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265节

  那被赶到一旁的王婆婆连忙跑进去,她害怕王文龙骂她,进门之前还忙忙洗了把手。

  又等了一刻钟,房中终于传来婴儿的啼哭。

  顺意夫人神像前一众李家的仆人都是大喜,“小姐生了!”“夫人保佑,夫人保佑。”

  闻言沈宜修也松了一口气,接着却是神色有些复杂,她和李国仙虽然情同姐妹,但是她毕竟是长房,如今李国仙却在她之前为王文龙生下了孩子。

  不久,产婆一脸喜色的走出来,笑道:“是小少爷,母子都平安。”

  “好好,有劳了。”王文龙连忙让王平保去拿给产婆们准备的谢礼。

  听说李国仙没有大出血,几乎是顺产,没有感染风险,王文龙这才敢进屋。

  他急忙来到床前看着李国仙说道:“国仙,没事了,孩子生下来了。”

  李国仙的眼泪原本就在眼眶中打转,听到这一句话,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我还以为我要死了……呜呜呜……”

  “不怕不怕,都过去了。”王文龙连忙安慰。

第457章 舅子撑场面

  沈宜修也跟着一块儿进屋,好奇的看着被放在床铺边上的新生婴儿。

  刚生出来的孩子脸皱巴在一块,因为几个小时的生产过程,刚才又被脐带勒住,孩子这会儿还有些缺氧,肤色通红,看起来并不怎么漂亮。

  看着不远处的孩儿,李国仙心中则有些忐忑。

  她怕的是孩子被抱走。

  这年头妾生的孩子在讲礼数的人家是不让自己养的,都要拜正房做娘,有些利害的,甚至长大之后都不叫自己的亲生母亲做母亲,只奉着正房的意思。

  虽然李国仙因为家庭有势力,所以在王文龙家中没有被另行对待,也从来没被叫过姨娘,但生产之前,李国仙还暗暗希望过自己怀的会是个女儿。毕竟女儿她还可以理所应当的养在身边。

  此时自己生下来的是长子,长子庶出总不合规矩,她不禁害怕王文龙会把这孩子从她身边夺走。

  王文龙自然也知道李国仙的心思,轻轻把孩子抱到李国仙脸旁,温柔说道:“娘亲给起个小名吧。”

  听到这话,李家的仆人全都松了一口气,沈宜修的丫鬟想要说什么,被沈宜修瞪了一眼也不敢开口。

  李国仙心中一块大石头总算落地,连忙将孩子抱在手里,看着儿子那皱巴巴的小脸,李国仙满心温柔。

  孩子的正式名字要等大一些才能取,但总要有个小名,李国仙抬头说:“这小子折腾了我几个时辰,真是让我受了难,不如就叫阿难吧?”

  王文龙无语:“这名字有些草率吧……”

  接生婆则在旁笑着说:“老爷,按咱福建的说法,大富大贵的人家都有势利鬼盯着呢,头胎的小少爷要取个不起眼的名字,方能不受小鬼捉了去。”

  “如此,也罢。”王文龙点头同意。

  “阿难,我的小阿难哟。”李国仙抱着儿子,满脸关爱。

  也许是生产过程中孩子也累了,小阿难被李国仙晃着晃着就睡过去。

  小阿难的出生让王家热闹了不少,顺产婆坚决要求李国仙要坐月子,王文龙挣扎了一下也就大概同意。

  什么年代有什么年代的适应方法,虽然王文龙能够感到那顺产婆所说的坐月子方法有太多不对之处,但是他又不是专业人员,没有办法指出更好的方式。

  而陈实功也认为坐月子是最好的办法,他对于王文龙提出的李国仙要适当活动并不反对,但认为李国仙不应该出门,也不应该洗澡。

  王文龙想想也大概理解,后世的生产条件,孕妇进的是无菌室,哪怕生产感染也有各种抗生素可以使用,让产妇一个月不洗澡不通风只会使得产妇身体更糟。

  但这年代哪有那样的条件?

  李国仙生产的伤口还没有愈合,这年代又没有淋浴,都是坐浴,产妇洗澡时伤口不可能不沾水,万一感染就麻烦了。

  至于通风,现在已经是十一月,苏州的早晚气温在十度以下,就是常人也容易感冒,与其让李国仙顶着风出去转悠还不如在屋里走两圈呢。

  所以最后王文龙基本上认同了坐月子的方式,只不过不那么死板,比如他也同意李国仙不便洗澡,但擦擦身子总是要的,不然李国仙自己也受不了,只要把水烧开消毒之后放温,用温水擦身,不碰到伤口就没问题。只不过沾水之后也要马上擦干,否则在这天气里真是容易感冒。

  这一番折腾,又是烧水,又是凉水,又是换毛巾的,费了小半天时间。

  王文龙也总算明白为何古人认为坐月子不要沾水,这擦一遍身子要费多少人力,普通家庭的孕妇哪里有这条件去折腾?

  至于房屋通风就真做不到了,这年代的房屋保暖性也就那样,到冬天都要用炭盆来取暖,无论怎么通风都有烟气。

  过了几天,阿难的小脸也渐渐长开了。

  这年代的普通人家,也没有多少营养条件,生下来的小孩往往干巴瘦弱颇为可怜,阿难出生在王文龙家中,则是从怀孕开始就没亏待过,李国仙又年轻健康,这小子长开之后胖嘟嘟的相当可人。李家叫来的顺产婆直夸说她给人接生二十几年了,也难得见到如此可爱的孩子,仿佛是从年画上跑下来的娃娃”。

  全家上下喜欢的不行,连沈宜修也放下芥蒂,经常逗着阿难玩耍。

  十四天后,王家张灯结彩,来拜会的客人官衔灯笼摆出了两条街。

  这年代的婴儿诞生礼非常隆重,孩子出生后一年都有聚会要办。

  古代人的平均寿命那么低就是被大量的夭折儿童拉下来的,若普通人能长到六七岁后,基本上活过壮年问题不大,如果不是生在乱世,一般熬过夭折年纪的人活到五六十岁才是正常情况。诞生礼这么隆重的本质原因就是这年代的婴儿夭折率太高了,从孩子出生到满三岁,每熬过一段时间都值得庆祝。

  比如婴儿活过十四天,按福建的习俗就要做“十四朝”,这一天舅家要置办十全果礼为婴儿祝福。

  李家很重视和王文龙的关系,且李家对于李国仙在王文龙家只做个妾也是相当不放心的,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帮李国仙撑着场面。

  此时李旦又去了南洋,李国助在福州,他听闻李国仙生了个儿子,立马就办货,然后接了王金贵夫妻便即北上。

  “欢迎,欢迎……”

  王文龙和李国助两人一早就在大门迎客,场面非常之大,王家门口的闹市上直接摆了一座鳌山。

  鳌山是神话中渤海东面的仙山,在此时则指代一种表演各种神仙故事的组合式花灯。

  眼前这座鳌山有整整十二间,每个小格子上都有若干人物的走马灯,一格里是美猴王闹天宫,第二个就是八仙过海……人物惟妙惟肖,受烛火的热空气驱动,经由一系列齿轮演出复杂的动作。

  “鳌山一盏千金价”,虽然这座鳌山体量较小,但没个四百两下不来。

  这东西是福州富户为过年订做的,李国助听说李国仙生了个儿子之后,立马把这座鳌山给抢买了来,弄到王家门口组合起来给自己侄儿做体面。

  这年头可不像后世有那么多自动化的器械,点火自动的走马灯,就足以让许多人看得啧啧称奇。

  虽然只是白天,灯光效果并不明显,但王家门口的鳌山已经吸引的路人驻足观瞧,纷纷议论若是到了晚上这座鳌山灯火通明的景象肯定更加美轮美奂。

  又有人感叹:“这王舍人生了儿子,场面做的真是大哩。”

第458章 皇帝分钱

  “建阳公喜得贵子。”陈仁锡带着一个书童来到王文龙家门前,拱手见礼,“这里还有一份礼物是我代师父送来的。”

  “多谢启新先生,多谢陈朋友。”王文龙知道陈仁锡几年前就跟随钱一本学习周易,连忙拱手回礼,跟李国助说了一声,便亲自引着陈仁锡进去。

  王文龙家正面三间大敞厅都空出来,摆了十几桌的席面,侧面还搭了一个简易的戏台,绕过照壁就是一桌看席,上面有糖油点心装饰成各种人物彩象。

  这就所谓是“吃一看二眼观三”的大席面,客人来吃这餐饭,吃着面前的酒菜,看着戏台上面戏子的演出,旁边还放了一桌看席做装饰。

  这些全都是李国助出钱,尽显豪奢。

  陈仁锡先替自己师父传话:“之前我师同建阳有些龃龉,还望建阳不要介意。”

  王文龙笑道:“不过是学术上意见相左,有何私人恩怨?”

  陈仁锡松了一口气,接着叹息说道:“此次朝中诸公上疏,阵势弄得如此之大,原本以为可以一举将税监制度撤回,却没想到当今圣上依旧,唉……”

  他之所以要代替师父来王文龙家走动也是因为这一次税监上疏之中王文龙的地位十分重要,尽管钱一本在学术上和王文龙意见不合,但却不愿意得罪王文龙。

  这一次满朝合力的上疏,最开始的确吓住了万历皇帝,万历皇帝让司礼监拟定废除矿税的诏书,但是拟定完之后突然又改了主意,开始怀疑税监制度没造成太大问题,是不是自己吓自己。

  此君贪财好货的名声不是白来的,万历头脑一热的时候会对自己的胡作非为感到害怕,但冷静下来之后,贪财的性格又上头了。

  万历皇帝先是把诏书拖了十几天,三个阁老屡次催促,他又去和内阁商量。

  在外朝看来就是万历皇帝在一阵紧张之后突然没有了动作,纷纷好奇究竟朝中发生了什么事。

  直到十几天后万历皇帝把诏令发下来,众人才猜出个中原委。

  万历皇帝的诏令分为两部份,第一部分是命令停止税监开矿,第二部分则是划分税收:万历皇帝命将税务归于有司征收,每年所得税收一半归宫廷内库,一半归户部和工部。

  看到这新颁布的诏令天下人全都愕然,他们总算明白万历皇帝这十几天在干嘛了,皇帝这段时间都在和内阁还有六部尚书算小账呢。

  在万历皇帝看来,太监乱征矿税造成民不聊生的确也让他害怕,于是他的解决方式就是把太监征矿税开新矿的权力夺回。

  但是依照法律过去开的旧矿,其中有一些真的是还能有产出的,这些矿本来也是无主的矿脉,都是由他派出去的太监开出来的,那自然是他的产业,凭什么要交给六部去经营?

  所以此君决定和六部打商量。

  六部的库房里不是缺银子吗?那咱们就来分红。

  你六部征的税收不够,觉得内库里的钱太多,以后矿税银子分给六部一份,这样满不满意?

  天下人都看呆了,中央和地方争财权的事情大家是听说过,但六部就已经是朝廷中央机构,皇帝和六部争财权,这事情本朝前所未闻。

  最后商量出来的结果是矿税皇帝和六部五五均分,这个结果还是六部堂官跟万历皇帝谈了好久才得出来的。

  皇帝亲自打着算盘跟六部分钱,就问这场面希不稀奇?

  陈仁锡等东林党人颇为失望,王文龙却不意外,甚至觉得已经超出他的预期。

  因为他知道这已经是他在江南一方折腾造成偌大舆论声量之后才得到的结果了。

  王文龙宽慰说道:“圣上下令停止开矿税监便失去剥削百姓的路子,以后再也不会有太监指着某家土地说其下有矿脉就强占人家土地的事情了。内库与有司分账,多少也能充实国家,这两件都算是好事。”

  在王文龙看来万历皇帝退了这一步就已经算是阶段性胜利,虽然刘成等太监还在地方上收税,却已经失去大部分为非作歹的权力,在原本历史上也就是这几年间,各大税监太监会陆续被万历皇帝叫回京城。

  这群太监现在在地方上肯定还要贪还要捞,但是他们没有办法开更多的矿脉,也就没有办法去伤害到其他百姓的生计,至于被他们开出矿产的地方,当地受不了盘剥的百姓已经逃的差不多了。造成的损失无法弥补,但是基本上已经止损,这就算是一件好事。

  陈仁锡却愤愤的说道:“只是停止开矿进步实在太小,天下税监没有撤除,始终还是在与民争利啊。建阳《国富论》中写的好,江南的比较优势本来就在手工业上,何必强课税收影响经济?”

  闻言王文龙心里暗暗撇嘴,对于东林党人来说,他们和商绅的利益绑在一起,在他们眼里税监只要存在就是与民争利,只有把所有税监都赶回去,做到万历皇帝的太监不能出京城,甚至对江南的经济行为基本上不课税,那才叫最终胜利。

首节 上一节 265/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