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137节

  距离下一届京察还有三年,杨天生的策略在这几年之内倒是可以实行,但王文龙知道东林党这时正在布局,只等下一届京察开始,他们就知道东林党有多利害了。

  不过现在王文龙该说的话也说了,再多劝也没有必要。

  杨天生又问道:“不知建阳公可熟悉海外的情况?”

  王文龙笑道:“你是想要问日本吧?”

  杨天生笑着点点头,日本航线才是他们这些福建海商最容易获得利润的航线,毕竟中间没有欧洲人赚差价。

  不涉及大明,王文龙这回的回答就很直白:“朝鲜一战拖死丰城秀吉后日本的局势就已经确定了,丰臣秀吉的旧部中本来就有许多矛盾,他一死没人压得住。”

  杨天生他们都是主要做对日贸易的,对于日本的情况也很熟悉,闻言惊讶问道:“如今丰臣秀吉的旧部也已经组成了西军抵抗德川家康的进攻,建阳公居然能这么肯定战争结局?”

  “丰臣秀吉旧部利益分配不均,老大一死怎么可能打硬仗?组成的西军说不定自己都要先打起来。加藤清正和福岛正则这时说不定已经打算反水去攻打小西行长了。”王文龙笑着说道。

  他又补充说:“丰臣秀吉的势力一亡,德川家康又不像那些草根武士一样需要靠对外侵略稳固自己的地位,日本多半会安稳下来,再过不了几年,日本就要着力与大明恢复友好关系,努力发展经济了。”

  “建阳公真是大才,不出大明居然能对日本局势洞悉的如此清楚。”杨天生颇为感慨。

  他们这些海商也时常在预测日本的时局,但多半以为丰臣秀吉的余部还有足够势力,日本的这场内战还要打上一阵子,却没想到王文龙给出的判断这么果断。

  当然,此时他也只是把王文龙的话当成一种观点,将信将疑而已。要直到几个月后丰臣秀吉的旧部果然分裂,小西行长在内斗中直接战死才把这群海商给看的目瞪口呆。

  王文龙的预测和事情发展几乎完全一样。

  甚至直到许多年后,杨天生已经成为开台的一方枭雄,在大员岛拥有自己的武装和领地,教育自家子女时还会谆谆说道:“你等要开眼界,知轻重,千万不能以为有些财力就轻视天下人物……莫以为古书上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的诸葛孔明是作假。

  当年我便亲耳听过王建阳公纵论天下局势,所言字字皆中,便仿佛这天下是按照他所说之话推演来的,若非亲眼所见,我也不信世上会有此等奇才。

  自那之后我便常与建阳公保持联系,虽然在得到这样教导的机会颇少,但每每他开口言之时事判断,总是让我豁然开朗,咱们家光是从他判断之中得到的利益,就值十万两白银了……”

  七月初八日,一大早,丽文坊王家张灯结彩,王文龙和沈珫先在家中设置酒宴请月老,沈璟没到,只能请徐学聚吃了一餐,还有一封谢媒的折银托人寄给沈璟,吃过谢媒的宴席王家门外就大吹大擂起来。

  本来这时的婚宴都是吃晚饭,但因为这两个月福州府外的流民聚集太多,金学曾怕出事情,所以已经下了宵禁的命令,王文龙只好改成吃午饭了。

  王家门外摆了沈珫家八十多对的官衔灯笼,排出了两条街去,全副执事,一班细乐,八对纱灯,引着沈宜修的四人大轿,后面的跟着沈珫、徐学聚两乘官轿,一起送沈宜修进入王家。

  轿子进入丽文坊,沈家送了几封开门钱,然后大门洞开,里头便一派鼓乐声欢迎出来。

  王金贵算作王家长辈,一身细绸的衣服,缎靴金带迎出来,揖让升阶。

  沈宜修落了轿子,王文龙纱帽宫袍、披花簪红引着新娘到了正厅,奠雁、拜父母牌位,接着又是给沈珫献三遍茶,摆上酒席。

  这年代的婚礼是两家成为一家的仪式,和男女之情关系不大,全程王文龙和沈宜修两人都按礼仪形式,手都没得牵。

  礼定后还没结束,沈宜修要到后宅去做女子入家门的仪轨,由张氏操持引领,而王文龙则穿的跟年画里的财神似的去席上待客。

  家里头人少,每个岗位都紧缺,沈珫作为老岳丈也有得忙,亲自带人前头去迎宾入府。

  到了大中午客人也陆续来到。

  只见一个穿着酸臭儒衫的老头子带着个老眼昏花的仆人走进府中。

  沈珫最开始只当这是王文龙邀请的什么编修先生之类的人物,直到听见旁边的闽侯县衙的师爷小声提醒:“这位是前南京礼部尚书黄鸣周!”

  沈珫才大惊,连忙拱手与他见礼:“原来是止庵先生,晚辈有礼了。”

  黄凤翔可是帝师,隆庆年间的榜眼,比他这么一个刑部主事要高多了。

  黄凤翔点头笑道:“有礼有礼。”叫仆人放下自己新编的一部《泉州府志》做礼物就进去找王文龙说话。

  黄凤翔进去后不久又见几个轿子停在门口,一群王文龙的年轻朋友陆续而来。

  “闽县徐兴公、徐熛。”

  “泉州李国助。”

  “漳浦林志瑞。”

  旁边的师爷再次跟沈珫介绍:“李国助是李旦家的公子,徐家兄弟是闽县豪富,林志瑞是漳浦林士章公的六少爷……”

第226章 震惊的岳丈

  听到李旦和徐家沈珫就已经起身,在听到前经筵讲官林世章的公子也来了,他连忙上去迎接,笑着说道:“多谢几位才俊来参加婚宴。”

  几个年轻人都忙回礼,各自让仆人放下礼物。

  这边才送一群权贵公子进去,就见一群道士、武夫打扮的人物飘飖而来。

  其中一个老儒生模样的人,走上前来笑着说道:“这是我们师兄弟手抄的一卷《林子语录》,权且当做礼物。”

  看见这几人打扮朴素,沈珫还不知几人的来路,只觉得他们拿抄来的什么经书当礼物却实在有些掉价。

  这时旁边的师爷却连忙起身拱手,然后又对沈珫介绍:“这是福建三一教的卢、张、林、朱四位长老。”

  三一教的张洪都?

  张洪都在南京传教,有许多南京的高门大户都是三一教信徒,名气在三吴也颇为响亮,而且到福建几天沈珫更知道这三一教徒在福州的势力有多大,三一教的四大长老在教徒心中几乎是现世神仙。

  沈珫万分吃惊,再看向那本《林子语录》瞬间明白这书的厉害。

  日后王文龙和沈宜修若有了孩子,拿着这本书出去怕不是可以号令福建几十万三一教众?

  他连忙上去道:“多谢几位教门中人前来。”

  卢文辉笑道:“我们三一教受建阳恩惠极多,他大喜之日如何不来?”

  四人说说笑笑带着弟子进去。

  而这时后面客人也都陆续到达。

  “这对父子是福清大户陈振龙、陈经纶。”

  “这是闽中名士,前蓟镇游击陈第。”

  “月港督税司福州税监林宗文。”

  “此位乃是作人物画有名的莆田曾鲸。”

  “刻书家三台山人余象斗。”

  “建阳印书家,诚德堂主熊清波。”

  沈珫目瞪口呆,他远远低估了王文龙的人脉,今天到场的宾客之中最低档次也是一方刻书大佬,八闽能到场的名士凑了一堆。

  甚至连福建有名的三一教长老都全伙到场。

  沈珫这才知道自己这女婿的人脉有多硬。

  其实这还是因为婚事太紧急的原因,要不然等吴山社的那一帮朋友到来那才是把半个万历年间的南方文坛都聚集到了。

  然而来者还远不止这些。

  正在沈珫为自己女婿的面子惊讶之时,就见一个年轻人带着礼物坐轿赶到。

  “这是尚宝司丞叶成学,福清叶司业的公子。”

  叶成学是晚辈沈珫不认识,但是叶向高的名字他听过呀,沈珫能够当上刑部主事走的就是东林党李三才的关系,而叶向高可是妥妥的东林党大佬,地位比提拔他的李三才还高!

  王文龙给叶家发去请帖,也没打算叶家能够来人,却没想叶成学这个尚宝司丞的工作实在是太清闲,此时正请了长假在福清老家处理家务,看见王文龙大婚,哪有不来的道理?兴高采烈就到了。

  这已经远远不止是王文龙的人脉广阔了,看见叶成学一脸笑容的走进门来,沈珫连忙跑出天井去接着。

  等送了一大群名人进去之后沈珫已经有些麻了,连叶向高的儿子都和王文龙相交莫逆,沈珫觉得自己这个女婿的本事真是通了天,再看到什么人物来送礼沈珫都不会觉得太过惊讶。

  然后就见一个年轻老爷姗姗来迟。

  “这位是巡道御史李志,字廷新。”

  沈珫点点头,正想上去欢迎,就听李志笑道:“沈阁老专让我送份礼物来。”

  沈一贯?

  沈珫整个人都愣了,就见李志专门从一担礼物中挑出两盒,又取一封落名沈一贯的信,宝贝的放到案上:“这是沈阁老前几日从京城寄来的。”

  王文龙给沈一贯写了一封上疏让浙党受益颇多,这事情外人不知道,可是浙党核心人物全都清楚。

  这种大婚的场景,浙党如果不来给王文龙撑撑场面难免被人说忘恩负义。

  于是沈一贯直接让人送了两方上好的砚台来做礼物,礼轻情意重,这可是当朝阁老亲自送的礼!

  ……

  等客人基本到齐场中的乐声也停止了,大家全都入了席。

  专门从泉州请来的戏班上来参了堂,打动锣鼓,先跳一出《加官》,然后演婚礼上取好兆头的《张仙送子》,文人结婚的《封赠》,唱完三出头,酒席也都陆续上。

  戏班里的副末拿着戏单请王文龙点戏,王文龙一番谦让,商量半天还是由徐学聚给点了一出寓意好的《三代荣》,沈珫也点一出《满床笏》。

  台上咿咿呀呀唱着也没多少人听,台下的酒席倒已是酒过三巡,许多人吃的有几分醉意,解酒的鸭子粉皮汤也上来了。

  大家不拘礼法,各自落座,走动谈笑。

  沈珫正在官员坐的这一桌上吃饭,听着沈有容和陈弟两人商谈军事。

  陈弟作为曾在戚继光手下效力的幕僚现在已经被招入沈有容的幕府,他们整军备武,似乎要有什么大行动。

  沈珫没有实行过武备之事,对两人的谈话颇为好奇,有一句没一句的在旁边想要搭上话,可沈有容两人不愿意多说。

  王平保走过时沈有容叫住他道:“快找建阳过来,我有事情要问他。”见到王文龙走近,他和陈弟同时起身,同着王文龙就到廊下去了。

  沈珫一阵无语,王文龙也不是当兵出身,为啥这打仗的事情只跟他说,不跟自己说?

  来到走廊下面,沈有容问王文龙:“现在厦门城已经开始修缮了,去往大员的移民也渐渐开始,你看今年出兵去打大员岛上的倭寇合不合适?”

  王文龙思索一番,却是摇摇头:“此时去还有些不妥。”

首节 上一节 137/5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妖孽九皇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