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775节
第1518章 永不相负
朱樉当然也不是想要出现四夷强过诸夏的结果,虽然在他的计划里,不论戎狄夷蛮,最终都应该归入到华夏这个大家庭中来,可他属意的基石还是在中原诸夏身上,这是无可替代的。
可是若不刺激刺激七大强国,任由他们与学术讨价还价,不仅这件事会陷入久拖不决的境地,也会凭添出不少变数来。他不能干等下去,只能下点猛药加速这场化学反应,为学术宫营造出更加有利的形势来。
所以他谢过七国大使的“好意”之后,丝毫没有取消签约的打算,按照既定安排开始逐一与各国进行签约。
第一个签约的当然是周,作为学术宫的源发之国,亦是基石所在,朱樉与书珂签署的是一项全方位全天候合作协议,周亦成为学术宫的第一个核心成员国。
根据协议内容,周不仅将在医疗、教育、科研、民生及治理等诸方面进行“无障碍”深度合作,同时也将货币发行权、专业资格认定权全权委托给学术宫。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术宫还要凌驾于周的国府之上,接受其全方位的帮助和指导,就连书珂这执政在专业层面,也将从属于学术宫。
除此之外,书珂还代表国府,将大学城及近百平方周里的邙山、属于周控制范围内的数百平方周里的岳山永久性地租借给学术宫,租金则是象征性的每年新周币一文。
以传统眼光来看,这份条约不仅“丧权”,而且“辱国”,类似于周天子将整个治理组织的权力委托给国府,国府又将其中大部分权力委托给了学术宫。朱樉虽然辞去了执政之位,权力却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成为实质上的“影子执政”。
不过实际上,周与学术宫之间更类似于一种不设界限的合作伙伴:学术宫负责人才培养与技术研发,国府则负责更为合理地使用这些人才和技术,使之发挥最大的效力,同时使两方受益。
至少作为签约者,书珂并没有成为“傀儡”的体会,更没有“卖国”的负罪感。即使到了今时今日,若是没有了朱樉,他仍然什么都不是。学术宫需要以周为基石,他的一切又何尝不是建立在学术宫这块基石之上呢?
对他来说,似乎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当初朱樉是周的执政,他在其下负责治理洛邑;现在朱樉是学术宫的协正,他继续在其下治理周。一切照旧,这让他非常安心,哪里又有什么其他可言。
这也是朱樉能够放心将执政之位交给书珂的主要原因,虽然其才能并不出众,也存在着一些小缺点,但与姬研一样拥有一项非常有用的优点,那就是极具自知之明,绝不会生出“非份之想”。
签署完学术宫与周的相关协议后,朱樉紧紧地握上了书珂的手,信誓旦旦:“不论公私,永不相负!”
书珂也没有多的话,点头回道:“永不相负!”
同样是全面合作伙伴,其他几国签下的协议就有所不同了。
巴国经过几年的“周化”下来,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不过底子到底太薄,与周之间又山水相隔,人员物资往来都极为不便,自然也就享受不到周这样的待遇了。
所以学术宫与巴国达成的协议,主要还是属于改善型。学术宫将抽调一个由九宗成员组成的团队,以三年为期,在巴国建立一座二级学术宫,与此同时逐步展开职业教育、全民普通教育及基本医疗保障。
二级学术宫的协正将由熟悉情况的冉有担任,其太宰之职则换成樊子安担任,包括原有的十部佐人员也会逐步撤离。三年之后,学术宫将回归本职,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不再涉足巴子国的政务体系,彻底实现“巴人治巴”。
冉有所负责的还不止是巴子国一国而已,二级学术宫将辐射其周边的多个部族,为他们提供人才培养、技术扩散、生产建设等方面的学术支持,同时也会在几座聚居城建立三级学术宫,逐步接管教育和医疗重任。
苌毅所在的义宾也将建立一座二级学术宫,协正同样由与其合作良好的跌鼻出任。与冉有的责任类似,跌鼻也会逐步交出治权,只待时机成熟便会让义宾实现“自治”。
与之同时,义宾的二级学术宫也将成为与巴国并列的两个中心之一,其辐射范围更深入整个云贵高原,在帮助各族建城聚居的同时,在每一城建立三级学术宫,实现各族的教育和医疗均衡发展。
苴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其周化程度较渐,又处于秦、蜀的夹缝之中,并不具备建立二级学术宫的条件,所以也只能与其他各族享受同样的待遇,以建立一个三级学术宫为目标,再视情况而逐步改变。
虽然朱樉在这西南半壁已经经营数年,可总得来说这些成员都属于“穷亲戚”,不要说拿出两成的收入,就算拿出全部,也远远支撑不了周式全民教育和医疗。
朱樉也不指望一步到位,只能采用循序渐进的模式。以拿到货币发行权为条件,也不再建立新的货币,直接采用新周币为西南的唯一法定货币,由此来建立一个统一市场,进一步强化周币作为青湖货币的地位。
当然,这货币权也不是白拿的,学术宫还与各族签订了一个“对赌协议”,分年度订立了各项民生和经济指标,若是达不到则由学术宫来负责补齐,若是超出则按约定比例进行分红。
反正怎么都是“赚”,又亲眼见证了“域外强敌”的虎视眈眈,巴、苴及各族自然是皆大欢喜。
作为首签成员,各国还获得了一份特别大礼,按其人口多少获得了不同数额的免试进入中央学术宫深造学习的大学生名额,名额之内的大学生将获得全额奖学金,超出部分也可以得到中央金行的助学贷款,在日后各城增收部分进行扣除。
七国虽然不是签约国,可毕竟也是缔约国之一,享有一定程度的知情权.
第1519章 挨批大会
学术宫与各国签订的协议他们也是有权查看的,不过这一看之后,立即发现了不少问题,等到仪式结束后纷纷向朱樉提出质询。
各国大使很就发现,虽然周与其他各签约方向学术宫交的“会费”都是一个档次,可获得的待遇却天差地别。
周就不用说了,正与他们预想中的核心成员该有的权力差不多,义务方面似乎还要多出一些,这些都不奇怪,毕竟学术宫根本就是从周身上“抽离”出来的,两者的关系特殊一点完全是正常现象。
可像巴、义宾这一类同样交出了铸币权的核心会员国,与原来相比似乎并没有多少改变,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受到的扶持力度还更低一点,学术宫不再深度介入其行政体系后,表面上是“还政”给他们自己,可不用想都知道,其治理能力必然会进一步减弱,至少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是如此。
他们当然不是要打抱不平,而是这也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他们与学术宫的合作待遇。因为在预想之中,只要愿意拿出两成的组织收入,并且承认学术宫人员的国民义务豁免权,那便应该和周是一样的。
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所有专利都应该向该核心成员国完全开放,而且还享有教育和医疗的全方位服务,不应该遭到任何区别对待才是。
各国之所以在大方向上很快达成一致,但在具体细节上仍然争论不休,最根本的目的还不就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实在让人肉疼,更不要说其中还明显包藏着朱樉的“祸心”。
对待学术宫这枚糖衣炮弹,各国的心思差不多,糖衣他们当然要吃下,但里面包裹着的炮弹嘛,就算不能完全拒绝,但也要力图将伤害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可若付出如此大的代价,获得的收益竟然与原来相差无几,那这笔交易就实在太不值当了。
面对众人的质疑,朱樉显然早有准备,慢悠悠地道:“学术宫本就是以推广学术而利泽天下为己任,当然不会有藏着掖着的意思。但是学术推广并不是一蹴而就之事,这就像一个孩童一样,必须经过蒙学、小学、中学再至大学,这才能一步一步学到最为高深的学问,若是连字都不识,就要教其最深奥的知识,岂非笑谈?”
纷纷关心起,若是自己的组织成为核心成员国之后,会处于哪一个层级。
朱樉将早已准备好的《学术资格推广条例》分发给众人,耐心地解释道:“你们现在只是观察成员国,学术宫尚未对各国进行资格认定,所以现在我也无法告诉你们到底处在什么样的层级,不过这个条例也不复杂,好好研究一下多少也能够心头有数了。”
不复杂?七国大使捧着这本厚厚的条例,直接翻到最后,盯着那个555的页码发起呆来。需要用五百多页才能阐述清楚的东西,你居然说不复杂,这不是睁着眼说瞎话么?
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朱樉却丝毫没有惭愧之色:“真的很简单,每达成一项就落实一项,每一项的条件都非常明确没有半点歧义,各位都属杰出之士,一看就懂。”
众人这才将信将疑地翻看起来,趁着这个空档,在朱樉的安排下,书珂开始代表周国府与其他与学术宫签好协议的各方,签订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协议。
学术宫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个中间人,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但国与国之间也将存在着各自的交流与合作,这些就不能完全由学术宫来大包大揽了。
比如此前朱樉为了支援义宾和巴子国的技术升级,以国府的名义从周地抽调不少技术人员前去支援,同时还带去了大量的设备和稀缺物资。虽然规模远比不上周,可两地目前在冶炼、锻造、陶瓷、木器等方面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与其他各国已经没有代差的存在。
可在学术宫成立前夕,朱樉把所有在外周人都召回来了,而他现在只有权力在学术宫的框架内,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调配。也就是说西南一带不管是二级学术宫还是三级学术宫,都将由天下学术宫负责搭建,可在生产端和管理端,那就超出其权限范围。
虽然两地这段时间也培养出了一定的技术人才,可凭这些人还远远撑不起目前的生产水平,要维持原来的状况,只能与书珂达成人员交流及物资贸易协议。
抛开蜀国不计,人口才不到三十万的巴国就已经算是“巨无霸”级的存在了,分散居住在几十座大山的上万人的部族联盟亦一方强者。
草草地翻了一遍《学术资格推广条例》的七国使者也回过味来,要想获得学术宫的各种专利,肯定是有“门槛”的,必须要自身的软件和硬件条件具备,才有资格承接相关的产业和技术。
现在这个时候,就算学术宫把其拥有的全部知识专利打包送给各国,他们也是没办法如想像中那般顺利转化为组织实力的。
这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人才,而学术宫看似众多的人才,若是放诸天下的话,仍然远远不足,谁能拔得头筹,谁便能处于领先地位。
第一杯羹已经被几个小国分去了,剩下的又将花落谁家呢?又或者说,谁能最先具备这些学术资格呢?这是一场存量博弈,而且学术宫还占据着优势的卖方市场。
不等整个仪式完全结束,七国大使纷纷向朱樉告辞而去,他们现在的头等要务,是要将这个消息传回国内,以免在久拖不决之下,连残羹剩饭都剩不下了。
一场激烈的角逐即将拉开序幕。
极尽宏伟的咸阳新宫中,秦公赢渠梁为了应对学术宫而召开的第十七次专题大朝会,正在激烈的进行着。
表面上,这段时间密集召开的由全体重臣参与的朝会,主要是为了决定该如何对待学术宫及达成什么样的协议,可坐在群臣之首位置上的洪辰仇却无奈地发现,朝会渐渐演变成了他个人的“批斗大会”.
第1520章 赫赫战功
从当年许州相王开始,洪辰仇便力主大明朝与周展开全方位的合作,甚至因为可拿出的筹码不足,在某些方面做出了有损国体的让步。比如让世子拜朱樉为师,又比给予周地商队免征商税的特殊待遇……
在朱樉“野心”并未完全暴露之时,甘龙等保守派大臣就已经对此颇有微辞,而在学术宫的风暴席卷天下之际,更成为他们攻击洪辰仇养虎为患,阴谋“卖国”的绝佳证据。
大明朝在这场交易中受益匪浅本是众所周知之事,全面换装的大明朝新军、日渐丰盈的国库、正在火热修建中的四条秦直道及李冰渠,甚至洪辰仇拓地千里的赫赫战功,几乎都与周秦之秦间的交流有着密切联系。
不过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邙山宣言公布之后,保守派一度为之绝望,限制周室发展、朱樉不再执政,各国针对周室崛起而想要达成的目标几乎都实现了,这自然会在洪辰仇的功劳簿上添上重重的一笔,令他们更难动摇其地位。
可随后却出现了柳暗花明的一幕,学术宫的种种细节随着洪辰仇及从周地不断传来的消息,顿时引来广泛的热议,让保守派终于找到了自认为绝佳的机会。
宫弟子,那还不任人宰割?
这场争论已经持续了很久,直到学术宫正式成立并与多国签约的消息传来后,终于到了最后的关头:摆在大明朝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全面抵制,要么积极回应吃下第一波的红利,继续拖下去必然会痛失机会。
“好了!”赢渠梁止住议论纷纷的众人,面色凝重地道:“今日朝议只决一事,且必须明确决定,那就是到底该何回应樉子学术宫之举。任何人有任何意见都可以当堂提出,但只能就事论事,不能涉及其他,更不能背后擅议,否则必交廷尉治罪。”
这其实已经不是赢渠梁第一次在这场风波里“保护”洪辰仇了,面对朝野汹汹的局面,他在朱樉的这套“组合拳”下,出现朝堂撕裂的情况当然不止大明朝这一家,各国几乎都大同小异。毕竟学术宫所要营造的模式,几乎又是一场更加剧烈的变法,所触动的利益更为广泛而深彻。
“现在,先请大良造阐明观点。”赢渠梁将目光投向洪辰仇:“任何人都不得擅自插话,违者一律赶出殿外!”
洪辰仇向赢渠梁一揖,心里却忍不住暗叹。国君对他的爱护与信任是毋庸置疑的,可凭他对其的了解,当然清楚其心中亦不无动摇之意,否则放在以往,两人之谈便已能做出决策,根本不用放到大朝会来反复讨论。
成大事者不谋于众,对洪辰仇来说,越是这种重大决策,越是需要乾坤独断,参与的人数一多,事情就已经变味了。可既然赢渠梁有意如此,他也不能不顺应其心意。
到底是君臣有别,他的变法是以有效凝聚国力和加强君主权力的基础进行的,明白这一点后,自然可以得到国君不遗余力的支持。可学术宫在更有效地增强国力的同时,却要分走甚至危及君主的权力,两者之间的根本诉求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学术宫的这一招阳谋实在太厉害了,不管怎么应对,各国君臣之间的裂痕都将无法抹除,要是处理得不好,甚至会不断的撕裂,以至于最后彻底决裂。
起身走到廷中,洪辰仇的心情有些沉重,他太了解人性了,也知道仅凭所谓的大义根本解决不了当前的纷争,可他又绝不能坐视大明朝错过这一班车,否则他此前的努力将尽付流水。
“学术宫之弊经过反复讨论,已无疑义,在此亦不在赘述。”洪辰仇小心地组织着措辞,一改平常慷慨激昂的风格,将语速放得很慢:“学术宫之利,亦是众所周知,也无需多言。”
“对于我等人臣而言,最根本的就是协助君上,做好权衡之谋。以何为衡,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取重而就轻方为国之谋也。鞅之言早已明述,此时亦无改变,然有一论,却要述于君上及众臣工所知。”
“学术宫之强,在于其专利也。九色旋涡旗下,聚集八千精巧之工匠、博学之名士,为之创新也。新的技术能够带来财富,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亦是当初鞅主张竭力拥抱之的源由。”
“不过利害相生,有利必有害,天下无尽收利而无其害之事也。秦为什么必须要得到更多新的技术,无他,天下卑秦,民困而技乏,为求立于大争之世,不得已而为之也。”
“收其利,也要受其害。何为害也?因为新的技术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变化。变法之前,地之所出亩产一石便算是丰收,一户百亩以十税一之制,国府所收不过十石而已。”
“可在此时呢?小户制而至户数大增,牛马为耕、铁器及各种技术,亩产三石已属平常,而一户可耕之地已达三百亩,综合之下国府之收何止十倍于往夕。”
“不仅国府所收大增,农夫亦从中获利,财富的增加必然导致其需求的变化,纺织、木器、陶瓷、日用之货由此而兴盛起来,国府又多了一笔工商之税。”
“可变化亦由此而生,民众的需求在变化,眼界也在变化,再将其牢牢束缚于农战变得更为艰难。底层如是,贵族官吏也不可避免受其影响。换而言之,整个组织都将趋于不稳定的状态,这就是其大害之一。”
“变化一旦开始,便不受控制,而且会越来越快,越来越无法预料,更不可能做出十足的准备应对之策。凭心而论,各位真的是怕学术宫收买人心吗?君上又是在担心权柄不稳吗?”
“这些都只是表象,真正的根源是对未来变化的未知而不知所措。以往千百年亦只有微小之变,古之圣贤的方法仍然可以照用不误,可学术宫却是求的年年变,月月变,日日变,变化越快越好,一切既有的经验都将失去效力!”.
第1521章 矿产资源
“最稳妥的办法,当然是拒绝改变,抵制改变,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凭着现有的经验,让组织按照我们的预期,一步一步地运转下去,一切都将在预料之中,不需要有什么担心可言。”
“可这是个大争之世,不变者只会被淘汰,被消灭。若秦独强于天下,我们大可封杀之,将这变化扼杀于萌芽之中。可现实却不是这样,秦若拒绝变化,很快就被其他组织所赶超,不止是秦,任何一国都是如此。”
上一篇:全民抗战:开局地狱级副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