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模拟国运

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模拟国运 第70节

一些同样喝多的大臣纷纷鼓掌叫好。

而还保留理智的大臣则纷纷沉默不语,要不就是拉着一旁发疯的大臣。

虽说都知道朱高煦远胜同龄人,那最多也就是个四五岁的孩童。

现在又说朱高煦是皇上恩宠的皇孙,又说他是宋濂的弟子。

现在又在这种场合,人家外公老爹都在呢。

万一朱高煦要是做不出来,这不一句话就得罪了一帮子人嘛。

关键这些得罪的人里面随便拿出来一个他们都得罪不起。

可这话已经说出口了,想收回去却是晚了。

虽说一些大臣想着挽回一下,可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本来热闹的宴会一下子陷入了低潮,一众大臣大眼瞪小眼,都没有开口。

而那名喝多了的大臣此时也醒过味儿来,张了张口想说什么,但到底是没说出来。

站在原地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而朱高煦见一众大臣看向自己,淡淡的笑了笑,直接起身说道:“诸位,往公说,如今诸位和本王同朝为官,日后还需诸位多多照顾。”

“往私里说,在座的各位能在此时此刻赏光前来,那都是自家人,多得不再多说,便是小王作首打油诗出来,诸位长辈怕也不能嘲笑小王。”

朱高煦三言两语间,彻底消除了一众大臣的尴尬。

见朱高煦摆出,台阶,一众大臣也是人精,纷纷说道:“哎呀,小王爷此言没错,今日您为主角,主要就图个热闹。”

“没错没错,小王爷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地位,谁敢笑话您,俺老钱第一个不干!”

“都是自家兄弟,主要图个乐呵。”

“......”

见朱高煦三言两语间,宴席又重回热闹,朱棣也不由得点了点头,自己这儿子确实是这块料。

就连汤和都对一旁的徐达说道:“真别说,你有这外孙,咱都羡慕你了。”

徐达笑了笑,没有说话,不过神色间倒有一股显摆的意思。

而朱高煦此时也借着机会说道:“诸位实不相瞒,此美酒正是小王所酿,他日还需众长辈捧场,既然在此设宴免不了有美酒作伴,那小王就以这酒为题,作诗一首。”

一众大臣见此,纷纷鼓掌表示没问题。

更有一些爱酒的大臣当即问道:“小王爷此话当真?如此美酒若真售卖,我第一个去捧场!”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毕竟这酒确实好喝,饶是他们这个地位,也没有喝过如此美酒。

朱高煦见此,只是点了点头,没有多做讨论,而是上前一步做起了诗。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朱高煦此诗不算千古绝句,但意境确实非常高。

其中更是在诗中借了周朝的忠臣苌弘鲜血化碧的典故。

就连宋濂听后都是眼前一亮,此诗一股霸气和豪爽冲破云霄。

不少大臣听后都大声喝彩。

朱棣在一旁也是一脸惊讶的看向自己这个儿子。

这小兔子崽子到底背着老子学了多少东西?

第一百零九章 玻璃厂完工

朱高煦一诗惊艳一众大臣,毫无疑问的获得了此次比诗第一名。

同时也将宴席的火热气氛又带高了一层。

宴会一直持续到深夜。

可以说这次宴会,一众大臣的乘兴而来,乘兴而归。

不少人离去的时候,虽满面通红,酒气满身,但还是有些流连忘返的意思。

总归来说,这次宴席非常成功。

不仅仅是将朱高煦所酿造的美酒推销了出去,其中更是和不少大臣拉近了感情。

而此时的朱高煦,在送走了最后一位大臣后,也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了卧室。

叫下人打来一盆热水,朱高煦躺在澡盆里,疲惫的闭上了双眼。

自古应酬都不容易啊。

想着前世有人为了生活应酬劳累的不行,此时他也算是身居高位,但应酬下来也是让他身心俱疲。

这真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活儿啊。

不过好在效果不错,基本满足了他的目的。

稍微泡了泡,朱高煦起身擦干身子,随后回到床上沉沉睡去......

次日一早,朱高煦强大的生物钟让他睁开了双眼。

伸了个懒腰,朱高煦的疲倦一扫而空。

不得不说,自从那老怪人传完他内功以后,他精神方面确实长进不少。

不管第一天多么劳累,第二天总能恢复过来。

起身稍微洗漱一番,朱高煦出门又返回玻璃厂。

来到玻璃厂,此时不用询问,朱高煦便已经看出来正在收尾阶段。

粗略估计,再有个一两个时辰就能彻底完工。

毕竟这是自己家的活,可不像后世的施工队那样拖拖拉拉。

扭头一看,毛骧正在指挥着众人收尾,招了招手将毛骧叫来,朱高煦问起了军营那边的情况。

朱高煦之前就怕军队因为要建造玻璃厂而耽误训练。

所以将军队分成两组,每组各三千多人。

两组交叉训练,一组建造玻璃厂,另一组训练军事。

第二天两组在互换。

这样既不会太耽误训练,也不会让玻璃厂的工期落后多少。

现在玻璃厂建完了,朱高煦便询问起了军队训练的情况。

“殿下放心,您交给我的新型训练项目已经落实,这几天已经开始训练了,现在已经淘汰了五六百人。”

朱高煦点了点头道:“眼下玻璃厂已经完工,等下午回去后,将两组合并共同训练,加大训练力度,加长训练周期。”

“要活学活用,灵活搭配各项训练项目,提高士兵的综合素质。”

说着,又向毛骧彻底详细解释了一遍。

毛骧听着朱高煦那从未听过,却一听就懂的新鲜词汇已经习惯。

在朱高煦又解释了一遍后,点了点头,转身将朱高煦的命令向下传达下去。

临近中午,玻璃厂总算是彻底完工。

占地约莫一百多亩地,外墙全部用四五米的木桩包围,其中大门和四个角都搭建了哨塔。

里面一共搭建了三个厂房,每个厂房内还搭建了三个熔窑。

其他地区朱高煦还安排了住宿宿舍,还有食堂。

朱高煦巡视一圈满意的点了点头,此时正是饭点,朱高煦也不着急,打算先吃完饭再说。

军队此时朱高煦安排他们先回军营,而他则留了下来,和家丁们一起尝尝“员工食堂。”

这里面一切的花销当然都是报的燕王府的帐。

期间还专门从燕王府调了两个厨子,采购的方面也有人专门送。

朱高煦在这儿可不像军营里。

他在这儿专门有一雅间,开着小灶。

毕竟在朱高煦看来,他此时的身份就是老板,外面的人是员工。

那老板必须享受!

当然,燕王府的伙食本就不错,外面的那些家丁吃的也不差。

但古代就是这样,封建社会,如果朱高煦真和家丁一起同吃同住,那家丁们反而会不习惯。

吃饱喝足,朱高煦走出雅间,等一众家丁都吃的差不多了,随即大手一挥吩咐人们开始干活。

该有的材料都早已经备齐,朱高煦带着一帮家丁进了厂房。

说实话,朱高煦对制造玻璃这事儿心里也没底。

理论知识他大概懂一些,但具体操作他确实不熟悉。

大概操作就是将硅砂、纯碱、长石、白云石、石灰石、芒硝混合然后高温熔炼最后退火就成了。

首节 上一节 70/1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嘉靖,成功修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