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314节

  王文龙在中国人之中鼓吹民族主义、科普殖民地运作方式,成为科恩的眼中钉实在再正常不过。

  直接来对付王文龙不是好办法,荷兰人塑造对王文龙不利的舆论,只会给王文龙的名气加分。

  即使荷兰人找间谍把王文龙杀了,先不说他们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哪怕付出相当高的代价得到成功,也只会使得王文龙的名声更大,还会让荷兰人惹来众怒,不光是大明的商人恐怕朝廷也会对荷兰人不得不做出一些举动。

  而此时虽然丰臣秀吉已经死了,但是他当年做的事情造成的影响还远没有消退,现在大明朝廷和福建商人最为厌恶的势力就是倭寇,想要降低王文龙的影响力,把王文龙和日本人扯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办法。

  特别是荷兰人此时正在东亚洋面上和日本商人竞争生丝贸易权,科恩这一招还真是釜底抽薪,如果成功肯定会给王文龙带来不小的损害。

  “那些日本人现在在哪里?”王文龙问道。

  李国助回答说:“诸綵以厦门港封锁严密的借口让那些日本人先住到了厦门附近的一个小岛上,他们要带上岛的东西,书信货物之类的也没动,说是等待咱们的发落。”

  诸綵还真是个两面三刀的人物,既通知了李家和王文龙,又不想得罪黄程,到现在,他除了看了一眼那些日本人所带的宣传单和货物之外依旧对那些日本人伺候的好声好气。

  诸綵也没有违背和黄程之间的约定,他只是答应帮黄程把日本人和货物送上厦门岛,又没答应不准将货物信息透露出去。

  王文龙思索一番,道:“让诸綵送那些人上岛吧,如果现在把这些人除掉,荷兰人还会派来下一批,咱们只会更麻烦。”

  “这……”李国助有些犹豫。

  王文龙笑道:“你让他送人,然后在岛上监视住那些日本人,不要打草惊蛇,我去通知衙门。”

  李国助这才点点头,又颇为感慨道:“海五路请来黄程,只以为他和葡萄牙人关系好不会轻易把消息透露给荷兰人,哪知道这人居然是荷兰人的探子。”

  王文龙点头道:“这也是我写《民族国家论》的初衷,咱们海外商人实在是太不团结了,有奶便是娘。”

  黄程和诸綵大哥不要笑二哥,都是唯利是图两面三刀的人物,某种程度上也可说是海商的形象代表。

  黄程也是福建人,早年去澳门经商,通过和葡萄牙人之间的关系在澳门好生发迹。

  历史上几年之后,黄程还会提携自己在福建没有出路的外甥去澳门一起发展,他的外甥名叫郑芝龙,为了在澳门混出头,郑芝龙和黄程一样受洗信奉了天主教,郑芝龙在家中行大,教名是“尼古拉斯·一官”。

  看到这样的背景就能发觉郑芝龙起家过路程的奇怪,澳门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人和信奉新教的荷兰人是死对头,但郑芝龙后来却是通过跟荷兰人贸易而起家——郑芝龙和黄程这舅甥俩在历史上就是从葡萄牙人那里反水到荷兰人手下的。

  至于他们信奉天主教、受洗、用教名的虔诚态度,基本只是为了方便做生意。

  事实上,郑芝龙的起家就是一个反复横跳的结果:先帮葡萄牙人对付大明、再帮荷兰人对付葡萄牙人、接着帮荷兰人对付大明、然后又利用大明朝廷对付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后来帮助大明对付满清,最后投降满清。

  郑芝龙的力量非常强大,但没有一个理想做主心骨就注定他永远无法像他的儿子郑成功一样成为青史留名的大英雄。

  王文龙写《民族国家论》的初衷,就是希望大明的郑成功多一些。

今晚下班有点晚

  今天不一定能发出来了,写不完可能就要明天一起补

第557章 抓间谍

  随着台湾岛的开发,福建沿海的走私贸易也越发的壮大起来。

  厦门岛上,海五路的商业会馆前。

  刘香冲着一个年轻人笑着拱手:“陈兄弟,你也来了。”

  陈衷纪笑道:“刘老哥今日来的好早。”

  陈衷纪是晋江的大海主,当年还差点被李但介绍给李国仙,他和刘香是老相识,原历史上两人都是跟随颜思齐开台的干将。

  这两年陈衷纪也追随杨天生一起在台湾岛上参与移民,历史上颜思齐死的时候他手下的移民村落也只不过是三千人的一个小镇子,而如今早个十几年杨天生手下就已经掌握了这样的力量,陈衷纪也比原时空发迹更早,他现在才刚满二十岁,却已然登上了东亚海上竞争的舞台。

  “请进请进……”杨天生笑着出来欢迎,不一会儿又眼前一亮,冲着远处一个黑乎乎的汉子招手:“杨兄弟,这边来。”

  杨耿,原历史上的“十八芝”成员,郑芝龙集团中杨字营的首领。

  此人不是海主,而是泉州的枭雄,原历史上他在泉州一带颇有势力,被郑芝龙招揽到麾下。杨耿年龄比郑芝龙大了二十多岁,万历年间就已经是泉州的黑道头子,在陆地上干这些黑白买卖,看见海上生意好赚,于是主动投靠海商成为打手,如今也拉起了自己的海船。

  杨耿进入会馆后海商郑明、郑彩也相继到来,这两人倒真和郑芝龙是一家,只不过是他的叔伯辈,现在的郑芝龙还不满十岁。

  “恭喜恭喜。”“发财。”

  众人拱手互相说着吉祥话,笑着走进会馆。

  王文龙来到会馆之时,许多人都闻言迎了出来,围在王文龙的滑杆边上和他打招呼。

  “建阳先生好。”

  “诸位好,诸位好,发财……”王文龙也笑嘻嘻的团团拱手。

  黄程和众人一起到会馆门口迎接,眼睛却仔细盯着街面上的来人。

  王文龙满脸热情的来到他身旁道:“您就是在澳门开买卖的黄程黄老板?”

  黄程一愣,暗暗流汗,面上笑道:“正是在下。”

  “您可是名满两广呀。”王文龙笑着奉承。

  黄程连忙笑道:“哪里哪里,建阳先生过誉了。”

  ……

  海五路的会馆门前热闹非凡,离会馆相隔一条街,李家的一个铺面里,巡抚衙门的公人小心翼翼地监视着会馆门前的动静。

  “那三个鬼鬼祟祟的就是倭人。”刘香手下的师爷指着远处道。

  “要不咱们先上去把他们抓起来。”班头紧握水火棍,神色紧张。

  “不要打草惊蛇,看看他们和哪个接头,最好一下子把一串人给带出来。”说话的是锦衣卫南镇抚司的一个百户,姓陈。

  锦衣卫的正式机构只在南北两京设立,福建因为长期防范倭寇,也经常有锦衣卫的派出官员前来公干。也是黄程倒楣,王文龙去通知镇海楼时正好就有个锦衣卫百户在泉州,而且他就是前来防倭的,查了半天没查到几个真倭寇,王文龙这人名气大,这样的名士居然被倭寇给盯上,陈百户得知消息之后亲自来提点兵马。

  锦衣卫办公受赏的途径几乎全靠上司提携,有相当高的私人评判成分。

  荷兰人、倭寇再加上王文龙哪一个都是响当当吸引眼球的题材,陈百户如果能把这案子办的出彩,肯定能被上司看到。

  荷兰人想要用倭寇来诬陷王文龙,肯定不可能直接派倭寇在大街上抱着王文龙的大腿就攀关系,而是要通过一系列刻意安排的“巧合”,使得王文龙通倭的事情“败露”,这其中自然还能挖出在厦门岛上的其他荷兰奸细。

  ……

  陈百户对本地的卫所兵吩咐:“眼睛都给我盯仔细些,待会儿那几个倭人一路上所接触到的等,都给我派人盯住。不要想着这么快把事情搞清楚,他们边做咱们边看,事后一个个拿去审问就是了。”

  接着他又对一旁的泉州府班头吩咐道:“建阳先生那里可派人保护的紧了?”

  “已经派了五个公人贴身护卫,若是建阳先生受了伤,您砍我的脑袋。”

  陈百户冷冷说道:“砍你脑袋有何用?若是建阳先生出了问题,就是你这班头以及手下之中有通倭的嫌疑,到时候一起抓去审就是了。”

  泉州府的班头闻言不禁浑身一颤。

  地方上的公人对于锦衣卫也不怎么熟悉,各地还常常有关于锦衣卫或神奇或恐怖的传说。

  更何况锦衣卫虽然被文官认为是鹰犬,可锦衣卫户籍依旧是真正的世袭官员,地位比班头衙役这些子孙都无法考科举的贱户高了不少,当地的班头对于这陈百户还是相当惧怕的。

  几人说话间就看见那几个已经穿上明人服饰的日本人一脸崇敬的表情向着王文龙那儿走去,手中还各自拿出书信礼物,显然是要和王文龙攀上关系。

  而边上则有几个商人悄悄互使眼色,还有人装作一脸惊恐的向后逃窜。

  不一会儿值守在附近的班头便跑上楼来报告:“有个商人对街面上的弟兄说他发现了倭寇,想要向上报告。人已经被扣下了。”

  “没有其他异动了吗?”陈百户问道。

  窗边盯梢的锦衣卫说:“那几个倭寇已经进了会馆。”

  陈百户才点头说道:

  “收网!保护好建阳先生以及各位海商,别让那倭寇狗急跳墙。”

  霎时间,几十个公人就冲下楼去。

  王文龙早在看见那几个过分热情的商人围上来时就有所察觉,那些日本人虽然闽南口音的不错,但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恭维之语,大概是能够地道说出的闽南话也就这么几句。

  王文龙心中戒备,一看出不妙就离他们远远的,更是不收东西,那几个日本人正拼命向王文龙身边挤。

  这时突然听见身后有人叫喊,王文龙身旁保护的两个锦衣卫和三个公人一下抽出铁尺向那四个日本人扑去。

  那四个日本人一愣,接着掏出武器想要反抗,而旁边的其他商人则是一脸愕然,不知发生了什么。

  这时边厢又冲出几个手持长棍的壮汉,这些都是三一教的武堂成员,二话不说,对着那些日本人就猛戳。

  三一教的武堂弟子手上功夫相当硬扎,棍法中有“十棍不如一戳”的要诀,这些地址手中拿着的白腊杆足有四五斤重,而棍梢却只有硬币大小,把四五斤的力量集中在硬币大的一点上释放出去,跟用四五斤重的锤子对着身上砸一下也没啥区别。

  原本几人还想反抗,被戳了几下之后便是多处骨折,疼的哇哇叫,彻底失去反抗能力。

  这时附近的公人们也都跑了下来,泉州府的班头大声嚷嚷:“衙门办事,捉拿倭寇!”

  会馆中的商人们才反应过来,连忙有人往后边躲,还有人脸色大变看向杨天生——会馆中通着日本的商人可是不在少数,纷纷害怕此事和自己扯上关系。

  至于黄程等人则根本没有逃跑的机会,早在在偏厢被三一教的人给捉住了。

  这一次行动总共捉了三十多人,只要和那几个日本人有几句交谈的好坏不论全部带走,包括给那日本人卖扁食的、接待住宿的,甚至有个挑担儿刺青的师傅都没放过,一一被请进衙门坐水火凳。事后在其中抓到的荷兰间谍总共是十人,黄程便是头号罪犯。

  而黄程对荷兰人也没多少忠心,毫不犹豫就供出了李锦,唯一可惜的就是李锦早在这事之前就已经撤离泉州,只抓到了一些他的下线。

  此事迅速被《旬报》报道出来,接着《苏州旬报》也跟进。

  立时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第558章 经典故事模板

  荷兰人陷害王文龙的事情闹得很大,毕竟这是锦衣卫办案,还牵扯到了王文龙这么一个名士,徐学聚早就知晓此消息,之前怕走露风声,这时徐学聚则主动站出来表示福建定将此事彻查到底。

  福建缺官,好在本地的御史还没卸任,作为地方上的言官代表,福建御史也马上上书汇报情况。

首节 上一节 314/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