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374节
徭役本是各国都通行的一种手段,一般是由成年男子每年无偿完成一定量的体力、杂役或是军役,期间的粮食消耗也需要自己承担。
随着战争越来越频繁,徭役变得越来越沉重,一万人的军队出发,往往需要数万人服徭役来维护其后勤补给,超过十万人规模的战争往往就需要举国之力才能维持。
周地多年没有战争,本来徭役应该更轻松点,可周王室却有着自己的盘算。
别国征发徭役大多用在物资运输、宫室修筑或其他大型工程建设上,也不乏用来建设利民的基础水利修补兴建,大多要绕开春耕和秋收的季节。
一旦征发绵延日久,整个国家都会陷入危机,因为大量劳力都抽出来了,粮食生产就无可用之人了。
可周王室却不是这样的,大量肥田沃土都是王室产业,可总需要有人去耕种才能收获。
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周室的徭役便反其道而行之,专门挑在春种和秋收的关键时期,把徭役全部用来耕作王室领地。
如此一来,民众就苦了。
春季服完徭役往往已经错过时节,即使风调雨顺也难以丰收;秋季收完王室的庄稼,自己的却又烂在了地里,让本就不丰的收获大打折扣。
为了生计,民众也只好挖空心思想招应对:比如服徭役的时候偷懒耍滑,出工不出力甚至补觉,晚上回到家里摸着黑在自己的地里忙活。
收获的时候悄悄夹带一些补贴家用,甚至干脆赌气糟蹋王室的庄稼;像朱樉这种小吏工匠们也不时趁着采掘野菜的时候顺手牵羊却撸上两把。
这无疑是一种两不讨好的双输之局.
第584章 废除恶政
王室的肥田沃土产量越来越低,缺口越来越大,只好进一步逼迫民众;民众的田里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怨气越积越多,徭役的质量也可想而知。
这也是为什么匠吏世家在听说天子托国后极为慌张的原因,因为这种恶梦般的徭役也将降临到自己头上。
了解了其中详情的朱樉自然极为愤慨,所以一成为执政,便打定主意要废除这样的恶政。
只是有了方一志和高式子劝谏,他也不可能直接就将徭役取消掉,只不过决不会专挑最重要的农时进行征发了。
这样一来,天子的领地就无人耕种了,与其荒废长草,还不如交给民众耕作。反正有朱樉保障生活的承诺,姬研对此倒也没有反对,安心享受着自己难得的悠闲生活。
“以后徭役只会在农闲之时征发,主要用来铺路修桥,兴修水利,改善民生。”
冷静下来之后,朱樉也知道徭役是不能废除的,自己大量的建设还需要以此为由进行开展,物资如此缺乏,人力更需要精打细算来使用了。
这样一说,众人总算安心下来。受到朱樉村子百姓生活改善的刺激,大家便有些坐不住了,都想赶回去进行后续安排,以便尽早开展下一轮的播种。
朱樉又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项,便圆满结束了这一次现场会。
随着各位族老、里正、闾正的返回,整个周地沸腾了起来。
出于对朱樉的信任,互助会社的村民们虽然不舍,但还是率先开始举家迁回自己在城中的老宅。
与村民不同的是,许星虽然对将农家弟子分散到各新成立的互助会社指导耕种没有任何异议,却不愿整体迁入城内。
反而寻求农家拥有独立的地位,以村子为基础,以协助的形式支持朱樉对周地的治理。
朱樉当然希望农家能够彻底融入周地,可许星极为坚定,多番劝说无效之后,也只好同意。
由于各种依托水坝的工坊目前还无可取代,他便与许星协商暂时由周地的工匠进行生产,共同使用村里的各项设施,时机成熟以后再全部交付农家。
经过这些年的经历,许星虽然对农家在周地重新复兴报有很大的希望,还是不敢完全投入。他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日后一旦周地不合心意时,又可以轻易抽身而去。
朱樉当然也明白许星的顾虑,自己确实也无法给农家什么承诺,只要他们愿意留下来帮助自己就已经知足了。敲定好留守工匠后,他便全力组织搬家行动。
经过这一年,村民们所拥有的物资有了极大的丰富,各家各户都分到了不少生活器具,搬家也变成了一件麻烦的事情。情
为此,朱樉专门让泰杉的木器坊全力赶制马车。
**之行让朱樉对现有马车极不满意,不仅速度和稳定性差,一趟下来颠得人骨架都要散了,也不适合装载大量的物资。
有缺点就得改,更何况是马上要投入使用的东西,虽然他了解到的交通工具和现在相差实在太大,不过有他的思维能力和高式子、泰杉的动手能力,新式的马车很快便定型了。
阴差阳错之下,四轮马车就这样登场了——在朱樉的认知中,车子不就应该是四个轮子的吗?
这其实也并不是朱樉的“新发明”。
四轮马车甚至六轮马车都在华夏文明中出现过,这都是有考古实物为证的。
只是由于转向不便和道路情况的恶劣,使得它们的实用性和稳定性远不及两轮马车,很快便退出了历史舞台,以至于后世很多人认为只有欧洲才有四轮马车。
有了朱樉这个“作弊器”的存在,原本使四轮马车惨遭淘汰的那些似乎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自然就不再成为问题了。
甚至由于他加入了不少捣鼓机械模型的力学概念,这种四轮马车在各方面的性能显得更加忧异。
由于材料的限制,朱樉对自己设计出来的四轮马车并不怎么满意,可时间容不得拖延,只要用来给村民们搬家却也足够了,其他的只有以后慢慢解决了。
为了解决从村子到大路那边数里长的小路马车无法驶入问题,朱樉又“顺便”让泰杉造出了独轮车。
这种便于操作的独轮车在经过水泥硬化的缓坡道路上跑得飞快,令高式子也赞叹不已。
在水力作坊的高效运转下,定型后的新式马车和独轮车一辆接着一辆开始投入,整个搬迁的进程随之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当然,这也只是相对而言,各家舍不得丢弃的东西太多,特别是大量的粮食更需要极大的运力。
若不是朱樉竭力劝阻,很多村民甚至想把堆肥的秸秆也要搬走,以之用在新的土地上。
在这一次的大丰收冲击下,众人对耕种的认识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肥料的作用更深入人心。
单单要运走户均上万斤的粮食便需要一辆马车来回五六次,再加上各种零碎的物品,要完成一户人家的搬迁差不多就需要十个车次。
全部耕马几乎都投入到这场搬迁行动也足足耗费了四天时间,穿流不息的车队震惊了无数闻讯欲来看个究竟的人。
初时听到自己族老、村正、闾正回来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时,大多数人是难以置信的,即使没有添油加醋,也大大超过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预期。
亩产上百斤对于他们来说并不稀奇,因为周王室就是按比这个还高一点的标准来征收粮赋的,一些临水覆盖淤泥的土地上偶尔也确实有这样的产量。
但匠吏村是什么情况谁不知道,大多分到的是下等土地,只有极少数能分到一点中等土地,要说他们那些土地也能达到这个产量,而且是普遍达到,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可随着村民们的搬迁,那一辆辆装满器物、工具和粮食的马车让他们不得不接受原来周人也可以丰衣足食的现实。
在这个示范效应下,心存观望的匠吏世家立即动了起来。
他们原本就是住在城里的,只是迫于生计才迁到荒郊野外,能够全家回到自己的祖宅,还能耕种城外的良田沃土,税收还如此之低.
第585章 极度繁忙之中
只要产量能达到朱樉村子的一半,那就是天大的好事了,哪有不乐意的呢?国人们也因各种传言而兴奋起来,主动帮着搬运东西、修补房舍。
平静的洛邑城日渐热闹喧嚣,第二套基础数据也收集完善,做为周地的“中央处理器”,朱樉陷入了极度繁忙之中。
本村的搬迁结束后,先是调派马车协助其他各村搬迁。
不过那点马车完全不够用,而且那些村子不像朱樉的村子那样拥有水泥硬化的道路来连接大路,有些大路也坑坑洼洼,不仅效率极差,车辆的维修频率也开始增加。
幸好这些村子大多极为贫困,各家所需搬运的东西并不多,在马槽的抱怨声中,还是很快就完成了。
除了匠吏村,朱樉也没有忘记之前在偃师遇见的那些仍有周人风骨的农夫,专门调出部分运力协助他们回归洛邑。
并亲自在城中查看那些随刘、单二卿离国而去的贵族宅院,对尚可居住的进行简单的修缮,专门用来安置仍然散居偃师、伊阙等“大城”的周人。
这些周人大多是刘、单二氏的领民或具有国人身份的自耕农,仍然心向周室不愿离国,一听到新任执政要让他们迁入王城,无不认为这是一种奖赏而欢欣鼓舞。
随着这一部分周人的回归,让朱樉的人力资源表上意外地增加了近千户,整个周地的人口数量也达到四万人。
这可是四万张嗷嗷待哺的口啊,为了确保冬小麦能及时播种下去,他更不敢有丝毫懈怠。
紧随而来的分组建社让朱樉绞尽脑汁。
由于各村户数不同,各户情况又各不相同。
并不是简单组合起来便可以的,特别是这七千户人里有近半是没有壮年男子作为家庭主要劳力的,极少部分甚至只剩一老几小或主要劳力长期染病难行的。
这些家庭缺乏生存的能力,就算不让他们承担任何赋税徭役,维持生计也是很困难的,更别想过上什么富足的生活了。
若没有朱樉的出现,这些人大概率会悄无声息的湮灭在历史的车轮之下,甚至留不下丝毫痕迹。
朱樉当然不能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
摆在眼前的现实让朱樉更加坚定了推广互助会社的决心,只有用这种形式把大家团结在一起,才能让那些生活困难的家庭有生的希望。
为了保证每个互助会社有足够的劳动力,朱樉以两百户为一社,尽量保证其中一百户拥有壮劳力,初步组建三十五个互助会社。
为了让会社尽快步入正轨,朱樉只好将自己原本的互助会社完全打散,每社分别派驻两名农家弟子和三名熟悉会社事务的老社员。
再以原有的族老、闾正为骨干组成最基层的管理组织。
老社员们虽然不舍,但一想到可以成为管理者带领大家改善生活,大多数人还是很乐意地上任了。
纸上谈兵式的建社完毕之后,各社管理小组在朱樉的要求下便开始接收人手并逐户走访,以便清楚自己社里的真实情况。为了亲自了解第一手的资料,朱樉也加入了其中。
当然,他是不可能将这七千户一一访尽的,他的目的极有针对性,那便是之前报上来的“特长户”。
三十五个互助会社并不是他的最终目标,要完成他工农并举的理念,下一步必然要让这些拥有一技之长的工匠摆脱繁重的农业劳动,全心投入到手工业生产中来。
唯有如此,周地才能真正繁荣富庶起来,农业只是基本保障,(手)工业才能更好地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让技艺精湛的工匠去做他们最擅长的事,这才与朱樉的理念相符。
为了实际了解目前近千户只停留在纸上记录的工匠,朱樉几乎一直都在外面跑,随身带着母亲烙的粟饼、蒸的米糕,饿了就啃上两口。
实在坚持不住了就随便找个地方眯一会儿,从天刚亮便出门,直到满城寂静时才返回家中。
一时间,朱樉几乎产生了错觉,好像自己又回到了高中时代。只不过起早贪黑并不是因为上学,而是为了这全城四万人的生计。
在他这个示范效应下,各社的新社正和管理小组也逼得陷入了疯狂的工作状态:执政都这样了,谁还敢闲着。
这些社正大多是原本互助会社的成员,对于朱樉这样把时间排得密密实实的工作方式并不陌生。
再加上人人都想干出个样来,不辜负朱樉的期望,无不比拼着完成朱樉所布置的各项任务。
在日以继夜的忙碌下,很快,朱樉的第三套人力资源表得到了充分的完善。
上一篇:全民抗战:开局地狱级副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