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306节

  “之所以如此,只是因为白娘子和许仙两人的情感都很似真人,我等日常所见之夫妻,哪有照着三纲五常生活的,还不是时不时磕磕碰碰,但依旧互相扶持,白蛇传将这一关系搬到戏台之上,于是人物一下就活了,比之那些道德夫妻反而要动人的多。”

  “又说白蛇传中的其他人物也有真实面貌,就比如许仙一家之中的许大娘,她知道白蛇本是妖身,但是却十分理解白娘子,与弟妇惜别之后还帮助抚养许士林,而且回到家中就对许仙破口大骂,听她这段词:‘大娘此刻怒重生,怨骂兄弟没良心,你妻何等来带待你,敬重夫主胜如宾’,这人物多像是日常所见的妇人?”

  李玉道:“白素贞骂许仙,观众骂法海,只因这些人物都是活灵活现。取法现实,直入人心,我以为这就是《白蛇传》真正动人之处。我等生活日用之中,有何等多的情感,为何舞台之上却只为那三纲五常来张目?”

  “戏既然是唱给凡夫俗子听的,正应该多讲些这样凡夫俗子的话语,多用些这等凡夫俗子作为戏台上的人物。”

  此言一出,船上的文人们瞬间佩服。

  李玉是什么人物?此君乃是历史上明末的重要剧作家,虽然没有到李渔的境界,但也是几十年间之翘楚,所写的《一捧雪》《占花魁》《清忠谱》一直到后世,都是各大曲种的传统剧目。

  李玉的作品最利害就在于描写人情世态,他的笔触往往用于描写富豪之家贪富欺贫的丑状、歌颂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努力,反映的是此时江南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

  也因此李玉的作品在江南流传甚广,他的剧本集被江南文人称赞为“骚坛鼓吹,堪与汉文唐诗并传不朽”的佳作。

  李玉一针见血指出了《白蛇传》能够成功的真正原因,就是白蛇传的故事,足够贴近现实生活给观众带来极强的代入感,而不是刻板的说教。

  船上众人细细一想,便心中佩服,李玉指的点实在太准,他的评论直接就将话题终结了,大家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回去思索怎么样能和白蛇传一样写出帖近现实的人物和剧情。

  这时潘之恒突然问:“玄玉过几年可要去科考了?”

  李玉道:“我在家中也稍稍用功,只是不知能否上场。”

  何三畏道:“玄玉要去科考了?这可是好事呀,什么时候?”

  李玉回答:“最好就是明年的场子,只是还没得到主家同意。”

  “此事相国家该不会反对吧?”沈璟也忍不住关心问道。

  李玉苦笑一下,讲述说:“相国是支持的,只是我家主人想要我在家中完备了礼数……毕竟相国年纪也已大了,若有那一日,家班不能没人操持。”

  因为父亲是申家的仆人,所以李玉也是奴仆身份。

  李玉的父亲已经用钱把李玉买出了奴籍,按照法律李玉是可以去参加科举的,但是光是改了一个籍贯没有用,如果李玉想要彻底脱离奴籍,还需要申家承认李玉不是申家奴婢的文书,要不然申家只要到衙门里一告,李玉的籍贯直接就会被改回去。

  申时行和儿子申用懋对李玉还是不错的,但李玉是分给申用懋儿子的仆人,申用懋的儿子现在又正在管家中钱财——申家戏班是申府的很大一块财源,如果没有李玉这样的人才来管理,会给申家带来不小的金钱损失。

  所以申用懋的儿子一直用申时行年纪大了,他过世之后需要家班操持丧礼李玉这段时间不好离开的话留住他,不让他参加科考。

  申时行和申用懋虽然对李玉不错,但毕竟李玉不是他们的血脉,于是也没有发声帮助李玉,实际上默认了硬把李玉留在申家。

  张献翼问道:“你的下一个剧本由哪个班社来演?”

  李玉小声道:“申家班……”

  潘之恒听到这话,顿时冷哼道:“相国家就是如此折辱人才!”

  李玉作为著名的剧作家,同时又是申家班的管事,他写的所有剧本都变相成为申家的财产,在申家演滥之前想要给外人演都不行。

  众人听到李玉这话,也能感觉到李玉所受的限制何等之强,明明是一个如此有才华的青年,想要科举不让自己写了剧本都不能拿出加班去,身家完全是把李玉当做聚宝盆每当李玉这儿产生了什么新价值,就全部被申家收割去。

  沈璟说道:“如今民党在南京开了一个衡山书斋,玄玉不如跟家中说一声,到书斋去当个先生。”

  沈璟觉得李玉必须要找到一个可以帮助他离开申家的势力,要不然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他想到衡山书斋和民党最近正有人在鼓吹“削鼻”,民党肯定愿意接纳李玉这么一个有名望的人物加入,而李玉也就有了靠山。

  “只怕去不了,”李玉苦笑一下,道:“我家主人最近托我长留苏州,主人说申家班演出的场子太多,还准备要练一队歌伎出来。”

  众人听了默然,申时行和他的儿子申用懋这两辈人或许还有些理想主义,但再到申时行的孙子这一辈早就已经是读书不成、贪得无厌,成了完完全全的土豪劣绅。

  申用懋的儿子只想着利用李玉多榨取利益,怎么会给李玉逃离的机会?

  他用还要训练班社的借口留住李玉只不过是不想撕破脸而已,如果矛盾真的激化,申用懋的儿子说不定直接就告到衙门去把李玉恢复奴籍,那时李玉才是连进科场的可能性都没有了。

  沈璟想着李玉的情况,也突然有些理解为何衡山书斋之中会有穷苦子弟号召“削鼻”,这一纸奴籍实在是太压抑人了。

第541章 但有井水处皆谈白素贞

  伴随着在虎丘曲会的一场场演出,《白蛇传》迅速在江南流行起来。戏曲在这时是最受欢迎的娱乐形式,甚至流传的比王文龙的那几本小说还要更快,毕竟戏曲故事平民百姓都看得懂,小说阅读却还需要些许的识字门坎,要不然就得要找人来念。

  男性观众羡慕许仙的艳福,对美貌而又钟情的白素贞痴迷不已,而女性观众更是特别吃《白蛇传》俊男美女的爱情故事,不到半月之间,整个江南都听闻了南京坤班所演昆曲《白蛇传》的名声。

  有人在虎丘连看几日,模仿下《白蛇传》的剧本到别处搬演,有人将白蛇传的故事改编成评书、弹词等等其他曲艺形式。

  白蛇传之中的昆曲唱腔悠扬婉转,平仄音韵全都极为考究,上说道有识之士的追捧,下受到黎民百姓的欢迎,不出几日苏州但有井水处都有人传唱白蛇传小调。

  和此时报纸上连载的许多女性小说相比,《白蛇传》的情节更为直白,许仙的父母都死了,白素贞更是没有所谓父母,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并不是受到传统意义上的父母干涉,白素贞和许仙之间的情感危机出自于男女之间互相不信任而产生的感情矛盾和更抽象的正邪斗争。

  这样的冲突更加虚无缥缈,但是却反映出了男女情感的实质面貌。

  这年代哪怕是才子佳人小说都还是照本宣科的写些什么穷书生和富家小姐相遇,受到父母棒打鸳鸯的故事。而白蛇传的爱情则简单纯粹的多,美貌蛇妖倾心于穷小子的故事让人看一眼就难以忘记,能够获得追捧,实属正常。

  王骥德也在《苏州旬报》上面专门为《白蛇传》的感情观发表评论:“《白蛇传》之中的夫妇并非诠释男女之间感情放纵,我等须见到白素贞与许仙两人相敬如宾,两小无猜,夫妻情感实实动人。夫妻之间重在一情字,若是无情之时,便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那也只是同屋之下共火而已,有情之时,便是有人妖相隔,亦能成就一对好夫妇,此正是将情之一字表到妙极……”

  远在南京的焦竑老爷子也专门跑到苏州虎丘来看《白蛇传》,并且回南京之后写文章对这出戏的精彩给予肯定。

  甚至此戏的火爆惊动了镇江的金山寺,金山寺是唐代法海大师出家之所,更是佛教四大禅林之一,而且历史文化也不少,梁红玉擂鼓战金山、苏东坡妙高台望月的地点都在此处。但寺中和尚却不厌恶《白蛇传》的演出,寺庙本来就是名气产业、眼球经济,对《白蛇传》帮他们扬名求之不得。

  不过面子上的反对是要有的,金山寺的和尚们会一本正经地和访客讲诉法海乃是一代名僧,大师当年筹建寺庙,掘土得金,故而命名金山寺的故事。

  至于薛素素则因为《白蛇传》的演出忙碌的到处赶场,但她心中却十分高兴,虽然还只是个戏子,但人们已经会把她当做白素贞,而不是过去那个秦淮河上的妓女来对待。

  生书熟戏,她自己在反复演出《白蛇传》的过程之中,对这个故事的感悟也是越来越深,常常流连于《白蛇传》的故事情节之中,对这故事是无比喜欢。

  薛素素知道《白蛇传》的创作过程,对于沈宜修的文采十分佩服,同时更加佩服王文龙能够想出这么厉害的故事,这姑娘对王文龙越来越崇拜。

  七月末,炎炎烈日之下,夏半年的台湾海峡上航线却正进入繁忙时期。

  钱岱抄完书就走了,临走还花费两天时间手绘了一副和王文龙一起研究出来的海图,这幅海图之中反映的制图学思想让他大受启发,他要拿回去好好研究。

  钱岱走后王文龙也离开了福州,这次是受邀请跟着徐学聚一起去巡视泉州海防。

  路程并不紧张,完全可以带着家人同游,不过沈宜修的肚子越来越大,已经不方便到处跑,加上夏季炎热,所以沈宜修便选择留在半野轩避暑,王文龙只带了李国仙还有王阿难一起出门。

  一行人刚到兴化,颜思齐就上门来拜访。

  “这是我家哥哥给先生写的信。”颜思齐笑着说。

  “颜贤弟请坐下用茶。”李国仙端上茶盘,颜思齐连忙起身谢过。

  王文龙拆开信封,看了两眼,抬头问道:“荷兰人最近又经常在澳门活动?”

  颜思齐笑着点头:“荷兰人和葡萄牙人貌似又要打起来了。”

  王文龙问道:“他们在澳门洋面上的船很多?”

  颜思齐放下茶杯点头:“据我哥哥说,至少是一支舰队的规模。”接着颜思齐笑道:“他们争他们的,咱们在边上只看热闹就是。”

  王文龙点点头,心中却有一丝不安感,下意识就感觉到这事情没那么简单。

  一支舰队的规模,那就和去年荷兰人试图进攻澎湖所出动的兵力差不多了。

  由荷兰各家东印度殖民公司合并而成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才成立三年,原历史上这阶段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虽然有钱,而且经营理念相当超前,但是军事实力其实还没有发展起来,去年进攻澎湖拉出的那支舰队,其实已经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现阶段的主力军规模了。

  这么大的兵力规模出现在澳门海面,荷兰人究竟要做什么?

  王文龙想要问更多荷兰人的情况,可颜思齐表示自己了解的也不多,他许诺会把王文龙的话带给杨天生,让杨天生去打听。

  颜思齐离开之后,王文龙就陷入深思,家人来收茶杯茶碗时他也没理,直到李国仙抱着王阿难走出来。

  王文龙看到儿子心情稍稍好转一些,拿起颜思齐送来的一个西洋铜镜逗弄道:“阿难,想不想要?”

  王阿难傻傻的盯着王文龙,并不像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对闪闪亮亮的铜器作出下意识反应,半天之后才指着那个铜镜说:“圆圆。”

  李国仙又好气又好笑的对王文龙说道:“我们家阿难是不是有些愚笨?这该怎么是好?”

  “兴许这孩子思维方式和别的儿童不同吧,”王文龙也只能安慰自己说,“归纳总结的能力也是一种天分。”

  父母谈话之时,王阿难却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奇特所在,他已经在研究王文龙递给他的那面铜镜了,很好奇的看着镜子中自己胖乎乎的脸蛋。

  看着儿子呆滞却又可爱的模样王文龙这才笑起来,他来到这个时空这么久,不知不觉已经有了越来越多自己在乎的人和事。

  王文龙最开始穿越到这个时空的时候,只想着自己能够活下去,钱越多越好,混的越有面子越好。但随着在这时空待的久了,他济世救民的责任感就越来越重。

  如果是刚穿越时问王文龙愿不愿意牺牲自己,换一个天下太平,王文龙肯定嘲笑对方幼稚,但现在如果能够牺牲自己一个人而为中华民族开创一条道路,王文龙说不定真能咬牙顶上。

  他的老婆孩子、他所关心的人都要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生活下去,这片土地的命运已经和他的信念追求联系在了一起。

  王文龙当晚把荷兰人在澳门出现的事情和徐学聚说了说,但因为能了解到的信息太少,王文龙也没整理出什么头绪。

  过了莆田之后又走两天,一行人终于来到了泉州,徐学聚一到地方便忙碌起来,王文龙也告辞队伍,带着李国仙回娘家去住。

  “东洋铜镜,西洋丁香,新到港有售了!”

  李家大厝紧挨着泉州热闹的商业街,站在过去李国仙居住的阁楼上推开窗子就能听到下面东西两洋货物的叫卖之声。

  荷兰人在东亚海面的出现,似乎还没有带来负面影响,反而荷兰人所运的不少货物到港,使得最近泉州市面上的洋货种类多了一些。

  外头的叫卖声十分嘈杂,李国仙关好窗户,这才走回屋中看王文龙十分小心的侍弄着几个烧瓶。

  “用这黄气就能把石头变成雕版?”李国仙好奇问道。

  “没有这么简单。”王文龙笑道:“这绿矾烧出的气体要溶于水才能变成硫酸,这一步先成功了再说。”

  王文龙仔细看着铁管上一小块玻璃观察窗,这年头的透光玻璃都得从西洋进口,泉州市面上的玻璃都是富家使用的,福建富人爱用彩色玻璃装饰窗户,这一块纯色铅玻璃是李国助费了好几天功夫才给王文龙找来的。

第542章 石板印刷术

  包括实验所用的绿矾也没想象中那么好找。

  绿矾虽然在一些药典中被记载为中药,但实际因为毒性太大,福建的医家几乎不会用到此物,所以在泉州药房里根本找不着。

  王文龙还是问了李国助才知道,绿矾在这年代主要用处是配火药。

  天然的黑火药在运输之中很容易分层,且太易燃烧,绿矾是极好的稳定剂,以一定的比例加入黑火药中可以帮助火药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还能减少火药受潮的概率,另外加入绿矾的火药燃烧也会更加充分。

首节 上一节 306/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