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187节
作为浙党安插在礼部内部的最高官员,李廷机闻言只能点头遵命,否则他在党派之内就真混不下去了。
会议结束之后,萧大亨却终于放心,李廷机有多难做和他没有关系,他只希望浙党越来越好,自己也能跟着捞到利益。
楚王给他行贿了上千两,但这时李廷机卖起楚王来却毫不犹豫,他点头说道:“这楚王也是个隐患,此事之后和他也要保持界限,阁老若是不提醒,我等还不曾想到。”
“这主意并非我出的?”沈一贯说。
“是哪位同侪有这样才华?”
“福建的徐敬舆信中所写。”沈一贯笑着指指桌上的《民族国家论》,“我猜此办法也并非敬舆一人所想,多半是这书的作者给他建议。”
众人都向桌上的书看去,待看清书籍作者之名,萧大亨惊讶道:“原来是王建阳,他又有了新书了?”
不过萧大亨接着却道:“阁老,我听闻此人和叶相高来往颇密切,他在苏州所办报纸,还有李三才涉及其中,东林党人都为他保驾护航。”
“我自然知晓。”沈一贯说道,“他是王建阳,不是那绍兴三宝徐文长。”
闻言在场众人皆是一愣,接着便大笑。
此时官场上人都说绍兴有三宝:绍兴话、绍兴酒、绍兴师爷。
绍兴府和苏州府一样,读书人多、科举难度大,大多数人考上秀才之后就去自谋职业。
苏州府的读书人很多去做了医生,而绍兴府的读书人不少就是做了师爷,因为出入宫门的绍兴师爷多,所以此时绍兴话也在官场之上成了一种特殊的通用语言,师爷幕僚用之互相交谈有一定的保密和拉关系的效果。
徐渭徐文长也是绍兴人,他是明代第一幕僚,也是绍兴师爷的代表。
众人笑了一番,沈一贯脸色严肃的拉回话题道:“我查王建阳此人消息,知他才华文字都是一流,且游走于各派之间,短短几年居然从一海外归客而成为国子助教,其才可比古之智囊,其文字奏折也有能登大雅之堂的本领,可知这样人物并非安于僚佐的。何况如今圣上也喜欢他的书,这样人物交好他不亏。”
说来说去,其实沈一贯愿意交好王文龙的主要理由还是最后一句:万历皇帝喜欢他的《尚书古文疏证》。
明代是有喜欢小说的皇帝的,最典型的就是嘉靖,嘉靖求仙访道之余极为爱好小说,实录记载他总是叫太监进献时新小说话本,跟大臣讲话时也常喜欢用小说中的典故。
如果王文龙穿越到嘉靖朝,说不定凭借自己所写的小说就能简在帝心。
可惜此时万历皇帝并不太喜欢小说,此君到底喜欢啥也没人知道,似乎只喜欢钱……万历能够推崇某人的书极为难得,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沈一贯去结交王文龙了,更何况帮助王文龙扬名又不需要付什么成本。
七月,伪楚王案尘埃落定,浙党在朝中积累的人脉还是比东林党强,最终转危为安。
万历皇帝谕旨表示:楚王已经继承王位二十余年为何今日才揭发?且丈夫告发妻子作证不足为信,以诬告罪名将朱华趆贬为庶人,圈禁回凤阳老家守陵。
沈一贯又唆使浙党御史杨丕康等人弹劾礼部官员“压制群臣意见,不以实上奏。”
郭正域还想要反击沈一贯,但最终也被浙党御史攻击到辞官。
浙党大获全胜。
紧接着沈一贯直接让国子监经场印了一千册《民族国家论》,满京城散发,让京中的文武官员都读读此书,而且还给王文龙送去一笔稿费。
国子监印书理论上是不给稿费的,但是在沈一贯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他直接给王龙安了一个“校勘”的名头,将校勘的工资和补贴当做稿费发给王文龙。
王文龙收到稿费也颇为高兴。
主要是他得知自己的书在京城流传。
虽然沈一贯让国子监印书有用公家的钱办自己事的嫌疑,但是有国子监经场站台,对于推广《民族国家论》显然颇有好处,起码没有人再会贸然查禁此书了。
第307章 太监献书
运河上,叶成学泡着茶,问道:“建阳兄,听说浙党近日所为是你出的主意?”
王文龙看他一眼,打哈哈的笑道:“我只是一个国子助教,哪里懂得这些事情?汝习不要取笑。我这趟北上,就是要回南京做事,我早已不是徐抚台的幕僚了。”
“建阳兄这话说的不尽不实。”叶成学摇头说道。
王文龙为叶成学倒了一杯茶,笑道:“汝习贤弟,你我还是诗文论交,不谈这些朝堂中事可以么?”
叶成学谢了茶,点头说道:“我和建阳是至交,不论什么时候,我都是这样说。”
叶成学的父亲叶向高是东林党大佬,他自然有消息渠道知道这段时间浙党在捧王文龙,猜也能猜出王文龙的所为。
只不过叶成学虽然也是东林后学,但他对于党争却没有什么兴趣,他是性情中人,不以王文龙帮助浙党为意,不过也只有他父亲是叶相高他才能有这样的性格,现在王文龙的站位不明,稍低层次的东林党人都不会愿意和王文龙冒然结交。
王文龙笑着道:“无论在福建如何,在江南,我还和李知府一起办报纸不是?”
叶成学笑道:“兄台这样行事,如同踩着钢丝一般,不好走呀。”
王文龙也不想有太浓的党派色彩,他帮助沈一贯一是为了报答徐学聚,二也是因为知道接下去几年浙党得势。
过几年等东林党上台,王文龙大概也会帮助东林党,万历三十一年的大明,党争已经越发剧烈,不站位就会被攻击,王文龙的所作所为也只是为自己在万历年间的明朝做事谋一点空间而已。
王文龙此时福建事了,要回江南处理事物,叶成学也是带着妻儿老小去南京见父亲,两人都带着家人,包了几条大船,在船上笑谈些诗文,讲些趣事,时间倒也自在。
与此同时,京城,伪楚王案的尘埃渐渐落定。
万历皇帝对于案件的结果挺满意,如果复盘这次案件就会发现万历皇帝基本上站在浙党的这一边,全力支持楚王朱华奎。
这背后万历皇帝的什么政治算计还不是主要理由,更大的理由是这次案件万历皇帝得到的收获:楚王朱华奎以助工为由,向朝廷贡献两万两白银。
东林党人告发的没错,朱华奎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的确上京城行贿,他不光贿赂了内阁首辅沈一贯以及礼部科道上下官员,连万历皇帝都拿了钱,而且还是走的公账。
审案子行贿到皇帝头上,这事情在大明朝也是难得一见。
而且这还不是万历皇帝第一次惦记朱华奎的家产了,早在五年前,明初大将王弼的嫡脉后人京师留守后卫百户王守仁(不是王阳明,只是同名同姓)翻自己家的家谱发现王弼因蓝玉案坐罪而死的时候王弼儿子幼小,被王弼的姐姐,也就是朱元璋时的楚王妃接去抚养。
家谱记载王弼留下黄金六万八千余两,白银二百五十万两,珠宝不可胜数,全都存于楚王府库之中,还有朱元璋赐给王弼的庄田八十多处,也全部在楚王府名下代收田租,几百年田租累计有八百余万两,王守仁自己计算全部财产折成银钱应该值一千三百多万两。
王守仁考虑到这些钱凭自己已经很难拿回,还不如献给万历皇帝搏一份前程,于是上疏万历表示要以他和王弼六世孙王锦袭的名义把所有这些财产捐献给朝廷,重建火灾烧毁的三大殿。
万历皇帝得知这个消息大喜过望,于是命令司礼监太监带着王守仁前往湖广,会同湖广巡抚巡案帮助追回楚王府侵吞的“王弼遗产”。
一大群人到了楚王府,朱华奎都傻了。王弼已经死了两百多年,他的五世六世孙突然拿着家谱回来追债,而且一追就是一千三百万两,这是个正常人都不能想象的数字,万历年间的大明一年的钱粮收入加在一起大概能有个四千万两,王守仁等于要朱华奎一口气拿出全大明一个季度的税收总值陪给他,朱华奎要有这么多钱都能造反了……
朱华奎一脑门子官司,只能哭着上奏,表示王弼当年是因蓝玉案被赐死的,王弼的后世儿孙全都是靠楚王府接济才能够不绝嗣,楚王妃能够抚养王弼的儿孙就已经冒了极大风险,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财产留下来?而且已经过了两百多年,楚王一脉已经又分封了好多王爷,哪里能够一口气拿出这么多钱来?
万历皇帝还不信,让官员仔细调查,然后发现楚王府的存银大概只有十八万两,没有其他府藏,再想要钱,只能让楚王府典卖田庄,万历皇帝十分扫兴,于是将这事情给放下。
要不说东林党这一次出击有些贸然呢?
礼部尚书郭正域说朱华奎许诺贿赂他黄金一万两以保楚王之位,一万两黄金值白银十万两,万历皇帝一听就知道是假话。
万历知道楚王府总共存款只有十八万,朱华奎家的账本还在他那放着呢,万历皇帝亲自下场,也才捞到了两万两,朱华奎哪里拿得出十万两贿赂东林党?日子不过了?
万历因此从心上也站在浙党一边。
而最终他支持的浙党赢了,万历也成功拿到了朱华奎许诺给他的两万两贿赂。
万历皇帝对身边的太监赵禄感慨笑道:“我听说此事乃有福建王建阳从中调和,要不然不至于如此快刀斩乱麻,此子真有些苏秦张仪的本事。”
赵禄连忙奉承道:“那王建阳也不过是做个中人,真正还是皇上明见,皇上就像是个菩萨把世上的鬼邪都照住了,下面小鬼哪敢胡作非为?”
“你等宫人哪有这样见识?”万历皇帝感慨说道:“往日在朝中做事,党派之间总有人互相争执,一派斗不赢另一派,便是我在后头支持也常把事情办得十分难看。王建阳这次出些主意就将事情抵定,这便是十分人才了。”
赵禄道:“皇上说起这个,小的倒是想起一件事。”
“什么事?”万历皇帝问。
赵禄笑着说道:“我听闻那王建阳近日新出了一本《民族国家论》,带了样书到京里,沈阁老让国子监经厂印了上千本,满京师发着呢。”
“《民族国家论》?这书名写的倒是有趣,你给我呈一函进宫来。”万历皇帝好奇说道。
临时让太监出宫搞书这种事情在皇帝爱看小说的嘉靖朝很常见,而且嘉靖看书一上头,追更根本不考虑钱财问题,经常为了找一册书的抄本就花几十上百两的银子,太监大把捞钱。
但是在万历朝这还是头一次。
赵禄思索着当朝天子的性格,出宫之时却没有从内库取银子,他自己垫钱弄了一函《民族国家论》,当天下午便送进宫去。
果然书籍放到万历的案头上,万历见书来的快,又听说赵禄没有胡乱花钱,瞬间喜欢,心中只觉得赵禄办事又快又好,而且对工作全心全意没有私心。
献了一函书,税监太监的职位已经在对赵禄招手了。
第308章 圣眷极重
王文龙写书虽然用的是文言文,但是谋篇布局却不改后世习惯,写《民族国家论》他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经典结构,论述环环相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起此时大多体例散漫的文人笔记以及论述作品要有条理不少。
万历最开始不过好奇《民族国家论》内容,但是翻开此书一读,却很快惊讶于王文龙的写作方法,越读越沉浸。
《民族国家论》第一部份从中国历史中找出各种描述了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交往中出现的矛盾,从中总结出民族主义概念;第二部分对民族主义进行解构,分析民族主义出现的原因;第三部分则是以欧洲人大航海时代以后,特别是葡萄牙、荷兰、英国在进入大航海时代以后纷纷出现民族主义为例子,预言随着大航海时代来临,各文明在未来一定会各自出现越来越强的民族主义倾向。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原本是于1983年出版,当时二战以后的民族主义高涨时期已然过去,新兴经济体发展带来的民族主义热潮还未兴起,似乎人类即将抛弃民族主义进入全球化时代,所以此书是站在总结上一次民族主义热潮的角度上解构民族主义的。
而王文龙的《民族国家论》则是站在大航海时代带来的民族主义热潮启蒙时期,他想要启发中华文明的民族主义思想,在原著之上改动很大。
王文龙直接指出像欧洲人那种分裂的民族认同在中原王朝非但不能团结中华文明的力量,反而会造成分裂和损耗,中华文明的民族主义最终应该追求一个团结国内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
但这种认同有可能建立吗?
万历皇帝虽然常年罢工,但在军国大事上还是积极的,万历三大征处理的全是边疆及藩国问题,觉得王文龙对中华民族的预言太过理想,也不太敢相信欧洲的民族主义会像王文龙所说那样崛起。
但除去最后的预言部分,《民族国家论》的论述之完整,推论之严密都让万历眼界一新。
万历皇帝还是第一次看这样的书籍,一下对王文龙的文字产生兴趣。
赵禄整日观察着皇帝的举动,发现万历连着几天读《民族国家论》后,他连忙叫人在宫外收集王文龙的作品,然后便找准机会向万历献书。
于是接下来半个月,《儒林外史》《天演论》《国富论》《连城诀》《狄公案》《疗疴录》甚至苏州物理社的几本王文龙所著教材都进了万历的寝宫。
对于需要动脑和理科思维的《国富论》和《天演论》万历皇帝看的十分头疼,全部浅尝辄止。
对于有直刺现实目的的《疗疴录》和《儒林外史》万历看后也不喜欢,但对《连城诀》《狄公案》他却觉得这两本书情节紧张刺激,想象天马行空,颇能解闷,一下打开了他阅读通俗小说的大门,
接下来几天司礼监秉笔太监田义也听说万历皇帝经常写条子要太监去找书,大多数是找王文龙的书,甚至连一些伪托王文龙笔名的仿作也被献进宫去。
田义闻言便去找从福州回来的太监询问王文龙的其他作品,几日后他让幕僚整理誊抄了一册收集王文龙《俗世奇人》等作品的集子进献,万历收了书,不知这集子是田义府上编的,过两日看部议时无意问起:“那王建阳的集子多少钱淘换而来?”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