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251节
通俗娱乐的小说虽然还有人写,但是知识性的书籍数量却在减少。
这本质上反映的是随着万历朝的党争加剧,文人士大夫对于创作也感到迷茫。
泰州学派正在消亡,李贽也死了,思想界数得上号的名士之中现在就是王文龙的创作最为活跃,以东林名士为代表的江南名士群体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够进入创作高发期。
严肃的文艺创作也面临类似场景,后七子一个个老死,性灵派的作品又还没有大规模面世。
最近江南倒是崛起了一批经济学派和民党,鼓吹民族主义思想,鼓吹殖民,这些人也热衷于写书,而且喜欢摹仿王文龙的写作方式。
但是他们的作品却往往有皮而无骨,只知道高喊口号,但却没有多少理论支持。
也有几个朋友恳求袁无涯发相关的书籍,都被袁无涯婉拒,这些书喊是喊的爽,但是除了自己的党内同道这些复杂的口号,外人看都看不懂,印出去肯定要赔钱的。
袁无涯深感作品的稀缺,甚至最近江南书坊都开始印传教士的作品了,欧洲传教士的思想和论述比起民党人士要有逻辑的多,而且因为王文龙《葡萄牙国史》的介绍,这时的江南文人对于欧洲人也颇为感兴趣,作为本土哲学社科类书籍缺乏的代餐,这些欧洲人所写的各种小册子以及哲学书还真好卖。
此时王文龙的《农业、地理与钢铁》若是能够出版,肯定能让许久没有被搅动风波的哲学书籍市场惊讶。
……
屠隆的灵柩停在苏州,他本身是浙江宁波人,但是往年一直在苏松常一带活动,最后也是醉死在苏州的花船上,屠隆的遗愿也是在苏州追悼停灵,子女自然遵从。
王文龙等人被屠隆的儿子屠时中引入灵堂,就见灵堂之上已经挤了好多人。
屠隆已然去世半个多月,棺材也封上了,众人该哭也哭过,此时只是在回忆屠隆的生平。
屠隆为人洒脱,到场的许多都是名士,悲切的气息并不太过。
王文龙和甲骨文研究会的几个人一上前祭拜过,又到帷幕后去看了棺材,来到堂下就见屠时中已经摆出一条书案,是专门给到场的名士们写挽联、题诗用的。
王文龙抬头一看,不禁哑然,就见许多被挂起来的题诗下面都落着红红、俏俏这样的名字,一看就知是青楼里送来的。
他忍住笑,真别怪在场的人没个正经,屠长卿生前也就是这么个性格,屠时中见到老爹灵堂上一批一批的来了妓女哭丧也习惯了。
“建阳,这边来!”徐兴公对着王文龙招手。
王文龙连忙走上前去。
“这位就是险怪不经的曹学佺,也是屠长卿的生前好友。”
王文龙点点头,连道幸会。
大家之前都是在福州混的名士,虽然没见过面,但是名字早已熟悉。
曹学佺虽然结束假期回去当官,但是他的老师张位早就失去政治地位,他也就被丢到闲职之上,现任的官职是南京大理寺的左寺正,几乎没有工作要做,来苏州十分方便。
“两位写了挽联没有?”王文龙好奇问道。
“正在一边打腹稿一边看字呢。”曹学佺道:“建阳你也来看看屠长卿这一笔字。”
经两人指点王文龙才发现这灵堂上的铭旌居然下面落着的是屠隆自己的款,自己给自己写这玩意儿,屠隆真是个洒脱角色。
屠隆的字在江南也是有名的,风格独特,每个字都非常饱满,好像吃胖了的大肚汉一般,却又不丑,王文龙觉得有点像是后世的艺术字。
徐兴公评价说:“屠长卿先生这笔,肥肠满脑,看着便知是个心宽体胖之人所写。”
曹学佺点头:“虽然用笔肥,但却没有捉襟露肘之失,胖归胖骨架却还透了出来,真是浓油赤酱的一笔字。”
正在指人说话时,后面沈德符又凑上来。
“建阳先生,徐先生,曹先生,你们到了。”
沈德符虽然到现在还没考上举人,但他的祖父父亲都是进士,家业早就挣下了,生活条件相当优渥,交友也是广阔。
王文龙笑着打招呼:“虎臣,半年不见,越发健壮了。”
沈德符点头说:“我这几日多吃饭多吃肉,准备着年下要去辽东呢。多亏建阳先生在安阳教导了几个月的考古学,我才能摸到考古门道,这次红山玉的发掘说不定就能有好结果。”
闻言众人都有些惊讶,徐兴公问:“虎臣准备去辽东参与红山考古?”
沈德符笑着点头。
王文龙的到来真是改变了不少历史,原本历史上一直考举人都考不中,郁闷之中用业余时间写了《万历野获编》的大文学家沈德符在王文龙的影响下,居然将自己的志向转向了考古学。
此君去年跑到安阳去守甲骨坑还不算,今年刚刚回到浙江,没待上半年就又准备动身,而且还打算直接跑去辽东,王文龙有些好奇沈德符在白山黑水之间能否激发创作灵感,说不定到时候能写出些新奇东西。
话还没说完,又听见灵堂处脚步传来,就见一个丫鬟,扶进一个美貌的少妇,那妇人看模样约莫二十七八岁,一颦一笑都是媚态横生,艳丽无比。
王文龙也不自觉多看了两眼,这女子可说是他穿越之后见到第一美貌的佳人。
那女子走到屠隆的棺材前拜过,丫鬟便拿出一卷卷轴来。
“长卿先生生前教我良多,不想这么就去了。先生生前是个洒脱性子,临走还饮酒,醉中离世想来不致太受痛苦。公子也可稍作安慰了吧。”
她的声音清脆,虽然没有故意造作却天然娇媚,递过卷轴时,从袖中露出一双手,十指真如白玉雕成的一般。
屠时中谢过挽诗拿到堂下去正打算挂在角落,那女子见状却不满意起来:“我这诗想来不至如此不堪,只能偏居末位吧。”
屠时中有些尴尬,王文龙也颇好奇,这女子显然是风尘中人,不过这么大的脾性,看来地位不低,就是不知是谁。
这时就听曹学佺笑道:“屠君勿怪,薛素素的诗江南有名,自不是敬陪末位的水平。”
王文龙闻言,这才知道原来这女子就是江南名妓薛素素。
屠时中连忙走过来,将诗作展开,陈继儒几人围上去看了一眼,然后便连连点头,王文龙也好奇去看了一眼,然后便暗自惊讶,薛素素的诗文水平相当不错,而且字也极好,一张标准的黄庭小楷已经达到了成名成家的水平。
他暗想此女果然名不虚传。
薛素素人称十能才女,琴棋书画、唱曲、刺绣等等自不必谈,时人记载,她还善于骑马、走索、弹弓,人称薛将军。
范允临帮屠时中解围说:“以我对屠长卿的了解,他若看到此诗,可以将之排在这些诗文中第一等第一列了。”
众人也看出这诗的水平纷纷点头。
屠时中不敢把薛素素的诗挂在前面,也是害怕在场的一群名士看到一个妓女的诗被挂到这么高位置上会挑他的理,现在有众人的同意,他自然便将这诗挂到了最上边。
薛素素这才满意,向这儿看一眼,点头微笑,向灵堂一旁走去。
等这女子和丫鬟不见了身影,徐兴公才笑道:“虎臣还不去追?”
沈德符一笑,冲众人拱拱手,连忙追上去。
王文龙也想起来,薛素素历史上嫁给了沈德符做妾,只不过因为沈德符比薛素素小了好几岁,且沈家对沈德符连个举人都没考上却开始娶名妓为妾极为反对,薛素素嫁入沈家若干年后就自己离开了。
看现在这样子,此时沈德符还在追求薛素素的过程中。
第429章 写诗
徐兴公拿起毛笔准备写文,对王文龙叹息说道:“屠长卿为人洒脱至极,有天造之才,然而情才烂洒,也是可惜。”
王文龙闻言点点头。
屠隆的文才天下闻名,《明史》描述他“落笔数千言立就”,“诗文率不经意,一挥数纸”,但是这人的写作没有长性,他的大多数作品就如同后世的网络小说一样,蹭了一两个热点,乍读之下还有意思,但经不起细细推敲。所以虽然他有五六本曲集流传到后世,却没有一出戏是后世人熟悉的。
屠隆之所以有这样的性格,也是因为官场失意所致。
他万历五年就中了进士,从底层的知县一直当到礼部主事、郎中,政治能力不可说不强。
他在任上也有为官清正、关心民生的记录,然而最后却因为和侯爷的妾室私通被举报而削籍罢官。
时人说起此事都笑屠隆风流,屠隆回乡之后也以风流才子自居泛滥不羁,但是从屠隆的角度想想,他出了这样的事情,再想保持一个正直官员的形象也不可得了,不风流又怎么办?
王文龙抬头仔细看着屠时中为父亲所写的挽作,那乃是一幅书法作品,抄写的是其父屠隆生前的《荒政考》。
当年写这文章时,屠隆还在颍上当官,颍上受灾,屠隆目睹治下百姓灾伤困厄之苦,求诉不得,只能写此文章要钱,文章传播出去之后获得不小舆论声量,还真救了不少颍上灾民。
抬头看了一会儿,王文龙也不禁叹息,屠隆在写此文章之时,显然是有自己的政治抱负的,最后却栽在了私情之事上,从屠时中为父亲抄写的这篇文章来看,王文龙觉得屠隆死前心中多半也是有些无奈。
徐兴公思考半晌,挥毫写下一对挽联,行气运笔一挥而就,他看着自己的作品颇为满意,缓缓收起了写大字的架式,转向王文龙说:“建阳也写一副吧。”
王文龙看看徐兴公所写的对联明显是在夸奖屠隆生前的戏曲成就,他笑着说道:“我虽然写些小说,但于戏曲一道并不精通,做不了这样精辟的戏曲理论分析。”
“能写出《声律启蒙》《疗疴录》的大家还说自己不会作对子?”徐兴公笑着说:“建阳你生前与长卿先生也是好友,便将对他的印象写下来,也算是送老友一程了。”
王文龙无奈点头,徐兴公对朋友的态度极为真情,和他相比后世人的情感都为人淡了许多。
但对于屠隆王文龙确实也极为惋惜,思索半晌,王文龙说道:“那我就留首诗吧。”
“写诗好呀,”徐兴公高兴说:“早就听闻王建阳的诗词是性灵派一绝了。”
王文龙想着刚才看见屠隆写的《荒政考》,心有所感,突然想到了一首清代的诗作,当即拈过一张花笺,拿起毛笔,写下一首诗。
见他一挥而就,徐兴公、曹学佺都围上来看,就见这诗的标题叫做:《读屠长卿荒政考有感》,乃是一首七言绝句。
徐兴公小声念诵:“莫唱当年长恨歌……”
……
屠隆的棺材停在他家苏州别墅的正堂里,偏厢之中已经坐了十几个前来悼唁的客人。
一个三十几岁的女子哭哭啼啼的唱着:“丈夫你万里孤身迢遥远撇,我一日三秋相思怎歇……”
偏厢是屠家为客人设立的休息之处,今天并不是大规模吊唁的日子,所以也没有分男女之室,这女子就坐在一众文人之间,哭哭啼啼,在这年代极不符合礼法,不过这女子全不在乎,再看她妖冶的打扮,便知她是苏州的妓女。
女子边唱边哭,边上一个二十多的女子也被勾的哭起来,劝道:“珍珍姐姐你不要再唱了,越唱我越伤心呢。”
“春花妹妹,这几日此一本《昙花记》的曲子总在我脑中转着,每转一次我就想起屠老爷来,当年屠老爷还说我是‘修文仙使’呢,如今他没修成正果,却先去了,怎么不叫人伤心?”
《昙花记》是屠隆生前的代表作,讲述的是唐代的一个文人弃官求道修炼十年和家中一众妻妾全都修成正果,永享快乐的故事。
至于“修文仙史”则出自屠隆的《修文记》,讲一个美女学道成仙,帮助一家人全都共占仙班的故事。
从这几部戏大概就能知道屠隆的写作风格,他的故事里总有美女,而且还是美仙女,这些美女降落凡尘帮助普通读书人修道,最后结局是大团圆的得到成仙,不光男主角自己成仙,连带着家中妻妾也全部得道——像不像早期的玄幻爽文?男主最后的结局都是带着所有女配一起破碎虚空去到下一个宇宙。屠隆的创作风格如此,他的作品在此时能够戳中观众的爽点,所以极受欢迎,但是在后世的评价却又不高了。
听珍珍如此一说,春花也呜呜咽咽的拿出碾翠汗巾子,啼哭起来。
这两个美貌女子哭作一堆,边上坐着的几个文人都面露出同情神色或渴望。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