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143节
“好说好说,不同思想之间碰撞是难免的。”王文龙也就坡下驴,耶稣会对于此时的大明来说绝不算是一支敌对力量。
耶稣会迟早会明白大明太过强大,不是他们能够打下来的,对于大明的传教方针,最终必然转向温和传教。
而澳门有此时远东最好的铸炮厂“卜加劳铸炮厂”,还有西方的火炮技术以及火器操纵理论,怎么计算装药怎么修建棱堡,这东西反正王文龙不会,原历史中耶稣会士为了入华传教教了不少徒弟,帮助建立辽东的炮兵部队,只可惜原历史之中耶稣会教出来的孙元化的炮兵队伍后来全都叛变到满清去了。
从聚会回来,王文龙和沈宜修李国仙一起吃了晚饭,眼看要到休息时间,三人开了两间房,一大一小彼此挨着,驿站的隔音效果极差,王文龙想道晚上自己和李国仙住大房间,沈宜修住小房间的场景,思索半天,提出最后决定:“今晚我去小房间睡,你们俩睡大房间。”
说完连忙就跑了。
沈宜修和李国仙对视一眼,李国仙主动起身:“妹妹,我来铺床就是。”
沈宜修虽然吃醋王文龙去找李国仙,但是看着李国仙忙前忙后,心也软了,叫自家丫鬟不要动手,两人一起把床铺整好。
大小两个姑娘躺在床上就开始聊天。
“我爹爹家是商人,园子土气的很,也就只有两栋小楼而已,你们在苏州的园子居然有湖,可以划船吗?”
“当然可以,等到下雪日子,湖边上都积了雪,湖面又不会结冰,划一艘小船,床上放一个炉子煮茶吃。”
“真羡慕你。你在苏州沈家,肯定被许多青年才俊看上吧。”
“我都看不上他们,那些青年才俊其实没几个长得好看的,说什么风流样貌,比相公差远了。”
“他才不风流呢,我悄悄跟你说,第一次时他连女孩子的肚兜都不会解,多半是素了二十多年。”
“真的假的?王建阳不会解女子肚兜?”
“我骗你做什么,当时差点把线头都绑死了。”
“竟有这种事情,嘻嘻,我也想到他笨的地方,第一次上我爹爹的船上,他……”
“我还想到一个,那时我们刚刚认识……”
两姐妹一番讨论一直到半夜,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王文龙在外人面前看起来聪明,原来是个不懂女子心思的笨蛋,怪不得二十几岁还没碰过女子。
一通讨论,却让两个人的感情好了不少。
转过天来,王文龙发现沈宜修和李国仙姐姐妹妹叫的亲热,沈宜修还总看着自己笑,心想她们两人多半是昨晚说了什么有趣的事。
王文龙想到前世看过网上说两个人在一起,只要找到一个可以共同贬损的对象,彼此关系就会好很多。
王文龙不知哪个倒霉蛋被她们贬损了,不过又不关自己的事,无所谓。
王文龙正在驿站之中整理要去往厦门准备的东西,庞迪我却一路找来拜访。
王文龙起身迎接。
庞迪我坐下便先表达歉意:“我为我昨日的唐突给先生道歉。”
此君果然能屈能伸,怪不得能够成为对华传教成功的第一批精英耶稣会士。
“昨日只是意见冲突多说了两句而已,想来不必对此存有芥蒂。”王文龙看看庞迪我道:“你今日来想必还有其他事情要说。”
庞迪我一笑,对王文龙道:“先生也不是大明出身,想必比明国人更知道耶稣会的行事,我就不卖关子了,我想知道先生是否敌视耶稣会?”
庞迪我其实也只是二十几岁的人,虽然对于其他明朝人装作高贤大德的模样,但毕竟也有真性情,王文龙听他如此说心里才真对他有些欣赏,直白道:“我只因在西洋见过天主教士的行事,不像江南士大夫一样喜欢天主教,但也到不了敌视的程度,昨日只是对你们现在的传教方法有些意见,不知你是怎么想的?”
庞迪我道:“我最尊敬的人物乃是在远东传教的圣沙勿略,以及勇敢的传教学家科斯塔神父。”
沙勿略是耶稣会的创始人之一,在亚洲传教颇受波折,但还是成功将天主教传播到马六甲和日本,极受此时的欧洲人推崇,被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传教士”。
至于科斯塔神父也是耶稣会士,他主张学习在其他殖民地的方法,用武力做后盾打开传教大门,对于殖民地的百姓进行宗教洗脑,因为只有这种方法的传教才最为稳定坚固。
沙勿略和科斯塔分别代表了坚忍和武力,王文龙想不到年轻时的庞迪我居然是这种思想。
他不禁笑着摇摇头。
见到王文龙不屑的表情,庞迪我说:“只因为知道静观先生从小在西洋生活,我才对先生说这些,但看先生的样子,却是觉得我的想法不对?”
王文龙笑着道:“中国不是文明落后的蛮荒小岛,也不是纷乱不一的日本,中国有自己一套深刻久远的思想体系,欧洲的天主教思想还要深入人心。想要用沙勿略的方法,靠执拗传教改变中国人的思想,那是绝不可能的。”
王文龙道:“我敢断言,几百年后,也许不少欧洲人都不再信天主教时,中国人却还能坚守着来自上古儒家和法家的思想本质。”
庞迪我反驳道:“欧洲人怎么可能不信天主教?”
王文龙笑道:“荷兰和英国不快成为了新教国家了吗?”
“那,那只是一群叛逆而已!”作为耶稣会士,被提起天主教与新教的争端,庞迪我瞬间绷不住,不禁在心中感叹,王文龙果然是知道欧洲情况的人物,远远不像大明的读书人那样好忽悠。
这年头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斗争可是无比激烈,十几年后德意志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之间的三十年战争就要开打,直接消灭了德意志各邦国百分之三十左右的人口,天主教军队攻下新教城市马格德堡,把几万居民的城市杀光,八年之后这座城市的人口才恢复到四百五十人,德语中直接诞生了以马格德堡为词根的词语,意思是“种族灭绝”或“彻底毁灭与洗劫”。
王文龙也不再刺激他,道:“你也在中国待了几年了,想必也能分清楚中国人脑海中的观念是诞生于一套哲学体系,想要改变是很困难的。沙勿略那种办法毫无作用。”
庞迪我点了点头:“中国的传统思想影响的确很深远。”
王文龙道:“至于用武力做传教的后盾打开中国的大门,那就更是笑话了,把葡萄牙人打光怕也没有这样的本领。”
庞迪我思索一阵,诚心发问:“不知道建阳先生能不能给我们一点指点?”
第237章 利玛窦规矩
听到庞迪我的询问王文龙一笑,他之所以愿意和庞迪我交流的目的就在这里。
他说道:“我以为利玛窦的办法就很好:调和与适应中国文化,注重和文人学士交流,走上层路线,通过科学技术的间接方式传教,对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和礼仪实践保持开放尊重的态度。”
王文龙评论道:“这就是利玛窦能成功的原因,我觉得应该把这套办法命名为利玛窦规矩,在耶稣会士中广为宣传。”
明清朝廷并不反对天主教,中国民间流行的宗教多了去了,不差天主教这一个,关键你得服管。
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真正的问题是天主教自己的排他性,动不动要求中国人改变所有传统习俗,不听朝廷的要听教皇以及修会的,这一套放在中国就是搞笑呢,能传开才有鬼了。
也正因如此,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屡屡碰壁,直到利玛窦搞懂这一点。
此君在华传教多次碰壁之后总算学聪明了,知道不能硬整,于是他不再强制禁止教徒祭拜祖先,学穿明人的服饰,人家当他是僧人把他请到佛教寺庙中热情款待他也接受,还和当地僧人关系处的不错。
历史上利玛窦在肇庆建的第一座天主教堂收到了当地官员的匾额,上书“西来净土”,因为当地官员不知道啥是天主教,所以完全把利玛窦的天主堂当成一个洋和尚开的佛寺。
而利玛窦看到后也高高兴兴的把匾额挂上去,并且和其他神父说“净土”和“天堂”的意思差不多——主打一个懂事。
正是因为使用这种方法,明代士绅大夫才愿意和利玛窦交流。
“利玛窦规矩”在保持中国文化完整性的同时,也给中西文化提供了交流的途径,无疑是最适应中国国情的传教方法,以此耶稣会也成为惟一能够成功在华传教的修会。
对于此时王朝来说只要天主教不搞什么异教徒排斥,传教士拜耶稣、佛教徒吃斋、道教修仙,谁也不干涉谁,那么耶稣会在中国传教也没问题,而中国也能得到他们所输入的大量欧洲科技——在现阶段彼此都是赚的。
前世的天文学家汤若望、南怀仁,画家郎世宁全都是耶稣会士,也是在利玛窦规矩之下入华的。
大明的确需要欧洲人的技术,哪怕有王文龙这个穿越者也一样。
因为科技是一整套完备的体系,王文龙或许知道其中一两个历史上的关键点,但剩余大量的技术是靠工匠长期磨合出来的,王文龙不可能在大明空手建立起一套科技体系。
比如王文龙知道清末铁炮的铸造技术改良,但他连铸造厂都没进过,不可能平地起高楼的造出比澳门卜加劳炮厂更好的火炮,他知道牛顿定律,会算抛物线,可他写不出一套炮兵操典:必须要实际大量应用炮兵作战才能积累出完整经验。
而这些东西历史上耶稣会士为了在华传教向明清朝廷输入了不少。
前世历史上到满清时“利玛窦规矩”已经成为官方判定传教士是否合法的标准。
康熙年间曾规定,只有遵守“利玛窦规矩”的传教士才可以在“领票”制度下进入中国传教,不遵守者则驱逐出境。一些遵守利玛窦规矩的欧洲传教士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西儒风范”的评价。
一直到清朝末年国力大衰,朝廷对于私自入华传教的传教士再也没有本事控制之后,这套规矩才被西方传教士完全打破。
许多外国传教士在有绝对武力优势的情况下再来传教基本就变成配合殖民了,直接利用买办和二鬼子发展教徒,更是对利玛窦规矩嗤之以鼻,他们威胁地方、毁寺拆观、包庇二鬼子侵占百姓良田,原本天主教与中国社会的平衡直接被打破。
听了王文龙的话庞迪我默然良久,他有些抵触这种和异教和光同尘的传教办法。
但思考之后庞迪我也不得不承认王文龙的分析没错,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对大明传教的大门。
良久后庞迪我起身道:“建阳先生的分析非常精辟,我应该给耶稣会写一封信了。我代表耶稣会对您表示感谢。”
王文龙道:“只是一点建议而已,日后说不定我还有求到你们的时候呢。”
庞迪我笑着说:“到时候我一定尽力帮忙。”
耶稣会即使到崇祯末年也只不过发展了十几万信众,但是其中上层文人的比例却是非常高,这也是耶稣会找到的主要传教方向。
通过今天的交流,庞迪我已经非常认同王文龙的世界眼光,知道这样的人物在明朝绝对是凤毛麟角。哪怕耶稣会不用王文龙所说的利玛窦规矩,也有必要交好王文龙这样的名士。
……
“相公,前面就要到厦门岛地界了吗?”沈宜修坐在轿子上好奇的看着这闽海风物。
这还是她第一次看见大海。
王文龙嘱咐她说道:“你别到处跑了,赶快回船舱里坐着,待会儿浮海危险。”
沈宜修摇头说:“我想看看他们是怎么起锚航海的。”
王文龙道:“别不听劝,待会儿你就明白了。”
“我才不信。”沈宜修头铁的站在船尾。
等到小船起航她果然不再头铁。
这年头可没有厦门跨海大桥,从泉州府地界到厦门岛还是要坐船的,虽然路程只有十里地,但毕竟还是海船,在十月份的天气东北风呜呜的,几人坐的又是小船,船越小在海上颠簸就越大,不一会儿沈宜修就受不了了,头晕脑胀的被李国仙和丫鬟扶到船舱里。
王文龙被沈宜修和李国仙一起白了一眼后才忍住笑。
厦门城位于厦门岛上,这地方原本就是一个边防卫所,称为“中左所”,城墙周长只有一千多米,高六米,就是个小小的堡垒模样。
厦门城也不属于泉州或漳州管辖,之前一直属于管理卫所兵的福建都指挥使辖区,与金门所城,高浦所城,以及永宁卫城、镇海卫城互为犄角。原本守军一千多人。
而王文龙到达之时这座原本荒凉的海防要塞已经在几个月的开发之后初见城市模样。
城墙部分被拆除,然后重修扩建,城墙高度也在增加,而在城墙外面已经出现了这时大城一般的“关厢”地区。
这还要仰赖于漳泉的流民太多了,给一口饭吃就来干活,短时间内就将这一座边防要塞给建成了至少是一个大县的规模。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