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291节

  要知道这年头的南京人口预估已经有一百二十万,而整个葡萄牙的人口才一百万,更别说南直隶的人口早就超过千万,比西班牙加上葡萄牙和荷兰的人口还多。

  卜欧明这样的人如果留在欧洲,有机会和西班牙国王喝酒吗?此时卜欧明心中之荣幸,可想而知。

  在镇海卫一番大宴,应天巡抚和苏州知府告辞离开。

  下午酒醒之后,沈有容和王文龙、李国助这些福建出来的熟人又开了一桌宴席,聚在一起聊的火热。

  王文龙想到今天上午见到沈有容所坐的那艘三角帆船,好奇问道:“沈将军的三角帆船是从澳门买来的还是浙江自己造的?”

  “是从澳门买来的,我的确想在浙江开设一家造船作坊,不过一直没法实现,建阳也知道,在咱们大明想要弄起一个官办作坊并且长久运营,哪怕我是个参将也十分困难,”沈有容解释道,“我当初为了弄自己的造船作坊才让欧明从澳门招募来了这西班牙造船工匠,可因为造船作坊迟迟建不起来,他来到我手下之后只能帮我训练水手、指挥我这艘三角帆船的旗舰。”

第511章 造船厂计划

  卜欧明两年前还只是一个旗总,但他凭借自己对于欧洲技术的了解深受沈有容和徐学聚的重视,沈有容在和卜欧明的交流之中,也意识到此时欧洲人造船技术以及火炮技术的先进。

  欧洲进入大航海时代已经数百年,已把造船技术、火炮技术全都练了出来。

  技术这玩意儿谁先发明的其实也就是个名头,关键是谁用的多谁就能掌握的更加精进。

  就像后世的各项工程技术许多都是西方人发明的,但是西方去工业化搞个二三十年后,二战时开动工业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反法西斯同盟的老美照样连条高铁都修不出来。

  而当年连修一公里铁路都要找欧洲人学习技术的东方大国,在集中力量追赶了十几年,修了几千公里高铁之后,技术自然练得纯熟,高铁的输出反而能成为国家名片。

  此时大明面临的情况也是一样,当年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团队再强大,经过百多年的海禁,早已船坞废弃、船工培养断档,同时,欧洲人却从中国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处不断学习海船知识,百多年下来,明人造船技术自然比不上欧洲人了。

  离开福建之时沈有容想把卜欧明带走徐学聚还不愿意,还是沈有容许了卜欧明跟他去浙江就能升官,卜欧明才跟着他来的。

  现在卜欧明已经从旗总升到百总,还补了个百户的军职,正儿八经算是大明武官了。投桃报李,卜欧明也从澳门为沈有容挖来了一个名叫胡安·纳瓦罗的西班牙造船师。

  此君的名字让王文龙想到了后世某西班牙球星,但其实纳瓦罗这个姓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纳瓦拉人,纳瓦拉地区是西班牙沿海一个著名的航海地区,出产最好的造船工和水手。

  李国助询问道:“这叫胡安的工匠能够造三角帆船?”

  沈有容笑道:“他说自己能造三角帆船和西班牙人所操纵的大帆船,还有一种什么卡拉克船,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他在我面前磨出过这几种船的模型,的确是有些本领的。”

  李国助惊道:“他会做西班牙人的大帆船?这样的人材应该让他在我大明开办造船厂呀!”

  李国助心中羡慕极了,他们这些走远洋贸易的人都知道欧洲人的帆船有多好用,李家的舰队之中就有从西班牙马尼拉造船厂处订购的卡拉克船,一直被李家当作主力舰使用。

  那船只巨大的吨位和便捷的操作性放到对日航线上简直是一流杀器,碰到日本藩国的水兵和海上强盗直接碾压过去就行。

  李家还曾试图想要购买西班牙人庞大的马尼拉大帆船,只不过这种专门从马尼拉运输殖民所得回西班牙的巨型船只建造周期太长,西班牙人根本不愿意卖。此时听说胡安能造这种船,李国助心里已经打起了主意。

  王文龙闻言则是暗暗一笑。

  在秉持着大就是好理念的李国助看来卡拉克船的吨位就足以在大明周边的水域上耀武扬威,吨位更大的马尼拉大帆船应该更能横着走,可是王文龙却知道此时西班牙人的造船理念已经落后。

  比如几年前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败给英国舰队,后世总结西班牙的失败原因,不光是西班牙海军的作战理念落后,还因为西班牙人和李家一样,到现在还秉持着只要吨位大就能碾压对方的想法,货船战船不分,只看排水量,往货船上装备了青铜炮之后就当做战船出海作战。

  此时英国人已经在西班牙人大帆船的基础上又发明了改良的英国盖伦船、专门用来作战的早期巡防舰等等新式船只。

  这些战船比起此时西班牙的船只更轻便,而且有一些还考虑到作战之时灵活的机动性,在保留船帆的同时又装备了船桨,方便在海战之时帆桨并用,更快的将炮口对准敌人。

  不过西班牙人的造船技术虽然比起荷兰人、英国人显得老旧保守,但毕竟也是在大航海时代锤炼了上百年的,碾压此时大明的船只还是轻轻松松。

  现在的李旦集团眼馋欧洲人的船只,原历史中几十年后的郑芝龙集团在大明洋面上当海盗时也会专门去抢夺荷兰船,因为这些欧洲船只的确好用,抢来就是战斗力。

  哪怕只是荷兰商船,都比大明海主的战船能装备更多的火力。

  若没有好船,谈什么垄断航线?

  沈有容想要继续在浙江造船,王文龙却给他兜头泼了一瓢冷水。

  别说沈有容只是挖来一个欧洲造船匠,就算是原历史上的大明受到耶稣会传教士的大力支持,也就仅能够造出欧洲式的火炮,却也没有成功造出海船来。

  王文龙知道历史上在晚明真正可自称拥有一定造船能力的团体,仅有依靠着台湾发家的郑氏集团一家。

  造船业在台湾还是很有搞头的,台湾的山地中拥有大量木材,这地方又是海商和走私贩的聚集地,光是现在靠这些人修船的需求就足够养活好几个大船坞。

  至于劳动力,开发台湾岛的工作已经进行了好几年,现在岛上人口大概破了八万,已经能够供给一个规模稍大的造船厂了。

  有市场,有资源,这生意做得下来。

  王文龙建议把造船厂开在台湾,沈有容和李国助听他一番分析,也觉得有些道理。

  沈有容最开始从澳门定船定炮还是通过王文龙的大力推荐,他这几年用上了澳门所造的船炮,才知道这玩意儿多香,现在对于王文龙的眼光十分相信。

  反正沈有容在浙江想要开办造船厂的计划,已经不太可能成功,还不如把人介绍到台湾去,沈有容到时候还可以直接从台湾订购船只,免得走澳门定船还要受葡萄牙和西班牙人的掣肘。

  可听王文龙说了一会儿好处,李国助担忧说道:“可现在日本人荷兰人还有红毛都窥视台湾,台湾岛上又有那许多走私商人,虽有民团也怕镇他们不住,若把造船厂办在台湾会不会受到骚扰?”

  “此事倒不必担心,”王文龙分析说,“台湾岛上能够造船,无论对于咱们福建的海主还是三一教都是好事,保住这个造船厂定然是台岛上各方势力都会尽力而为的,若是这个造船厂真能建成,到时候直接就会成为台湾岛上的一个宝贝。就是台湾岛上的福建海商之间火并,枪子怕也会绕着造船厂走。”

  李国助委婉说道:“其实把造船厂建在泉州也是个好选择。”

  李国助还是想把船厂控制在李旦集团旗下。

  “并非我贬损咱们李家的实力。造船厂若建在泉州,到时候也只有泉州商人会保护,恐怕还不是全体泉州商人,若真有人前来窥伺,甚至放火烧坞,难道李家真能扛住?”王文龙坦白说。

第512章 同归于尽

  其实随着李旦年纪渐渐大了,王文龙知道李家的实力已经将要走下坡路,再过几年,李家只能和福建官府联合,不然连自保都困难,更别说保住一个价值连城的造船厂。

  李国助想了想,只能笑着叹息:“建阳总还是比我看得更远。”

  王文龙安慰李国助说道:“其实我们只要把造船厂建起来,这欧洲人的造船技术用不了几年,咱们福建的工匠也能学去,到时候李家想要能够造欧式船只的船工,直接从台湾的造船厂里招募就可以了,何必急于这一两年呢?”

  王文龙想着的是通过在台湾建立造船厂,将福建的造船能力全面培养起来。

  之所以船厂要建在台湾,也是怕这造船厂的利益牵扯太广,初期放在台湾发展,可以排除最多的政治、家族等等因素干扰,只要讲商业逻辑就行。

  等造船厂在台湾培养出工匠,再有人盯上台湾的造船厂也不怕了。

  那时造船技术可以随着这些工匠流传到整个福建,甚至往北往南传到浙江和广东去,如此一来,整个大明的造船技术都会上一个台阶。

  这计划实在庞大,初期必须要有得力的人可以协助,还少不了李家的支持。

  李国助点头说:“我们李家有能力在台湾投资兴办造船厂,现在我们在打狗港也有几个村子,那地方是航运要冲,也有足够修建船坞的滩涂,过几天我就去台湾督促此事。”

  “我也约好了要去台湾,不如趁着入夏之后海面平静同你一起去。”王文龙说道:“要想在台湾兴办这一家造船厂,还要把其他势力也拉入局中,一来可以分散投资广撒利益,二来台湾岛上的汉人毕竟少,团结更多力量,才能够把船厂办好。”

  李国助点头说道:“既然建阳有如此打算,那咱们就一同去台湾岛。你可以帮忙联络三一教等人,至于工厂建设和管理的人材,我会先在泉州物色一批。”

  ……

  时间转眼来到万历三十四年的六月,此时天下的大事件,除了缅甸突然入侵大明边境的木邦之外,最重要就是沈一贯所面临的弹劾。

  浙党趁着万历皇帝想要对东林党人出气的关头站出来和东林党一番死斗,结局却仍旧没有什么改变。

  东林党京察大胜之后早就已经力压三党,浙党加万历皇帝的力量也斗不过他们。

  万历皇帝大怒的结果甚至惩处不了此事之中上书最为激烈的东林党给事中陈嘉训以及御史孙居相,如今陈嘉训不过是被罢免,孙居相更是仅仅罚俸了事,连把两人丢进诏狱都不敢。

  而沈一贯这次却实实在在损失了多的。

  在陈嘉训和孙居向上书指责沈一贯“贪奸”之时,沈一贯照正常流程请求辞职以明志。当时沈一贯还以为这不过是走过场,但斗争结果居然是万历皇帝允许沈一贯退休。

  浙党和万历皇帝联合起来跟东林党斗争,结果东林党两个为首的言官一个罢官、一个罚俸,而浙党的首辅却直接被撸掉,此消息一出天下震惊,众人似乎才察觉东林党的力量居然强大到了如此地步!

  其实这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万历皇帝再次卖队友。

  万历皇帝每一次和朝中党派联合斗争,发现打不赢往往就会先退走,并毫不犹豫的把队友给卖掉,浙党不过是又被卖了一次而已。

  在万历皇帝的角度这倒也不能说他没担当,摆烂了几十年,万历皇帝对于当今大明的朝局早就看清楚了:

  在当今的大明,皇权虽然表面上至高无上,但是却受朝中大臣的诸多掣肘,所谓天子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万历早看出即使自己累死累活这大明也不完全会归属于他,遇到丢弃队友的时候,那满朝的公卿若能有机会逃跑,退的也不会比他慢。

  万历皇帝也不是啥有信仰的人,根本没有独守本心的坚决态度,看清局势后无非互相糊弄,只要我的态度比你更摆烂,我就永远不会输。

  原历史上,大明倒也有满朝臣子都退了自己却还硬顶上的皇帝,那个皇帝叫做崇祯。

  万历皇帝捞钱捞的自己的内库比国库还要充盈,崇祯皇帝却得求公卿给他捐钱,而满朝文武也就每家给个一二百两打发打发,最后一条裤带吊死,混的老惨了。

  不过万历皇帝这一把直接把沈一贯给坑到退休,心里还是有些过意不去的,开始写安慰沈一贯的谕旨,并且一次两次找沈一贯谈话安抚。

  沈一贯心中最初也许经过一阵波澜,但很快又恢复镇静,他把老狐狸的性格保留到了最后一刻。

  木已成舟,沈一贯只能把事情往最好的方向去做,沈一贯现在担心的是自己离任之后沈鲤成为后顾之忧,于是暗中拆他的台。

  沈一贯和沈鲤同为阁老这么多年,他被揭发的事情之中一些也有沈鲤的参与,所以虽然沈鲤是东林党大佬,但前阵子沈一贯被东林党逼到上书辞官之时,沈鲤也跟着递上辞呈。

  沈一贯自己弄假成真,木已成舟,他又悄悄和万历皇帝请求,他退可以,但是他想要把沈鲤一起带走。

  万历皇帝想了想,居然点头同意。

  他早就看古板的沈鲤不顺眼了,更别说经此一事,他看着这东林的老头越看越恶心,一块弄走反而清静。

  不过此消息一出定然天下震动。

  浙党大佬沈一贯走了,东林大佬沈鲤走了,内阁中就剩下一个没有多少党派色彩的阁老朱赓,在这党争已经白热化的朝廷,朱阁老说话还有谁会听?

  这是要把万历朝的内阁废了的节奏啊。

  万历皇帝自然也知道这情形,但还是那句话,他的态度比满朝文武更加摆烂——他管内阁废不废呢?

  虽沈一贯和沈鲤辞官之事还没有正式宣布,但是这段时间的党争过程早已经通过京城流传出来的一份份邸报让全天下有心人都看得一清二楚。

  两个阁老可能同时罢官,独留下七十几岁没有党派力量的朱赓支撑内阁。

  现在朱赓想到自己的未来就瑟瑟发抖,天下人对此的议论也是颇为负面。

  但无论是万历皇帝还是沈一贯,都对此置之不理,哪怕是东林党人也没机会去理会,而是自顾自收拢残局,归置自己的手下力量。

首节 上一节 291/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