就曾对长辈表示“我偏懂他讲”。

  后来朱由校当上皇帝,孙承宗作为天启皇帝的老师获得了皇帝的绝对支持,以内阁阁老的身份担任山海关督师,一上任就先裁撤掉辽东的一大票文官,让辽东的武将直接对他汇报情况,一己之力负担起辽东守卫的全部职责。

  有如此的地位,孙承宗接着才有能力调动辽东的防守局势,建起了关宁锦防线,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的二十年间都没有能够打破这道壁垒森严的军事防线,为大明的辽东守局大大争取了时间。

  而这种治辽模式最大的危险也正如孙承宗所说,辽东的所有权力全都集中在一个督师手上,一旦这个督师失去了皇帝的信任,辽东局势就将在一夜之间风云变色。

  历史上以孙承宗得到天启皇帝绝对信任的身份也只能维持督师大权三年。

  辽东督师的权力实在太大了,天然就是党争之中的靶子。孙承宗守辽东时无论获得了再多的成绩,一场失败直接就会受到满朝排挤,然后便自然而然的被赶下位置。

  到了崇祯手上的各个督师就更惨,崇祯对于他们的信任远不及天启皇帝对孙承宗的信任,辽东的防守也再也没有回到孙承宗统领辽东那三年的如臂使指状态。

  这其实说明由督师指挥辽东防务的模式终究还是有缺陷。

  但如果没有孙承宗建立关宁锦防线,满清叩山海关的时间肯定会比原历史还早。王文龙之所以专门和孙承宗说明了他日后防守山海关的方法,就是怕他这只蝴蝶翅膀扇出来的影响会让孙承宗没有像原历史一样去建立关宁锦防线,那晚明的局势只会比原时空更加可怕。

  而孙承宗也从王文龙的谈话之中收获颇多。

  接下来几天孙承宗经常和王文龙一块聊辽东局势,王文龙在这个过程中将历史上孙承宗如何治理辽东的方法掰开了,又重新喂给了他。

  这其中许多方法都是原时空的孙阁老经过许多思索才得到的,而王文龙只要查阅史料直接就能说出来,于是一些王文龙想出来的点子往往让孙承宗拍案叫绝。

  几天的谈话之后,孙承宗收获了一大堆治理辽东的计谋,同时也对王文龙这个人印象深刻,认为王文龙是绝对的智囊之才。

  接下来整个三月王文龙都在京城度过,为万历的龙洋开海公司站台做会讲、到物理学社交流指导、参与各勋贵府上的宴会……忙得不可开交。

第630章 米尼弹

  龙洋开海公司的运营方式按照王文龙的建议总共分成三次入股,第一次是由万历皇帝、李太后、朱常洛、福王等皇家投入第一笔资金,第二次入股则是吸收宗室的股分,第三次入股打算面向全天下的百姓富户吸引资金。

  四月初,伴随着各亲王府中的钱财送到京城,龙洋开海公司的头两笔筹款总算是完成了,总共弄到了四百多万两银子,比此时大明国库的银两还多。

  万历皇帝看到这数字开心不已,王文龙和邹义都受到夸奖,只不过这是帮助皇帝的私人公司干事情,朝廷不好因此给王文龙和邹义加官,只能将奖励转化为实质。

  王文龙得了一千多两的赏银,还别嫌这个数字少,李化龙打完平播州之战,朝廷给的赏银是二百两。袁崇焕后来做辽东巡抚打了宁锦大捷,因为得罪了魏忠贤,朝廷给他个人的赏银更是只有三十两。

  王文龙这一千两银子奖赏已经算是顶格发放了。

  在公司二轮融资的股东聚会时,邹义笑着对王文龙说:“建阳在筹款中的功劳圣上都记着呢,这一千两银子便可作证明。”

  王文龙嘴上表示感谢,心中却翻了个白眼万历皇帝说给他银子,却到现在还没送来,诚意实在有些缺乏。

  王文龙对邹义道:“请公公帮我把这钱领出来后便买成股票放入第三轮的公司融资之中,也算是我为公司尽的一份心力。”

  邹义点点头:“这个好说,不过公司的第三轮向富户百姓融资该如何做,建阳可有建议?”

  王文龙笑道:“我已有份章程在心中了,若是公公同意的话,便按我的法子,先不要把第二轮融资完成的消息放出去,且让宗室入股的消息先在京城市场上炒一阵子。”

  邹义在前两轮过程中已经见识过王文龙对于公司运营的能耐,乐得听王文龙的建议,当下满脸欢喜说道:“建阳胸有成竹,我也就放心了。咱家忝列公司掌柜的名头,其实所干的事情远不如你多。这次操作权在咱家手上,效果好,圣上的嘉奖下来我当为建阳保举,效果不好,罪责我来承担,绝不让建阳你劳心又受罪。”

  邹义能够爬到御马间总管的位置,做人水平还是有的。

  王文龙笑道:“谢公公好意。”

  两人正聊着,王文龙就见李文松急急忙忙跑了过来显然是有事情,邹义颇有眼色,拱拱手说道:“我去那边看看,建阳自便。”

  “公公慢去。”王文龙说。

  邹义远远和李文松打个招呼便转身离开,李文松把王文龙拉到僻静处才问道:

  “太子殿下所交代的事情有想法了吗?”

  李文松对于太子培养自己党羽的计划十分上心,不光为了讨好太子,更重要的是想要朱常洛有能力去对付郑家。

  郑家就是京城脚下的大兴人,家族显赫起来之后在京城的势力盘根错节,经常有些过于嚣张的举动,惹得京城中的勋贵外戚普遍对郑家有些意见。

  朱常洛的母亲王恭妃一家就对郑国泰恨的咬牙切齿。原历史上万历死后郑家失去靠山,李家和王家就迅速对郑家开始刁难,万历死后第二年,王恭妃的弟弟就告郑家欲行不轨,虽然后来被查明是诬告,但郑国泰的儿子郑养性还是因此被调离京城,郑家由此败落。

  王文龙笑着说道:“最近我倒有些想法,不如太子也办个类似于物理学社的学会?”

  “学会?研究什么?”

  王文龙道:“火器。”

  李文松听的满头雾水:“太子殿下在京中并不认识什么研究火器的人才。”

  王文龙笑着说:“太子殿下囊中尽有可以负责经营事务的人,这就足够了。”

  “我最近发现了一种效用极好的新弹药。就像苏州的宝泉局制币厂由物理社负责一样,如果太子殿下同意,可以试创办一个火器研究会,帮助工部的官营工厂制造火器。”

  李文松连忙问:“有这种能让工部另开一条产线的弹药?”

  王文龙道:“等我把准备做好,再同玄成细说。”

  王文龙所说的新款弹药就是米尼弹。

  米尼弹在历史上是为了解决前装线膛枪装填速度太慢而被研发出来的,米尼弹绝对是划时代的发明,大大的加快了专要速度,还减轻军队的补给难度,即使用在滑膛枪上也能起到不错效果。

  王文龙在军中试过这年代的鸟枪,因为没有膛线鸟枪的气密性比起线膛枪要差不少,鸟枪子弹做的必须足够大才能堵住发射时的气焰。这就导致此时的鸟枪装弹困难,拿小木锤敲上半天才能把子弹装进枪膛里,而且还必须再三确认是否子弹抵住了发射药,如果子弹和发射药之间空隙太大是会炸膛的。

  鸟枪的装弹速度非常慢,在战场上三轮射击之后骑兵基本就冲到面前了,这时火枪兵对上骑兵就是送死。

  而米尼弹弹头小,依靠的是弹头后部的凹槽受到发射药激发时的砌体冲击突然扩张达到密封效果,小弹头只要轻轻一捅就能装进枪管,能明显提高装弹速度。

  同时米尼弹还是一种定装弹,发射药和弹头都是先用蜡纸包好,装药之时只要咬破纸包,将火药倒入枪膛即可,节省了打开牛角火药瓶往枪膛里灌发射药的这一步骤,这又能把装弹的效率提升一节。

  王文龙虽然不会制造火枪,但是有人会啊,王文龙打算去找几个工部和兵部有名的造枪工匠,米尼弹的制作难度并不高,提出设计思路后顶多十几天就能造出样品。

  至于为何不做配合米尼弹的线膛枪。

  一来王文龙不知道以现在大明的造枪水平能不能做出合格的线膛枪,二来就凭大明官办作坊的效率和官僚系统的效率,即使做出来线膛枪也不可能马上取代鸟枪在军中的地位,王文龙打算提出思路之后让工匠去试试,能不能成,只能看实际情况。

  米尼弹的制造成本并不比铅弹要高,这东西肯定是能推开的。有了米尼弹的加持,大明火枪兵在战场上的战斗力会大大增强。

  这年代的火枪兵相当鸡肋,火枪发射速度慢,有效射程也只有两百多步,直到一百步的距离上,棉甲也能将火枪子弹挡下来。

首节 上一节 347/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