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第406节

  但放在交趾可以,纵观整个大明,则不实际。

  如果刚穿越那会,如果没有老爷子带他看尽民间疾苦和大明现状,他也能侃侃而谈,张居正的一条鞭改革张口就来。

  反正政策一定是好的。

  可问题是,经历了这么多,朱雄英也看清楚了大明时下的现状。

  好的政策,未必能附和当下的国情。

  百姓是好治理的,这毋庸置疑。朝廷有政策,他们一定会执行。

  可难就难在千百年来形成的士绅阶级和官僚阶级。

  这些根深蒂固的顽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想从虎口夺食,即便是朱元璋也没这个本事。

  “爷爷,你看看能不能换个角度去思考这件事。”

  朱元璋随口道:“你说说看,不管好坏还是实际不实际,咱都听听。”

  “放心大胆的说。”

  朱雄英沉默片刻,组织一下语言,便道:“首先形成淋尖踢斛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地方官府缺钱,对吧?”

  老爷子点点头:“嗯。”

  朱雄英继续道:“地方县衙要开支流外官的俸禄,就需要钱,一个县令的俸禄,一年不过二百多石,县衙收取的税收,则需要全部送入国库,再由户部做出预算,统一分配到各布政司,布政司衙门再分配到地方县衙。”

  “总而言之,县衙内是没有流外官的俸禄预算的,这一笔钱,完全需要县衙自给自足。”

  “所以他们需要从税收内,想办法合理的剥夺一部分税收去维持县衙基本开支,于是淋尖踢斛就产生了,这笔钱也是他们分配给流外官的保证。”

  “那么换个角度,如果县衙不需要从百姓手中剥夺粮食税收,就足够开支流外官的俸禄,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不需要从百姓手中夺食了呢?”

  朱元璋听的很认真,咂摸咂摸嘴:“是这么个理,可县衙除了税收之外,他们还有什么能力去开源?”

  朝廷乃至地方收入,说白了就四个字‘开源节流’。

  想从大明时下现状找出一条附和地方官府开源政策,这很难。

  而洪武皇帝又在抑制商业,不让官府参与到商业中去,这就更加的难。

  退一万步说,即便地方有商业税收,那也是地方课税司衙门该做的事。

  课税司隶属于朝廷,和地方官府不挂钩,钱也不会进入到地方官府腰包去。

  朱雄英看着朱元璋,欲言又止。

  朱元璋笑着道:“有话就说!咱知道,你小子肯定又憋着坏朝商业上去想,对吧?”

  朱雄英挠挠头,回道:“对,也不对。”

  “历朝历代都是在城门处,在运河上收税。不过这样一来,先不说官吏中饱私囊,就是商人也有很多办法逃税。到最后,往往十成里,只有一成能上交国家就不错了。”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目光有些狡黠,就看着臭小子究竟能说出什么花来!

  朱雄英继续道:“咱大明不是有邮票驿站么?”

  “现在各地驿站收入可观,官府也不能承包所有送货之事。”

  “许多货物啊,邮件啊,其实招揽的都是商人在运输。”

  虽有重商之嫌,但在百姓大义面前,微不足道究!

  朱元璋时而蹙眉时而展颜。

  朱雄英笑笑,他虽然不能直观的立刻就改变大明商业现状,但这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迟早会改变朝廷百官的思想。

  朱元璋没有立即就说什么话,只是平淡的点点头:“此事咱认为有可行性,不过还是要百官斟酌之后才行。”

  说完后,老爷子眉开眼笑,心情格外的好,看着朱雄英道:“无论如何,你又为咱大明立了功。”

  “说说,想咱怎么奖赏你?”

  朱雄英挠挠头:“八字还没一撇,也未必就能执行,等真的利国利民,我再说要什么吧,现在说了,最后政策不行,岂不闹了笑话?”

  朱元璋呵呵道:“你小子倒是考虑的周全,那成!等咱回去再说吧!”

  朱雄英和朱元璋坐在田埂的浅草之上。

  朱元璋默默的,记下了朱雄英刚才的建议。

  他有些满意的看着朱雄英。

  这小家伙,

  咱这么大的时候,可没那么厉害。

  老爷子眼中布满了欣慰。

  随即老爷子有些感慨的指着前方,道:“大孙,你知道么?当时咱义军第一次冲入应天城,这里是一片荒地,杂草丛生,哪有现在成片成片的庄稼地。”

  “这是江南啊!如此繁绕的江南,背靠长江九渠,江运和陆运最发达的地方,粮食收成最高的地方。”

  “可元廷却将这里治理的一团糟,百姓颠沛流离,没有人愿意种地,荒地一片接着一片。”

  “元人将人群分为高等人和低等人。他们蒙古人中还分三六九等,汉人是放在奴隶一等的!呵呵,都他妈是人,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是的,咱大明也有阶级,可从没有任何权贵敢在咱眼皮子低下伤害百姓!”

  “但蒙古人不同,汉人在蒙古人面前,是可以随便被杀的,而且不用负责的。”

  “咱这个民族,是传承了几千年的文明下来的,任何愧对汉人子民的统治者,都将灭亡,几千年来各个王朝一直在佐证这么一件事。有句话咋说来着……”

  朱雄英回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朱元璋笑着道:“对,他老孟一辈子就说了这么一句人话!”

  朱雄英有些无语。

  老爷子这是和皇帝待一起久了,朱怀知道当今皇帝朱元璋最讨厌孟子,想不到老爷子也对孟子无感。

  他意味深长的看着朱雄英:“民是咱大明的根,治国治国,归根结底就是治民。”

  “治民是一种学问,咱老了,不知道还能治多久,看到你小子越来越本事了,咱也就放心了。”

  朱雄英忙道:“爷爷你说啥话呢,你还能活很久呢,一点不老!”

  朱元璋笑着道:“你莫哄咱开心,咱能感觉到身子一日不如一日,现在越来越嗜睡了。”

  “咱能感觉自己已经快油尽灯枯了,顶天还有五六年活头。”

  对生死这件事,朱元璋重来不畏惧。

第202章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畏惧生死的人,不可能打仗那么猛。

  朱雄英鼻头一酸:“瞎扯!”

  朱元璋拍了拍朱雄英的肩膀:“咱知道你孝顺,咱真的好喜欢和你呆在一起,看着你一天天长大,咱失去你太久了……”

  说着说着,朱元璋眼眶有些湿润了。

  朱雄英安慰他道:“爷爷怎么突然感慨起来了?额,你啥时候失去我太久了?我一直陪在您身旁呀!”

  朱元璋愣了愣,随后勉强笑道:“对对!你一直在咱身旁!”

  老爷子收拢心思,看着前方稻田,欷歔道:“二十来年的时间,这里从一片荒地,到如今的良田万倾。”

  “盛世来之不易,需要一代代去守护,君王的德行不能歪,君王的能力也不能弱。”

  他淡淡看了朱雄英一眼:“百姓看到这一片田地,眼里装着的是粮食,商人看到这一片田地,眼里装着的是钱财,咱看到这一片天地,眼里装着的是……”

  “江山!”“江山!”

  爷孙异口同声说道。

  朱元璋愣了愣,随后哈哈大笑。

  朱雄英也跟着大笑!

  不知何时起,朱雄英眼里的格局,已经和朱元璋不谋而合了。

  金色夕阳下,爷孙坐在田埂之上,看着前方无限江山,皆陷入无限憧憬。

  “大孙,你说未来会是咋样的?”

  “一定是仓廪殷实,一定是国强民富,一定是比现在更好的盛世!”

  “嗯。”

  老爷子眼中露出向往,然后冷不丁道:“郑用被灭门了。”

  “哈哈,那感情好啊……额!”

  朱雄英瞪着眼:“郑……郑用被灭门了?”

  这大喘气的聊天,让朱雄英有些反应不过来。

  “为啥?爷爷您….”

  朱元璋摇头:“杀郑用,寻常的借口是不行的,所以锦衣卫抄家的时候,塞了一封大元的圣旨。”

  “谋反?!”

  朱雄英震惊道:“您就是要杀郑用?”

首节 上一节 406/7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让你当太子,你去挖地道?

下一篇:鹿台都着火了,你说大商还有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