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186节
众官员行礼出门,到了偏殿门口才敢互相使眼色,皇城之中不好交头接耳,但是人人脸上皆带喜色。
《尚书古文疏证》固然有争议,但也是正经的书籍,能够用这本书吸引住皇帝,他们所为在朝臣之中就是大功一件。
而万历皇帝在众臣离开之后更是高兴,在研究经史子集这一点上,他和普通的读书人也没有什么不同,甚至万历皇帝性格之中还有一些乖戾,喜欢挑人家错处,喜欢整人,富有攻击力踢翻是非巢的《尚书古文疏证》就更能引动万历皇帝的兴趣。
日讲散了之后万历皇帝直接对身边太监说:“此书极为有趣,去给朕淘换一套《尚书古文疏证》进呈。”
太监的办事效率极高,不到半天时间便将这书采买回来了,只不过这时正版书种堂的《尚书古文疏证》还没有流传入京城,京城中流传的版本是抄报行自己拿蜡纸油墨印的,体例并不规矩。
万历皇帝实在喜欢此书,却也不介意。
万历直接要太监先将油印的版本呈上来,在宫中看了两天,对这书更加喜爱,不过几日万历皇帝又吩咐太监去弄正版《尚书古文疏证》,这是怕看的盗版书籍之中有错别字,影响书籍理解。
五天后,万历皇帝再开日讲,将四书和经史内容大量压缩,万历主要目的就是抓着一群大臣帮他讲解《尚书古文疏证》。
这书旁征博引,如果自己阅读需要查阅大量资料,读起来非常费事,万历皇帝懒得费这个精力,所以就抓一群科举选拔出来的顶级儒学家帮他做活字典。
消息一出满朝震动,虽然有人批评沈一贯拿偏僻言论误导皇帝,但是更多的官员则是众口一词的称赞沈一贯以及侍讲的众大臣机敏,能够想出这样的办法让万历皇帝对日讲感兴趣,甚至有第二次日讲。
之前此书虽然有丁元荐的推荐,但是《尚书古文疏证》还只是在京城的饱学之士群体之中流传。
许多人级别并不到可以和丁元荐交谈的程度,听说了《尚书古文疏证》的内容也大多以为此书是故作大言惊人之论,没有多少阅读价值。
如今有万历皇帝带货推荐,情况就大大不同。
首先是广大的京官群体纷纷研究此书,而其余读书人也渐渐听闻皇帝日讲讨论《尚书古文疏证》的事情,出于好奇也找来此书阅读。
引起的反响是褒贬不一,许多人还是无法接受证伪古文尚书的观点,但是无疑王文龙已经因此在京中获得极大的讨论热度。
只不过这年代的消息传播速度极慢,而且这事情也不过是京城中的一桩时事新闻而已,还不到可以影响朝政的程度,新出的邸报之中也只不过是写了皇帝再开日讲,最多写明这是因为沈一贯发言引用奇文的缘故,并没有提及《尚书古文疏证》。
倒是一些外地官员看到邸报后纷纷好奇以万历皇帝的性格怎么会突然这么勤劳要读书?
第305章 为沈一贯解惑
当王文龙知道自己的《尚书古文疏证》在京城火的时候,时间已经到达了万历三十一年的六月末。
徐学聚看完沈一贯的书信之后,又对王文龙道:“建阳有所不知,如今你在京城得到大名,但是沈阁老却是正被架到火上烤。”
见到徐学聚忧心忡忡,王文龙问道:“沈阁老遇到何事?”
“你可知楚王案?”
四十多年前楚恭王薨逝,留下两个遗腹子朱华奎和朱华壁,万历八年,朱华奎、朱华壁成年,朱华奎继承了恭王的爵位,而朱华壁也被封为宣化王。
如今朱华奎已经当了二十多年的楚恭王,直到几个月前,楚王府宗人朱华趆突然向万历揭发:当年的老恭王无法生育,朱华奎朱华壁乃是恭王妃的兄长所生,在恭王死后被王府内官接入府中抚养,对外声称是恭王妃的遗腹子。
奏疏一个多月前送到京城,楚王朱华奎害怕事情闹大,于是贿赂首辅沈一贯,还想要贿赂礼部将这奏疏压下。
而朱华趆也发动自己关系,跑到京城告御状,还发动了楚王宗室二十多人都在奏疏之上签名,控告礼部和沈一贯收受楚王朱华奎的贿赂。
这事情表面上是楚宗室为了爵位而进行的斗争,但是背地里却是浙党和东林党的交手。
朱华趆之所以敢把事情闹大,就是因为背后有东林党人在撑腰。
楚恭王朱华奎想通过贿赂官员将这事情摆平,沈一贯收钱为朱华奎站队,而礼部尚书郭正域严厉拒绝。
然后没几天京城中就流传起楚恭王送给郭正域一百两黄金贿赂,且答应事成之后再酬谢一万两黄金的消息。
这件事情其实就是东林党和浙党的一次交手。
处理宗室案件的相关部门是礼部。
其中礼部的一把手,礼部尚书郭正域倾向东林党,背后还有倾向东林党的阁老沈鲤做靠山。
而沈一贯这里,除了他这个内阁首府之外,还有他的门生礼部左侍郎李廷机参与此事。
王文龙问:“现在楚王案的处理如何?”
“还在焦灼之中。”徐学聚头疼的说道:“圣上已经让当地巡抚和巡案进行调查,都说没有证据。最不利于楚王的乃是朱华趆之妻的证词,她是恭王妃的侄女,十分坚持楚王是伪王的说法,老恭王妃已经去世,但是当年她面对这样谣言曾一力否认,楚王有母亲证词做证据。两边各执一词,京中大臣们也没个定见,我观沈阁老言辞之中也为此事忧心忡忡。”
王文龙点点头,他知道现在东林党和浙党两派还在角力,这个案子已经过去二十多年,就算当年真有狸猫换太子之事,相关人等也早已经被处理干净,事实上两边都没有可靠的证据,只有利益相关者一面之词,最后能做出的结局完全就是看党派斗法了。
面对颇为担忧的徐学聚,王文龙道:“敬舆公,此事照我所想,圣上已经有了判断了。”
徐学聚一愣,问道:“怎么说?”
王文龙说道:“老王妃已死,楚王宗室先是出文状首告,又传播沈阁老不廉洁的消息,接着又有宗室夫人出来作证,所有证据皆倾向朱华趆。然而圣上还是打回再议,支持沈阁老的意思已经十分清楚。”
徐学聚思索一番,点头道:“我身处其间却不清醒,到底还是建阳看的透澈。”
徐学聚起身背着手在屋中走了两圈,顾虑说道:“只是此事极为凶险,只怕要伤害到沈阁老名声。”
时间来到万历三十一年,万历朝堂之上的党争形式已经越发明显,徐学聚前两年还只算是和浙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不算是浙党中人,但是现在他却已经和浙党绑定在一起。
徐学聚和沈一贯都是浙江人,光是有这一条东林党就不太可能帮助徐学聚,而沈一贯也因此对徐学聚多方拉拢帮助。
哪怕徐学聚表明自己不是浙党,一旦沈一贯出了问题,徐学聚再想做事也会被东林党人掣肘。
王文龙又出主意道:“我猜接下来圣上多半会将此事交由朝议,我对沈阁老有两条建议。”
“请说。”徐学聚颇为急切。
“一是东林一党最会搅动舆论,他们必然会在朝议之中做手脚,而沈阁老有圣眷在身,这一次朝议结果不会吃亏,既然如此,可以暗查其中一二串联过分者,将他们行为上报弹劾,坐对方一个‘壅淤群议,不以实闻’的罪名。”
徐学聚闻言大喜:“这主意不错,他们肯定会露出马脚。”
东林党人串联朝政的方法十分直白简单,定然会推出一二人猛冲猛杀,这些过河卒子肯定会暴露短板,只要沈一贯有心去抓,没有抓不到的。
王文龙又分析说道:“只要能够将东林党内一二猛将陷落,沈阁老对内也可以交代了。”
“的确如此,”徐学聚点头说道,又问,“第二点是如何?”
王文龙回答:“经此一事我观察楚王宗室内部肯定有极大矛盾,要不然不至于二十多年的事情突然发出来,还有几十个宗室联名一起上疏,这次即使楚王得保,圣上出于天家情谊,也不至于对所有楚王宗室一并清理,最多处理一二首告……”
徐学聚想想道:“建阳的意思是让沈阁老提醒楚王?”
“不能提醒,最好尽快切割。”王文龙说道。
“有如此厉害?楚恭王若是保住王位,凭他能量,定然将本地宗室一番整理,有人做了打样的,谁还敢再起来闹事?”徐学聚颇为不解。
王文龙却摇头说道:“抚台,这些宗室赶二十多个人一起上告,说明不光是楚王之事内情极多,更关键是证明楚王在本地的能量也不被他们放在眼里。若是楚王真有能力,何必花费一万两黄金行贿礼部侍郎?”
“这次楚王宗室中几十个人出来和楚王弟兄作对,哪怕事件暂且平息,楚王名声受损,震慑本地宗室的能力不会更大只会更小。且东林党在万历二十九年京察之中受损极大,短短两年却已补足元气,而且还能进行反击,足可见他们在朝中拉拢党羽的本领。”
他问道:“就算沈阁老真能利用此事打击东林党,难道能比万历二十九年的京察作用更大?东林党一时受了打击,但是势力仍然在不断发展壮大之中。这一回他们帮助楚王宗室,等他们休养生息,回过神来,难道不会有第二次?”
王文龙道:“而且东林党这边出的不过是一二喽啰,沈阁老却是亲身应战,若有损失,是拿黄金换泥土也。”
王文龙最后总结说道:“所以我以为沈阁老这一次若得了好处就应该赶快收手,与楚王之事划清界限,否则过不多时楚宗室再闹出乱子,圣上也不可能总站在沈阁老一边。哪怕到时两边各打五十大板,沈阁老所受损伤也必然极大。”
听王文龙说了一通,徐学聚豁然开朗,连连点头道:“建阳真是当世卧龙,不出福建却将此事条分缕析说得如此清楚,我当写信与沈阁老参详。”
王文龙则叹了一口气。
“自家斗自家,党争之事徒损国力,谁赢了又有何好处?”他想想,在抽屉中拿出一函《民族国家论》道:“抚台,这一次寄信能否将这一函书也带上京城,推荐沈阁老一观?”
第306章 浙党推书
京城,沈一贯的府邸。
首辅沈一贯,刑部尚书萧大亨,礼部左侍郎李廷机,以及浙党的一众大佬齐聚一堂。
在坐都是大忙人,哪怕沈一贯提前联络,但是大家要凑在一起,还是让沈一贯等待了半个多时辰。
等待过程中,沈一贯便坐在那儿翻着《民族国家论》,边看边暗暗点头。
萧大亨坐下笑道:“阁老看的什么书,如此欣赏?”
沈一贯把书本放下,说道:“此书写得极有趣,将人性中许多事情写得万分透彻,的确发人深省。”
李廷机却没心情看书,伪楚王案发之后当地的巡抚和巡案不敢调查,于是将案件打回,万历皇帝下令公卿大臣们开会议论此事。
原本的礼部尚书、东林党的郭正域因为参楚王行贿之事被以为与案件有涉,不适宜主持议论,所以万历皇帝又让李廷机以礼部左侍郎的身份取代郭正域为代理礼部尚书处理此事。
虽然万历皇帝这明显是帮助浙党的作为,但也把李廷机给推到了风口浪尖,他生怕一步走错就连累整个党派以及自己的前程。
见人来的差不多了,李廷机颇为着急的道:“沈师,咱们还是先说正事罢,沈师心里究竟是怎样主意?”
浙党内部早已经就此事进行了好多场的议论,只是一直没拿定主意,这时沈一贯闻言一脸轻松的说道:“我已定下了法子,拿起东林党人串联的证据,全力弹劾一批礼部官员。”
“沈师,是否再考虑一下?”李廷机闻言第一个反对。
沈一贯看他这模样微微皱眉,内心对于自己这个门生有些不满,李廷机明明是浙党,但是却做事时总留有一线,不愿意全心全意为党派考虑,在外人看来他是公正,而沈一贯看来这就是有些拎不清了。
“有何意见?”沈一贯理了理衣摆问道。
“礼部言官不过是具文以奏,其中许多人也是真心上疏,并不真的和东林党有关系。若是我们不加分辨施以雷霆手段,只怕会引起旁人非议,以为我等党同伐异、不能容人。”李廷机不想弄礼部言官,一方面因为他比较正派,另一方面则是他自己刚刚当了代理礼部尚书,一上位就跟着阁老一起整自己部中的官员,传出去也极不好听,以后肯定给他的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闻言沈一贯却生气道:“他们已经摆明车马与我等作对,难道我们连还手都不可?为何非要是东林党人才能斗争?”
萧大亨连忙两边劝和,提出自己观点说道:“这一次咱们被东林党摆了一道,又有诸多宵小跟随上疏,若不杀鸡儆猴,日后也没个成法了。我也以为要参倒一二礼部官员做做样子,若非如此,尔张做尚书也会被手下人轻视不是?”
李廷机字尔张。
楚王也知道楚宗室背后是东林党,早就在浙党内部大为活动,金银是大把大把的撒,萧大亨其实也收受了楚王贿赂,自然是支持和东林党开战,保住楚王位置的。
一旁的一个刑部主事也点头说道:“我以为萧尚书所言极是,不过此事一定要注意分寸。”萧大亨是他顶头上司,无论是从党派利益还是做官人情的角度,他自然都要对萧大亨表示支持。
“的确要注意分寸,东林党不是这一下能打死的,做的过分在旁人以为也不好看。”沈一贯拍板说道:“这一次就参礼部几个言官和郭正域,其余人等皆不问,此事之后,还要和楚王划清界限!”
闻言李廷机的脸色一下惨白,低头不好说话,而萧大亨思索一番,连连点头说道:“这一点的确极为重要。”
沈一贯看向李廷机说道:“参哪几个礼部言官,还要由你来提议。”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