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482节
墨家:战争只是贵族得益,说到底,坏的就是这些家伙,因为他们不够贤。
我们要让像古之圣王那样的人当天子,古之名臣那样贤能的人当贵族,再由这些人带着大家一起勤劳致富奔小康冲大同,这样天下就太平了。
道家:这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没兴趣玩。
法家从道家身后跳出来:既然你们这么喜欢玩,那我就陪你们玩吧,顺便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叫专业!
我要把所有的对手全赶下去,只剩一个,这样就不用打来打去这么麻烦了.
第800章 决不回头
法家为什么如此受各国青睐,这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了。
即使是法家,希望的也无不是恢复天下的秩序,让社会像之前那样稳定下来。
没人能够看清未来,除非你来自未来。
“时代的滚滚巨轮只会向前!”
“洞悉”一切的朱樉却是振振有辞:“譬如一棵树苗,它所有发出的枝条都会往上生长,即使被人折断,新生之芽亦会继续向上,决不回头。”
“古之圣王当然值得我们崇敬。可我们对他们表达崇敬的方式,却不是要重回他们的老路。
而是在他们为我们奠定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让后人可以拥有更高的起点!”
“敬天法祖,孕育我们的这片天地当然可敬,为我们奠定当前这一切的祖先也同样值得我们去效仿。
可我们要效仿的,却不应该是他们具体方法,而是披荆斩棘、开拓进限的精神!”
“若我们只能按图索骥、亦步亦趋,何以面对先贤,何以直面此生!”
朱樉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对空梓的震憾也是无复加。
不退回去,还要往前,还要超过历代先贤的成就,这该如何做到?
朱樉再拜,郑重而道:“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吾辈岂可惜生袖手乎?”
这本是空梓当年被困险境时说的一番话,被朱樉稍作改编后,意思却完全不同了。
周文王(周礼)死了之后,礼乐仁义不就在我们的身上得以体现吗?就算是天意要让礼崩乐坏,那我们这些人又怎么能因爱惜自己的生命而袖手旁观呢?
空梓伸出双手,握住朱樉的手,手臂微微有些颤抖,嘴唇翕动:“何也,予当往之!”
说吧,你到底要我干什么!
崇尚大义之人,唯有大义可以将其打动。空梓一来就用易经中的话来称赞朱樉,朱樉当然也不能以吃穿住行这样的“小节”去打动他。
幸好《周易》他当初也在守藏室翻过几遍,虽然不能用来知过去未来、凶吉祸福,背上两段还是没问题的。
“刚柔交错……以化成天下。”朱樉学着老聃平时说话的语调,顿挫抑扬,竟颇有些韵味。
空梓若有所思,朱樉立即趁热打铁:“文明何以称之为文明,……文明不兴。”
朱樉退后再一拜:“此惠及千秋万代之功业,弟子愿与老师共担之,但尽绵薄,不负此生!”
这便是朱樉所画下的“大饼”了:让天下所有人都识文断字,借此推动文明的发展。
这个时代的文盲率之高对习惯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朱樉来说,简直不可接受。
相比列国,周地倒是高一点,可高出这一点差不多都被朱樉榨干了:识字的人基本都被用起来了,这也是他此前为各闾坊管理人员头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识字,不论上传下达还是进行生产组织,都极为不便。
要想让人力大增后的周地继续保持高速高效运转的状态,他需要一大批骨干成员,识字便是其中一道不可忽视的门槛。
要让所有人识字,这可不是短期可以达成的事,足以耗去空梓所有的精力了。
“樉子,你……”梓恭本还以为朱樉是真的如他所愿,前来让空梓死心的。他刚才也被朱樉那番话说得心神激荡,一时不察,等看清朱樉意图时,已经迟了。
子录扁了扁嘴:“说得这么冠冕堂皇,不就是教人识字么。”
意图被识破,朱樉还来不及辩解,空梓已经一脚踹了过去:“由也,小矣,朽木不可雕也。”
见已打动空梓,朱樉见好就收,约定稍稍空出时间后再从长计议后知机告退。
他也知这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事,要转化为主观能动性,还得让空梓有足够的时间消化。
关键是,自己现在还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考虑发展周地的教育大计。
一切,都得在度过此番危机,让周地有足够的自保能力后才能开展。
朱樉离开之后,子录毫不客气地叫道:“老师,这家伙是在借故搪塞你,还想拜你为师,你不会这么容易就当真了吧?”
空梓瞪了子录一眼,满脸严肃:“莫非你觉得他的话不对吗?”
“对倒是对。”子录拍了拍被空梓踹到的地方,大大咧咧地坐了回来。
仍是那副不以为然的表情:“可大道理谁不会讲,你光听他说得好听,落到实际还不是让你教周人读书写字这么点芝麻小事。”
“吾意已决!”空梓似乎不愿与子录同坐一席,干脆站起来负着手走到另一间屋去了:“你要是不愿意,走就行了,没人拦着你!”
子录仍是不甘,可见空梓正在火头上,竟也不敢说什么,叹了口气后,转头向梓恭道:“茨啊,我记得有人好像是去请人赶老师走的吧?
看看你这干的是什么事?这事从头到尾可是你是惹出来的,你看着办吧!”
梓恭一脸无奈,摊着手连一句辩解的话都说不出来。
“你真的不去劝劝老头子?”子录堵气坐了不一会儿,还是憋不住,怂恿梓恭再去劝劝空梓。
弃官之前,子录也是主管一地的官员,其治下之民比周地还要多。虽然欣赏朱樉的所作所为,可并不代表他愿意让自己的老师留在周地就做这么点破事。
空梓一生都在追求出仕,可除了在鲁国做了几年大司寇,其他时间基本上都是“敬而不用”,其中也遭受了不少冷遇、刁难、威胁甚至围困。
本以为终于可在曲阜安定下来,却又来了这么一出。
在子录看来,这比敬而不用还要不如,简直就是大材小用到了极点,甚至是对孔门的侮辱。
梓恭没有办法,只好追了过去,不过他还没来得及开口,空梓就抢先说道。
“朝闻道,夕可死矣。樉子虽有不让我与农墨起纷争之意,可他的话却让为师找到了事业之所在。
此前我所做的,不正是这件事么,只是今日一闻,小矣。既已闻道,岂有不从之理。”.
第801章 借机生事
空梓能够在后世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并非是因为他那些在当时不合时宜的思想主张,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开拓者,一个开启平民教育先河的先行者。
至圣先师,他所有的尊荣,几乎都与一个师字分不开。
这其实是空梓屡受挫折后的一个无奈选择:既然现有的贵族不愿意听他用他,那就培养平民子弟,让他们“学而优则仕”。
等越来越多受他影响的人出现在各国朝堂之上,不同样可以实现他的理想吗?
现在,也不过是再来一遍罢了:等受儒家教育出来的人充斥在周地的各个机构中,又何愁他的主张不被重视。
正如鲁颁在决定离开楚王后才成就了木匠祖师之名,空梓又何尝不是在放弃出仕后才登上了圣人之位。
自古以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莫不如此。
朱樉一出客栈,正准备直奔政务中心,方一志派来的人已经候在那里了。
听到朱樉回来的消息后,方一志从早上到中午已经来过三次了,高鹤虽不敢真的将他拒之门外,他又怎么忍心打扰朱樉:自己这个弟子实在太累了,真该好好休息一下。
无奈之下,他只好安排人专门守在朱樉门外,等朱樉一醒就马上转达自己的话。
方一志的意思很简单:朱樉已经很久没有主动觐见天子了。
想想也是,身为掌权大臣,在这一点上朱樉可与说是恐怕真的是空前绝后了:除了最开始那段时间,朱樉与姬研见面的频率甚至连一个月一次都达不到。
这样的事情若是发生在其他国家,恐怕早就有人怀疑君臣不和,借机生事了。
唯有周地情况特殊,姬研有自己的爱好,朱樉一年只开一次“朝会”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
再加上方一志不遗余力地为朱樉发声,且周地的局面不断改善也是不争的事实,君臣的关系并未出现裂痕。
朱樉倒也不急在一时,转身便往王宫走去。
这个时间点,正是姬研开始欣赏音乐的时候。自从朱樉掌权后,姬研的日子可以说过得越来越滋润了。
不到日上三竿是不会起床的,上午指点一下乐师们练习,下午则是检验各人的练习成果,分小组一个个在他面前演奏。
用过晚饭后就是狂欢时间了:由他亲自领衔,带着两百乐师进行合奏。
不到深夜,宫中的音乐声是不会停止的。
一听朱樉来了,姬研大喜,君臣叙礼寒喧过后,硬要朱樉先听完他最近新谱的乐曲,再谈政事。
还真别说,姬研在音乐方面确实有着常人难及的天赋,经十大名曲的启迪过后,立即进入了一段灵感的暴发期,新曲一支接着一支,风格形式也不断在创新。
朱樉初时只是为了应付,不久之后也渐渐为其所动,等乐师们把姬研这段时间所有的新曲都奏完一遍之后,宫人们已经开始在四处点灯了。
朱樉这才发觉不知不觉中天已经快黑了,心中不由暗暗叫苦,这时间怎么就这么不经用,自己可还有那么多事啊。
心知不能再拖下去了,当下也顾不上姬研给予评品的要求,随便糊弄了几句便把话题转往此次的彭城之行。
此前,为了避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件事根本连气都没跟姬研通一下,甚至连方一志也被蒙在了鼓里。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瞒肯定是瞒不住的,与其到时陷入被动,不如由自己亲口讲述,反而可以减少误会和猜忌。
从得到U普称王的消息,到自己的应对考量,再到彭城的见闻,除了如于芫的提议之类实在不宜公之于众的细节,朱樉一五一十尽数吐露。
等朱樉说完之后,大殿里沉寂了好一会儿,姬研还没什么表示,太史侗却已经暴起:“冢宰此举,与亡周又有何异!”
作为忠于周室的史官,太史侗现在完全是个“闲人”。
上一篇:全民抗战:开局地狱级副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