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214节

  连魏忠贤那样亲自动手杀人都搞不垮的东林,浙党居然以为靠着沈一贯在当首辅就可以用雷霆手段给它清除掉,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此时沈一贯也终于对杨时乔产生怀疑,但有些拿不准,于是决定按照王文龙所说派人试一试,派出一些言官去弹劾杨时乔。

  杨时乔是东林培养了许多年的暗子,现在杨时乔已经实质掌控吏部,按照正常流程明年就应该由杨时乔掌握京察,现在距离京察不到一年,所布下的暗子已经几乎到了摊牌阶段,对于浙党的攻击东林党自然要作出反应。

  几天之后,沈一贯在内阁之中看着大批保护杨时乔、攻击浙党言官的上疏良久说不出话来——他终于意识到王文龙说的没错。

第357章 说客上门

  知道了东林党的实力之后沈一贯也慌了,现在已经不是他是否找东林麻烦的事了,而是东林有如此实力,在下一次京察之中,浙党甚至三党全都会遭遇大祸。

  沈一贯连忙写信去找王文龙。

  然而他的信还没寄出去,王文龙的说客就上门求见了。

  “阁老,在下字伯龙,乃是建阳的好友,也是江南经济学会主办,去年建阳公曾带我拜会过阁老府上的。”

  沈一贯看着毛文龙问道:“你是王建阳的说客?”

  毛文龙点点头,沈一贯伸手让他坐下。

  “王建阳又有什么办法?”

  “建阳让我给您带了一封信。”

  沈一贯接过信封当面拆开,看完之后就皱眉说道:“他这谁也帮不了是什么意思?”

  “来京城之前建阳曾告诉我,东林与浙党之间的党争彼此只要得到机会一定不会放过,东林党的布局已成,以他的能力也不可能说动东林党放手。”

  沈一贯皱眉道:“如此你还来找我做什么?”

  “建阳公说安阳府的甲骨保护需要许多钱财,还想要朝廷给个态度,此事只有阁老首肯……”

  听到这里沈一贯先瞪了毛文龙一眼,保护甲骨除了需要出钱外还需要给政策,这些全都得拿朝堂上的实力资源去换,现在沈一贯对于浙党的前途都已经摸不准,怎么可能再愿意拿实力去帮助什么保护甲骨?

  “那不是东林党在号召的事情吗?一事不烦二主找我来做什么?”

  “如今明公执掌大权,东林党人之前多次呼吁在朝堂之上却毫无效果,此事若无沈阁老出面定是不可能成功的。且之前河南巡按方大美曾表示阁老许诺河南方面可以帮他解决甲骨保护之事,这话放出去之后便得罪了东林党人,东林党人已然有些反对河南的声音,若是阁老不愿出手,河南的甲骨保护之事将不能成矣。”

  “那是东林党人先借助甲骨之事攻击我,与我何干?”沈一贯生气说道。

  “东林人物一向如此行事,”毛文龙笑着说:“我北上之前建阳曾同我说过,阁老是怕做了这事情,又被东林党摘了桃子去。”

  沈一贯闻言没有说话,他的确是害怕如此,东林党人有思想上的优势,对于文人的团结能力不是全靠利益和乡族、师承力量结合起来的浙党可比的,即使他帮助了甲骨社,最后甲骨社还是不会念他的好,他何苦来哉?

  毛文龙这两年在北方奔走,做了许多生意,为人的八面玲珑早就练习出来,见到时机不错,他连忙进一步说道:“可这甲骨乃是千年不世出的珍宝,出在本朝,我辈能够得见古人遗存,幸何如之?保护甲骨之事,本来就是我辈文人理所应当之举,阁老乃是读书人之楷模,想来也不忍见殷商甲骨毁于泥淖吧?”

  “我也无能为力呀。”沈一贯转移话题说道。

  “其实小人以为,阁老所思想的道理也不尽然。”毛文龙又说道:“阁老真以为哪怕浙党保护了甲骨,最后甲骨社还是感谢东林党吗?”

  “难道不是?”沈一贯冷笑说道。

  “我之前于南京却又听过建阳的另一套说法,倒也有理,”毛文龙解释道:“东林党人口中说着保护甲骨,但实际上除了上疏之外,并没有实质为甲骨社做多少事情,甲骨社中人都是要实际做事的,他们自己知道保护甲骨有多么困难,并不和其他文人一样只在书斋中听了东林党的几句宣传便会认同东林党人所说的道理。他们看着东林党人的鼓噪,其实也知是被人利用,对东林党并无太好的观感,此时跟随东林党人,只是想要获得保护甲骨的声量而已。”

  “有这样事情?”沈一贯还是第一次听说甲骨社中对此事的看法。

  毛文龙点头,从袖中拿出一份文卷说道:“这是关中赵屏国替甲骨社中所写文告,甲骨社中人斑斑泣血,请求阁老能够出面保护甲骨。”

  沈一贯接过那文卷打开,就见那是一张丝绢,上面赵崡用颇有魏碑骨力的文字简述了甲骨社如今的情况,并且表示只要沈一贯愿意帮助保护甲骨,甲骨社社员定然不会忘记沈一贯的恩情,下面还有一大串社员的亲笔签名,其中不少都是当世名流。

  毛文龙说道:“如今阁老之所以觉得东林人物棘手,正是因为他们有许多文人士大夫的支持,打下一批还有一批,此真真是抓之不尽,对付这样党派完全放弃士大夫人望,那便是自缚手脚。我以为阁老别的不缺,此时也正是缺文人士大夫的人心呢。”

  他说出王文龙嘱咐他的言语道:“若能够帮助保护甲骨,一来保护了祖先遗产,二来能收甲骨社上下之心,三来也能在天下士人之中博得莫大名声,四来若是浙党派一二人物专司此事,未来岂不就能将甲骨社运作成自己组织?一旦保护甲骨成为国朝长期之策,定会在乡野之中征辟大量甲骨社人员,正如于乡野之中征辟文人参与修编国朝会典,轻易就能捧出一二专职官员,届时这职位还不是抓在浙党手中?”

  沈一贯略略心动,古代修书、编历法这种大规模的研究工作是要从地方上寻找有相关专业技术的人员的,而且也是国家所资助研究的重要一部份,这样的研究官员十分清贵、前途也不错,若是浙党能够保持一个这样的职务,在朝堂斗争之中也是一个不错的站位。

  但沈一贯虽然被说的心动,却还是犹豫,要想把甲骨文研究运作成这样的国家规模研究,浙党要出的力气也是不少,而且阻力必然庞大,现在根本还看不到希望,走一步看一步,第一步能够让朝廷批下钱和政策就算不错。

  沈一贯问道:“这些是王建阳所言?”

  “正是建阳嘱咐我的,他还在南京教书,会讲未曾上完,不好北上。”

  沈一贯点头说道:“他的见识的确不错,容我再想想吧。”

  毛文龙连忙趁热打铁:“阁老,我来之前建阳千叮咛万嘱咐,言及此事一定要快,在下从河南拿来这份甲骨社的签名文书,都是瞒着东林党人的。签名之人为此全都是提前不到一天方才知晓,即使如此,此消息过不几日多半也会走漏,东林人物如何不来破坏?机不可失,阁老决断若不及时,定生纰漏。”

  见到沈一贯还在犹豫,毛文龙只能用出王文龙给他的杀手锏:“阁老若不答应时,我受人所托,不能断了甲骨社这个念想,在下只能再去找东林人物提出同样办法了。”

  王文龙知道这事情若是仔细计算,利益仍然在两可之天,只有用逼迫的方法才有更高的成功概率。

  思索半天,沈一贯也终于下定决心,此事对他来说其实也不算多大,只不过是有些麻烦。

  沈一贯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下定决心后就轻松下来,笑着说道:“得了,回去告诉王建阳,他的计算的确不错,把我说动了。”

  他一想就知道这些话肯定是王文龙那家伙想出来的,至于这毛伯龙,不过是个传声筒而已。

第358章 绝望的董其昌

  河南,彰德府。

  董其昌一大早就坐着马车往发掘现场赶,刚刚出府城北门,路上就碰到大批的文人聚集在韩王庙前。

  这韩王庙是记念北宋名臣韩琦的庙宇,宋徽宗时期就建起来了,元大德年间重建,重建到如今也已经三百多年。

  安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商朝时叫做殷都,三国时叫做邺城,北魏以后叫做相州,全都牵连着一大堆历史事件。所以围绕着甲骨发掘地有一大堆的文物古迹:韩王庙、天宁寺、文峰塔、彰德府城隍庙,如果放在几百年后,此处还将添上新世纪发现的曹操墓葬高陵和袁世凯的墓葬袁林,文旅资源丰富到不行。

  而今天在韩王庙前聚集的文人自然是来自甲骨社,他们正在彰德府外集会,鼓噪着要出个什么新的条陈,或是寄去京城,或是寄去开封。

  董其昌是最开始在彰德府挖甲骨的,也是甲骨社的负责人,全社的文人以他为尊。

  见到董其昌的马车,许多人都聚集上来,邀请董其昌一起到韩王庙中去聚会。

  董其昌听的一个头脑两个大,连连摆手。

  他已经调动了自己能用上的所有资源,希望甲骨发掘能够得到朝廷的支持,但是依旧是这个场面,韩王庙里这样的聚会又有什么作用?

  董其昌只觉得这些事情吵闹。

  董其昌坐车来到安阳城外的村中,进入自己租下来的农家小院,先询问了范允临这两天的发掘情况,接着就摇头说道:“我已经同储君写信请求,不过想来帮助也不能很大。”

  范允临疑惑问道:“弱侯不是刚从南京筹来一笔钱吗?”

  董其昌不禁苦笑:“那些钱财顶多撑得上一个月。”

  范允临是个悠游林下的性格,入赘徐媛家后便整天和夫人一起唱和游玩、研究金石古董,此君考上进士之后只当了八年官,感觉当官太累了,去年被升为福建右参议,此君直接不去上任而直接回家,打算回家修房子、养歌妓,过快活日子。

  被董其昌请到安阳来负责现场工作,也只管花钱,不管算钱,虽然知道使用钱财紧张,但根本不明白甲骨社的运营情况已经到了何等地步。

  安阳的甲骨文的确牵动天下士人之心,焦竑把自己家状元楼的藏书都变卖了一部分,专门筹措了几百两银子送到安阳来,但是这些钱财和甲骨发掘的庞大投入比起来实在也只能算杯水车薪。

  实际掌控甲骨社大全的董其昌早就心焦欲死了。

  别以为董其昌辞官之后就全心纵情于山水,只是个艺术家,其实董其昌是个非常老练的政客。

  他过去处理政事从来都是游刃有余,既维持着名士作派,也在政坛上混得风生水起,直到甲骨文的出现才把他的生活搅得一团乱。

  历史上董其昌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没当几年翰林就成为朱常洛的讲官,要知道当时还没有爆发争国本事件,朱常洛作为皇长子基本上就被认为是铁定的太子,董其昌这么一个新科进士,没几年就成为太子的讲官,升迁速度堪称是坐上火箭。

  而董其昌担任讲官不久就告病回到松江,利用京官和书画家的双重身份,在当地塑造名是人设,日子混的相当不错。

  而且他并没有完全远离朝堂,之后几度再复出,先后担任过湖广提学副使、福建副使,最后居然做到了河南参政。

  要知道河南参政可是从三品的官职,一般的进士从翰林开始想要跳到这种级别,一切顺风顺水也要花费好几年时间。

  而董其昌却是大半时间都在家养病,用业余时间就一步步升官。

  而他的河南参政也只当了一年,他就再次以养病为由回家,这也就是王文龙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

  而董其昌这一次辞职也并不是无的放矢,他辞职之后正好躲过了“争国本”“妖书案”“伪楚王案”这一段万历年间党争最激烈的时代。

  如果还不相信董其昌是个政治天才,那可以再看看原历史上他之后的操作:万历皇帝死后董其昌教过的朱常洛即位,董其昌马上再次出山,成为太常少卿、国子司业。接着在天启年间一路升到南京礼部尚书,在任一年,再次辞官退隐。这就已经是尚书级别的高官了。

  到崇祯五年他再次出世,直接执掌詹士府,等到党争再起,他马上又辞官。

  此君在历史上一辈子在家闲居的时间比当官的时间多,艺术成就比政治成就大,但是却能够当到正二品的南京礼部尚书、有实权的太子詹事,甚至还混到了一个谥号“文敏”,且成为明代艺术成就最高的几人之一。

  董其昌一生既能结交东林党,又与反东林党人惺惺相惜,绝对是一个把明哲保身的政治智慧用到出神入化的神人。

  但这一切都是原本历史之中的董其昌,而在这个时空,董其昌碰见了甲骨文。

  作为金石学家、大书法家,董其昌对于甲骨的喜爱出于真心,他也真的是为甲骨的保护倾尽全力,为此不但破费家财,而且动用了自己政治上的所有人脉和关系。

  本来不好去求的人求过了,该明哲保身的地方也留不下面子了,搞到现在,甲骨越挖越多,不知什么时候是头,但是家中的资金已经接近枯竭,政治上的活动余地也不大,却什么政策都没有换回来。

  他这个原本明哲保身的政治精算家已经几乎混到焦头烂额的程度。

  董其昌几次想把这个烂摊子一丢就回松江去继续过自己的名士日子,但是每当看到那一筐一筐的甲骨文,他却又放不下自己传承文化的使命感,于是只能继续咬牙投入。

  这也真是董其昌骨子里还是个艺术家性格,换成别人早就崩溃了。

  董其昌把如今甲骨社的运营情况解释一番,无奈的说:“甲骨社之中靠士人自发接济已经是寅吃卯粮,发掘甲骨买地要钱、保护甲骨要钱、研究甲骨更要钱,全都只见投入,不见产出,这样的日子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我估计顶多再有一年,不光我的家资将要净空,便是甲骨社也将分崩离析矣。”

第359章 保护甲骨飞符遣将

  “这可不行!”范允临着急说道:“玄宰,你这几日在外活动,不知这些个乡野村夫已经嚣张到了何等地步,他们时常偷盗甲骨,随着甲骨价格越来越高,甚至有人打算明抢了,若是没有足够钱财,这些甲骨肯定会被他们抢去变卖,想要再凑齐都困难。”

  董其昌无奈的摇头说:“事不可为之时,也只好将我们挖掘到的所有甲骨全部拓印,哪怕是有些损坏,好歹也能留下完整的谱系,方便后学之人进行研究。”

  范允临皱眉道:“不然我再同官场上的朋友求助一下。”

  “没用的,”董其昌说:“连储君都无法帮忙,长倩你再投入自己人脉也是无用,届时反而会如我一般陷落进去。”

首节 上一节 214/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