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第234节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欲言又止,开口道:“你说吧,有啥想说的,说说看。”
朱雄英点点头,对朱元璋道:“既然这些贪官污吏杀不完,那能不能尝试着提前预防?”
朱元璋来了兴趣,眯着眼道:“继续说说看,怎么个提前预防法?”
朱雄英道:“我记得师尊说过此类问题,譬如独立于都察院之外,再设一部,专门负责监察天下吏治,肃清吏治清明。”
朱元璋沉思一番,道:“你师尊问你没,怎么设置,设何职权?”
朱雄英想了想,开口道:“都察院可风闻天下,大到贪腐谋反,小到官吏作风,一经发现,便可上陈。”
“师尊说,可以试着设一个专门只是负责监察吏治的衙门,以其监督官吏贪污腐败。”
这种设想,就和后世那种廉政公署差不多。
是朱长夜无聊时和朱雄英说的。
或许连朱长夜都没想到,朱雄英竟然把这事给记了下来,而且因为朱雄英修仙的原因,记忆力比以前好太多了,所以记得都很清楚。
朱元璋继续问道:“他们有处置之权?”
朱雄英回道:“当有,因此才能震慑地方官吏。”
朱元璋闭目沉思,朱雄英则小心翼翼看着他,补充道:“当然,师尊提过,这衙门不是说建就建的,还需要许多肱骨大臣商议。”
朱元璋却是睁开眼,压着手道:“厉害!”
朱雄英一喜:“您老也认同?”
朱元璋没好气的道:“我说你师尊厉害!敢想敢做,敢于推陈出新,这是好事儿,守旧的思想要不得,有了只会退步。”
“但咱得问问,这说的独立于政体之外的衙门,是不是取代了都察院?他们也有执法权,是不是也取代了三法司。”
“按照你师尊的设想,这衙门内部,是不是还要配备卫所兵以为缉拿之事?”
“常言说,宋亡于冗官,你师尊此举若是设下来,朝廷的官吏体制会渐渐扩充。”
“宋人也是这么想的,遇到问题,就想着多设衙门,枢密院替代兵部,三司分财权,乃至于兵部、户部等各衙门养了一批闲人,生生的将大宋给吃垮了。”
“宋朝经济如此繁饶,饶是如此,都因为冗官问题逐渐灭亡。”
“咱长说以史为鉴,那么如果咱大明也开始效仿旧,多设各种衙门,分散原本衙门的职掌,现在看起来没什么,久而久之,官员推诿,养闲白供等等一系列问题就会滋生。”
“这些,都考虑过吗?”
朱元璋若无其事的盯着朱雄英,随口便是结合宋史,将当下国体给分析的一针见血。
他对宋史的理解,比任何人都清楚,并且还把修学宋史,告诉每一位大明子孙,同时也是大明子孙的必修课。
朱雄英有些惊愕的张开嘴:“这个么.…师尊倒是没说过如何解决。”
诚如他自己想的那样,很多事,师尊的想法都很好,他听起来都不错,所以提了出来。
可要是放在大明,依旧与国体不符。
“咱皇帝杀贪官不错,但尽管如此,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无脑一锅端,贪可以,但不要伤害百姓利益,干吏和贪官,其实你爷爷更喜欢贪官。”
“啊?”
朱雄英挠挠头,有些狐疑的看着老爷子:“您老不是说最恨贪官?”
第104章 惊人言论,奴隶等于徭役!
朱元璋笑着道:“不一样,咱说的贪官,是会来事的贪官,咱捏着他们的把柄,很多咱们不愿意做的事,可以让这些人来做。”
“为上者,你要思考的是如何制衡,这个朝廷,并不是水至清无鱼才是好的,水浑一点,你才能制衡到那些清官干吏,若是不然,一加独大,皇权还有何威信可言呢?”
朱雄英恍然大悟:“倒是这个理。”
朱元璋有些深邃的道:“大明的官,很珍贵,不要乱设,你得要让那些读书人们,知道为官是多么不容易,咱国朝严控科举,能考中进士的平均年龄都在三十岁以上,为何?”
“不经困难,不过世事,他们如何知道百姓之难?如何知道大明的官不易?只有这样,他们才肯珍惜!”
“官,是权贵,是高高在上的,是百姓可望不可即的,是一跃龙门的,是争相追逐的,不能随便给。”
“让他们当官,最终目的是啥?”
朱雄英顿时道:“让皇权,更加至高无上!”
朱元璋哈哈大笑:“可不是么,就是为了让他们对皇权敬畏,对官权都如此敬畏,那么皇权这个高不可攀的东西,百姓怎么看?一定是敬畏到骨子里!”
这就是封建制度!
在老爷子的三言两语中,已经将天下阶级分析的淋漓尽致!
“好。”朱元璋言语一变,开口道:“咱再说正事。”
“你说在地方上设置廉政他们,他们该听谁的?”
“自然当地布政司。”朱雄英脱口而出。
朱元璋眨眨眼:“这不是自己骗自己吗?”
朱怀愣了愣,瞬间想明白了,对啊,要是听当地布政司的,那这部门和摆设有啥区别?
可要是听皇帝的,那不就是另一个锦衣卫部门吗?
“好吧。”朱雄英叹口气,他知道自己刚才的想法又是拍脑门想出来的。
朱元璋笑了笑,嚼了口红薯,说道:“不过,你说的那句,用制度用国法约束,咱很是赞同。”
他有些感怀的道:“你说的不错,靠杀是不行的,你爷爷杀了这么多人,也有一些是错杀的!”
朱元璋眼眸中带着几分唏嘘,可也只是片刻,随后那双眸子便再次无比坚定的矍铄起来。
朱雄英似有所思:“既如此,何不设考成制度?”
“嗯?”朱元璋不解:“什么叫考成制度?”
朱雄英想了想,开口道:“闲聊时听师尊提起过,譬如一年一京察,两年一外察,每一次负责考成的团队,都从朝廷中抽取,具体是谁,谁也无从得知。”
“以此来监督和考察流内京外官,流外吏目杂役,考成及格者,继续为官,若政绩昭然者,可升迁,若不及格者降级问罪。”
朱元璋双眸倏地一亮,缓缓地垂下头,沉默片刻,便抬头道:“这个法子,到是大有可为!如此一来,朝廷所负担的成本也不高,还能起到威慑的作用。”
“好!这事咱记在心里,赶明回去讨论一下。”
对老爹的建议,朱元璋每一个都在认真聆听,好的采纳,不好的也会给带来老爹建议的朱雄英,去说说究竟哪里不好,为什么不好。
他并不是一味的否决和同意。
朱元璋没对任何人这么细心过,这是真在将自己一身本领毫无保留的教给朱雄英!
家国大事,没有一个是简单的,稍有不慎,万劫不复,朱元璋不得不谨慎。
朱雄英也能感受到老爷子的善意和宠佞,心里像吃了蜜一样,尤其被老爷子夸耀赞叹,更是有种莫名的成就感。
朱元璋笑着道:“臭小子,不要得意,继续批奏疏,还有这么多。”
朱雄英点头。
案牍上确实还有许多奏疏,他便继续批下去。
有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直接批红过了,有些大事,则需要斟酌之后才能决定。
最难的一种,便是需要朱雄英去做决策的政事。
这是目前最困扰朱雄英的一种奏疏,也无比复杂。
譬如有辽东指挥使,请求朱元璋在辽东开设茶马贸易,以大明茶叶、丝绸等物购置后金女真人马匹。
在这个冷兵器时代,马匹的多少就是国家强盛的标志。
朱元璋有些不解的看着朱雄英:“此策,有什么需要思考的?茶马贸易换取异族健硕马匹,辽东指挥使这条陈很有建设性。”
朱雄英摇摇头道:“爷爷,此茶马互市看起来我大明是能得到无数战马,但此举无外乎也给女真人打开了对广袤财富土地的贪婪大门束。”
“恐日久之后,会生出异心,若是他们作乱造反.…”
朱雄英想起之前师尊说过的一个故事,大云朝会亡,那大云朝便是明朝,明朝会亡!
这些天来,时有时无朱雄英就探师尊朱长夜的话,而师尊看起来是看透他了,但也没说透,并且还说了为何大云朝会亡。
到所谓的大云朝后期,就是这群女真人,控制了整个北方,然后开始入侵中原。
归根结底,就是茶马互市引起来的灾祸,大明眼看女真越来越强,于是关闭了和建奴的茶马贸易,这导致女真人开始主动攻击大明边塞。
最终导致大明亡国,野猪皮统治汉人的局面。
这段事情,朱长夜讲的风轻云淡。
但朱雄英听着却触目惊心,并且还给牢牢记住,他也不敢忘记这事。
话音落下。
朱元璋反倒是不以为意,开口道:“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此部落虽小,若敢无礼,必亡之,何须担忧?”
“此条陈留中,待朝会商议罢。”
朱雄英叹了口气,看来爷爷并没有听进去,也罢,来日方长,反正还有时间呢,再说了女真人问题是大明朝后期。
以后再劝爷爷好了,爷爷不听,那么等以后他登基了,他来搞这些!
朱雄英点点头:“成吧。”
上一篇:大秦:让你当太子,你去挖地道?
下一篇:鹿台都着火了,你说大商还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