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288节
冯家没有什么动作。
涉及到这样层级的斗争,冯梦龙这些人即使求爷爷告奶奶也没用,哪怕动用家族的全部实力,也不可能凭他们自己把冯爟给弄出来。
还不如等着。
冯梦龙在王文龙家待了几天,心思似乎终于解脱,也没有像原历史中一样疯狂的给侯慧卿写情诗,而是收拾东西返回长洲老家,准备在家中继续创作,甚至临走之前,还和王文龙说自己受到许仲琳《北海屠龙记》的影响打算写一篇神魔小说。
王文龙自然欢迎,表示小说写完可以在《苏州旬报》留版面发表。
民党大会的余波也慢慢扩散,更加有组织的民党,除了办起衡山书斋之外,还积极将民党大会达成的共识对外宣传。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大会之中各方都同意的民党鼓励江南资本开拓海外。
这样的声音不只是号召,在福建已经引起实际的反响。此时合法的对外通商口岸只有福建月港,不少福建海商听到这消息都专门跑来江南运作,想要寻求江南的资金支持,将对外出口生意做得更大。
李旦海商集团现在已经进入平稳期,垄断着对日贸易的丰厚利润,不想再去海上搏杀,于是也积极派人接触江南资本。
王文龙还没有回福建,李国助倒是先带着李家的船队北上江南。
妹夫王文龙正在苏州,李国助自然来到苏州作为自己在江南的第一个落脚点。
当晚李国助在苏州大排宴席,请来以民党成员为首的许多江南名士,还包括漕帮领袖、丝织行会的会首、走私大商人等三教九流人物。
李国助找到王文龙带来的却不全是好消息。
虽然王文龙多次敦促徐学聚对开发台湾之事上心,并在台湾成立了民团,但是今年西班牙和荷兰人终于还是试图进犯台湾。
“并非徐大抚掉以轻心,而是福建洋面上情况太过复杂。”李国助替徐学聚辩解道。
王文龙问:“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的斗争加剧了?”
李国助叹着气摇头:“以前我们福建商人以为将荷兰人驱逐出台湾土人的领地,不让他们和土人做鹿皮贸易,让他们在台湾岛上无利可图,就能让他们放弃染指台湾的念头,可现在看看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在海上的争斗,我们过去的这点小心思简直如同儿戏。”
“从吕宋岛到民达那峨岛、摩鹿加,一直到日本,荷兰人和西班牙人打的海水都红了。”
听着李国助的描述,王文龙默然。
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在东亚海面上的争夺都是以控制重要商贸节点和航海路线为目的的,东印度公司和西班牙帝国都有严密的组织,而不像大明的商人一样抢下地盘就自己享用无法联合。
双方都知道只要抢夺下海贸路线日后就是日进斗金的生意,所以在争夺之上都下了血本,各种大战略玩的飞。
荷兰人想要从西班牙帝国马尼拉殖民当局手上抢生意,于是组织起封锁线,攻击任何从中国来去往马尼拉的丝绸船、以及从美洲去往马尼拉的白银船。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海军舰队虽然才刚刚建立,但是他们的实力不是任何一家大明海商可以对抗的了。
但福建的海商胆子也大。
虽然被荷兰人撞上就是个死,但是风浪越大鱼越贵,在严密的封锁之下,仍然有许多华商愿意冒险前往马尼拉。
马尼拉的福建商会比原历史上有组织的多,本时空因为华人的团结和警戒,也没有遭遇马尼拉大屠杀,此时更是在马尼拉积极帮助福建商人前来贸易,要不是西班牙人防着,马尼拉的华商会恐怕都搞出自己的战舰来了。
于是荷兰人意识到只靠封锁马尼拉并不能阻止华商和西班牙人的贸易,又决定在靠近中国的地方建立据点,通过聚点和中国商人做生意,直接抢走马尼拉的商业份额。
于是去年年末,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便尝试夺取澳门,并窥伺澎湖。
两次作战都告失败之后,荷兰人的目标又转向台湾岛。
荷兰人希望在台湾岛上建立贸易据点抢澳门的生意,而马尼拉殖民当局也察觉到事态严重,为了对抗荷兰人,马尼拉的西班牙人便也决定在台湾建立据点。
原本历史上他们都真的成功在台湾岛占据据点,和开垦台湾的中国人一起在台湾岛上各自发展,史称“台湾荷西殖民时期”。
不过在这个时空,台湾岛的各块便于开垦的土地,早都有福建海商进入,三方势力在台湾岛上眼看就要产生冲突。
福建海商之前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日本人和朝廷,成立台湾民团之后朝廷不来搅扰了,日本人也没有能力大规模进攻台湾。
台湾的开垦人员原本以为可以安生几天,却没想到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又接踵而至。
第505章 豪杰风范
王文龙和李国助说话之间,前边的戏台上坤班的坤生正笨拙的捧着一个像龟壳一样的道具缓缓行走,观众看得哈哈大笑。
李国助也被剧情吸引,摇头叹气道:“烦心事先不论,看戏看戏。”
王文龙点点头,边看戏边喝酒,看着看着倒是被剧情给代入进去。
今天为了欢迎李国助他们到来,坤班专门排了一出《鼍龙壳》,这是根据明代江南市井之间传播极广的故事排演出来的冒险戏,剧本由凌蒙初改编。
此故事的主角是成化年间一个叫文若虚的书生,此君考取秀才功名之后没有继续读书,而是外出跟人一起做生意,只是一直亏钱,郁闷之际,干脆决定和海商朋友搏命出海。
上船前朋友们都有钱进贵重的货物,而文若虚家资空空,只能用身上的一两银子买了一大堆名叫“洞庭红”的江南柑橘,想着在海船上卖给同行的伙伴解渴也能挣点小钱。文若虚因此却被同伴们嘲笑寒酸。没想到来到海外国家,当地人对于金银珠宝见的多了,却没见过江南的洞庭红,最终一百多斤橘子都高价卖出去,文若虚因此发了一笔小财。
接下来船只继续航行,来到一个无人岛屿停靠,朋友们都不愿意上岛,文若虚独自来到岛上游玩,看见岛上有个非常大的龟壳,他想着自己的钱财也买不回什么新奇东西,拿个龟壳回家做记念也好,于是文若虚就背着大龟壳上船,再次被众人嘲笑。
而当大家做完生意乘船回到福建,月港的波斯商人上船来购买海外珍奇时,看到这大龟壳眼睛都直了,居然出五万两高价买下龟壳。
等到交易完成波斯土豪当场将龟壳剖开,众人才知道这种龟壳极为珍贵,每一个大龟壳下面都藏着二十四颗夜明珠,一颗珠子能值五万两。
王文龙看到凌蒙初的剧本时,就觉得这出《鼍龙壳》很有万历朝的时代特色。
这戏的时代背景是成化年间,但成化年间可没几个江南读书人会放下面子去做商人,这种现象要到万历年以后才普遍。
一个时代的戏曲,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万历时江南能流行《鼍龙壳》这样的戏,足见商品经济已经深入江南百姓心中。
就像同时期的欧洲人向往到殖民地去改变人生一样,这时的江南同样有许多人都想要去冒险,无数人梦想到海外去搏一个富贵。
只可惜原时空的大明并没有开启殖民时代,这样的民间力量终究在王朝覆灭的背景中成为了一个令后人叹息的注脚。
当扮文若虚的演员抬着道具橘子和龟壳在舞台上走动之时的滑稽动作引来台下人笑声一片,而当文若虚两次做生意成功,又顶得台下众人鼓掌欢呼,恨不得自己成为那走上大运、一朝巨富的秀才。
五折的一本小戏演完,众人意犹未尽,薛素素跑到后台去催戏班赶场换装,王文龙手下的旬报员工则起身满场敬酒,调节场上的气氛。
从报纸兴起,一直到广播电视的媒体普及前,这中间的阶段便是纸媒时代,此段时间内记者可是一个相当受尊敬的工作,不光不会被嘲讽为“学新闻学的”,甚至被以为光荣正直,是社会的良心,为民请命的先声。
一直到王文龙前世的新世纪初,火车站买票窗口前还有记者、军人优先购票的告示。
《苏州旬报》作为天下影响力排头号的报纸,寻报的记者编辑更不仅仅是一份工作,那是真正的身份代言,席浪仙、许仲琳、邓志谟等人的文字经常见于广播江南的报章,抬头不见低头见,影响力胜过了许多名儒。虽然只是报社的员工,但一个个也都是名士,全都混进上流社会。
李国助与王文龙一道起身,同着潘秀喝了一杯酒,等潘秀走远,李国助指着他背影笑道:“潘伯风如今也是出名了,许多江南人物讲起咱们福建名士,都提到他。当年建阳把伯风收入麾下实乃大德一件呀,即使不帮他出名,就看今日荷兰人之刁狠,耳目都打入了福建,潘伯风若还留在巴达维亚,以他风骨只怕早被荷兰人给做掉。”
听到李国助如此评价潘秀,王文龙拿酒杯掩着嘴低声说道:“国助怕还不知,这潘秀就是荷兰人的探子。”
“什么?”李国助大惊失色,他认识潘秀也好几年了,不敢置信道:“你莫不是说来做耍?”
“我岂会拿此等事情开玩笑?”王文龙点头确认:“这潘秀到福建接触我之时就是有所预谋的,此事徐大抚也知道。”
李国助问:“可要我将这人除掉?”
“这倒不必,除掉了潘秀,荷兰人若再派其他探子来,我反而不易察觉。”王文龙笑着说道,“只是兄弟日后在潘秀面前不要知无不言就是了。”
“这荷兰人,真真是通神通鬼了。”李国助暗暗惊讶。
自从前年荷兰人试图进犯澎湖失败,他们对于福建海面上的情况收集就没有停止过。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组织模式比福建商人习惯的西班牙殖民帝国又更有效率,只要可以用金钱收买的人物,荷兰人往往无孔不入。
西班牙殖民者占领马尼拉,只不过是用各种手段防着大明知道马尼拉的土王已经易主,最多算是骗,而荷兰人的手段则有效的多,连月港督税太监都能为荷兰人说话,西班牙人可没有这样的待遇。
其实李家也和荷兰人做着生意,但谁也不愿意自己的生意伙伴将自己的底细探知的一清二楚。
众人敬了一回酒,潘秀笑着跑来问道:“李大哥,薛小姐那里抢装已完毕,要不要叫下一出戏?”
“你周旋应酬也累了,我让旁人去叫戏就是。”王文龙帮忙回答,又颇为重视的对潘秀道,“今日有劳伯风吃了许多酒。”
潘秀连忙做出豪爽的样子道:“咱们福建来了客人,这点礼数算的什么?”
王文龙笑着道:“伯风刚才在场上几番话讲的得体又精彩,众人见了都说伯风在江南这两年没白待的。”
等到潘秀笑着走去,王文龙才对默默看完这一切的李国助说:“此子是什么人不管,通过他倒是可以向荷兰人传些消息,要不然谁能直接对荷兰人说话?”
李国助不禁笑起来:“建阳果然豪杰,身边埋着个探子还能谈笑自若,甚至利用异国探子为自己办事,换做别人哪有这样气度?”
第506章 你知道圣杯吗
第二天早晨,潘秀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苏州旬报》编辑部,掏出钥匙,打开编辑部的大门。
昨天一天的应酬,喝了不少酒,到现在他脑袋还有些疼,但他却不想待在家里,更愿意来到编辑部干活,只因一个人待在家里时潘秀的脑海之中就会产生各种纠结。
现在潘秀已经是《苏州旬报》的特约作者,兼任着王文龙的文书工作,甚至在民党之中积极活动,在整个江南都有不少名气。
潘秀如今已经和一个苏州大户家的庶女定亲,虽然潘秀在晋江老家有正房,但他约定娶这苏州书香世家的女子为妾,并且不将她带回苏州,算是另外在江南立了一处宅子。
条件则是这苏州大户家给了不少的嫁妆,而且还包办了潘秀在苏州的房舍佣人等等杂物。
如今的潘秀说是一个名士绝对不过份,他对这样的生活也十分满意,如果他还是以前的福建海商,哪怕再有钱,苏州的书香门第也不会把女子下嫁给他。
潘秀现在在江南有如此大的名声,日后孩子说不定就能成为耕读传家的富豪子弟。
潘秀这辈子是考不上进士了,但如果他和这苏州书香门第的女子所生的孩儿中有一人能够科举成就,那潘家可就真正的是光耀门楣、祖坟都冒青烟。
潘秀可以说非常享受现在受尊敬的身份和安逸生活,但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阴影却如同一柄宝剑时刻悬在他的头顶上。
过去潘秀回到王文龙身边做探子,是为了家族在海外的利益,但如今海外利益已经算不得什么,更让潘秀恐惧的是荷兰人掌握着他回大明做探子的证据。
这些东西无论潘秀到了什么位置都可以在一瞬间将他毁掉。
甚至潘秀爬的越高,日子过得越好,荷兰人手中证据的威胁还越大。
“早。”
此时王文龙和邓志谟还有几个编辑一起走进编辑部,几人的说笑招呼声让潘秀身子一抖,连忙整理脸上神色,笑脸相迎。
王文龙笑道:“伯风来的好早。”
“习惯了,平日里我常也是第一个来的。”潘秀笑着回答。
众人对潘秀一阵夸奖,王文龙道:“伯风跟我进来,你那篇报道有些地方需要改改。”
潘秀连忙点头,王文龙和邓志谟进编辑室坐了不久,潘秀就拿着自己的稿件走了进来,快步来到王文龙桌前,将稿件放在桌面上,又从头发中拔出随身携带的毛笔,做出要记录王文龙指教的模样。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