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145节

  “准备!”

  几个炮手颇为熟练的将子炮装进弗朗机炮的母炮炮膛中,然后开始调整射角。

  “这是咱们三一教的火炮!”

  信徒们也哄动了,难得近距离看操炮表演,有些人忍不住围上去。

  管理训练信徒们的师兄看的大怒,大声呵斥说道:“不准乱了队伍!赶快给我回到原本位置!”

  可是这弗朗机炮实在太有吸引力,受训练的信徒也只是一群农民和底层小商贩,他们见到大家都去于是下意识跟上也凑成一团,站在弗朗机炮边上瞧新奇。

  “扫都阿妈!”气的那师兄用莆田话大骂,接着便让手下拿藤条上去抽人。

  “哎哟,别打了,别打了。”

  一群信众被闹哄哄的赶回去,各自回到原本位置。

  那明显是军官出身的师兄插着腰大声说道:“给我回到原本位置站班,再有敢动敢说笑的,今天晚上不准吃饭!”

  有些信众害怕,但还是有一些人手脚上都被抽出道道青红,只是吐点口水抹上去,涎皮赖脸的在那儿说笑。

  那师兄直接冲上去,把其中几个人抓出来:“你!你,还有你!去大员的时间压一轮!现在你们不用练了,回去跟你们老婆孩子说吧。”

  瞬间大家都害怕了,到岛上练了这么久,就是为了能够早日到大员去分到田地,这又压上一轮,不知什么日子才能过海峡。

  那师兄叉着腰说道:“都给我听着,现在是给你们训练保命的本事,若是到了岛上,碰到土人来劫村子、砍人头,你们练的不扎实,全家老小都要遭殃!谁要是再不遵守军令,我就让他一辈子过不了海峡!”

  王文龙看着这个训练的情形说道:“卢师兄,你们这是要练军队?”

  他们训练的严格程度,甚至比现在的卫所兵还强,这也就是手中的武器次了一些,要不然朝廷都忍受不了这群精兵。

  而武器的问题也好解决,到了台湾岛上天高皇帝远,那里的三一教徒已经普遍装配铁刀铁矛。

  卢文辉摇头说:“他们到了岛上之后只能分散在小块的土地上,彼此之间几个月都不能见上一面,要是没有一点自保的手段,在岛上多半活不下来,而且家儿老小也要受牵连。”

  王文龙闻言才明白。

  虽然现在台湾岛的开发还在初级阶段,但是各方势力都已经混入其中,岛上沿海的小村子要面对的不只是土人,甚至是倭寇、海盗、窥伺的洋人,的确是要有点手段才能够生存。

  ……

  这年代的船只横渡台湾海峡用时至少要三到四天,这是最好情况,若是遇上风浪要在海上漂泊十几天。

  这个年代的福建帆船又普遍,还是硬帆船,没有办法逆风而行,遇到大风浪抢浪十分困难,所以十几天时间内遇到大台风,基本上就是有去无回,即使侥幸活下来也是不知飘到哪里去了。

  所以此时往来福建的船只经常一去不回,等在找到时已是几年之后一问之下才知他们遇到大风一路刮到了山东半岛,甚至刮到了东南亚去。

  天变对航海的影响如此之大,而人类对于大自然完全没有影响能力,沿海百姓只能拜妈祖、龙王等仙佛保佑平安,沿海宗教盛行的习俗也与此有关。

  王文龙在厦门待了五天时间才终于等到海况平静,这时福建巡抚金学曾也来到了厦门城,干脆一起去看三一教出海。

  这天早晨天气晴朗,三一教徒五六百人全部聚集在一处码头之上。

  金学曾毕竟是福建巡抚的身份,不好登台讲话为三一教站台。

  今年下半年他身体越发的不好,朝廷已经批准他的辞呈,若非如此,金学曾连今天三一教出海都不会来。

  卢文辉先走到众人面前,对大家大声讲话:

  “众位师兄弟,咱们三一教今年为了开垦大员已经出了二十多万两银子,但教门之中并不觉浪费,为何?此乃光大本教宏旨之举也!”

  “我师父林龙江生前曾经发下宏愿,要传三教之旨至于万世,此心此德大矣,林师创三一教,要的就是广推教化,如今福建海外大员岛地方广大土人蛮荒,正是三一教推行教化的好去处,为此大业,虽倾尽教产而无悔也!”

  “今日大家即将渡海而东,九死一生,需切记我等渡海之宏愿,大家随我同念入教誓言:

  自今以始,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讪谤圣贤,侵凌道德,慢其先生……如是等罪,有一于此,便非人类……”

  三一教在原历史中的明末还只是面向普通手工业、小有产者者的宗教,一直到清朝才渐渐向底层渗透,并且有了一定的底层思维,但在这个时空为了渡海传教,三一教已经招揽了许多流民入教,整个传教群体都有了质的改变。

  许多流民百姓在厦门岛上训练了个把月,由三一教中统一提供伙食,大家日夜住宿在一起,这种集体生活已经让他们对三一教产生了极大的归属感。

  这时听到入教誓言这些穷苦百姓的信仰崇高感瞬间被唤起,被卢文辉的一番话说的热血沸腾,这誓言在个把月中他们每天反复背诵,于是众人都用不一的口音跟着卢文辉一起喊起来:

  “自今以始,敢不痛自惕厉,自创自惩,议此肃启,不胜悚粟之至!”

  喊声震天,让一旁的金学曾不禁惊讶这三一教的影响力居然如此之强。

  幸亏这誓言之中讲的还是儒家思想的内容,要不然金学曾多半都得害怕起来。

  卢文辉则对大家众志成城的样子很满意,示意众人安静之后,便指指旁边的王文龙说道:“今天八闽有名的王建阳也来送大家出海,便让建阳公为大家讲几句。”

  王文龙点点头走上台子,还没说话,台下众人便热烈的叫好,三一教徒对王文龙的欢呼声甚至不比对卢文辉的要少。

  “建阳公,讲两句话吧!”

  “建阳公也是教中人?”

  “此人是谁呀?”

  “连建阳公也不知道,你家有没有种过红薯南瓜?哪怕今日咱们能有出海的机会,还是靠建阳公上下奔走才得来的。”

  “建阳公,说说《天演论》吧!”

  许多人都知道三一教的赈灾银台以及开发大员岛是在王文龙的倡导下才实行的,今日要出海的百姓许多都知自己受了王文龙的恩德,对他喜欢的不得了。

  “呜呜呜呜……”

  就在王文龙准备讲话的时候,身后的码头上突然传来连片的号角响声,原来是几艘海主用以移民的海船升起了船帆,上船的青壮带着妻儿对岸上送别的老幼亲人连连摆手,许多老者一路追着踏到海水里,彼此洒泪而别,此去不知再见父母是什么时候。

  众人看着这场面,王文龙突然面容严肃的对大家说:“如今天下局势纷扰,倭寇、朝鲜人都来到我福建海面,欧洲人万历蹈海而来,索要争抢的无非土地财富。难道咱们中国人就不要土地财富?不能只让别人抢,咱们也要自己去开拓。”

  “卢师兄说的对,列位此去大员,于自己是开垦土地保全家小,于中华,是传中华之风俗礼仪,为我中国人物开拓海疆。此功可比张骞、班超。”

  王文龙伸手指着海面上渐渐远去的海船:“那些海船上的移民,包括诸位出海开拓大员岛的都是英雄!”

  王文龙吐字清晰,语调顿挫,配合着海船远远航行的场景,一字一句都打入在场众人心中。

第240章 王文龙和伊丽莎白的信

  听到王文龙讲的话,在坐的卢文辉和金学曾都颇为惊讶,接着便是暗暗佩服,王文龙讲话的感染力太强了,即兴就能把在场出现的送别场景当作演讲背景,一下就感染了在场众人,将他们要离故土而去的愁情转变成一种悲壮的情感。

  卢文辉更是决定以后要移民去大员的三一教徒都经常带他们到港口上来看看,用王文龙的方法告诉他们:他们此去不只是挣自己一家一户只性命而已,还是张骞班超一般的伟大行为,肯定能让一些有见识的信徒更加坚定开拓的意志。

  王文龙继续说道:“没有人比我八闽百姓更明白土地珍贵,古时投笔从戎的班超千百年来都被称作真英雄,何也?只为他救民于倒悬。”

  “先前有人说我王文龙造福福建百姓,我实实惭愧,福建地少人多,自古容易遭受灾荒,逼得我福建百姓只能出海为生,去做那漂泊无依的生意。”

  “福建条件如此,哪怕我王文龙磨破了嘴皮,走破了脚底,让全福建的达官显贵都来捐钱赈灾,又能救活多少人?”

  “想要解我福建百姓之困厄,光是让士绅大户捐钱是不行的,真正该做的就是开拓土地。”

  “如此说来,列位开拓大员岛,解福建百姓之粮荒,传我中华教化,这项功绩成功,可保福建上百年无饥馑之馀,列位之英勇将被福建百姓世代铭记!”

  王文龙这一通拔高瞬间提高了在场众人的心气,一些穷苦百姓或许听不太懂,只知王文龙是在吹捧他们心中高兴,而一些小商贩、小手工业者出身的人稍有见识,更是纷纷听的心潮澎湃,不少人都将胸膛挺高,一瞬间他们就从要逃难去大员的百姓变成了将要去开拓中华土地的勇士,以后还能千古留名。

  这时王文龙又说道:“有些人或许曾读过我的《葡萄牙国史》,其中讲到欧洲人蹈海而来,迟早要来到我大明叩关,当时或许还有人觉得言过其实,但短短两年,如今月港走吕宋的商船已经增加不少,有见识的大概都明白,那就是与欧洲人做的贸易。”

  “我还有一条消息,《葡萄牙国史》之中所写的那从西班牙独立出来的荷兰人如今也已经来到亚洲,他们成立了特许公司,定下抢占西班牙人马尼拉航线的宏愿,下一步肯定就要试图在靠近我大明的地方建立殖民地。”

  荷兰人来到大明外海的事情许多人都已经听闻,但是大家普遍只以为是又来了一个想要和大明做生意的洋夷而已,所以在此时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应。而王文龙直接在众人面前说出欧洲殖民者想要染指甚至侵占大明的土地,显然能挑动不少人的神经。

  王文龙朗声疾呼:“如大员岛这样的风水宝地,若是我大明不去争夺,不日定将落入荷兰人或西班牙人手中!”

  王文龙希望鼓励像三一教这样的团体更多的出海殖民,他打算多放出点消息,将大明对外关系的这根弦绷一绷。

  王文龙深吸一口气,他今天打算要把伊丽莎白一世写给万历皇帝的亲笔信透露出来——这封信是万历二十四年,已经六十三岁的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一世派人送给万历皇帝的。

  只不过他们的船只没出大西洋就沉了,在前世历史中,这艘船一直要到1978年才被人打捞出来,然后在1986年伊丽莎白访华的时候,将这封信作为礼物送给中国。三百九十多年以后,中国才知道伊丽莎白一世曾经写信给明代的万历皇帝。

  伊丽莎白一世开创了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写这封信时,英国舰队已经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树立海上霸权。刚刚跻身一流强国行列的英国在这封信中以低姿态的语气请求和中国通商,借此有机会进入利润丰厚的东亚航线。

  而这件事除了伊丽莎白女皇以及一些英国的高级贵族外,在此时根本没人知道。

  王文龙掌握主动权,只要稍加渲染,就能成为一桩挑动神经的新闻。

  不干白不干。

  王文龙大声说道:“其实欧洲人对于大明早已经开始动手,若是看过我《葡萄牙国史》中所写欧洲局势的,想必知道在欧洲新晋崛起了一个岛国英国,此国之国力盛强,已经在十几年前的海战之中击败了如今殖民吕宋的西班牙国。他们国主曾经写给当今圣上一封信件,想要来我大明通商朝贡,我在西洋时探听得详细情形,此时许多欧洲人都不知晓,但大家可知道这封信件为何至今没有入我大明国土?”

  在传统的中华朝贡体系之下,这年头的大明可以和外洋通商,但是想要像伊丽莎白一世信中说的那样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是不可能的,除非你证明自己打得过大明才能获得和大明一样的地位,英国想要建立外交关系,也只能以朝贡的方式。

  而王文龙一番话已经让台下众人都纷纷竖起耳朵。

  王文龙明知故问,讲了个传奇般的开头就戛然而止,大家自然生出好奇之心。

  “为何?”

  “建阳公请速速讲来。”

  王文龙长吸一口气,做出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我听闻这消息是万历二十四年,当时在西洋便一直等待着英国船只到达大明请求入贡的信息,但是等来等去却没有丝毫进展,直到几个月后,我突然听闻一条消息:英国送信大臣约翰纽伯莱乘坐的海船,一艘全英国最好的远洋商船,配备着打过西班牙海战的全英国最有经验的水手,在大西洋一个靠近荷兰人殖民地的地方,意外沉没了……”

  王文龙语意含糊地说出一句话,瞬间引得在场,众人张大嘴巴,接着便是议论纷纷。

  就让西班牙人或是荷兰人把这个闷亏给吃了吧。

  王文龙透露出这个消息没有丝毫风险,难道西班牙人和荷兰人还能跑到大明来打他?

  而能够让明朝人知道这些欧洲国家已经把主意打到他们身上,就是最大的收获。

  其实如果再等几年,荷兰人入侵澎湖,那时王文龙根本不用透露出这条消息就能让大明警觉。

  而在场众人哪怕是穷苦的流民,心中依旧有着天朝上国的自豪感,听到王文龙这番叙述瞬间就议论纷纷。

  “此等欧洲奸徒竟敢如此?”

  “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欧洲人竟敢杀给我大明送信之大臣?”

首节 上一节 145/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